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看与被看:后现代媒介文化中受众的认同空间 被引量:13
1
作者 陆道夫 胡疆锋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7-106,共10页
毋庸置疑,受众是后现代媒介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领域。随着当今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电子新媒介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扩展,受众不再只是过去传统的那种游走于不同媒介之间的读者、听众或观众的单一角色,也不再是单... 毋庸置疑,受众是后现代媒介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领域。随着当今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电子新媒介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扩展,受众不再只是过去传统的那种游走于不同媒介之间的读者、听众或观众的单一角色,也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受者。如何从历史、社会和经济等多个维度去分析评价受众的主体建构和文化身份?受众在介入媒介文本过程中具有怎样的"主动性"?这种主动性能够在意义生产过程当中赋予受众多大的权力?从哪些方面来理解文本当中的"受众快感"?这种快感是如何表现了媒体生产者对受众的控制的?受众与媒介文本之间存在何种性别差异?受众在"看"与"被看"之间建构了怎样的身份认同空间?这种认同空间是否有机会进入由主流意识形态构建的公共领域?主流意识形态对受众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美国当代媒介文化批评家约翰.菲斯克通过对肥皂剧和音乐电视等媒介文本的研究,对此作了阐释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众 凝视 认同空间 快感
下载PDF
空间理论与国家认同视角下美国非裔诗歌研究的新开拓——评《空间叙事与国家认同:格温朵琳·布鲁克斯诗歌研究》
2
作者 郝桂莲 《外国语文研究》 2024年第2期105-108,共4页
格温朵琳·布鲁克斯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非裔诗人之一,其艺术成就不仅代表着两百多年非裔诗歌的高峰之一,并且对非裔诗歌传统产生了深远影响。史丽玲的专著《空间叙事与国家认同》以空间书写和国家认同动态关系贯穿,对诗人的诗歌... 格温朵琳·布鲁克斯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非裔诗人之一,其艺术成就不仅代表着两百多年非裔诗歌的高峰之一,并且对非裔诗歌传统产生了深远影响。史丽玲的专著《空间叙事与国家认同》以空间书写和国家认同动态关系贯穿,对诗人的诗歌美学和社会思想进行系统阐释;空间理论将空间维度与国家政治学结合,对美国的国家认同问题做出深刻剖析。全书结构严谨,学理基础合理,在该领域提出了中国学者的独立见解和学术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叙事与国家认同 美国非裔诗歌 空间理论 国家认同
下载PDF
曹学佺行旅诗的地方情结与空间认同
3
作者 丁炜 黄文丽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0-85,共6页
晚明闽诗派代表人物曹学佺,早年北上赴试,曾任京官,后因仕宦,频繁往来吴越、巴蜀、两广等地,足迹遍及两京十一省,传世诗文别集《石仓全集》是其好游多旅人生经历的生动体现。“地方”不仅为曹学佺诗歌创作提供审美观照对象,也成为其行... 晚明闽诗派代表人物曹学佺,早年北上赴试,曾任京官,后因仕宦,频繁往来吴越、巴蜀、两广等地,足迹遍及两京十一省,传世诗文别集《石仓全集》是其好游多旅人生经历的生动体现。“地方”不仅为曹学佺诗歌创作提供审美观照对象,也成为其行旅途中的情感载体,透显出对故土深沉的眷恋、对帝都的担忧和憧憬以及对江南诗性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这种眷恋与向往也逐渐积淀为曹学佺的特殊“地方情结”,从而产生深刻的地方情感与空间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学佺《 石仓全集》 地方情结 空间认同
下载PDF
“城乡交叉地带”叙事与“悬浮社会”的空间认同
4
作者 孙立武 《中国图书评论》 2024年第2期8-18,共11页
近三十年的“城乡交叉地带”叙事聚焦于城乡,构建了当代文坛的一个特殊的叙事空间。《土门》《无土时代》书写的是城市化进程中“原乡”失落的挽歌;《高兴》《还乡记》则呈现的是原乡的离散者穿梭于城乡之间的认同困境与精神还乡;《漂... 近三十年的“城乡交叉地带”叙事聚焦于城乡,构建了当代文坛的一个特殊的叙事空间。《土门》《无土时代》书写的是城市化进程中“原乡”失落的挽歌;《高兴》《还乡记》则呈现的是原乡的离散者穿梭于城乡之间的认同困境与精神还乡;《漂二代》《西漂十年》则书写了被城市吞并后的乡村所转化成的区隔空间。这些作品以怎样的叙事策略反映了城乡变迁中的认同问题?这一“悬浮”空间的形态变迁和总体风貌如何?现实的城乡如今被写进了历史,我们该如何还乡,又如何反思我们的过去,值得我们细细揣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交叉地带” “悬浮社会” 空间认同 城乡书写
下载PDF
从东道主凝视到空间认同: 闽西传统村落居民环境感知研究
5
作者 魏欣桐 周浩明 +1 位作者 何培斌 华亦雄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0-115,共6页
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使传统村落拥有了遗产地、社区、景区多重身份,作为东道主,当地村民也开始回望凝视并重新审视起曾为日常景观的村落环境,并产生新的空间感知。研究以福建永定洪坑村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认知地图的方式,从文化认知、... 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使传统村落拥有了遗产地、社区、景区多重身份,作为东道主,当地村民也开始回望凝视并重新审视起曾为日常景观的村落环境,并产生新的空间感知。研究以福建永定洪坑村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认知地图的方式,从文化认知、情感偏好、行为活动三个维度调查当地村民对村落环境空间感知的差异。结果表明,村民普遍对展示场所、前舞台化空间存在文化认知维度高、情感偏好维度低的感知意向;对邻里交往空间、集体记忆空间呈现情感偏好维度高的感知意向;村民活动路径以家为中心向周边扩散,且活动范围存在性别差异。最后,基于上述村民环境感知差异与行为倾向,本研究提出了洪坑村人居环境提升策略,从而增强村民对本村落的空间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东道主凝视 空间认同 环境感知 村民 认知地图
下载PDF
劳动·城乡·认同:台湾“后新电影”中的地方性空间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灿 《文化艺术研究》 2016年第2期134-140,共7页
经济全球化时代,由于都市的不断扩张,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界线朝向乡村靠拢。台湾的都市发展也不再像"亚洲四小龙"时期那样充满生机,能够提供更多的资源来促使人们往城市移动、生存。在台湾"后新电影"剧情中受挫、离... 经济全球化时代,由于都市的不断扩张,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界线朝向乡村靠拢。台湾的都市发展也不再像"亚洲四小龙"时期那样充满生机,能够提供更多的资源来促使人们往城市移动、生存。在台湾"后新电影"剧情中受挫、离开城市的主角们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他们面对着城市扩张的状态,不得不以"失败者"的面目重返故乡,进而试图探寻重新认识故乡和都市的方式。在空间和叙事的表现上,"后新电影"逐步地尝试重构城乡关系,以及劳动者、居民与地方空间的社会关系,在这一层次上正视迫使电影中主角离开城市返回家乡的原因以及主角返乡后的后续发展,同时对影片中大量出现的地方空间所蕴含的目标及意义进行自我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后新电影” 劳动空间 城乡空间 认同空间
下载PDF
佛教认同空间与建筑构形的互证关联——以大理白族佛寺、塔、民居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朦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 CSSCI 2018年第3期172-180,共9页
本文以大理白族建筑——佛寺、塔、民居为例,意在还原早已隐没的佛教认同空间形态,并论证佛教认同空间与建筑构形的互证关联。互证指的是互为证明,互为依据。对佛教,尤其是对密教的认同,反映在建筑构形之上,而建筑构形的特征,也处处体... 本文以大理白族建筑——佛寺、塔、民居为例,意在还原早已隐没的佛教认同空间形态,并论证佛教认同空间与建筑构形的互证关联。互证指的是互为证明,互为依据。对佛教,尤其是对密教的认同,反映在建筑构形之上,而建筑构形的特征,也处处体现了佛教认同空间的存在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认同空间 建筑构形 互证 大理白族
原文传递
乡土传统再造中的仪式秩序与空间认同——对云南省石林县月湖村“祭山神”仪式的人类学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肖青 李宇峰 《学术探索》 CSSCI 2012年第10期116-120,共5页
民族村寨文化的复兴重构是其发展变迁过程中的一种现代性适应。改革开放以来,月湖村"祭山神"仪式的复兴与再造,不仅是草根社会对民间信仰的象征性表达,同时也因当下村寨场域的特殊空间格局和维系社区现实生活秩序的结构性需求... 民族村寨文化的复兴重构是其发展变迁过程中的一种现代性适应。改革开放以来,月湖村"祭山神"仪式的复兴与再造,不仅是草根社会对民间信仰的象征性表达,同时也因当下村寨场域的特殊空间格局和维系社区现实生活秩序的结构性需求,而被赋予了新的地方性社会文化功能,成为文化主体对乡土社会空间的隐喻性建构和草根性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山神 乡土传统再造 仪式秩序 空间认同
下载PDF
身体意象:电影影像中的空间认同与主体建构 被引量:3
9
作者 曾胜 王娟萍 《理论观察》 2012年第4期70-71,共2页
电影影像空间的直观性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认同感,其中,身体是电影影像空间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电影观者进行身份认同和主体建构的重要场域。身体意象在视觉文化时代的电影影像空间中得到极度的彰显,并构成电影影像叙事和欲望系统的关键... 电影影像空间的直观性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认同感,其中,身体是电影影像空间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电影观者进行身份认同和主体建构的重要场域。身体意象在视觉文化时代的电影影像空间中得到极度的彰显,并构成电影影像叙事和欲望系统的关键因素。在中外电影作品中,身体并非仅仅作为一种"视觉奇观"存在,而是充满了哲学的意味和权力话语的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影像 身体意象 空间认同 主体建构
下载PDF
认同空间与符号表征:武定彝族建筑景观塑造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朦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 2020年第1期-,共11页
本文以云南省楚雄州武定彝族自治县为例,探讨景观、认同空间与符号表征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1)对景观的认同形成了集体认同与自我认同,这样的认同反过来塑造了新的认同空间和建筑景观;(2)对文化的认同衍生出认同空间,建筑景观通过符... 本文以云南省楚雄州武定彝族自治县为例,探讨景观、认同空间与符号表征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1)对景观的认同形成了集体认同与自我认同,这样的认同反过来塑造了新的认同空间和建筑景观;(2)对文化的认同衍生出认同空间,建筑景观通过符号选择对认同空间进行表征。以上两条途径共同演绎了空间生产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建筑景观 认同空间 符号选择
原文传递
关系视域下的空间认同——评贾平凹的《极花》
11
作者 朱妍 赵倩 《怀化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97-100,共4页
《极花》书写了乡村女性资源匮乏语境下的妇女拐卖问题,作品以内聚焦的视角立体式展现了城乡空间的关系结构,揭示出被拐卖女性蝴蝶在差异性空间形态下的主体抉择。城市空间的支配性经济秩序规约了蝴蝶的角色认同和形象表征,社会关系中... 《极花》书写了乡村女性资源匮乏语境下的妇女拐卖问题,作品以内聚焦的视角立体式展现了城乡空间的关系结构,揭示出被拐卖女性蝴蝶在差异性空间形态下的主体抉择。城市空间的支配性经济秩序规约了蝴蝶的角色认同和形象表征,社会关系中他者的赞许与关爱诱发了蝴蝶对自我城市身份的想像。在乡村空间,亲子关系赋予蝴蝶安全感和归属感,她自发地融入到圪梁村的结构秩序中,在万物同一的认知范畴内寻觅到自我的归属空间。被解救回城市的蝴蝶因日常社交网络的断裂选择回到乡村世界。《极花》对城乡世界的关系网络进行了客观化诠释和情感性体认,有效建构了维系主体身份认同的意义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花》 城市 乡村 空间认同 关系结构
下载PDF
空间认同:城市空间研究转向中的知识前沿、趋势与启发 被引量:12
12
作者 郭文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87-595,共9页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们不断解构、调整和重构对城市空间的认同,这是城市化发展中不容忽视的新问题。以Web of Science(WoS)为数据源,对国外城市空间认同研究进行了分析和知识再现。研究发现:①城市空间认同是人们对城市发...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们不断解构、调整和重构对城市空间的认同,这是城市化发展中不容忽视的新问题。以Web of Science(WoS)为数据源,对国外城市空间认同研究进行了分析和知识再现。研究发现:①城市空间认同是人们对城市发展中社会经济认同、文化认同、集体认同、身份认同与情感认同的集合。作为重要的国民意识,城市空间认同主题是国外学者关注的重要领域,对该领域研究的本质上是对城市空间实践中人文主义空间诉求的知识表征;②在2008~2017年的国外城市空间认同研究中,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具有明显优势,国际合作研究网络主要在美洲-欧洲、欧洲-澳洲,以及澳洲-欧美之间;国外城市空间认同研究高被引文献注重对"空间多中心性""地方与连续性""城市社区""城市公民身份""空间绅士化""地方主义"等方面的讨论。③未来研究更加倾向在"认同""空间""城市""地理""政治""地方",以及"社区"等新主题方面。相比较而言,国内对城市空间认同的研究较为欠缺,随着中国城市空间实践不断推向纵深阶段,需要强化城市空间认同研究的"理论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认同 城市空间研究转向 知识图谱
下载PDF
网红建筑的形象建构及其空间认同——以阿那亚的图像传播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雪睿 《美术大观》 2021年第7期132-134,共3页
本文以个人社交媒体instagram中标签为“阿那亚”的网络公开图像数据为研究对象,定位于当代媒体环境,分析阿那亚的图像传播过程。文章试图厘清建筑开发商、建筑师与消费者以图像建构舆论、空间与自我的不同诉求及其实现途径,借此批判性... 本文以个人社交媒体instagram中标签为“阿那亚”的网络公开图像数据为研究对象,定位于当代媒体环境,分析阿那亚的图像传播过程。文章试图厘清建筑开发商、建筑师与消费者以图像建构舆论、空间与自我的不同诉求及其实现途径,借此批判性地审视建筑图像在资本环境中的作用、意义与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红建筑 形象建构 空间认同 阿那亚 图像传播
下载PDF
都市体育服务综合体消费者感知与空间建构研究——以上海万国体育中心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方乐缘 陈林华 阚洁 《浙江体育科学》 2023年第1期35-42,共8页
为了更好地把握都市体育服务综合体的空间特征和发展趋势,进一步挖掘体育文化消费市场潜力,研究采用文献资料、访谈等研究方法,以上海万国体育中心为例,解析都市体育服务综合体空间生产并深入分析消费者的感知与认同。结果发现:从消费... 为了更好地把握都市体育服务综合体的空间特征和发展趋势,进一步挖掘体育文化消费市场潜力,研究采用文献资料、访谈等研究方法,以上海万国体育中心为例,解析都市体育服务综合体空间生产并深入分析消费者的感知与认同。结果发现:从消费者视角看,人们对体育服务综合体的空间感知包括实体空间感知、场所文化认同和空间主体认同三个维度;从经营者视角看,体育服务综合体运营主体一方面运用地域特色和场所符号进行空间的本土建构,另一方面又积极引入国际元素进行全球化建构。进一步的调查发现,消费者对上海万国体育中心的空间感知较为正面,普遍感受到了空间环境所带来的正面消费体验,产生了较为积极的空间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体育服务综合体 空间认同 消费空间 万国体育中心
下载PDF
空间、历史、身份认同——科幻虚拟城市的地理想象与文化逻辑
15
作者 林伟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57-63,共7页
“虚拟城市”是科幻电影中独特的空间话语形态。这种地理想象体现出信息化社会中“超现实”空间在当下都市文化中的重要性,进而折射出后现代社会的空间认同危机。“迷失于虚拟城市”科幻叙事通过呈现未来城市虚拟化的断裂时空,表达出当... “虚拟城市”是科幻电影中独特的空间话语形态。这种地理想象体现出信息化社会中“超现实”空间在当下都市文化中的重要性,进而折射出后现代社会的空间认同危机。“迷失于虚拟城市”科幻叙事通过呈现未来城市虚拟化的断裂时空,表达出当下社会“拟像”消费文化逻辑下历史感的减弱和本真的消失,也凸显出流行文化记忆对集体身份认同的影响。科幻虚拟城市想象不仅是一种美学表述,也折射出深刻的社会心理景观。无论是怀旧式的视觉图像拼贴,还是“影游融合”带来的交互体验,都传达出在消费主义逻辑下重建现在与过往之间联系的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城市 空间认同危机 拟像 怀旧 影游融合
下载PDF
空间理论视域下农民工“城市不融入”探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吴如彬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117-121,127,共6页
现阶段,农民工作为城市化的建设者和贡献者,遭遇到无法融入城市的不公平境遇。20世纪70年代以来兴起的空间理论为解释农民工"城市不融入"问题提供了一个有力视角。基于空间理论分析,造成农民工"城市不融入"的主要... 现阶段,农民工作为城市化的建设者和贡献者,遭遇到无法融入城市的不公平境遇。20世纪70年代以来兴起的空间理论为解释农民工"城市不融入"问题提供了一个有力视角。基于空间理论分析,造成农民工"城市不融入"的主要原因是:制度空间设计下的户籍制度具有双重逻辑:既带来"城"和"乡"空间对立,又形成"农民"和"市民"身份排斥;地域空间中,住房的缺失与"城中村"形成,"寄生空间"与"城市空间"对立;认同空间中,"市民"的空间排斥和"农民工"的自我怀疑无法达成心理共识。要解决农民工"城市不融入",应在制度空间、地域空间以及认同空间的基础上构建空间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城市不融入 制度空间 地域空间 认同空间
下载PDF
从“认同”到“承认”:城市空间正义的生成逻辑
17
作者 李妍 《求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2-179,共8页
空间认同是主体对自我以及自我生存状态的确证,而空间承认是对空间主体间生存结构的确认。空间认同是城市空间正义理论建构的前提,空间承认是城市空间正义建构的基础。从空间认同到空间承认的转向反映了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的转换,这种转... 空间认同是主体对自我以及自我生存状态的确证,而空间承认是对空间主体间生存结构的确认。空间认同是城市空间正义理论建构的前提,空间承认是城市空间正义建构的基础。从空间认同到空间承认的转向反映了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的转换,这种转换并不是简单的自然演化过程,主体的生存状态其实一直被主体间性所建构,二者之间具有深刻的关联性。空间认同的确立需要得到他者的承认,他者承认内在的动力来源于主体自身的需求。这种相互影响、相互建构也就成为城市空间正义的生成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认同 空间承认 主体间性 空间正义
原文传递
农民工的城市认同及其影响因素——来自珠三角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97
18
作者 蔡禾 曹志刚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8-158,共11页
文章通过对珠三角城市农民工问卷调查资料的logistic分析,构建了农民工身份认同和空间认同影响因素的模型,以此来探讨珠三角城市农民工的城市认同状况。研究发现,农民工的城市认同不仅受个体自身市场能力和相关制度设置的影响,同时还关... 文章通过对珠三角城市农民工问卷调查资料的logistic分析,构建了农民工身份认同和空间认同影响因素的模型,以此来探讨珠三角城市农民工的城市认同状况。研究发现,农民工的城市认同不仅受个体自身市场能力和相关制度设置的影响,同时还关系到农民工城市生活的具体实践——他们能否弱化对原有乡土网络的依赖,更多地利用新生社会网络来开拓城市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能力 制度压力 社会网络 身份认同 空间认同 城市认同
下载PDF
“社会空间”视角下的城市贫困——基于保定市北市区的实地调查 被引量:3
19
作者 林顺利 李建立 孟亚男 《社会工作》 2010年第20期12-16,共5页
"社会空间"视角是当代西方一种重要的城市问题研究思路,重点关注城市空间的"差异和不平模式",对国内城市贫困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这一视角下的实地调查表明,在居住空间、日常活动空间和购物空间三个层面,... "社会空间"视角是当代西方一种重要的城市问题研究思路,重点关注城市空间的"差异和不平模式",对国内城市贫困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这一视角下的实地调查表明,在居住空间、日常活动空间和购物空间三个层面,较其他群体,城市贫困居民体现出了一定的空间差异性;进一步考察主体角度的空间认同和抗争,则发现当前社会转型期城市贫困在社会空间层面已经呈现出一些聚集和隔离的趋势。基于此,建议在政府主导下,在城市整体规划和改造过程中兼顾"空间正义",将"民生"和"减贫"纳入到主流日程规划中以应对未来城市社会空间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空间 城市贫困 空间认同与抗争 空间正义
下载PDF
西部空间在《平凡的世界》中的叙事呈现与建构模式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晓勇 《陇东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43-47,共5页
《平凡的世界》建构了西部空间的个性呈现,以三个主要人物的空间拓展与立体组合完成了广阔时空背景下西部空间叙事的史诗画卷;基于空间认同的矛盾冲突和浓厚情感的弥合功能,使人在自我空间世界建构过程中既是平等的、值得尊重的,又是受... 《平凡的世界》建构了西部空间的个性呈现,以三个主要人物的空间拓展与立体组合完成了广阔时空背景下西部空间叙事的史诗画卷;基于空间认同的矛盾冲突和浓厚情感的弥合功能,使人在自我空间世界建构过程中既是平等的、值得尊重的,又是受关怀的、被悲悯的;空间因人的追索而产生意义,平凡人的空间世界在叙事中转化为意义空间、意义世界,西部空间叙事从而获得普遍价值;孙少平的空间建构既是西部人文精神价值的集中呈现,也是创作者潜意识心理中童年任性空间渴望的满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凡的世界》 西部空间 空间认同 意义空间 任性空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