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程认证背景下实践课程成绩评定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高伟 蔡宴朋 谭倩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8期150-153,共4页
随着非标准化考试等教学改革的推进,课程成绩评定成为高校实践类课程的重要考核方式。然而,由于缺乏客观定量的评价方法,主观性考核方式在认定考生成绩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如何有效降低主观评判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成为课程成绩核定亟... 随着非标准化考试等教学改革的推进,课程成绩评定成为高校实践类课程的重要考核方式。然而,由于缺乏客观定量的评价方法,主观性考核方式在认定考生成绩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如何有效降低主观评判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成为课程成绩核定亟须解决的问题。研究提出基于师生协作的综合成绩评估方法,采用动态权重法综合学生打分和教师打分,形成更加合理的综合成绩分布,并以本科必修课程“环境规划与管理”期末成绩评定为例开展案例研究。结果表明,合理应用学生打分能够改善学生成绩分布,但要注意规避学生打分可能存在的均一化倾向和简单等权评分带来的成绩偏态分布问题。研究成果以期为大学实训类课程成绩评定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绩评定 动态权重 主观 不确定性 训课程
下载PDF
也谈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2
作者 徐建宁 《求索》 1982年第4期62-62,共1页
关于认识的源泉问题,一九八一年《求索》第三期发表了沦南和姚志安、刘普生的两篇讨论文章。沦文坚持客观事物是认识的源泉,否认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其理由之一是:实践具有主观性,如果承认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就会得出认识是认识的源泉的... 关于认识的源泉问题,一九八一年《求索》第三期发表了沦南和姚志安、刘普生的两篇讨论文章。沦文坚持客观事物是认识的源泉,否认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其理由之一是:实践具有主观性,如果承认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就会得出认识是认识的源泉的唯心主义结论。姚、刘文否认客观事物是认识的源泉,坚持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但他们又认为实践不具有主观性,在笔者看来,上述两种意见都具有片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实 主观性 作用者 客观事物 唯心主义 能动性 坚持 有机系统 造物 旧唯物主义
下载PDF
实践是纯客观的吗? 被引量:1
3
作者 曾繁亮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4期52-54,共3页
在讨论实践这一范畴时,有同志认为,实践作为一种客观的物质活动,它的进行虽然要以意识的作用为条件,但它本身并不包括任何主观的因素在内,不包括人的意识的作用在内。在他们看来,实践本身完全是客观的物质的东西。对于这种意见,我们是... 在讨论实践这一范畴时,有同志认为,实践作为一种客观的物质活动,它的进行虽然要以意识的作用为条件,但它本身并不包括任何主观的因素在内,不包括人的意识的作用在内。在他们看来,实践本身完全是客观的物质的东西。对于这种意见,我们是不能同意的。我们认为,实践不是纯客观的东西,实践必须包括人的主观的因素在内,必须包括意识的作用在内。弄清这一点,对于弄清实践的科学概念,对于进行四个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客观 意识的作用 人的意识 改造世界 目的意识 认实 践的意识 造物 人的目的 主观因素
下载PDF
略论人事承认机制
4
作者 陈水秘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1期151-154,81,共5页
研究并完善人事承认机制,对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干部人事工作的活力、效率、积极性,使人才发现、选拔,任用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此作些初略探讨。
关键词 干部人事 活动对象 人事决策 竟争 县处级 摆在首位 标准包 标准体系 认实
下载PDF
论能动性是实践的特性
5
作者 谢冠军 《求索》 1983年第3期43-48,共6页
能动性是不是实践的特性,这似乎是一个已经解决了的问题。但是,随着近两年来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范畴的定义、要素、特性的探讨和研究的深入,又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意见。我是主张能动性是实践的特性的。本文试从实践的基本要素与实践的能动... 能动性是不是实践的特性,这似乎是一个已经解决了的问题。但是,随着近两年来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范畴的定义、要素、特性的探讨和研究的深入,又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意见。我是主张能动性是实践的特性的。本文试从实践的基本要素与实践的能动性的内在联系上来论证和说明我的这一观点,并向大家求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体 能动性 物质活动 感性 思维活动 人类 客观存在 肉体 人的践活动 认实
下载PDF
关于实践的两重性问题
6
作者 荣开明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2期72-76,92,共6页
随着实践标准问题讨论的进一步深入,近年来哲学界就实践概念本身的问题,展开了十分有益的探讨。在这一探讨中,有些同志主张对“流行的实践观进行唯物主义的‘净化’”,而“净化”的内容则是:从实践定义——人类有目的的改造和探索现实... 随着实践标准问题讨论的进一步深入,近年来哲学界就实践概念本身的问题,展开了十分有益的探讨。在这一探讨中,有些同志主张对“流行的实践观进行唯物主义的‘净化’”,而“净化”的内容则是:从实践定义——人类有目的的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中排除“有目的的”;从实践要素——目的、主体、客体、手段、结果中排除“目的”;从实践特性——客观性、能动性、社会性、历史性中排除“能动性”;“把目的、意识、观念等等精神因素排除出实践的概念”。认为实践是“纯粹的客观的物质活动过程”,只具有客观性,不具有主观性,也不能“视为具有两重性的东西”,“那怕是渗进一丁点儿精神因素,就会从根本上动摇唯物史观的基础”,难于摆脱“种种唯心主义的纠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实 践概念 性问题 践观 主观性因素 物质活动 唯心主义 客观性 主客观 主观能动性
下载PDF
论实践和实践标准的有限性与无限性
7
作者 林青山 《人文杂志》 1983年第5期30-35,共6页
实践永远处于发展和变化的状态。即使是在人文之初,人类处于愚昧无知的时代,表面上看,实践似乎是停步不前的,但它毕竟还是不知不觉、无声无息地在前进,在发展,在变化。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任何个人、阶级和社会,都阻止不... 实践永远处于发展和变化的状态。即使是在人文之初,人类处于愚昧无知的时代,表面上看,实践似乎是停步不前的,但它毕竟还是不知不觉、无声无息地在前进,在发展,在变化。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任何个人、阶级和社会,都阻止不了。历史地看,实践只有发展速度的快慢的问题,而不是发展的有无的问题。那末,实践和实践标准究竟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是确定的还是不确定的?是相对的还是绝对的?应当怎么理解这些问题?这里试作以下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践标准 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 认实 相对性与绝对性 真理性 人的践活动 践检验 不确定性 有限与无限 万能
下载PDF
试谈实践标准的辩证法
8
作者 豫人 《中州学刊》 1979年第0期21-26,共6页
承认实践标准的辩证性,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坚持这一基本观点,是我们战胜一切形式的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把唯物主义真理论贯彻到底的锐利武器。在全党工作重心大转移的紧要关头,掌握实践标准的辩证法,对我们进一步破除... 承认实践标准的辩证性,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坚持这一基本观点,是我们战胜一切形式的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把唯物主义真理论贯彻到底的锐利武器。在全党工作重心大转移的紧要关头,掌握实践标准的辩证法,对我们进一步破除现代迷信,端正思想路线,发展大好形势,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 一、实践是一个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强调实践的作用,把实践当做认识的基础,把实践的观点视为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实践具有强大的威力,是“既消灭主观性的‘片面性’,又消灭客观性的‘片面性”的物质“手段”,(《列宁全集》第38卷,第224页)是沟通主体和客体的唯一桥梁。就是说,实践,只有人类的社会实践,才能既改造主观世界,又改造客观世界,使主体和客体一致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践标准 绝对性 辩证法 真理论 相对性 社会 认实 绝对主义 发展真理 列宁
下载PDF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驳“四人帮”的“理论代替论”
9
作者 齐振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4期12-17,共6页
究竟什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本来是马克思主义的常识。但由于林彪、“四人帮”一伙反马克思主义政治骗子的长期反动宣传,搅乱了很多基本理论的是非,使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这个常识问题,也需要重新说明。
关键词 “四人帮” 真理的标准 坚持 唯一标准 逻辑证明 社会 林彪 识论 践标准 认实
下载PDF
坚持实践论, 捍卫毛泽东思想的根本观点──略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0
作者 扈颖航 《求是学刊》 1978年第0期15-20,共6页
关键词 真理的标准 真理标准问题 毛泽东思想 根本观点 唯一标准 坚持 认实 马克思主义理论 “四人帮” 林彪
下载PDF
直接经验是认识论的基石吗?
11
作者 李若夫 李炎卿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1期34-36,共3页
《开封师院学报》一九七八年第四期发表了《直接经验,认识论的基石》一文,从文章的标题到文章的内容,作者都是把直接经验看作认识论的基石的。文章一开头就说:“马克思列宁主义,把实践当作认识的泉源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正确的标准,把实践... 《开封师院学报》一九七八年第四期发表了《直接经验,认识论的基石》一文,从文章的标题到文章的内容,作者都是把直接经验看作认识论的基石的。文章一开头就说:“马克思列宁主义,把实践当作认识的泉源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正确的标准,把实践得到的直接经验当作认识论的基石”。我们认为,用直接经验取代实践作为认识论的基石,是值得商榷的。这里,我们只就认识论基础问题谈点看法。 我们知道,认识论是研究人类的认识怎样产生、认识的内容以及认识发展过程的哲学学说。它是哲学基本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认识论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识论 直接经验 理性 感性 辩证唯物主义识论 感觉经验 可知论 列宁 唯心主义者 认实
下载PDF
重构思维方式 改革宣传工作
12
作者 张贵 《内蒙古宣传》 1993年第1期7-8,共2页
关键词 宣传工作者 思维方式 思维惯性 防“左” 辩证的思维 绝对对立 价值判断 认实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思考问题
下载PDF
坚持真理标准问题上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学习《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第二章第六节的体会
13
作者 吴先逵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1期5-10,共6页
人们的认识有正确的,也有不正确的。正确的认识叫真理,不正确的认识叫谬误。如何去辨别真理和谬误呢?这就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这个问题是人类认识史上长期论争的问题,它贯串着唯物论和唯心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的尖锐斗争... 人们的认识有正确的,也有不正确的。正确的认识叫真理,不正确的认识叫谬误。如何去辨别真理和谬误呢?这就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这个问题是人类认识史上长期论争的问题,它贯串着唯物论和唯心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的尖锐斗争。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这个问题才得到真正科学的解决。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亦即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它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从而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唯物而辩证地解决了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践标准 真理的标准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认实 辩证法 唯物论 真理性 坚持真理 标准问题 列宁
下载PDF
实践的社会性问题是当前哲学研究的生长点
14
作者 傅国强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3-33,共1页
实践的社会性问题是当前哲学研究的生长点傅国强实践既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还有社会性。实践的客观性本质上是指,实践所改造的对象是物质的,它所依据的规律性内容是客观存在的。实践的主体性主要是指实践主体为实践对象、手段、过... 实践的社会性问题是当前哲学研究的生长点傅国强实践既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还有社会性。实践的客观性本质上是指,实践所改造的对象是物质的,它所依据的规律性内容是客观存在的。实践的主体性主要是指实践主体为实践对象、手段、过程和结果等方面所唤起的全部精神内容以及主体的各种能力在实践的作用和影响。实践的社会性从根本上说,是指特定实践对社会的适应性或社会对它的接受性。客观性、主体性和社会性内在于实践过程,决定了人类实践活动的特殊本质。抽掉客观性,只承认主体性,就等于把人变成神,把人类生产实践看作是上帝凭观念创造世界。只承认客观性,把客观性推向极端,否认实践的主体性也是错误的。忽视实践的社会性,只强调它的客观性和主体性,也不符合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对实践观的伟大功绩在于,他通过对现实的确切理解和把握,在思想理论上把实践的客观性、主体性和社会性有机地统一起来,实现了哲学观的全面变革,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我国哲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研究不断深化和发展,从前,为了避免主观主义和唯心主义嫌疑,过多关注实践的客观性,忽略了实践的主体性。80年代以来,有了重大转机,突出地研究了实践的主体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践的社会性 哲学研究 生长点 主体性 践的客观性 马克思主义践观 科学的践观 认实 理论功能 践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