[目的/意义]为评价数字时代的学术影响力,阐述论文级计量的可信度与可行性。研究SCI引文数量和选择性计量学指标之间的关系,反映学术在社交媒体环境下看得见的社会影响力。[方法/过程]案例选自科学图书馆(PLo S)期刊引用次数超过100次...[目的/意义]为评价数字时代的学术影响力,阐述论文级计量的可信度与可行性。研究SCI引文数量和选择性计量学指标之间的关系,反映学术在社交媒体环境下看得见的社会影响力。[方法/过程]案例选自科学图书馆(PLo S)期刊引用次数超过100次的论文,对PLo S论文级计量(ALMs)的指标(Facebook提及量、PLOS评论量、Cite ULike标注量、Pub M ed浏览量)进行正态性检验,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得到各指标相关系数矩阵,绘制了矩阵散点图。[结果/结论]研究表明:引用次数与Facebook提及量、PLo S评论量呈弱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042,0.046);与Cite ULike标引量成中度相关(相关系数为0.252);与Pub M ed阅读量成强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50),首次报道了SCI引用量与Pub M ed阅读量、PLo S评论量之间的相关性。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意义]为评价数字时代的学术影响力,阐述论文级计量的可信度与可行性。研究SCI引文数量和选择性计量学指标之间的关系,反映学术在社交媒体环境下看得见的社会影响力。[方法/过程]案例选自科学图书馆(PLo S)期刊引用次数超过100次的论文,对PLo S论文级计量(ALMs)的指标(Facebook提及量、PLOS评论量、Cite ULike标注量、Pub M ed浏览量)进行正态性检验,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得到各指标相关系数矩阵,绘制了矩阵散点图。[结果/结论]研究表明:引用次数与Facebook提及量、PLo S评论量呈弱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042,0.046);与Cite ULike标引量成中度相关(相关系数为0.252);与Pub M ed阅读量成强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50),首次报道了SCI引用量与Pub M ed阅读量、PLo S评论量之间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