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外认知科学哲学中的认知表征问题研究述评 被引量:2
1
作者 张铁山 张琳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21-25,共5页
认知表征问题是认知科学哲学研究中的基础性论题和前沿性论题。在认知科学发展历程中,相继出现了心智的数字计算—表征观、心智的联结主义计算—表征观、激进的涉身认知非计算—表征观和温和的涉身认知计算—表征观。这些认知表征观都... 认知表征问题是认知科学哲学研究中的基础性论题和前沿性论题。在认知科学发展历程中,相继出现了心智的数字计算—表征观、心智的联结主义计算—表征观、激进的涉身认知非计算—表征观和温和的涉身认知计算—表征观。这些认知表征观都是从不同侧面对人类认知的说明,都有合理性和不足之处。所以,我们不应该采取那种"非此即彼"的全盘否定的态度来看待它们,而应该采取"既—又"的综合多元论研究方法来分析它们。这对当前认知科学哲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科学哲学 认知表征 数字计算—表征观 联结主义计算—表征观 激进的涉身认知—表征观 温和的涉身认知—表征观
下载PDF
人工智能新闻采编模式的认知科学哲学探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张静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3-36,共4页
当今智媒时代新闻业受到人工智能技术的驱动而经历模式变革,机器写作、大数据和智能算法在新闻采编上的应用,一方面外延了人类心智,改变了传统认知,使新闻采编走向自动化和智能化;另一方面也出现了相应的技术弊端和价值审度问题。人工... 当今智媒时代新闻业受到人工智能技术的驱动而经历模式变革,机器写作、大数据和智能算法在新闻采编上的应用,一方面外延了人类心智,改变了传统认知,使新闻采编走向自动化和智能化;另一方面也出现了相应的技术弊端和价值审度问题。人工智能伴随认知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诞生。本文通过认知科学哲学三维度解析的方法对人工智能新闻采编模式给予研究,试图在阐明其核心内涵的同时,以智能新闻采编价值性建构来融合科学性实践,为其未来发展提供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采编 人工智能 认知科学哲学 价值
原文传递
论心理学实验证据对宗教认知优势理论的不充分性
3
作者 黄子瑶 徐嘉玮 《创新》 2017年第5期83-91,共9页
当代宗教认知科学提出了宗教表征具有特定认知优势的主张,以解释宗教现象的复现性和普遍性。然而,该解释策略以人类心智中存在具有成熟自然性的、产物为概念表征的心智模块为前提,而宗教认知科学用以支撑这一前提的发展心理学实验证据... 当代宗教认知科学提出了宗教表征具有特定认知优势的主张,以解释宗教现象的复现性和普遍性。然而,该解释策略以人类心智中存在具有成熟自然性的、产物为概念表征的心智模块为前提,而宗教认知科学用以支撑这一前提的发展心理学实验证据和认知心理学实验证据只能分别证实人心中存在成熟自然的模块和产物为概念的模块,逻辑上无法构成对这一前提的完整支撑。同时,现有证据所支撑的成熟自然模块,其产物并不满足概念的组合性要求和同一性要求。宗教认知科学需要进一步补充实验证据或修正其理论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认知科学 心智模块性 认知科学哲学
下载PDF
Neo-Empiricism and Intentionality
4
作者 Steven Gamboa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2年第2期81-91,共11页
A revival of empiricist theories in cognitive psychology, neuropsychology, and philosophy has been led by figures such as Antonio Damasio (1994), Lawrence Barsalou (1999), George Lakoff (1987), and Jesse Prinz ... A revival of empiricist theories in cognitive psychology, neuropsychology, and philosophy has been led by figures such as Antonio Damasio (1994), Lawrence Barsalou (1999), George Lakoff (1987), and Jesse Prinz (2002; 2004). Their work has served to connect familiar empiricist approaches to thought and reason with contemporary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neuroscience. The work of Prinz is of special philosophical significance since it aims to bring together the work of neo-empirically minded theorists in the cognitive and neuro-sciences with main themes found in contemporary philosophical theories of intentionality and reference. In this paper, I examine Prinz's efforts to synthesize a neo-empiricist theory of concepts with contemporary semantic theories of reference and intentionality. In part one, I analyze Prinz's approach in some depth. In part two, I raise a question concerning the origins of intentionality. Specifically, I am interested in examining the minimum cognitive prerequisites for intentionality within Prinz's theory of perception-based representation. In part three, I raise a problem case for Prinz's accou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intentionality, and propose an adjustment in Prinz's account to meet the challenge of the obj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o-empiricism concepts INTENTIONALITY OBJECTIVITY Jesse Prinz Tyler Burge
下载PDF
隐喻研究的涉身哲学范式 被引量:2
5
作者 冯艳霞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5-103,共9页
本文主要阐述了当下研究隐喻本质的一种新的哲学范式,并说明这种哲学范式是如何在涉身-交互认知科学哲学纲领下展开的。通过分析"涉身-交互认知"这一概念与"隐喻"这一概念是如何共生、共存的,试图阐明隐喻的哲学分... 本文主要阐述了当下研究隐喻本质的一种新的哲学范式,并说明这种哲学范式是如何在涉身-交互认知科学哲学纲领下展开的。通过分析"涉身-交互认知"这一概念与"隐喻"这一概念是如何共生、共存的,试图阐明隐喻的哲学分析需要在涉身-交互认知科学纲领下展开。为了在这种新的隐喻研究哲学范式下开展对隐喻本质的研究,文末提出了一个可能的框架来尝试解释人类理解语义如何可能的问题,说明涉身-交互认知科学纲领强调人类认知活动的身体性和情境性,以论证涉身-交互认知科学研究纲领能为我们研究人类认知的本质提供更好的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身-交互认知科学哲学纲领 隐喻 涉身认知
原文传递
概念消去论及其彻底解决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子瑶 徐嘉玮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6-42,共7页
“概念”是认知心理学中一个重要术语。然而哲学家玛歇利认为,术语“概念”不指称自然类,从而不是合法的科学术语,应从心理学中被消去。这种主张被称为“概念消去论”。他的论证存在两个根本性的缺陷:一是对概念的刻画过于限定;二是对... “概念”是认知心理学中一个重要术语。然而哲学家玛歇利认为,术语“概念”不指称自然类,从而不是合法的科学术语,应从心理学中被消去。这种主张被称为“概念消去论”。他的论证存在两个根本性的缺陷:一是对概念的刻画过于限定;二是对术语的理解过于狭隘。因此,概念消去论并没有得到充分辩护。“概念”作为一个内聚于心理学家关注的理论目的的术语,可以被合理地保留。但是,概念消去论向概念研究领域提出了单一概念的结构多样性问题。将概念的内在结构理解为多种认知结构统一于单一语义结构的二重结构,可以为结构多样性提供解释,从而彻底解决概念消去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科学哲学 概念 概念学说 概念消去论 自然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