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身份认同缺失到励志教育——高职院校生活德育培养机制典型现象剖析 |
王源平
|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16 |
3
|
|
2
|
河北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缺失及其应对 |
田海舰
|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
2010 |
1
|
|
3
|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缺失原因分析 |
付蓓
|
《湖南农机(学术版)》
|
2008 |
3
|
|
4
|
多维记忆交织下的身份认同缺失与反思——评赫塔·缪勒《呼吸秋千》 |
刘春艳
李珮尧
|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
2019 |
0 |
|
5
|
政治认同缺失:戊戌变法失败原因新探 |
朱迪
张顺昌
|
《凯里学院学报》
|
2009 |
1
|
|
6
|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认同缺失下的精神守望与救赎 |
崔嘉美
|
《西部广播电视》
|
2018 |
2
|
|
7
|
民俗的叙写、控制与认同缺失——鲁迅《阿长与〈山海经〉》重读发微 |
汤汝昭
|
《中学语文》
|
2019 |
2
|
|
8
|
探究中学生对传统音乐认同缺失现象 |
郭海燕
|
《求知导刊》
|
2021 |
0 |
|
9
|
民俗的叙写、控制与认同缺失——鲁迅《阿长与〈山海经〉》重读发微 |
汤汝昭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9 |
0 |
|
10
|
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几处“认同缺失” |
张志强
|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
|
2012 |
0 |
|
11
|
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缺失与矫正 |
虞莉
|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6 |
0 |
|
12
|
民俗的叙写、控制与女性认同缺失——鲁迅《阿长与<山海经>》重读发微 |
汤汝昭
|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
2019 |
0 |
|
13
|
论对高校新生的学校认同教育 |
李芬香
|
《高教研究(西南科技大学)》
|
2009 |
8
|
|
14
|
年轻干部认同代沟的原因分析与破解对策 |
张金慧
|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15
|
徘徊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当代中国法治建设与人民认同研究 |
龙峰
|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16 |
0 |
|
16
|
沉默中的抵抗——解读《阁楼上的佛像》中的身份构建 |
王佳
王晓利
|
《牡丹江大学学报》
|
2015 |
2
|
|
17
|
台湾新青春电影中对同性题材的探究 |
王倩
|
《戏剧之家》
|
2018 |
2
|
|
18
|
论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缺失与建构 |
谢松明
|
《思想教育研究》
CSSCI
|
2008 |
5
|
|
19
|
当代中国武术发展的文化反思:迷失与救赎 |
周云红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