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9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知历史主义视阈下庞德的英美批评
1
作者 蒋勇军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6-12,24,共8页
庞德是英美现代主义诗歌运动的一位领军人物,也是英美批评界颇具争议的一位诗人。文章从认知历史主义视阈分析庞德在英美的批评史,概述英美文学界对庞德的诗歌、诗歌理论、诗歌翻译等的批评,并阐释庞德及批评者各自所处的社会环境与主... 庞德是英美现代主义诗歌运动的一位领军人物,也是英美批评界颇具争议的一位诗人。文章从认知历史主义视阈分析庞德在英美的批评史,概述英美文学界对庞德的诗歌、诗歌理论、诗歌翻译等的批评,并阐释庞德及批评者各自所处的社会环境与主体的具身认知、主体认知能力的局限性、认知共性及其认知差异等因素对他们的影响,避免因"晕轮效应"产生的认知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庞德 认知历史主义 认知文学研究 晕轮效应 认知偏差
下载PDF
中国人对西沙群岛历史认知与风力、潮流、海浪作用下的变迁研究
2
作者 阎根齐 吴昊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8-268,共11页
通过研究西沙群岛的历史认识和地理环境演变,强调了地理特征和稳定性的重要性,以及风力、潮流和海浪对其造成的影响。研究表明:1)中国人至迟在汉代对“岛”和“沙洲”就有了较为理性的认知,岛屿的形成具有悠久的历史,形成于4000年以上,... 通过研究西沙群岛的历史认识和地理环境演变,强调了地理特征和稳定性的重要性,以及风力、潮流和海浪对其造成的影响。研究表明:1)中国人至迟在汉代对“岛”和“沙洲”就有了较为理性的认知,岛屿的形成具有悠久的历史,形成于4000年以上,地势相对较高,不易被海水淹没。相反,沙洲是相对年轻的地貌,其地势较低,容易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2)风力、潮流和巨浪对西沙群岛地貌的变化有重要影响。风力和巨浪堆积沙洲,但同时也能导致其消失在海平面以下。潮流的周期性变化也对这些岛屿和沙洲的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这些变迁不仅是地貌的动态展现,也与海洋生物数量下降趋势密切相关。综合分析表明,岛和沙洲在地理特征和稳定性上存在明显差异。西沙群岛地貌的变迁是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交互作用的结果。文章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西沙群岛的演化过程,以及保护和改善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方面的实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演变 自然影响 历史认知 西沙群岛
下载PDF
历史认知·历史实然·历史诠释 被引量:2
3
作者 周积明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29,共15页
历史认知、历史实然、历史诠释是历史研究的核心概念,在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冲击下,有必要以新的视野和新的眼光重新对它们加以梳理和界定。历史认知是人的文化实践活动,而人的文化实践的多样性,其栖身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形态的多样性,必然... 历史认知、历史实然、历史诠释是历史研究的核心概念,在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冲击下,有必要以新的视野和新的眼光重新对它们加以梳理和界定。历史认知是人的文化实践活动,而人的文化实践的多样性,其栖身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形态的多样性,必然导致历史认知的多样性,“横看成岭侧成峰”是历史研究中永恒的图景。但是,历史认知并非漫无边际的想象,它必须受制于历史实然,必须严格限制在史料允许的空间。因为,我们不同于后现代主义理论者视历史为一种虚构的存在,一种文本,而是坚定地相信,过去曾经发生过并肯定发生过,并确信我们有可能在相对真实的意义上重建史实;正是由于相信历史实然是存在的,而非后现代理论所认为的历史书写只是一种文学想象,因此,我们追求基于史料基础上的“真实”,相信“历史遗迹”比“证词”更有效,“原始”证据比“二手”证据更有效,并致力于借助“原始第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的综合、比照和分析,重新获致历史的合理性解释。历史学家的职责不仅在于“赋予过去的事件以实在性,也赋予它们意义”。因此,诠释是历史研究的灵魂。但是,历史学家的工作特点是“事后认知和回推立论”,十分容易陷入“历史辉格主义”,从“过去”中发现现在,由此导致一系列历史诠释中的偏误。作为历史学家,我们的使命是捍卫历史,但这个捍卫绝非故步自封,而是在不断吸收新鲜思想理论的血液中更新历史研究的生命。对于人类来说,历史学是这样重要,因为“人是历史学的唯一对象”,“历史学必须捍卫人的价值”。为此,我们必须像吕西安·费弗尔那样,“为历史而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认知 历史实然 历史诠释 后现代主义
下载PDF
百年大党深化历史认知的方式、旨趣与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黎康 陈德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1-19,共9页
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始终高度重视深化历史认知,通过系统建构科学的历史知识体系,不断获取推进事业发展的信心、智慧与力量。面对新征程新任务,中国共产党仍需在守正创新中持续推进和不断深化历史认知,有效筑牢历史记忆,把握历史主... 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始终高度重视深化历史认知,通过系统建构科学的历史知识体系,不断获取推进事业发展的信心、智慧与力量。面对新征程新任务,中国共产党仍需在守正创新中持续推进和不断深化历史认知,有效筑牢历史记忆,把握历史主动,坚定历史自信,真正站在历史的深厚基础上更加坚定地走向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历史认知 历史思维 历史主动 历史自信
下载PDF
认知模拟与实践真实——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历史认知的客观性与真实性
5
作者 苏航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573-580,共8页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传统史学与后现代史学之间关于历史认知的客观性与真实性的讨论进行了重新审视,指出二者在相关认识上皆存在误区。历史本体除了“过去”以外别无属性,所以并无真假之别,也无事件之分。历史事件是认知对于历史...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传统史学与后现代史学之间关于历史认知的客观性与真实性的讨论进行了重新审视,指出二者在相关认识上皆存在误区。历史本体除了“过去”以外别无属性,所以并无真假之别,也无事件之分。历史事件是认知对于历史本体的模拟,而非扭曲。历史认知模拟的真实性可以从证据符合和逻辑符合两个方面来加以判定。这一标准以实践为基础,将历史真实性的“符合论”和“融贯论”统一在一起。隐喻的本质是认知方式,因此运用了隐喻手段构建的历史认知不能等同于文学创作。历史认知具有主观性、多样性特点,不同的历史认知并不是隔绝孤立的,共同的实践标准和生物上的一致性为多样历史认知提供了统一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历史认知 历史事件 历史真实 隐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认知、哲学省察及其思维创新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嵘均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41,共11页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由中国近现代特殊的历史情境决定的,是一条既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又不同于前苏联模式的符合世情、党情和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它既饱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也蕴藏着深刻的思维创新。从哲学...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由中国近现代特殊的历史情境决定的,是一条既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又不同于前苏联模式的符合世情、党情和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它既饱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也蕴藏着深刻的思维创新。从哲学角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首先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现代化道路,既具有现代化道路的一般特征又富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智慧;同时,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还是系统性和整体性相促进、全面性和协调性相统一、渐进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相协调、包容发展和共建共享相统筹的现代化道路。从思维创新角度来说,站在新时代这一历史的新起点,必须明确: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开辟未来现代化道路的前提条件;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向未来的制度保障;敢于打破路径锁定与勇于开拓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走向未来的根本途径和唯一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历史认知 哲学省察 思维创新
下载PDF
中国考古何以塑造全民族历史认知 被引量:2
7
作者 霍巍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6-100,共5页
中国考古学者从“重建国史”起步,用科学的考古材料向世人展现出古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根系和发展脉络。除了宏观叙事,在礼乐制度、日常器用、服饰衣冠、语言文化等社会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各个层面上,中国考古都以丰富的资料和细节,客... 中国考古学者从“重建国史”起步,用科学的考古材料向世人展现出古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根系和发展脉络。除了宏观叙事,在礼乐制度、日常器用、服饰衣冠、语言文化等社会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各个层面上,中国考古都以丰富的资料和细节,客观而翔实地展示出各民族彼此交往、相互影响的科学证据和历史轨迹。正是通过一系列考古发现和科学普及,中国考古给人们打开了一扇用科学的考古资料和理论方法去认知中华文化的大门,体现出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极大地塑造了全民族历史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学 中国考古 历史认知 历史自信
下载PDF
《丧钟为谁而鸣》:结尾之辩与历史认知
8
作者 刘姗姗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65-70,共6页
《丧钟为谁而鸣》的结尾因弥漫浓烈的悲观气息遭致强烈批评。文章参与“结尾之辩”并分析认为,海明威是悲观的行动者,无论悲喜都是战斗的武器:因西班牙悲伤,为共和国呼唤。一个经典悲剧性结尾,助力一部悲剧小说绑定了一部悲剧历史,从而... 《丧钟为谁而鸣》的结尾因弥漫浓烈的悲观气息遭致强烈批评。文章参与“结尾之辩”并分析认为,海明威是悲观的行动者,无论悲喜都是战斗的武器:因西班牙悲伤,为共和国呼唤。一个经典悲剧性结尾,助力一部悲剧小说绑定了一部悲剧历史,从而揭露了民主国家的巨大不义,拷问了自由精英的政治良知;警示世界“无人是座孤岛,难说丧钟为谁而鸣”,呼吁人们警惕“盖世太保的阴影”并对野蛮和霸凌行径同仇敌忾、大声说“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明威 丧钟为谁而鸣 悲观 行动 历史认知
下载PDF
坚定青年历史自信:内涵与举措
9
作者 王国斌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89,共3页
随着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历史进程的推进和历史成就的取得,青年逐渐形成了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自信,青年历史自信的内涵不断拓展。坚定新时代青年历史自信,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随着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历史进程的推进和历史成就的取得,青年逐渐形成了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自信,青年历史自信的内涵不断拓展。坚定新时代青年历史自信,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端正青年的历史认知,在青年中深入开展使命意识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历史自信 历史认知
下载PDF
网络游戏对苏北地区大学生历史认知的影响研究——以《王者荣耀》为例
10
作者 李瑞岚 高红柳 吕光斌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3期115-119,共5页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游戏成为大学生主要的娱乐方式之一,历史类手游《王者荣耀》在众多游戏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今对中国青少年影响最大的游戏之一。笔者以问卷调查的基本方式,着重分析网络游戏《王者荣耀》对大学生历史观影响的具...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游戏成为大学生主要的娱乐方式之一,历史类手游《王者荣耀》在众多游戏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今对中国青少年影响最大的游戏之一。笔者以问卷调查的基本方式,着重分析网络游戏《王者荣耀》对大学生历史观影响的具体情况,从而进一步探讨解决历史类游戏中的历史知识与客观历史史实之间的矛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认知 《王者荣耀》 大学生
下载PDF
重塑历史认知:走出新闻传播史的教学误区
11
作者 董翊宸 《媒介批评》 2023年第1期304-312,共9页
在既往的新闻传播史教学实践中,师生们普遍存在着一些对于历史认知的误区。历史书写被认为是简单罗列材料;对历史进程的理解固态化、扁平化、碎片化;将历史意义简单等同于历史中的意义,这些都造成了该类课程在人们心目中“食之无味,弃... 在既往的新闻传播史教学实践中,师生们普遍存在着一些对于历史认知的误区。历史书写被认为是简单罗列材料;对历史进程的理解固态化、扁平化、碎片化;将历史意义简单等同于历史中的意义,这些都造成了该类课程在人们心目中“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印象。因此,教育者需重新明确教学目标,着重培养历史思维,把新闻传播史变成一门发现历史规律,连接现实意义,提炼创新观点的方法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传播史 教学改革 历史认知
下载PDF
中共领袖人物画传的历史记忆传承功能
12
作者 康立芳 《老区建设》 2024年第2期83-89,共7页
中共领袖人物画传的历史记忆传承功能,包括历史知识教育、历史记忆塑造和历史自信引导三个层面,历史知识教育是起点,历史记忆塑造是中介,历史自信引导是归宿。通过历史知识教育,在事实性知识、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三个层次深化社会... 中共领袖人物画传的历史记忆传承功能,包括历史知识教育、历史记忆塑造和历史自信引导三个层面,历史知识教育是起点,历史记忆塑造是中介,历史自信引导是归宿。通过历史知识教育,在事实性知识、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三个层次深化社会成员对中共领袖人物和党史的历史认知;通过历史记忆塑造,筑牢社会成员对中共领袖人物和党史的符号记忆、情节记忆和价值记忆;通过历史自信引导,坚定社会成员对党的历史成就、奋斗精神、历史经验和光明前景的历史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领袖人物画传 历史认知 历史记忆 历史自信
下载PDF
初中历史单元复习教学中学生时空观念的培育
13
作者 马维珑 《成长》 2024年第3期40-42,共3页
时空观念是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认知和理解。在初中历史单元的复习教学中,培育和强化学生的时空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历史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下发生的,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事件的原因和结果... 时空观念是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认知和理解。在初中历史单元的复习教学中,培育和强化学生的时空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历史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下发生的,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事件的原因和结果。通过培养学生对历史时间和空间的敏感性,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形成更全面、准确的历史认知。本文将针对初中历史单元复习教学中学生时空观念的培育展开分析,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时空观念 历史认知 原因和结果 复习教学 强化学生 中学生 时间和空间
下载PDF
高中历史数字资源运用的“一五三”策略
14
作者 匡林林 《年轻人(C版)(学校天地)》 2024年第2期50-51,共2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2年修订)》明确提出数字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建议,包括了解数字资源的基本类型,掌握数字资源的检索方法,学习运用数字资源丰富历史认知、提升历史素养等。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数字资源在高...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2年修订)》明确提出数字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建议,包括了解数字资源的基本类型,掌握数字资源的检索方法,学习运用数字资源丰富历史认知、提升历史素养等。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数字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十分有限,运用策略的具体操作方法更有待可视化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历史 运用策略 历史素养 历史认知 检索方法 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实践 具体操作方法
下载PDF
浅析乡土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15
作者 刘昱辰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 2024年第1期65-66,共2页
我国地大物博,乡土资源十分丰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乡土资源,有利于学生从历史遗址、历史建筑等资源中感受历史事件背景,体会乡土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现实作用,为加深历史认知、培养历史批判性思维、提升历史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我国地大物博,乡土资源十分丰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乡土资源,有利于学生从历史遗址、历史建筑等资源中感受历史事件背景,体会乡土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现实作用,为加深历史认知、培养历史批判性思维、提升历史核心素养奠定基础。与此同时,教师作为组织者,应当创新教学模式,借助多元化课程活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历史思维和时空交互思维,合理利用乡土资源达到教学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资源 高中历史教学 创新教学模式 历史核心素养 历史认知 有效运用 多元化课程 批判性思维
下载PDF
初中历史课学案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16
作者 冯新荣 《教育艺术》 2024年第6期77-77,共1页
学案导学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借助其精心设计的学习路径,为学生提供了更为系统和深入的学习体验。初中历史课作为学生对历史认知和文化积累的重要阶段,如何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学案导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 学案导学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借助其精心设计的学习路径,为学生提供了更为系统和深入的学习体验。初中历史课作为学生对历史认知和文化积累的重要阶段,如何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学案导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通过其系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案导学 教学辅助工具 教育工作者 学习体验 历史认知 如何构建 学习路径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下载PDF
基于历史认知的果蝇优化算法 被引量:13
17
作者 韩俊英 刘成忠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CSCD 2014年第3期368-375,共8页
针对果蝇优化算法的早熟收敛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历史认知的果蝇优化算法。新算法通过增加个体"历史认知"的改进策略,优化进化方程,从而避免潜在全局最优解因为不考虑自己的历史轨迹,仅依靠单纯的聚集行为,而使自己的寻... 针对果蝇优化算法的早熟收敛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历史认知的果蝇优化算法。新算法通过增加个体"历史认知"的改进策略,优化进化方程,从而避免潜在全局最优解因为不考虑自己的历史轨迹,仅依靠单纯的聚集行为,而使自己的寻优轨迹迂回曲折,错过成为全局最优解的可能;并且通过线性递增的动态变化系数ω调整在迭代寻优过程中个体的"历史"对本次学习的价值,增强算法跳出局部最优,寻找全局最优的能力。对几种经典测试函数进行了仿真和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新算法更好地平衡了全局和局部搜索能力,在收敛速度、收敛可靠性及收敛精度上比其他经典智能优化算法有较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蝇优化算法 群体智能 历史认知 收敛精度 早熟收敛
下载PDF
历史的认知,记忆的再构——2000年以来《人民日报》中的“民国图像”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琴 田钰琳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46-50,共5页
本文借助VAN DIJK的"社会认知"观,运用内容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新世纪以来官方媒体《人民日报》如何呈现与建构"民国时期",以影响受众的"民国"认知。研究发现尽管在报道形式上力图以符号编码多样化、纪实... 本文借助VAN DIJK的"社会认知"观,运用内容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新世纪以来官方媒体《人民日报》如何呈现与建构"民国时期",以影响受众的"民国"认知。研究发现尽管在报道形式上力图以符号编码多样化、纪实为主且独立性较强的栏目新闻来客观呈现民国图景,但在报道内容上媒体仍然存在偏向性,体现出以革命记忆为主要内容、以共产党为核心记忆主体的记忆景观,而对其它主体则予以淡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认知 记忆 民国时期 媒体建构
下载PDF
创伤记忆与社会认同:南京大屠杀历史认知的公共建构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昕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7-163,共7页
南京大屠杀是二战历史上一段不堪回首的记忆。作为典型的创伤记忆,南京大屠杀受害者正经受一场不易察觉却又不容忽视的社会认同危机。无论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国耻论,还是为了维护民族自尊心而刻意放大大屠杀中的反抗,... 南京大屠杀是二战历史上一段不堪回首的记忆。作为典型的创伤记忆,南京大屠杀受害者正经受一场不易察觉却又不容忽视的社会认同危机。无论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国耻论,还是为了维护民族自尊心而刻意放大大屠杀中的反抗,都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所面临的社会认同危机的现代表征。南京大屠杀迄今已80周年,对于没有经历过那场浩劫的人来说,往往过度苛责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缺乏反抗精神。产生这种质疑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于南京大屠杀发生时的真实状况的了解及大屠杀受害者面对屠杀时极端无助的心理状态的正确认识,低估了极端情况下情境的力量,从而产生了基本归因错误。因此,必须从自身和社会两个层面构建全人类共同的创伤记忆,并通过这一建构,为南京大屠杀受害者获取最为广泛的社会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创伤记忆 社会认同 历史认知
下载PDF
从自觉到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认知、客观基础与成长空间 被引量:12
20
作者 桑玉成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12,共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经历了一个从自觉到自信的发展过程。从历史认知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与中国的实际国情和人民的实践创造相结合。制度自信本质上是一种制度认同,是人们对制度体系赞成、拥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经历了一个从自觉到自信的发展过程。从历史认知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与中国的实际国情和人民的实践创造相结合。制度自信本质上是一种制度认同,是人们对制度体系赞成、拥护和支持的倾向。制度的科学性、人民性、有效性和成长性提供了制度认同的客观基础。在新时代,要足够重视并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在效力空间、运行空间、类型空间以及德性空间等方面的成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自觉 制度自信 历史认知 客观基础 成长空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