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何以和谐共生——基于民族认同基础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陈茂荣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2-89,共8页
作为民族个体能否认同一个民族?或归属于民族?并非无缘无故,而是具有一定的认同基础,并且,民族认同的强烈程度和持久长度往往与其基础是否夯实有着一种正相关的关联性。一般而言,民族认同的基础有三种,即族裔基础、文化基础和政治基础... 作为民族个体能否认同一个民族?或归属于民族?并非无缘无故,而是具有一定的认同基础,并且,民族认同的强烈程度和持久长度往往与其基础是否夯实有着一种正相关的关联性。一般而言,民族认同的基础有三种,即族裔基础、文化基础和政治基础。在多民族国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能否和谐共生?依据民族认同基础理论,关键在于认同基础的建设,即可通过国家建设和民族建设,促使各民族在保持原有的民族认同的基础上达成政治共识、文化共识和国族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认同 国家认同 认同基础 民族建设 国家建设
下载PDF
大学评议会的缘起:历史理性、合法性与认同基础 被引量:3
2
作者 甘永涛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2010年第1期85-88,共4页
评议会的缘起有其历史必然性。评议会作为大学共同体内的学术最高权威,遵循权力制衡的规则和方式,体现了大学权力结构秩序的需要,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评议会才得以获得合法性支撑。社会层面上的权威认同迁移恰也从观念层面反映了评议会... 评议会的缘起有其历史必然性。评议会作为大学共同体内的学术最高权威,遵循权力制衡的规则和方式,体现了大学权力结构秩序的需要,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评议会才得以获得合法性支撑。社会层面上的权威认同迁移恰也从观念层面反映了评议会缘起的历史进程,体现了评议会缘起的合法性逻辑。因此,评议会的缘起不仅是一个具有必然性的历史进程,也是一种合法性逻辑的推演,更是一种社会认同变迁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议会的缘起 历史理性 合法性 认同基础
下载PDF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基础调查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廖小明 崔紫燕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6年第6期53-60,共8页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边疆民族地区的传播和践行。根据调查了解的情况看,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体认同度较好,也...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边疆民族地区的传播和践行。根据调查了解的情况看,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体认同度较好,也存在相当部分大学生认同肤浅、表面、不深入的情况,甚至有极少数学生不认同。究其原因,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宏观环境,民族地区高校教育实践以及家庭的微观环境等都是影响因素。因此,提高认同度,尤其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入手,既要稳步支持和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发展,也要加强高校的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认同基础
下载PDF
试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认同基础 被引量:2
4
作者 徐东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55-60,共6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形成广泛的社会认同。应当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思想认同基础,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利益认同基础,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作为政治认同基础,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化认同基础,以发...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形成广泛的社会认同。应当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思想认同基础,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利益认同基础,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作为政治认同基础,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化认同基础,以发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民族认同基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实现条件和提供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认同 认同基础
下载PDF
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特点和实现路径 被引量:16
5
作者 戴艳军 王嘉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1期59-61,共3页
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一定的主观基础和客观基础,具有认同发生快但变动大、认同需求强但不平衡以及认知认同高而行动认同低的特点。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注重社会实践教育、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是促进... 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一定的主观基础和客观基础,具有认同发生快但变动大、认同需求强但不平衡以及认知认同高而行动认同低的特点。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注重社会实践教育、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是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认同基础 认同特点 实现路径
下载PDF
略论贵州屯堡人的族群认同基础及其表达途径 被引量:11
6
作者 蒋立松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5-29,共5页
本文主要讨论了贵州屯堡人族群认同的基础和认同的表达途径。本文认为,屯堡人族群认同的基础在于特定的时空条件下所形成的文化场域,并在历时性和共时性两个纬度上表现其特点。屯堡人认同表达的重要途径是其特殊的文化传承方式。
关键词 屯堡人 族群认同 认同表达途径 认同基础
原文传递
主权的缘起:历史理性合法性与认同基础 被引量:2
7
作者 喻锋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3-43,共11页
主权是国家至上时代的产物,它的缘起是具有历史必然性的。主权调控和规制社会权力结构的过程为其主导性权威的内涵做出了合法性的注脚,而其在国家间层面上也获得了广泛的合法性支撑,二者共同宣示了主权国家合法垄断强制性权力的权威性... 主权是国家至上时代的产物,它的缘起是具有历史必然性的。主权调控和规制社会权力结构的过程为其主导性权威的内涵做出了合法性的注脚,而其在国家间层面上也获得了广泛的合法性支撑,二者共同宣示了主权国家合法垄断强制性权力的权威性和排他性。社会心理层面上的权威认同迁移恰也从观念层面反映了主权缘起的历史进程,体现了主权缘起的合法性逻辑。因此,主权的缘起不仅是一个具有必然性的历史进程,也是一种合法性逻辑的推演,更是一种社会心理变迁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权的缘起 权威 历史理性 合法性 认同基础
原文传递
从市民法到万民法:文化认同基础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翟小功 《安徽大学法律评论》 2013年第1期101-108,共8页
一、古罗马文化(身份)认同的概念界定(一)文化(身份)认同的概念"文化认同"是一个哲学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广泛研讨的基本范畴。自20世纪80年代引进以来,我国学界对于文化认同的概念以不同的研究视角存在着多元的理解。文化认同的... 一、古罗马文化(身份)认同的概念界定(一)文化(身份)认同的概念"文化认同"是一个哲学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广泛研讨的基本范畴。自20世纪80年代引进以来,我国学界对于文化认同的概念以不同的研究视角存在着多元的理解。文化认同的"认同"一词,来自英文"identity"。从语言学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民法 自然法思想 文化主体 认同基础 古罗马文化 语言学角度 英文词典 盖尤斯 法哲学 最高裁判官
原文传递
“四化”工作法实现文化认同基础上的员工行为自觉
9
作者 何健康 黄世平 +2 位作者 曾令雄 林莹 王焕凤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16年第33期63-64,共2页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并为全体职工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只有深植于广大员工的土壤之中,由员工来培植、浇灌,才能茁壮成长并结出丰硕成果。因此,员工作为企业文化的实践者、推动者和受益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
关键词 员工行为 文化理念 韶关发电厂 企业文化体系 认同基础
原文传递
新疆各民族口头传统演述探析
10
作者 布沙热木·依明 《新疆艺术(汉文)》 2023年第5期116-121,共6页
精神家园是建立在文化认同基础上的精神文化、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的系统。本文以口头传统演述艺人为中心,分析口头传统演述艺人对新疆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实际作用与影响,阐释口头传统演述艺人在实现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的能动... 精神家园是建立在文化认同基础上的精神文化、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的系统。本文以口头传统演述艺人为中心,分析口头传统演述艺人对新疆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实际作用与影响,阐释口头传统演述艺人在实现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的能动作用。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团结互助、共同发展,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构筑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形成牢不可破的大家庭。研究新疆各民族文化艺术的交流过程,挖掘其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不断强化中华民族凝聚力,为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书写新的历史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头传统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华民族凝聚力 新疆各民族 历史篇章 情感态度 团结互助 认同基础
下载PDF
曲折中成长:我国公民权保障的历史演进及发展特点
11
作者 高成军 《西部法学评论》 2012年第5期54-59,共6页
平等的公民身份及权利保障是现代民族国家最为主要的连接纽带和认同基础,推进新时期我国公民权的发展完善,有必要对公民权保障的历史演进进行深刻的回顾、反思和认识。文章以新中国成立至今这一历史阶段为区间,就公民权保障的两种方式:... 平等的公民身份及权利保障是现代民族国家最为主要的连接纽带和认同基础,推进新时期我国公民权的发展完善,有必要对公民权保障的历史演进进行深刻的回顾、反思和认识。文章以新中国成立至今这一历史阶段为区间,就公民权保障的两种方式:权利宣言和实现机制进行一个宏观的描述,进而总结其生成发展的机制和演进特点,并为新时期我国公民权的发展完善提供历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同基础 公民权保障 演进 特点
下载PDF
论犯罪化过程的阶层化构造——从社会危害性到法益侵害性的进阶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雨禾 《犯罪研究》 2014年第6期2-9,19,共9页
犯罪化的过程即犯罪范围的选择,事关刑事立法的正当性,而这首先与犯罪的本质特征相关。社会危害性和法益侵害性,分别属于立法层面和司法层面的犯罪概念的本质特征,各有其特征、作用。犯罪化的过程事实上是从社会危害性到法益侵害性的过... 犯罪化的过程即犯罪范围的选择,事关刑事立法的正当性,而这首先与犯罪的本质特征相关。社会危害性和法益侵害性,分别属于立法层面和司法层面的犯罪概念的本质特征,各有其特征、作用。犯罪化的过程事实上是从社会危害性到法益侵害性的过程,将这一过程进行阶层化构建,有利于强化刑事立法的正当性:第一阶层检验某一行为是否具有社会危害性,即是否存在严重损害、深度冒犯和高度危险(风险)。第二阶层检验将该行为犯罪化是否具有公众认同基础。第三阶层检验将其犯罪化是否符合效益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危害性 法益侵害性 阶层化 公众认同基础 效益原则
下载PDF
加强渝东南民族地区社区文化建设的对策探讨
13
作者 瞿容 秦鑫鑫 《重庆行政(公共论坛)》 2017年第1期91-94,共4页
一、社区文化的基本理论(一)社区文化的内涵明确社区文化的内涵是进行渝东南民族地区社区文化建设研究的基础和首要问题。目前国内学界对社区文化的概念暂时没有统一的界定。《社区概论》一书中,其作者于显洋认为,社区文化是人们在社... 一、社区文化的基本理论(一)社区文化的内涵明确社区文化的内涵是进行渝东南民族地区社区文化建设研究的基础和首要问题。目前国内学界对社区文化的概念暂时没有统一的界定。《社区概论》一书中,其作者于显洋认为,社区文化是人们在社区内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积累而成,是经过日积月累发展而来的,是属于人类的文明成果,主要包含物质和精神两个部分。1《论社区文化及其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一文中,其作者刘庆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文化建设 民族地区 渝东南 文化广场 社区整体 腰鼓队 生产过程 认同基础 文中 文化人才
下载PDF
企业文化宣贯工作开展的问题及措施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新宇 《中国有色金属》 2015年第17期64-65,共2页
本文主要针对一些企业在开展文化宣贯工作时的认识误区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做好企业文化宣贯工作提出了一些粗浅的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 企业文化 宣贯工作 企业特色 命运共同体 如家 理念体系 经营管理过程 企业形象 企业行为 认同基础
下载PDF
美术课堂上关于线描自画像的再认识
15
作者 管玉林 《现代教育》 2014年第8期85-85,共1页
自画像是艺术家认识自我、展现自我的一种重要方式。从艺术家们创造的林林总总的自画像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于自己的身份、社会地位以及人生的一些看法,也可以看到他们的艺术态度和艺术风格,是一种典型的自我表现。每个人对自己的外... 自画像是艺术家认识自我、展现自我的一种重要方式。从艺术家们创造的林林总总的自画像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于自己的身份、社会地位以及人生的一些看法,也可以看到他们的艺术态度和艺术风格,是一种典型的自我表现。每个人对自己的外貌都有研究和憧憬,尤其是现在的高中生,对自己的外貌更为关注。美术课中的自画像课程,更能让学生体现这种关注。有效的教学建立在教学双方高度认同基础之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双方 线描 美术课堂 美术课程 艺术态度 艺术风格 认同基础 高中美术 整体教学 社会地位
下载PDF
城市形象与城市品牌的建设之道
16
作者 潘一禾 《杭州(生活品质)》 2010年第8期38-39,共2页
无论是着力建设城市的各类品牌,还是建设城市的良好形象和文化灵魂,都必须意识到通过城市形象塑造而延伸出的一切产品和品牌本质上都是公共产品,它们是必须由政府的规划、组织来实施的,同时也必须有全社会各层面普遍参与,必须首先在本... 无论是着力建设城市的各类品牌,还是建设城市的良好形象和文化灵魂,都必须意识到通过城市形象塑造而延伸出的一切产品和品牌本质上都是公共产品,它们是必须由政府的规划、组织来实施的,同时也必须有全社会各层面普遍参与,必须首先在本市市民中建立起最广泛的认同基础与社会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象 认同基础 国际大都市 中国城市 社会共识 主观感知 沿海城市 因果关系 走向世界 历史传承
下载PDF
面目模糊的“中国人”:当代中国的文化信仰与国家认同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向平 郭珵 《文化纵横》 2016年第3期68-73,共6页
中国作为一个疆域辽阔的文明社会,长期存在多种文化信仰共存的现象,由此使得中国人的信仰缺乏一个真实的神圣基础,缺乏一个真实的社会实践基础,缺乏一个支持信仰认同的社会共同体。国家认同的问题也因此一直缠绕在近代中国的建构历程中... 中国作为一个疆域辽阔的文明社会,长期存在多种文化信仰共存的现象,由此使得中国人的信仰缺乏一个真实的神圣基础,缺乏一个真实的社会实践基础,缺乏一个支持信仰认同的社会共同体。国家认同的问题也因此一直缠绕在近代中国的建构历程中。本文作者借由勾勒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演化历程,以及其中信仰方式的变迁,指出唯有以宪法为认同基础,方能化解今日中国面临的信仰和认同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信仰 国家认同 演化历程 传统文化观念 社会实践基础 认同危机 祖先崇拜 族群认同 认同基础 国家类型
原文传递
苏共意识形态工作的深刻教训 被引量:3
18
作者 蒋红 《红旗文稿》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34-36,共3页
今年是苏共解散、苏联解体25周年。共产主义运动在苏联失败,教训是惨痛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其中意识形态工作开展不力、意识形态阵地逐步松动并最终垮塌是一个重要因素。苏共意识形态工作的失败,是主观认识和客观实践、内部原因和外部... 今年是苏共解散、苏联解体25周年。共产主义运动在苏联失败,教训是惨痛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其中意识形态工作开展不力、意识形态阵地逐步松动并最终垮塌是一个重要因素。苏共意识形态工作的失败,是主观认识和客观实践、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政治因素和经济社会因素等交互作用的结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工作 客观实践 经济社会因素 共产主义运动 教条化 意识形态问题 人民群众 认同基础 意识形态领域 勃列日涅夫
原文传递
来信
19
《书城》 2014年第11期128-128,共1页
《书城》杂志十月号可谓是哲学的盛宴,大学毕业之后很久没有如此集中地聆听王德峰、陈嘉映等学者的教诲,王德峰教授主要谈了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需要寻回的价值观,而陈嘉映教授更是引领读者思考"所有快乐都是有益的吗?""所有快乐都... 《书城》杂志十月号可谓是哲学的盛宴,大学毕业之后很久没有如此集中地聆听王德峰、陈嘉映等学者的教诲,王德峰教授主要谈了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需要寻回的价值观,而陈嘉映教授更是引领读者思考"所有快乐都是有益的吗?""所有快乐都是人生的目的吗?"仿佛回到了每晚赶讲座的象牙塔时代,讲座完了还意犹未尽,要和同窗争辩一二才感到爽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名 钱理群先生 认同基础 新政权 《桥》 德峰 文艺青年 十年 尼文 别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