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模态认知批评视角下粤港澳大湾区形象的外宣建构
1
作者 柳淑芬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61-67,共7页
基于视觉语法理论和多模态认知转喻理论,以粤港澳大湾区中英文形象宣传片为研究对象,本文从认知层面和社会符号层面探讨宣传片中意义构建背后的认知机制。研究认为,湾区形象的对外宣传应多传递公众声音符号资源,注重与受众的交互性以及... 基于视觉语法理论和多模态认知转喻理论,以粤港澳大湾区中英文形象宣传片为研究对象,本文从认知层面和社会符号层面探讨宣传片中意义构建背后的认知机制。研究认为,湾区形象的对外宣传应多传递公众声音符号资源,注重与受众的交互性以及挖掘多元化元素来提升和丰富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象宣传片 视觉语法 转喻 多模态认知批评
下载PDF
红色电影海报志愿军形象的多模态认知批评话语研究
2
作者 王昕 《传媒论坛》 2023年第12期77-79,共3页
以20世纪50年代初抗美援朝战争历史为背景的红色电影是中国战争题材电影史上浓墨重彩的篇章。红色电影海报集文字、图片、光影、色彩、空间等符号资源于一身,是典型的多模态语篇。运用多模态认知批评视角的“认知—功能”分析法对比20世... 以20世纪50年代初抗美援朝战争历史为背景的红色电影是中国战争题材电影史上浓墨重彩的篇章。红色电影海报集文字、图片、光影、色彩、空间等符号资源于一身,是典型的多模态语篇。运用多模态认知批评视角的“认知—功能”分析法对比20世纪50年代—70年代的繁荣时期和自2020年新高潮时期的抗美援朝红色电影海报中志愿军形象,凸显新时代中国人民志愿军群体的人文主义光辉和深厚的家国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美援朝 红色电影海报 志愿军形象 多模态认知批评话语
下载PDF
社会认知批评话语分析中的非政治化和突生结构——以龙卷风Sandy新闻报道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丁建新 秦勇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13,共6页
Van Dijk提出的社会认知批评话语分析是语言研究的又一新维度。透过龙卷风Sandy新闻报道深层次的幕后认知,限制性语码在意图语义框架完型的过程中,将灾害完全归咎于自然现象,隐瞒其中的政治因素、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从而将西方哲学启... Van Dijk提出的社会认知批评话语分析是语言研究的又一新维度。透过龙卷风Sandy新闻报道深层次的幕后认知,限制性语码在意图语义框架完型的过程中,将灾害完全归咎于自然现象,隐瞒其中的政治因素、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从而将西方哲学启蒙运动以来自然/社会二元对立所体现的意识形态进一步主流化。也正是在突生结构中,SANDY与物质固着物MONSTER得以捆绑,实现了非政治化,从而进一步稳固了权势关系的统一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认知批评话语分析 概念合成 突生结构 非政治化 拟人化
下载PDF
政治话语分析的认知批评语用融合路径重塑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风光 刘诗宇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0-88,共9页
近年来,批评话语分析呈现多学科融合趋势,本研究在探讨语用学、批评话语分析、认知语言学融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以政治话语为例,基于指示语的认知指示转移性、言语行为的话语阐释多维性、(不)礼貌的多元受众关系联结性以及批评... 近年来,批评话语分析呈现多学科融合趋势,本研究在探讨语用学、批评话语分析、认知语言学融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以政治话语为例,基于指示语的认知指示转移性、言语行为的话语阐释多维性、(不)礼貌的多元受众关系联结性以及批评隐喻的动态及选择性,提出认知批评语用的四种融合范式,包括批评认知指示语的话语空间范式、批评言语行为的语力-动态-取效范式、批评(不)礼貌的仪式规程和概念整合范式以及批评隐喻的认知关联顺应范式,并依托Fairclough的批评话语分析三维模式,建构微观语篇世界、中观心理世界、宏观现实世界三个层面的认知批评语作为分析框架,从跨学科视角探究认知批评语用理论、方法和议题,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批评语用 政治话语 融合范式
下载PDF
抗疫漫画的多模态认知批评话语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曹进 李晨 《社科纵横》 2022年第2期151-160,共10页
基于多模态认知批评视角,研究探析新闻漫画多模态符号资源蕴含的意识形态和认知机制,研究发现:新闻漫画较多赞美“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与“人民的团结精神”;受众解读漫画中多模态隐转喻的过程既反映了其考虑社会、文化和情感等因素认... 基于多模态认知批评视角,研究探析新闻漫画多模态符号资源蕴含的意识形态和认知机制,研究发现:新闻漫画较多赞美“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与“人民的团结精神”;受众解读漫画中多模态隐转喻的过程既反映了其考虑社会、文化和情感等因素认知事物的特征,也体现了漫画包含的爱国主义与伟大抗疫精神。通过揭示新闻漫画背后的意义,加深受众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认识,更好地解读漫画承载的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漫画 多模态认知批评 多模态隐喻 多模态转喻 价值观
下载PDF
多重空间的投射:文学认知批评理论视阈下《天路历程》的解读 被引量:1
6
作者 蒋展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34-139,共6页
英国作家约翰·班扬的《天路历程》讲述了名为基督徒的主人公为获得救赎,从家乡毁灭城前往锡安山的朝圣历程。基于马克·特纳的文学认知批评理论,探讨作品中从源空间到目标空间的投射、从混合空间到目标空间的投射、宗教认知的... 英国作家约翰·班扬的《天路历程》讲述了名为基督徒的主人公为获得救赎,从家乡毁灭城前往锡安山的朝圣历程。基于马克·特纳的文学认知批评理论,探讨作品中从源空间到目标空间的投射、从混合空间到目标空间的投射、宗教认知的转变在认知空间及其投射上的体现。这些投射揭示了朝圣之旅人类的救赎过程,折射出人们宗教认知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路历程》 文学认知批评 空间 投射 《圣经》
下载PDF
国防话语的多模态认知批评视角--以中美征兵宣传片的对比分析为例 被引量:29
7
作者 潘艳艳 郑志恒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18,共8页
征兵宣传片是国防话语的一个组成部分,体现一国的军力和军队形象。本文拟运用认知-功能分析法,对中美征兵宣传片进行多模态认知批评分析,在隐喻和转喻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中美征兵宣传片在叙事模式和话语策略以及意识形态上的差异,为探索... 征兵宣传片是国防话语的一个组成部分,体现一国的军力和军队形象。本文拟运用认知-功能分析法,对中美征兵宣传片进行多模态认知批评分析,在隐喻和转喻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中美征兵宣传片在叙事模式和话语策略以及意识形态上的差异,为探索适合于中国国防话语的叙事模式和话语策略以及中国国防话语体系的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防话语 多模态 隐喻 转喻 认知批评
下载PDF
多模态认知批评视阈下的城市形象宣传话语分析——以深圳改革开放 40年城市宣传片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文玮林 《海外英语》 2021年第12期16-19,共4页
城市形象宣传片是讲好城市故事的重要渠道。基于视觉语法理论和隐喻与转喻,该研究借鉴影视和传播学理论,从动态多模态话语分析角度,分析深圳特区40周年宣传片中的多模态互动和意识,分析揭示了宣传片的叙事模式、多模态互动和隐转喻。该... 城市形象宣传片是讲好城市故事的重要渠道。基于视觉语法理论和隐喻与转喻,该研究借鉴影视和传播学理论,从动态多模态话语分析角度,分析深圳特区40周年宣传片中的多模态互动和意识,分析揭示了宣传片的叙事模式、多模态互动和隐转喻。该研究意义在于尝试说明视频分析需要结合跨学科理论研究,以及试图从多模态认知批评视角分析城市形象宣传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认知批评 宣传片 社会符号学 认知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网络语言认知批评分析综述
9
作者 曹顺娣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93-94,共2页
作为社会语言的重要变体之一,网络语言近年来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将语料库技术与认知语言学以及话语批评相结合用于研究网络语言是一种全新的视角。本文从该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研究的意义与价值以... 作为社会语言的重要变体之一,网络语言近年来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将语料库技术与认知语言学以及话语批评相结合用于研究网络语言是一种全新的视角。本文从该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研究的意义与价值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 认知话语批评 网络语言
下载PDF
批评认知视角下经贸协议新闻叙事的话语研究
10
作者 赵振强 《管理科学与研究(中英文版)》 2024年第2期104-110,共7页
新闻叙事借用文学叙事的语言形式,来生动地描述真实事件,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模式。叙事的过程会使读者对报道的事件产生参与感,从而产生共情和共鸣。本文以新闻叙事为进路,基于认知语言学的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理论,探讨英汉新闻叙事的... 新闻叙事借用文学叙事的语言形式,来生动地描述真实事件,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模式。叙事的过程会使读者对报道的事件产生参与感,从而产生共情和共鸣。本文以新闻叙事为进路,基于认知语言学的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理论,探讨英汉新闻叙事的心理空间内嵌和整合方法,对话语进行批评认知分析。通过对比英汉新闻叙事的特点和传播效果,发现英文的叙事空间采用现在时,让读者感受到国际贸易面临的困境以及寻找破解之法的紧迫;中文的叙事空间采用过去时,让读者产生整体形势较好的安全感,且多使用直接引语和感知动词,对企业在全球经济衰退的不利形势下善抓机遇和勇对挑战的智慧和勇气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时提出中国新闻叙事对外传播话语建构的建议,以便讲好中国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认知 心理空间 概念整合 新闻叙事 经贸协议
下载PDF
批评认知语言学与主体间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辉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30-49,共20页
主体间性是指在多个参与者之间分享情感、感知、思维和语言等方面的经验内容。语言根植于我们的身体,但更重要的是它还根植于社会和主体间性。本文指出,在解释语义的认知基础时,认知语言学奉行的是个体化的原则,涉身性和主体间性之间的... 主体间性是指在多个参与者之间分享情感、感知、思维和语言等方面的经验内容。语言根植于我们的身体,但更重要的是它还根植于社会和主体间性。本文指出,在解释语义的认知基础时,认知语言学奉行的是个体化的原则,涉身性和主体间性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要解决这一矛盾需要借助现象学的观点。Zlatev提出涉身主体间性的概念,把涉身性和主体间性有机地融合起来,作为同一现象两个互补的方面。根据这一观点,说话人与听话人共同进行“认知协调”,在语言交际中,说话人邀请听话人参与语言表达所引起的推理,改变听话人的认知系统,从而相应地调整双方的共同基础。正常的语言使用不仅具有信息功能,还具有“论证性”功能,说话者可以通过语言影响他人的思维、态度、立场以及即时的行为等。批评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体现主体间性,因为它关注的是言语使用及其所引起的相关联的概念结构,以及这些概念结构在话语语境中所承担的意识形态或合法化的功能,即通过语言影响人们的意识形态、立场、观点、看法以及人们对某一意识形态或观点的接受程度。批评认知语言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认知语言学忽视社会性与主体间性的缺陷,是认知语言学“社会转向”的重要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间性 涉身认知 涉身主体间性 现象学 批评认知语言学
下载PDF
具身认知理论视角下《玛蒂尔达》中的“超能力”解析
12
作者 李彧 胡学文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5-68,共4页
通过分析《玛蒂尔达》中的语言使用、角色身体性描述以及与环境的互动,探讨玛蒂尔达“超能力”的认知机制和其在身体经验中的根源:其“超能力”不仅是一种文学想象,也是她身体经验和情感状态的外化,反映了具身认知理论中感知、动作和环... 通过分析《玛蒂尔达》中的语言使用、角色身体性描述以及与环境的互动,探讨玛蒂尔达“超能力”的认知机制和其在身体经验中的根源:其“超能力”不仅是一种文学想象,也是她身体经验和情感状态的外化,反映了具身认知理论中感知、动作和环境互动的重要性,以及与儿童读者及阅读体验的关系。研究结果为《玛蒂尔达》提供新的解读视角,并为理解儿童文学中类似现象给予认知科学的理论支持,进一步强调文学作品在儿童认知和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认知 《玛蒂尔达》 超能力 认知批评 英国儿童文学
下载PDF
批评认知语言学视域下日美领导人政治演讲语篇话语策略对比研究
13
作者 姚艳玲 郭宇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21-35,52,共16页
本文在批评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内,从认知话语和认知语境两个维度对日美领导人政治演讲语篇的话语策略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运用识解操作理论,解析语篇背后的话语意图,并结合宏观和微观语境,探讨话语策略和社会语境间的互动关系。研究表... 本文在批评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内,从认知话语和认知语境两个维度对日美领导人政治演讲语篇的话语策略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运用识解操作理论,解析语篇背后的话语意图,并结合宏观和微观语境,探讨话语策略和社会语境间的互动关系。研究表明,日美两国领导人在政治交际中均运用指称策略、述谓策略、接近策略和合法化策略来操控受众的认知和情感,以实现话语的强制和说服的目的。研究结果还说明批评认知语言学对跨语言话语建构研究具有较强的解释力,认知话语和认知语境相结合的研究路径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认知语言学 批评话语分析 话语策略 认知机制 社会语境
下载PDF
“铸牢”话语中民族共同体形象的认知分析及其体系建设
14
作者 杨德明 刘阳洋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8-65,共8页
“铸牢”话语应服务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其研究可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视角出发。文章先对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为代表的话语材料进行认知分析后发现:文本重心不同地调用结构构型策略的图式效果、框架化策略的多视角效应以及识别定... “铸牢”话语应服务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其研究可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视角出发。文章先对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为代表的话语材料进行认知分析后发现:文本重心不同地调用结构构型策略的图式效果、框架化策略的多视角效应以及识别定位策略的参与者角色控制来完成话语目的,建构出内涵丰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后从话语体系建设视角对当前我国“铸牢”话语体系的话语原则、话语主体、话语内容以及话语方式进行概括后发现:“铸牢”话语是新时代中华民族哲学和中华传统文化之产物。三层次的生产、传播和消费主体结构赋予了铸牢话语丰富的新时代内涵。我们应改善“铸牢”话语“重内轻外、重前轻后”的呈现方式,提高下沉性、扩大传播,带动创新生产以强化“铸牢”话语实际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 批评认知语言学 形象建构 话语建设
下载PDF
当代欧美短篇小说的认知批评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腊宝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6-133,共8页
20世纪80年代,日益学院化的短篇小说批评开始了跨学科的发展,一批理论家从认知科学和话语分析等相邻学科中汲取灵感,从认知的高度对传统短篇小说批评中反复争论的老问题重新进行审视,他们借鉴荷兰语言学家范代克的理论和研究方法,通过... 20世纪80年代,日益学院化的短篇小说批评开始了跨学科的发展,一批理论家从认知科学和话语分析等相邻学科中汲取灵感,从认知的高度对传统短篇小说批评中反复争论的老问题重新进行审视,他们借鉴荷兰语言学家范代克的理论和研究方法,通过话语分析的手段分别研究了短篇小说与作为人类认知行为的故事性的关系,考察了短篇小说阅读过程中矛盾的二维认知倾向,就短篇小说意义解读过程中认知框架设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究,本文列举查尔斯·E·梅伊、苏珊·罗海佛、苏珊·亨特·布朗和伊恩·里德的部分著述对其主要观点加以评述,指出当代西方短篇小说认知批评对于传统短篇小说样式理论所取得的突破,最后说明欧美短篇小说认知批评积极参与当代西方文论的主流话语,应可为处于困难中的文化研究提供极有价值的思想利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篇小说 认知批评 故事性 故事读解
原文传递
批评认知语言学视域下话语分析研究现状及综述
16
作者 董雨畅 韩晓燕 《品位·经典》 2023年第7期61-63,共3页
批评认知语言学是批评话语分析和认知语言学的融合的结果。张&江(2008)对这两者结合的结果给予了肯定,认为认知语言学补充了在社会和政治语境下的批评话语分析(CDA)思维上的缺陷。本文对批评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现状及文献进行考察和... 批评认知语言学是批评话语分析和认知语言学的融合的结果。张&江(2008)对这两者结合的结果给予了肯定,认为认知语言学补充了在社会和政治语境下的批评话语分析(CDA)思维上的缺陷。本文对批评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现状及文献进行考察和综述。其一,对中国知网中的有关批评认知语言学的论文从年代分布、作者及机构等方面进行考察,并总结批评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视角及研究热点主题;其二,对上述三个研究视角及热点主题进行文献的综述,立足于研究现状并放眼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认知语言学 批评隐喻 话语世界 话语空间理论 趋近化理论
下载PDF
“认知—功能”综合交织的多模态批评话语分析框架
17
作者 席蕊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91-100,共10页
批评话语分析的多模态发展态势促使“多模态批评话语分析”成为新兴的研究领域。基于认知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在多模态批评话语分析领域的合作对话基础,构建一个由三个系统(语言符号系统、非语言符号系统以及图文互动系统)、两种研究路径... 批评话语分析的多模态发展态势促使“多模态批评话语分析”成为新兴的研究领域。基于认知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在多模态批评话语分析领域的合作对话基础,构建一个由三个系统(语言符号系统、非语言符号系统以及图文互动系统)、两种研究路径(认知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及其次级理论综合交织构成的“认知—功能”多模态批评话语分析框架,并以2021年《经济学人》涉华封面多模态语篇为分析语料,证实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同频共振揭示语篇背后隐匿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意义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多模态批评话语分析提供系统的方法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批评话语分析 系统功能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认知—功能”多模态批评话语分析框架
下载PDF
认知语言学观照下的文学批评
18
作者 赵永刚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152-155,共4页
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认知语言学,开创了一个"认知"时代。把认知语言学和文学结合起来,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也是一种必然的选择。认知语言学的诸多理论,给新时期的文学批评,带来了新的契机。而文学批评也对认知科学尤其是认知... 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认知语言学,开创了一个"认知"时代。把认知语言学和文学结合起来,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也是一种必然的选择。认知语言学的诸多理论,给新时期的文学批评,带来了新的契机。而文学批评也对认知科学尤其是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认知语言学家研究人类大脑的认知思维,形成了科学系统的认知图式,而认识作家、读者的认知思维,也是正确解读文学作品,挖掘其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的关键所在。认知语言学使得文学批评从"形式"走向"认知",也使得文学批评的四要素达到了空前的和谐融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文学批评 隐喻 认知技能 认知批评
下载PDF
多模态认知批评视角的军事新闻报道分析 被引量:17
19
作者 潘艳艳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2-30,共9页
本研究从多模态认知批评话语的视角,结合社会符号学和隐、转喻理论构建“认知-功能”分析法,对比分析了中美对2017年“中美救援减灾联合实兵演练”这一事件的电视新闻报道,揭示了两者在叙事模式和话语策略上的差异。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 本研究从多模态认知批评话语的视角,结合社会符号学和隐、转喻理论构建“认知-功能”分析法,对比分析了中美对2017年“中美救援减灾联合实兵演练”这一事件的电视新闻报道,揭示了两者在叙事模式和话语策略上的差异。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借鉴新闻学和传播学的观点,从符号资源运用、受众地位、新闻的趣味性3个方面探讨如何运用电视新闻报道这一传播渠道讲好中国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新闻报道 转喻 叙事模式 话语策略 多模态认知批评
原文传递
国防话语的最新研究现状:兼评《多模态国防话语的认知批评研究》
20
作者 王永祥 《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 2021年第1期102-106,共5页
1引言"话语"指人们在特定历史文化环境下运用语言及其他交流手段和渠道进行的社会交往活动;"话语是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没有话语,文化就不存在"(Gee,2000)11,在为詹姆斯·保罗·吉(James Paul Gee)著... 1引言"话语"指人们在特定历史文化环境下运用语言及其他交流手段和渠道进行的社会交往活动;"话语是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没有话语,文化就不存在"(Gee,2000)11,在为詹姆斯·保罗·吉(James Paul Gee)著的《话语分析入门:理论与方法》一书所写的导读中,杨信彰如是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 《多模态国防话语的认知批评研究》 多模态话语分析 符号资源 批评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