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电影认知理论下环境纪录片的情感修辞——以《难以忽视的真相》为例
被引量:
3
1
作者
岳小玲
《西部广播电视》
2020年第20期129-132,共4页
情感在理性认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影响着我们如何感知和理解世界。以电影认知理论为视角,以环保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为例,揭示其在叙事模式上运用负向叙事框架、在视听语言上强化“具身性”的情绪体验、在人物角色上运用移情结...
情感在理性认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影响着我们如何感知和理解世界。以电影认知理论为视角,以环保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为例,揭示其在叙事模式上运用负向叙事框架、在视听语言上强化“具身性”的情绪体验、在人物角色上运用移情结构的情感编码方式,将情感贯穿于电影文本之中,塑造公众对环境的认知。研究表明,环境纪录片的情感表达作为电影艺术手段构建出来的情绪体验,对观众的环境认知至关重要,是环境纪录片修辞实践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认知
理论
环境纪录片
情感修辞
负向情感
移情结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业余的认知主义者:一种电影研究的视域
被引量:
2
2
作者
大卫·波德维尔(美)
李鹰(译)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0-119,共10页
要理解观众是如何与电影互动的,需要一些电影呈现方面的理论作支撑。本文审视了如下三种理论:首先是"传播模式",该理论假定作品内涵了信息或是由其组合而成,由信息的发送者将此传递给受众。其次是"意指模式",认为...
要理解观众是如何与电影互动的,需要一些电影呈现方面的理论作支撑。本文审视了如下三种理论:首先是"传播模式",该理论假定作品内涵了信息或是由其组合而成,由信息的发送者将此传递给受众。其次是"意指模式",认为电影是经由符码系统的操作而得以运行的,主体通过解读文本中符号信息与符码的二元对立来生发出作品的意义。这种观点将电影视为一种生产意义的符号行为,或许可以从经典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的论述中寻其踪迹。最后是"以经验为根据的体验模式",假设电影在于要形成观众的观影经验。本文所讨论的电影研究中的认知主义即是立基于第三种呈现模式,同时这篇文章也将论及认知电影理论的优势与薄弱之处,以及影片呈现的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呈现
认知电影理论
电影
诗学
后结构主义
符号学
结构主义
原文传递
神经电影学:电影中的神经科学
被引量:
5
3
作者
乌里·哈森
奥哈德·兰德斯曼
+5 位作者
芭芭拉·科耐普米尔
伊格纳西奥·瓦莱恩斯
纳瓦·鲁宾
大卫·海格
张婉宜
王宜文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0-36,共7页
本文旨在研究一种用于评估电影对观影者脑活动影响的新方法。当观影者在自由观影时,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 MRI)测量观影者的脑活动数据,并结合被试者相关性分析(ISC)来评估在观看影片时观影者之间大脑在时空反应上的相似性。研究结...
本文旨在研究一种用于评估电影对观影者脑活动影响的新方法。当观影者在自由观影时,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 MRI)测量观影者的脑活动数据,并结合被试者相关性分析(ISC)来评估在观看影片时观影者之间大脑在时空反应上的相似性。研究结果表明,某些影片对观影者脑活动及眼运动显示出显著的控制。但是,电影剧情、剪辑手段及导演风格的不同对观影者脑活动和眼运动产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所以这一结论无法推广至所有电影。如果能将不同类型的影片对观影者大脑的影响进行神经科学上的定量评估,那么ISC就可以对电影学研究有所帮助,成为电影产业更好地评估电影作品的有效方法。同时,这一方法将两个毫无关联的学科——认知神经科学和电影学结合在一起,开启了一个新的跨学科研究领域——神经电影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
被试者相关性
认知电影理论
社交神经科学
认知
控制
原文传递
波德维尔的“分岔路径叙事”及其文本意义的边界反思
被引量:
1
4
作者
冷昕然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1-79,共9页
"分岔路径叙事"是波德维尔以经验主义为其根本立场,进行形式主义研究的典型命题。他采取中观的研究方法,概括出七条规则,准确阐述了观众如何感知一部复杂的非线性叙事电影。但是,这种对任何字面意义之外的不确定意义的悬置,...
"分岔路径叙事"是波德维尔以经验主义为其根本立场,进行形式主义研究的典型命题。他采取中观的研究方法,概括出七条规则,准确阐述了观众如何感知一部复杂的非线性叙事电影。但是,这种对任何字面意义之外的不确定意义的悬置,使得波德维尔在获得某种正确性的同时,又出现了过于简化的弊端。以认知主义的形式主义为基础的电影诗学或许可以放宽其限度,在坚守电影本体的同时,打开电影通向其外部的哲学、美学、社会学等诸多领域的可能通道。唯有如此,才能获得对电影较为全面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德维尔
电影
认知
理论
分岔路径叙事
经验主义
原文传递
题名
电影认知理论下环境纪录片的情感修辞——以《难以忽视的真相》为例
被引量:
3
1
作者
岳小玲
机构
南阳理工学院
出处
《西部广播电视》
2020年第20期129-132,共4页
文摘
情感在理性认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影响着我们如何感知和理解世界。以电影认知理论为视角,以环保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为例,揭示其在叙事模式上运用负向叙事框架、在视听语言上强化“具身性”的情绪体验、在人物角色上运用移情结构的情感编码方式,将情感贯穿于电影文本之中,塑造公众对环境的认知。研究表明,环境纪录片的情感表达作为电影艺术手段构建出来的情绪体验,对观众的环境认知至关重要,是环境纪录片修辞实践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电影
认知
理论
环境纪录片
情感修辞
负向情感
移情结构
分类号
J952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业余的认知主义者:一种电影研究的视域
被引量:
2
2
作者
大卫·波德维尔(美)
李鹰(译)
机构
北京电影学院
武汉大学法学院
出处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0-119,共10页
文摘
要理解观众是如何与电影互动的,需要一些电影呈现方面的理论作支撑。本文审视了如下三种理论:首先是"传播模式",该理论假定作品内涵了信息或是由其组合而成,由信息的发送者将此传递给受众。其次是"意指模式",认为电影是经由符码系统的操作而得以运行的,主体通过解读文本中符号信息与符码的二元对立来生发出作品的意义。这种观点将电影视为一种生产意义的符号行为,或许可以从经典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的论述中寻其踪迹。最后是"以经验为根据的体验模式",假设电影在于要形成观众的观影经验。本文所讨论的电影研究中的认知主义即是立基于第三种呈现模式,同时这篇文章也将论及认知电影理论的优势与薄弱之处,以及影片呈现的原理。
关键词
电影
呈现
认知电影理论
电影
诗学
后结构主义
符号学
结构主义
分类号
J909.8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原文传递
题名
神经电影学:电影中的神经科学
被引量:
5
3
作者
乌里·哈森
奥哈德·兰德斯曼
芭芭拉·科耐普米尔
伊格纳西奥·瓦莱恩斯
纳瓦·鲁宾
大卫·海格
张婉宜
王宜文
机构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纽约大学电影学
纽约大学神经科学和心理学中心
慕尼黑大学实验心理学系
纽约大学神经科学
纽约大学神经科学和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出处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0-36,共7页
基金
本文系北京市2016年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神经电影学理论模型建构及电影认知的脑成像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6YTA002)系列成果之一.本课题组成员还包括刘瑾、王泉泉、王娅姝、杨歆迪、吕菡子、赵鬲、雷艺璇、李啸洋、赵洋、刘露、夏宁竹等.
文摘
本文旨在研究一种用于评估电影对观影者脑活动影响的新方法。当观影者在自由观影时,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 MRI)测量观影者的脑活动数据,并结合被试者相关性分析(ISC)来评估在观看影片时观影者之间大脑在时空反应上的相似性。研究结果表明,某些影片对观影者脑活动及眼运动显示出显著的控制。但是,电影剧情、剪辑手段及导演风格的不同对观影者脑活动和眼运动产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所以这一结论无法推广至所有电影。如果能将不同类型的影片对观影者大脑的影响进行神经科学上的定量评估,那么ISC就可以对电影学研究有所帮助,成为电影产业更好地评估电影作品的有效方法。同时,这一方法将两个毫无关联的学科——认知神经科学和电影学结合在一起,开启了一个新的跨学科研究领域——神经电影学。
关键词
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
被试者相关性
认知电影理论
社交神经科学
认知
控制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原文传递
题名
波德维尔的“分岔路径叙事”及其文本意义的边界反思
被引量:
1
4
作者
冷昕然
机构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出处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1-79,共9页
文摘
"分岔路径叙事"是波德维尔以经验主义为其根本立场,进行形式主义研究的典型命题。他采取中观的研究方法,概括出七条规则,准确阐述了观众如何感知一部复杂的非线性叙事电影。但是,这种对任何字面意义之外的不确定意义的悬置,使得波德维尔在获得某种正确性的同时,又出现了过于简化的弊端。以认知主义的形式主义为基础的电影诗学或许可以放宽其限度,在坚守电影本体的同时,打开电影通向其外部的哲学、美学、社会学等诸多领域的可能通道。唯有如此,才能获得对电影较为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
波德维尔
电影
认知
理论
分岔路径叙事
经验主义
分类号
J90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电影认知理论下环境纪录片的情感修辞——以《难以忽视的真相》为例
岳小玲
《西部广播电视》
2020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业余的认知主义者:一种电影研究的视域
大卫·波德维尔(美)
李鹰(译)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2
原文传递
3
神经电影学:电影中的神经科学
乌里·哈森
奥哈德·兰德斯曼
芭芭拉·科耐普米尔
伊格纳西奥·瓦莱恩斯
纳瓦·鲁宾
大卫·海格
张婉宜
王宜文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5
原文传递
4
波德维尔的“分岔路径叙事”及其文本意义的边界反思
冷昕然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