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知暴力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应志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认知暴力 文化主体性 帝国主义 斯皮瓦克 殖民地 女性文本 殖民话语 军事占领
下载PDF
认知暴力下民族意识与文化的自觉——再读《原乡人》
2
作者 蓝天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0-126,共7页
《原乡人》问世后,被两岸学者不断解读,有些解读已经超越了艺术创作本身的范畴,造成了曲解与误读。钟理和人生坎坷,既受过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又被迫接受多年殖民教育;经历了日据台湾、大陆抗战、台湾光复等不同的中国历史时期。作为在殖... 《原乡人》问世后,被两岸学者不断解读,有些解读已经超越了艺术创作本身的范畴,造成了曲解与误读。钟理和人生坎坷,既受过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又被迫接受多年殖民教育;经历了日据台湾、大陆抗战、台湾光复等不同的中国历史时期。作为在殖民地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作家,他对被殖民者的痛苦有最深切的感受,《原乡人》从文化的视角揭示了认知暴力对殖民地人民造成的巨大心理伤害,探析了暴力压迫下被殖民者族群意识觉醒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理和 《原乡人》 认知暴力 原乡情结 文化自觉
下载PDF
认知暴力下的“病人”——论《英国病人》中被殖民者的精神枷锁
3
作者 刘艳芳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14-15,共2页
长期以来,殖民者不仅用武力征服被殖民者,而且借用篡改历史、殖民教育和科学探索的认知暴力来扭曲事实,从而使被殖民者自愿地为其服务。另外,为了征服那些还未被完全同化的被殖民者,殖民者则用血淋淋的事实迫使他们心理上认同。这是一... 长期以来,殖民者不仅用武力征服被殖民者,而且借用篡改历史、殖民教育和科学探索的认知暴力来扭曲事实,从而使被殖民者自愿地为其服务。另外,为了征服那些还未被完全同化的被殖民者,殖民者则用血淋淋的事实迫使他们心理上认同。这是一种巨大的心理认知暴力。从而迫使被殖民者不约而同地把沉默当成了生存准则并内化了自我和他者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病人 认知暴力 自我 他者
下载PDF
妖魔化塑造与认知暴力——《缅甸岁月》中的帝国主义霸权话语批判
4
作者 蒋云云 许庆红 《宿州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44-49,共6页
乔治·奥威尔在《缅甸岁月》中将缅甸女性降级为"物"与"兽"的他者,并着重刻画了她们的自我否定与集体堕落。借助斯皮瓦克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中的"帝国主义公理性的意识形态"和"属下"概念... 乔治·奥威尔在《缅甸岁月》中将缅甸女性降级为"物"与"兽"的他者,并着重刻画了她们的自我否定与集体堕落。借助斯皮瓦克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中的"帝国主义公理性的意识形态"和"属下"概念分析这一现象,发现奥威尔的帝国主义霸权话语在对第三世界女性进行妖魔化塑造的同时,对她们施加了认知暴力,使她们成了"不能说话"的属下。奥威尔在文本中掩盖了白人对第三世界女性的剥削与压迫,为大英帝国修筑了一条"合法"的殖民之路。该发现有助于读者认清奥威尔的种族主义和男权至上的思想以及他扮演的帝国主义同谋者的真实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缅甸岁月》 斯皮瓦克 妖魔化塑造 认知暴力 帝国主义意识形态
下载PDF
解读《翻译》中的三种“认知暴力”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振娇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6-37,共12页
《翻译》讲述了一个关于地名翻译的故事。英国制图官员在把盖尔语地名译成英语地名的过程中,对盖尔语地名进行残酷归化。地图在民族身份建构中能起到巨大的符号性意义和战略意义,而且,地图的抽象性还能掩盖其间的差异性权力关系,从而&qu... 《翻译》讲述了一个关于地名翻译的故事。英国制图官员在把盖尔语地名译成英语地名的过程中,对盖尔语地名进行残酷归化。地图在民族身份建构中能起到巨大的符号性意义和战略意义,而且,地图的抽象性还能掩盖其间的差异性权力关系,从而"地图暴力"一直是既隐蔽又有效的殖民手段。本文试图从后殖民翻译的角度来揭示包括"翻译暴力"和"地图暴力"在内的"认知暴力"是如何对爱尔兰民族身份造成破坏,以及戏剧家布莱恩.费里尔如何基于文本对此进行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莱恩·费里尔《翻译》认知暴力
原文传递
从正常认知过程的组织暴力角度简析《空中骑士》内容特色
6
作者 陈瑜 《海外英语》 2020年第14期211-212,214,共3页
正常的认知过程求简求易,艺术性作品在重拾人类经验时通过求其有组织的暴力追求感知过程的繁难。美国短篇小说《空中骑士》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文章从正常认知过程的组织暴力角度入手,结合认知诗学的观点对其跌宕起伏的内容进行简单有... 正常的认知过程求简求易,艺术性作品在重拾人类经验时通过求其有组织的暴力追求感知过程的繁难。美国短篇小说《空中骑士》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文章从正常认知过程的组织暴力角度入手,结合认知诗学的观点对其跌宕起伏的内容进行简单有效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过程的组织暴力 认知诗学 《空中骑士》 内容特色
下载PDF
叙事认知中的暴力与救赎——评麦克尤恩的《赎罪》 被引量:17
7
作者 邹涛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7-73,共7页
"叙事认知的暴力"一般是指在叙事认知的过程中,把自己的认知图式强加于他人,以至对相关人构成身体或情感的伤害或威胁。这种暴力在文学研究中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伊恩·麦克尤恩的《赎罪》给予这种暴力威胁深刻而具象化... "叙事认知的暴力"一般是指在叙事认知的过程中,把自己的认知图式强加于他人,以至对相关人构成身体或情感的伤害或威胁。这种暴力在文学研究中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伊恩·麦克尤恩的《赎罪》给予这种暴力威胁深刻而具象化的呈现,揭示出进入虚构世界的危险是人类认知的普遍困境。对此,他提出的救赎之方是:以悲悯之心服务于现实,为现实提供充满希望的其他可能性,同时又给予读者接近真相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认知暴力 伊恩·麦克尤恩 《赎罪》
原文传递
安妮·普鲁《半剥皮的阉牛》中的生态主题解读 被引量:1
8
作者 丁冬 《海外英语》 2014年第12X期160-162,共3页
美国当代作家安妮·普鲁因其自然写作和西部写作而闻名,其作品常被冠以生态文学和自然主义之名。该文以安妮·普鲁颇具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短篇小说《半剥皮的阉牛》为解读对象,分析这篇小说的两层叙事如何展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美国当代作家安妮·普鲁因其自然写作和西部写作而闻名,其作品常被冠以生态文学和自然主义之名。该文以安妮·普鲁颇具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短篇小说《半剥皮的阉牛》为解读对象,分析这篇小说的两层叙事如何展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阉牛这一意象的隐喻意义,借此管窥安妮·普鲁的生态思想。该文认为普鲁不仅通过描写环境非正义行为关注非人类生命,而且在文本中置入了自然与城市、原始与文明之间的碰撞与对照,在更深的层面上批判了现代文明对自然的认知暴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妮·普鲁 《半剥皮的阉牛》 生态 认知暴力
下载PDF
译文两篇:谭恩美论美国华裔的语言经历和体验
9
作者 唐书哲(译) 《华文文学》 2021年第2期107-115,共9页
本文是谭恩美两篇散文的译文。在《谨慎的语言》和《母语》中,谭恩美结合自己的创作和生活经历分析了华裔和她作为华裔作家的语言经历和体验,认为美国主流社会对英汉语言差异的认知再现了西方对华人的“认知暴力”,英语和其他语言以及... 本文是谭恩美两篇散文的译文。在《谨慎的语言》和《母语》中,谭恩美结合自己的创作和生活经历分析了华裔和她作为华裔作家的语言经历和体验,认为美国主流社会对英汉语言差异的认知再现了西方对华人的“认知暴力”,英语和其他语言以及不同形式的英语间有着隐蔽的层级关系,居于中心的是标准英语,而非标准英语的使用者则受到来自权力中心的惩罚。华裔和华裔作家带有族裔色彩的英语既是传达族群经验的需要,也对标准英语及其背后主流社会的意识形态具有“解辖域化”的功能。美华作家以论说文、序言、访谈、散文等文体形式对美国华裔文学在语言、题材、主题和作家主体性等方面的评论是美华文学批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理解华裔族群在美国的生存经验以及华裔文学的创作和批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恩美 《谨慎的语言》 认知暴力 《母语》 层级 解辖域化
下载PDF
属下的失语与发声:《长日留痕》的后殖民解读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丹 《今古文创》 2021年第10期18-19,共2页
石黑一雄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英语作家之一,其作品以富有活力的语言和内涵深刻的思想见长,《长日留痕》是他的代表作。本论文将小说放置在后殖民视域下,以斯皮瓦克的"认知暴力"和"属下"等理论为支撑,追踪管家史蒂文... 石黑一雄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英语作家之一,其作品以富有活力的语言和内涵深刻的思想见长,《长日留痕》是他的代表作。本论文将小说放置在后殖民视域下,以斯皮瓦克的"认知暴力"和"属下"等理论为支撑,追踪管家史蒂文斯的失语困境,并探析他如何在旅途中一步步重塑自我从而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石黑一雄运用零散的回忆手法,用历史作为透镜,为我们呈现了人类生存价值与文化身份的再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日留痕》 史蒂文斯 属下 认知暴力 失语
下载PDF
库切《等待野蛮人》中蛮族女孩的多重寓意
11
作者 程明莎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2年第8期97-103,共7页
J.M.库切是一位技艺超群的叙述大师,他的《等待野蛮人》因其寓言的叙述方式、广阔的阐释空间备受学界的关注。蛮族女孩作为其中神秘而不可或缺的人物寓意丰富。库切《等待野蛮人》中蛮族女孩的多重寓意拟从蛮族女孩入手,分析其蕴含的多... J.M.库切是一位技艺超群的叙述大师,他的《等待野蛮人》因其寓言的叙述方式、广阔的阐释空间备受学界的关注。蛮族女孩作为其中神秘而不可或缺的人物寓意丰富。库切《等待野蛮人》中蛮族女孩的多重寓意拟从蛮族女孩入手,分析其蕴含的多重寓意及作家在其中表达的对南非种族问题、人类道德伦理困境的思考。在此,女孩不仅揭示了殖民的行为暴力和“他者”认知暴力实质,还暗含着作家对南非未来希望的憧憬。作为第三世界知识分子,库切以一种新的主体间性,期望探索一条多元共生状态下和谐发展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切 等待野蛮人 蛮族女孩 他者 认知暴力 困境
下载PDF
库切小说中的“属下”形象——后殖民理论视域下的一种阐释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妮 向天渊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9-156,共8页
J.M.库切在其小说中塑造了一批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人物形象。透过斯皮瓦克后殖民理论的多棱镜不难发现,潜藏在这些人物背后的抵抗和沉默之特质与斯皮瓦克有关"属下"的论述高度契合。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库切赋予这些"沉默&... J.M.库切在其小说中塑造了一批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人物形象。透过斯皮瓦克后殖民理论的多棱镜不难发现,潜藏在这些人物背后的抵抗和沉默之特质与斯皮瓦克有关"属下"的论述高度契合。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库切赋予这些"沉默"的"属下"以非同寻常的意义:他们既是彰显自我存在的无声宣示,也是解构帝国及认知暴力的利器。库切试图用文学创作打破历史书写的独裁,再现"边缘文化"的丰富与多样,具有重要的价值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切 后殖民主义 “属下” 沉默的抵抗 认知暴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