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教学设计与学生认知形态的匹配性
1
作者 龙宝新 《教师教育论坛》 2018年第6期45-48,共4页
学生的认知形态决定着教学设计的思路与样式。认知科学发展中出现了五种瞩目的认知形态,即原子认知、原认知、社会认知、具身认知与反身认知,与之相呼应,理应有五种教学设计样式与之相匹配,即知识型设计、建构型设计、互动型设计、情境... 学生的认知形态决定着教学设计的思路与样式。认知科学发展中出现了五种瞩目的认知形态,即原子认知、原认知、社会认知、具身认知与反身认知,与之相呼应,理应有五种教学设计样式与之相匹配,即知识型设计、建构型设计、互动型设计、情境型设计与反思型设计。因应认知形态来优化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门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设计 认知形态 教学增效
下载PDF
产品认知形态与方式设计
2
作者 张同 《设计》 2005年第5期36-37,共2页
本文基于形态构成和认知原理,在探讨产品认知形态构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产品认知形态的方式设计,即:心理方式、功能方式、视觉方式、操控方式、过程方式、疲劳方式的产品方式设计的有机构成。
关键词 认知形态 方式设计 形态构成 产品 设计 操控方式 基础
下载PDF
弥散与范型:徽州题材油画创作发展历程及认知形态
3
作者 秦一贝 《滁州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68-73,共6页
源自西方的油画在传入中国之后,始终存在着“本土化”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将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气质融入油画创作之中,如何丰富油画语言使其更能适应中国特色审美要求。伴随着“本土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徽州题材的油画创作展现出旺盛的生命... 源自西方的油画在传入中国之后,始终存在着“本土化”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将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气质融入油画创作之中,如何丰富油画语言使其更能适应中国特色审美要求。伴随着“本土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徽州题材的油画创作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充沛的创造力,其形态也处于不断的变化与重构之中。本文通过对历届全国美展及省展入选的徽州题材油画作品进行统计与分析,梳理徽州题材油画创作发展历程,并基于弥散与范型的理论模型,分析徽州题材油画创作认知形态,讨论认知形态对徽州题材油画创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画创作 徽州题材 发展历程 认知形态
下载PDF
西方左派对中国道路的认知形态及时代回应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晓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6-112,共7页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西方左派对中国道路的认识发生着阶段性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左派学者对中国道路的认知更加深入,认同度也更加提升。但是在理论层面,西方左派对“三大规律”的认识仍然存在不足,对中国道路的成就、价值和意...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西方左派对中国道路的认识发生着阶段性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左派学者对中国道路的认知更加深入,认同度也更加提升。但是在理论层面,西方左派对“三大规律”的认识仍然存在不足,对中国道路的成就、价值和意义尚未完全理解。在意识层面,西方中心主义的驱使,以及缺乏对中国的现实了解,依旧给西方左派了解中国道路造成巨大困扰。中国学者应当正视西方左派的中国道路认知问题,在阐释好中国道路的同时,对误解中国道路的方面给予坚决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左派 中国道路 认知形态 三大规律 西方中心主义
原文传递
论设计形态的认知 被引量:1
5
作者 左铁峰 高巍 《衡水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116-119,共4页
在现代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中,设计形态的内涵丰富而严谨,它是设计及其工作的重要物质表象与价值载体。在设计形态诸要素构成的系统内,设计"形"具有外显与表象的特征,是设计给予用户与环境的客观物象表征;而设计"态"... 在现代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中,设计形态的内涵丰富而严谨,它是设计及其工作的重要物质表象与价值载体。在设计形态诸要素构成的系统内,设计"形"具有外显与表象的特征,是设计给予用户与环境的客观物象表征;而设计"态"则具有隐性和本质化的属性,是设计依托"形"的内在"神"与"质"。设计"形"与设计"态"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与辩证的,存在着指向性、叠态性、决定性与能动性等逻辑关系。全面、深入地理解与掌握设计"形"与"态"的关系,对于架构相对科学、完整的设计形态认知及其实践方法论的完善、拓展,均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设计 设计形态 设计形态认知 “形” “态”
下载PDF
形态素描——从“形态认知”的角度探索基础素描教学
6
作者 周凯达 刘军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5-118,共4页
素描无论作为独立的艺术创作载体还是作为艺术基础训练,都可谓历史悠长,但其训练方式仍只有两大类:以光影效果为主的明暗素描和以线条为主的结构素描,这两种方式都是侧重于对艺术客体外形及结构特征的描绘,而忽视了艺术本体的表现性追求... 素描无论作为独立的艺术创作载体还是作为艺术基础训练,都可谓历史悠长,但其训练方式仍只有两大类:以光影效果为主的明暗素描和以线条为主的结构素描,这两种方式都是侧重于对艺术客体外形及结构特征的描绘,而忽视了艺术本体的表现性追求,即如何通过有意味的形式完成表达。本文借鉴艺术设计的有关理念,结合传统素描的方法研究,创立了全新的"形态素描",并从人工形态、自然形态和抽象形态三个方面论述了"形态素描"的理论依据和训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素描 形态认知 基础素描教学 人工形态 自然形态 抽象形态
下载PDF
建筑形态认知研究及基础教学实践
7
作者 王津红 邵明 +1 位作者 吴晓东 于辉 《城市建筑》 2015年第35期213-213,227,共2页
传统的建筑设计认知以感性认知为主要途径,着重以体验式训练来达到对建筑及其设计知识的认知。这种体系的问题是,理性认知长期处于朦胧的状态。形态认知缺少专业的科学性与严肃性,于是认知常处于一种模糊状态。建立起研究式思维与方... 传统的建筑设计认知以感性认知为主要途径,着重以体验式训练来达到对建筑及其设计知识的认知。这种体系的问题是,理性认知长期处于朦胧的状态。形态认知缺少专业的科学性与严肃性,于是认知常处于一种模糊状态。建立起研究式思维与方法的认知途径,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根本方法。空间及形态方面通过建立空间摹本属性的基本科学研究体系.可以有清晰的理性解释。最终,建筑学的学习硬实践可以通过感性与理性两种途径并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认知模式 科学体系 建筑空间基本属性(参数) 形态认知
下载PDF
关于八间房“吵子会”的探查与形态认知 被引量:1
8
作者 徐升 刘一播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13-17,共5页
吹打乐在我国民间比较盛行,尤其是在幅员广大的乡村。八间房村是河北省丰宁县潮河南岸的一个小村落,那里流行一种吹打乐——"吵子会",它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满族音乐文化特色,乃是我国满族音乐里的一支奇葩。本文围绕八间房&... 吹打乐在我国民间比较盛行,尤其是在幅员广大的乡村。八间房村是河北省丰宁县潮河南岸的一个小村落,那里流行一种吹打乐——"吵子会",它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满族音乐文化特色,乃是我国满族音乐里的一支奇葩。本文围绕八间房"吵子会"的乐器组合与演奏形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借此期望八间房"吵子会"的音乐文化能够得到有益的解读和阐释,而被更多人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间房 “吵子会” 探查 形态认知
下载PDF
形态的语义认知研究——以战斗机产品为例
9
作者 邓克凡 《工业设计》 2018年第2期124-125,共2页
本文借助产品语义学的各类研究方法,从产品形态的组成元素出发,结合人对形态所感受到的各层次知觉体验,分析人产生相应的形态语义认识的过程与原因。并以此为依据,通过逆向思维归纳、总结产品语意的分析与拆解模型,以更好的理解形态语... 本文借助产品语义学的各类研究方法,从产品形态的组成元素出发,结合人对形态所感受到的各层次知觉体验,分析人产生相应的形态语义认识的过程与原因。并以此为依据,通过逆向思维归纳、总结产品语意的分析与拆解模型,以更好的理解形态语义的认知,帮助之后的产品造型设计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语义认知 语义拆解 战斗机造型
下载PDF
知识旅游视角下的地质遗迹景观三重认知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玲 吴成基 +1 位作者 白凯 彭永祥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7-112,共6页
地质遗迹景观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但因其蕴含丰富的环境信息,涉及众多学科知识,需要经过恰当的诠释才能够全面展示其丰富内涵。采用知识旅游这一新视角,通过对知识旅游概念的阐述,指出地质公园是典型的知识旅游产品... 地质遗迹景观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但因其蕴含丰富的环境信息,涉及众多学科知识,需要经过恰当的诠释才能够全面展示其丰富内涵。采用知识旅游这一新视角,通过对知识旅游概念的阐述,指出地质公园是典型的知识旅游产品。对其中独特的地质遗迹景观需要从形态、时空和理念三个层面进行逐渐深入的认知,以便于实现地质公园的科普教育功能,促进知识旅游活动的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旅游 地质遗迹景观 形态认知 时空认知 理念认知
下载PDF
产品形态设计与分析——以手动五金工具设计为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洋 王瓖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I0003-I0004,共2页
以手动五金工具设计研发为例,阐述了其市场现状、功能结构设计、产品设计的成型技术实施、材料的运用等多项技术要点,以求在产品的创新感性中能够把握设计要求,做出更合理,更易于批量化生产的商业产品。
关键词 产品形态 形态认知 设计 创新
下载PDF
丰富视觉认知 探析影视文化--评《被规约的视觉--动画电影的影像画面与视觉心理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崔津 《传媒》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I0002-I0002,共1页
从艺术角度说,当今时代正处于影视美术视觉变幻的过程中,其影像的视觉渲染力与影响力与日俱增,戏剧、影视等媒体所传达的信息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影视美术表现形式,动画电影是集艺术与文化、具体化与抽象... 从艺术角度说,当今时代正处于影视美术视觉变幻的过程中,其影像的视觉渲染力与影响力与日俱增,戏剧、影视等媒体所传达的信息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影视美术表现形式,动画电影是集艺术与文化、具体化与抽象化、娱乐化与现实化的结合体,逐步缩短了文字与视觉之间的距离,使得该影像艺术形式拥有广泛的受众。由李岩所著的《被规约的视觉--动画电影的影像画面与视觉心理研究》一书,立足文艺心理学对影视美术设计的形态与创新活动进行了系统阐述,通过将影视设计语言体系传递给观众的方法,为动画电影作品的形态认知、美学感知、设计心理等方面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美术 动画电影 影视设计 形态认知 视觉认知 影视文化 文艺心理学 语言体系
下载PDF
社会学发展传统中的类修辞形态:基于修辞学视角的考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姜利标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6-74,F0002,共10页
虽然社会学传统没有留意修辞理念对学科地位的合法获得及知识生产的影响,但该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已不自觉地与修辞理念进行纠缠。本文将“没有明确意识到、但又无法忽视修辞影响”的发展阶段,称之为社会学发展进程中的类修辞形态区间。基... 虽然社会学传统没有留意修辞理念对学科地位的合法获得及知识生产的影响,但该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已不自觉地与修辞理念进行纠缠。本文将“没有明确意识到、但又无法忽视修辞影响”的发展阶段,称之为社会学发展进程中的类修辞形态区间。基于修辞学视角的考察发现,社会学传统实际上潜藏着类布道性修辞、类认知性修辞以及类论辩性修辞三种基本形态。它们在为学科赢取合法性地位以及知识生产的过程中,不同层面地促进了社会学学科成熟化体系的形成。可见,修辞不仅能为宏观理解社会学的学科发展史提供创意视角,也能为学科知识的后续生产提供经验性参照。它将成为社会学学科的“守护型幽灵”,始终陪伴这门学科的发展而得以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传统 类布道性修辞形态 认知性修辞形态 类论辩性修辞形态
下载PDF
鲁迅与《域外小说集》的翻译 被引量:11
14
作者 黄琼英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2-55,共4页
鲁迅与周作人翻译的《域外小说集》(1909年),在当时甚至现在都可谓一个奇特的翻译现象,无论是作为文学研究文本,还是作为翻译研究文本,其意义和价值都是不可低估的。本文从民族身份、新型文学与文化的构建、译者与读者的认知形态以及翻... 鲁迅与周作人翻译的《域外小说集》(1909年),在当时甚至现在都可谓一个奇特的翻译现象,无论是作为文学研究文本,还是作为翻译研究文本,其意义和价值都是不可低估的。本文从民族身份、新型文学与文化的构建、译者与读者的认知形态以及翻译小说的地位等方面对《域外小说集》的生成与发行状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翻译小说 民族身份 文学与文化构建 认知形态
下载PDF
Reflections on the Research Status Quo of CDA in China 被引量:1
15
作者 邹春玲 佟怡晖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07年第1期46-48,共3页
Since its birth in Britain in the late 1970s,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DA, for short) has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of western linguists. At present, some scholars in our country have devoted themselves to the ... Since its birth in Britain in the late 1970s,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DA, for short) has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of western linguists. At present, some scholars in our country have devoted themselves to the study of CDA and the study results are rewarding. However, some insufficiencies do exist in the research, such as the over-simplification of theories, excessive attention paid to theories rather than practice and neglect of nurturing critical thinking etc. Therefore, the author proposes to associate CDA with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interpret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 practical values of CDA in a wholly new perspective in term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cohesion of the cognitive schema, ideology and notions from the information receivers and send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A CT cognitive schema IDEOLOGY COHESION
下载PDF
基于空间句法的传统村落空间形态认知——以杭州市芹川村为例 被引量:136
16
作者 陈驰 李伯华 +1 位作者 袁佳利 余雯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34-240,共7页
传统村落是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历史沉淀,具有独特的空间特征。利用空间句法和认知意象理论,结合实地调研资料,解读了芹川村空间形态特征与空间认知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1)芹川村空间整合度与空间认知意象呈正相关;(2)芹川村内部空... 传统村落是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历史沉淀,具有独特的空间特征。利用空间句法和认知意象理论,结合实地调研资料,解读了芹川村空间形态特征与空间认知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1)芹川村空间整合度与空间认知意象呈正相关;(2)芹川村内部空间可理解度较低,很难快速通过局部空间形态理解整体空间布局;(3)村落公共空间认知程度较高,且均布局在芹川溪两侧整合度值偏高的轴线上。针对芹川村空间形态问题和空间认知偏差,从优化村落空间肌理、保持公共空间活性、提取文化景观基因以及完善对外交通网络等角度提出了优化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空间句法 空间形态认知 文化景观 人居环境 芹川村
原文传递
大熊猫的家(外一章)
17
作者 耿国彪 《绿色中国》 2020年第18期70-73,共4页
曾经风靡世界的一部电影《功夫熊猫》,让人们认识了两样中国特有的事物:中国功夫和大熊猫。中国功夫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通过对自然和动物形态认知,经过与人体经脉的巧妙融合,创造出的一种强身健体技艺。功夫可以说是中国人与自然的一种... 曾经风靡世界的一部电影《功夫熊猫》,让人们认识了两样中国特有的事物:中国功夫和大熊猫。中国功夫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通过对自然和动物形态认知,经过与人体经脉的巧妙融合,创造出的一种强身健体技艺。功夫可以说是中国人与自然的一种和谐沟通方式。大熊猫则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极其可爱的动物。它们黑白分明,像一个毛茸茸的圆球,大大的黑眼圈总是给人一种呆萌的感觉。大熊猫喜欢吃竹子,当然也喜欢吃苹果和香蕉,它们把家安在了四川、甘肃、陕西三省交界的崇山峻岭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眼圈 和谐沟通 风靡世界 强身健体 《功夫熊猫》 大熊猫 人与自然 形态认知
下载PDF
大熊猫 黑白世界的感恩
18
作者 耿国彪 《绿色中国》 2021年第20期70-71,共2页
一曾经风靡世界的一部电影《功夫熊猫》,让人们认识了两样中国特有的事物:中国功夫和大熊猫。中国功夫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通过对自然和动物形态认知,经过与人体经脉的巧妙融合,创造出的一种强身健体技艺。功夫可以说是中国人与自然的一... 一曾经风靡世界的一部电影《功夫熊猫》,让人们认识了两样中国特有的事物:中国功夫和大熊猫。中国功夫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通过对自然和动物形态认知,经过与人体经脉的巧妙融合,创造出的一种强身健体技艺。功夫可以说是中国人与自然的一种和谐沟通方式。大熊猫则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极其可爱的动物。它们黑白分明,像一个毛茸茸的圆球,大大的黑眼圈总是给人一种呆萌的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眼圈 和谐沟通 风靡世界 强身健体 《功夫熊猫》 大熊猫 人与自然 形态认知
下载PDF
Trends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Urban Form in Arab Cities with Specific Reference to AI-Khobar
19
作者 Murat Cetin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0年第10期51-58,共8页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trends of urban transformation and delineates an underlying rationale which enables the comprehension of the current character of Arab city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Al-Khobar. The ci...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trends of urban transformation and delineates an underlying rationale which enables the comprehension of the current character of Arab city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Al-Khobar. The city form is subjected to a re-reading arguments of which are based on crit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mechaitisms of urban morphology in relation not only to the impacts of global economy and building boom but also to the means of perception of urban space by different strata of the urban realm. Thus, urban morphology of the city is studied as a medium which manifests a dissociation, and thus duality, between social structure and its physical container. The paper further argues that uncritical import of urban and architectural typologies seem to create a peculiar type of urban-architectural forgery that is usually reduced to skin-deep facade mimicry. Particularly, solo performances of shiny high-rise buildings and sharp contrasts of street fronts between main arteries and back streets depict impressions of fragmentation and segregation. The emerging urban-scape that can be associated with the cultural and economic leap in Arab regions today is critically evaluated. Thus, the paper proposes judicious and critical planning policy instead of direct import of global urban-architectural typolo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transformation Arab city morphology DUALITY CONSERVATION public realm.
下载PDF
浙北小城镇“水脉-地肌-人居”关联性解析
20
作者 孙源 裘知 王竹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6-21,共6页
从类型形态学的研究视角出发,调研浙北平原19个水乡小城镇样本,研选1918年、1969年、2000年和2021年等4个时间节点的历史地图资料并进行地理信息化处理,进而基于历时轴、共时轴双维度归纳人居与“水-陆”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关联性特... 从类型形态学的研究视角出发,调研浙北平原19个水乡小城镇样本,研选1918年、1969年、2000年和2021年等4个时间节点的历史地图资料并进行地理信息化处理,进而基于历时轴、共时轴双维度归纳人居与“水-陆”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关联性特征,总结形态要素的关联性演化规律,以此作为高质量建设人居环境的在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城镇 类型学 形态认知 浙北平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