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身份认同缺失到励志教育——高职院校生活德育培养机制典型现象剖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源平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第2期18-22,共5页
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着"大专身份认同缺失"问题,文章以高职院校学生"从身份认同缺失到励志教育"的典型德育现象为例,试图以此视角描述和诠释高职院校生活德育的培养机制,思考在德育理念、德育契机、德育内容、德... 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着"大专身份认同缺失"问题,文章以高职院校学生"从身份认同缺失到励志教育"的典型德育现象为例,试图以此视角描述和诠释高职院校生活德育的培养机制,思考在德育理念、德育契机、德育内容、德育手段、德育目标等方面的启示,既为破解高校德育困境提供些许论据,也为生活德育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点滴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生 生活德育 身份认同缺失 励志教育
下载PDF
河北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缺失及其应对 被引量:1
2
作者 田海舰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83-85,共3页
河北省大学生总体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度认同,但部分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认同缺失,表现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影响制约河北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缺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提升河北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河北省大学生总体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度认同,但部分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认同缺失,表现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影响制约河北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缺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提升河北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度需要多方面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认同缺失
下载PDF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缺失原因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付蓓 《湖南农机(学术版)》 2008年第6期84-85,87,共3页
青年大学生是一个可塑性很强的群体,认知方式、情感归属、心理状态等方面尚未成熟,在眼花缭乱的多元文化的强烈冲击下,大学生对民族文化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认同感缺失。文章通过分析指出造成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的缺失原因是多方面的,主... 青年大学生是一个可塑性很强的群体,认知方式、情感归属、心理状态等方面尚未成熟,在眼花缭乱的多元文化的强烈冲击下,大学生对民族文化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认同感缺失。文章通过分析指出造成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的缺失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高校民族文化教育的缺失;媒体导向偏差,社会体制的变革,社会矛盾的凸显,提出采取相关措施改变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缺失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文化 民族文化 认同缺失
下载PDF
多维记忆交织下的身份认同缺失与反思——评赫塔·缪勒《呼吸秋千》
4
作者 刘春艳 李珮尧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2019年第2期63-65,75,共4页
赫塔·缪勒(Herta Müller)的作品多关注和反映二战后德国人的生活,《呼吸秋千》也不例外。《呼吸秋千》以主人公雷奥回忆在劳动营的经历为主线,描述战后被流放的德裔罗马尼亚人的生存状况,探讨饥饿记忆、创伤记忆、乡愁记忆交... 赫塔·缪勒(Herta Müller)的作品多关注和反映二战后德国人的生活,《呼吸秋千》也不例外。《呼吸秋千》以主人公雷奥回忆在劳动营的经历为主线,描述战后被流放的德裔罗马尼亚人的生存状况,探讨饥饿记忆、创伤记忆、乡愁记忆交织的命运轨迹对主人公产生的重要且深远的影响。同时,作品表达了缪勒对战争、政治迫害以及自我身份认同的感悟与反思,也体现了她对文学社会责任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秋千》 身份认同缺失与反思 饥饿记忆 创伤记忆 乡愁记忆
下载PDF
政治认同缺失:戊戌变法失败原因新探 被引量:1
5
作者 朱迪 张顺昌 《凯里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4-7,共4页
戊戌变法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次重要尝试,仅推行百余日,就夭折了。究其原因,在于政治认同的缺失。它具体表现为政治权威认同缺失、政治领导核心认同缺失、政治价值取向认同缺失、政治策略认同缺失四个方面。
关键词 光绪帝 康有为 变法 认同缺失
下载PDF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认同缺失下的精神守望与救赎 被引量:2
6
作者 崔嘉美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第1期83-84,共2页
作为小众电影范畴,北欧影片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是瑞典导演汉内斯·赫尔姆的一部尽显北欧电影风格的喜剧作品,风格冷峻又不失细腻。这部影片通过讲述一个叫欧维的中年男人在精神认同缺失下多... 作为小众电影范畴,北欧影片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是瑞典导演汉内斯·赫尔姆的一部尽显北欧电影风格的喜剧作品,风格冷峻又不失细腻。这部影片通过讲述一个叫欧维的中年男人在精神认同缺失下多次自杀失败的故事,在自杀过程中,他同时进行了一系列精神世界的自我救赎,从而在救赎过程中寻找到了生命、生活与人一生的真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形象 认同缺失 自我救赎
下载PDF
民俗的叙写、控制与认同缺失——鲁迅《阿长与〈山海经〉》重读发微 被引量:2
7
作者 汤汝昭 《中学语文》 2019年第25期50-55,共6页
张紫晨认为,民俗即是“创造于民间、流传于民间的,具有世代相习的传承性事象(包括思想和行为)。”①它是一定地域与民族最真实、最稳固的社会生活与文化心理长期积淀的历史创造,也是最具感性的文化显现。
关键词 《阿长与〈山海经〉》 事象 认同缺失 民俗 传承性 鲁迅 创造
下载PDF
探究中学生对传统音乐认同缺失现象
8
作者 郭海燕 《求知导刊》 2021年第37期4-5,共2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音乐教学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了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音乐教学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了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但是,目前我国中学传统音乐教育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导致中学生对传统音乐认同存在缺失。文章从传统音乐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出发,探究中学生对传统音乐认同缺失的具体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传统音乐 认同缺失
下载PDF
民俗的叙写、控制与认同缺失——鲁迅《阿长与〈山海经〉》重读发微
9
作者 汤汝昭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9年第21期12-18,共7页
张紫晨认为,民俗即是“创造于民间、流传于民间的,具有世代相习的传承性事象(包括思想和行为)”。^[1]P219它是一定地域与民族最真实、最稳固的社会生活与文化心理长期积淀的历史创造,也是最具感性的文化显现。
关键词 《阿长与〈山海经〉》 思想和行为 认同缺失 民俗 传承性 P21
下载PDF
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几处“认同缺失”
10
作者 张志强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 2012年第8期14-14,共1页
《数学课程标准》的实施是我国教育理念改革的一个新起点,它既体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教育理念,又体现了关注学生个性差异的教育观点。然而,由于新课程实施是一项浩大而繁杂的工程,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和教育主管... 《数学课程标准》的实施是我国教育理念改革的一个新起点,它既体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教育理念,又体现了关注学生个性差异的教育观点。然而,由于新课程实施是一项浩大而繁杂的工程,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和教育主管部门在有关课程实施的价值认同上还存在诸多偏差和误区。下面,笔者就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几处“认同缺失”汇集成文,以供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认同缺失 《数学课程标准》 面向全体学生 新课程实施 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主管部门 小学数学教师
下载PDF
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缺失与矫正
11
作者 虞莉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9期18-19,共2页
大部分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高度的认同感,但仍有小部分学生在这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认同缺失,其主要表现在认知认同不全面、情感认同不稳定、行为认同不一致三方面。文章分析了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缺失的... 大部分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高度的认同感,但仍有小部分学生在这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认同缺失,其主要表现在认知认同不全面、情感认同不稳定、行为认同不一致三方面。文章分析了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缺失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从社会、高校、学生三方面提出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认同缺失 矫正
下载PDF
民俗的叙写、控制与女性认同缺失——鲁迅《阿长与<山海经>》重读发微
12
作者 汤汝昭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19年第11期19-25,共7页
张紫晨认为,民俗即是“创造于民间、流传于民间的,具有世代相习的传承性事象(包括思想和行为)”[1]。它是一定地域与民族最真实、最稳固的社会生活与文化心理长期积淀的历史创造,也是最具感性的文化显现。民俗一旦形成,就会在特定的社... 张紫晨认为,民俗即是“创造于民间、流传于民间的,具有世代相习的传承性事象(包括思想和行为)”[1]。它是一定地域与民族最真实、最稳固的社会生活与文化心理长期积淀的历史创造,也是最具感性的文化显现。民俗一旦形成,就会在特定的社会空间,对民众的思想、言论、行为和心理产生某种强制性的规范与控制,并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长期影响-方民众的生存方式与生命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形态 事象 《阿长与<山海经>》 认同缺失 民俗 生存方式 传承性
原文传递
论对高校新生的学校认同教育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芬香 《高教研究(西南科技大学)》 2009年第2期69-71,共3页
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及与此相关的高校招生录取制度,使许多学生不能就读自己心仪的高校,由此产生学校认同缺失问题,影响了高校对新生的教育管理及学生的成长成才。影响新生学校认同的因素主要有学生个体因素、学校内部因素和社会环境因... 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及与此相关的高校招生录取制度,使许多学生不能就读自己心仪的高校,由此产生学校认同缺失问题,影响了高校对新生的教育管理及学生的成长成才。影响新生学校认同的因素主要有学生个体因素、学校内部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三方面。新生入校初期,学校可以从影响新生学校认同的因素出发,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校认同教育,包括:引导学生对自我重新定位;全方位展示学校,使学生对学校的历史、荣誉、人才培养规划有充分了解;合理应对社会环境对学校认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新生 学校认同教育 学校认同缺失 学校认同因素
下载PDF
年轻干部认同代沟的原因分析与破解对策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金慧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10-11,共2页
在现实运行中,党政机关越来越注意对新生力量的吸纳并加大对年轻干部的选拔力度,这给组织既带来了正面影响,又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年轻干部为组织带来了活力,但也因为群体特点较为明显,引发了与其他干部群体间认可度的断裂,比... 在现实运行中,党政机关越来越注意对新生力量的吸纳并加大对年轻干部的选拔力度,这给组织既带来了正面影响,又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年轻干部为组织带来了活力,但也因为群体特点较为明显,引发了与其他干部群体间认可度的断裂,比较突出的就是年轻干部与老干部之间的认同缺失。这种认同缺失既有可能使彼此的负面、否定情绪潜伏在其个人情感中,影响平时的组织内部沟通,又可能在一定的积累下爆发,引发同事关系的紧张与同事之间的冲突,进而影响组织有序性并使机关内部的公务活动无法稳定进行。因此,有必要对认同代沟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问题进行破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轻干部 原因分析 破解对策 代沟 党政机关 负面作用 认同缺失 正面影响
下载PDF
徘徊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当代中国法治建设与人民认同研究
15
作者 龙峰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65-68,共4页
研究法治建设过程中的人民认同问题,为法治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心理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在应然理想状态下,从认知、身份、价值三个维度分析,人民认同是法治建设的基石。然而就实然的现实状态而言,历史、教育、现实等三个因素... 研究法治建设过程中的人民认同问题,为法治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心理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在应然理想状态下,从认知、身份、价值三个维度分析,人民认同是法治建设的基石。然而就实然的现实状态而言,历史、教育、现实等三个因素致使当前民众中法治认同普遍缺失,成为法治建设的短板。为培养和塑造公众的法治认同,需要在文化、教育、司法三个场域进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建设 人民认同 认同缺失
下载PDF
沉默中的抵抗——解读《阁楼上的佛像》中的身份构建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佳 王晓利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5年第9期75-77,共3页
朱丽·大塚的作品《阁楼上的佛像》叙述了二战时期,日本移民初到美国遭到当地人的排挤,但他们选择沉默。优良的品格和辛勤的劳动使日本人逐渐得到认同,建立了在美国得以生存的新身份。这部小说向我们展现了日本早期移民努力得到身... 朱丽·大塚的作品《阁楼上的佛像》叙述了二战时期,日本移民初到美国遭到当地人的排挤,但他们选择沉默。优良的品格和辛勤的劳动使日本人逐渐得到认同,建立了在美国得以生存的新身份。这部小说向我们展现了日本早期移民努力得到身份认同的艰难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日本移民 认同缺失 身份构建 身份认同
下载PDF
台湾新青春电影中对同性题材的探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倩 《戏剧之家》 2018年第22期105-105,共1页
杨德昌导演曾说过:"台湾只有两类电影——青春片与非青春片"。足以说明青春片在台湾电影中的地位,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由易智言导演的《蓝色大门》揭开了"新青春电影"的序幕。在导演们井喷式拍摄台湾本土青春类电影... 杨德昌导演曾说过:"台湾只有两类电影——青春片与非青春片"。足以说明青春片在台湾电影中的地位,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由易智言导演的《蓝色大门》揭开了"新青春电影"的序幕。在导演们井喷式拍摄台湾本土青春类电影中,我们所不能忽视的一个新因素就是对同性恋情的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新青春电影 同性恋 身份认同缺失
下载PDF
论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缺失与建构 被引量:5
18
作者 谢松明 《思想教育研究》 CSSCI 2008年第12期53-57,共5页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大任务。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建构要以增强时代内涵为核心,建立价值观教育体系为前提,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为基础,加强科学精神培育...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大任务。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建构要以增强时代内涵为核心,建立价值观教育体系为前提,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为基础,加强科学精神培育为依托,同时要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民族精神 认同缺失 建构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武术发展的文化反思:迷失与救赎 被引量:30
19
作者 周云红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7-29,共3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以当代中国武术的发展为研究对象,从文化学的研究视角,对当代中国武术发展的现实境遇进行理性的分析。研究发现:当代中国武术的发展在文化变迁的时代背景下,正遭遇着文化迷失的危机,这种危机来自于对于中国武术文化的认... 运用文献资料法,以当代中国武术的发展为研究对象,从文化学的研究视角,对当代中国武术发展的现实境遇进行理性的分析。研究发现:当代中国武术的发展在文化变迁的时代背景下,正遭遇着文化迷失的危机,这种危机来自于对于中国武术文化的认同缺失。在这种认知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当代中国武术的发展需要以中国武术文化作为中国武术发展的基点,在凸显文化的作用与影响下寻求当代中国武术发展的动力,以实现对于中国武术发展的文化救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武术 武术文化 文化变迁 认同缺失 迷失 救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