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思维模式与认知范型看《诗经》比兴的本质 被引量:2
1
作者 张艳萍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12-718,共7页
《诗经》的"比"与"兴"是既有共性又有明显差异的话语系统。区分"比"、"兴"的关键,是发掘二者的结构差异所体现的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关系的差异。"比"的结构体现了比象与比义之间的共... 《诗经》的"比"与"兴"是既有共性又有明显差异的话语系统。区分"比"、"兴"的关键,是发掘二者的结构差异所体现的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关系的差异。"比"的结构体现了比象与比义之间的共时性的相似关系,"兴"的结构则体现了兴象与兴义之间的历时性的联系。将"比"、"兴"置于世界早期话语系统内,从语言与思维模式、认知范型之间的关系来审视,可以肯定,具象思维决定了"比"与"兴"以象表义的共性;"比"与"兴"的差异则取决于支配着二者的认知范型的差异:支配着"比"的是"把彼此相似的东西看成是同一个东西"这一认知范型,而将事物之间因神秘的互渗而产生的神秘的联系视为因果关系这一认知范型则支配着"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比兴 原始思维 认知范型
下载PDF
亚洲景框与“世界图像”的视觉隐喻——《曼德维尔游记》对前文本的“替补”及近代早期的认知范型 被引量:2
2
作者 周云龙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7-75,176,共10页
《曼德维尔游记》隐喻地表达了中世纪晚期欧洲的认识范型。《曼德维尔游记》中的亚洲记述,大量借用了《鄂多立克东游录》中的相关内容。在两部游记重复的部分作一比较,可以发现相同的路线和内容背后是不同的叙事与结构。《鄂多立克东游... 《曼德维尔游记》隐喻地表达了中世纪晚期欧洲的认识范型。《曼德维尔游记》中的亚洲记述,大量借用了《鄂多立克东游录》中的相关内容。在两部游记重复的部分作一比较,可以发现相同的路线和内容背后是不同的叙事与结构。《鄂多立克东游录》快捷、简约的场景转换在《曼德维尔游记》中遭遇了延宕、阻隔,场景之间的持续性意义联系也就无可挽回地陷入了危机。《曼德维尔游记》的每一个场景都将偶然地拣选出某个个体观众,并且单独地将其"摄入"。个体性的画面型构了个体性的意识,个体化的进程就此开始。《曼德维尔游记》的叙事者与受众成为异域景观或"存在者"的主体和中心,这意味着"世界图像"时代的来临。"人"成为"存在者"的中心与绘画透视法原则确立"中心点"是同一件事情的同一个过程,于是,透视化的亚洲景框就发明了亚洲的"他异性"景观。《曼德维尔游记》中,虽然亚洲的"他异性"被叙事者和读者强行带入或关联于自身,但"替补"机制的运作又瓦解了现代欧洲主体意识的自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德维尔游记》 前文本 认知范型
下载PDF
高职学生英语学习认知结构的完善
3
作者 奚家文 《辽宁高职学报》 2005年第4期112-114,共3页
试图确立了高职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的认知结构范型,并建议以实践性和应用性的高职英语教育原则促进符合范型的认知结构的形成,确保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认知结构的完善。
关键词 高职英语 学习 认知结构范型 认知结构 完善
下载PDF
法国当代摄影观念研究的三大范式
4
作者 陆一琛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88-196,共9页
"摄影观念"不同于"摄影",是作为实践和影像的摄影在其散播和被接受过程中形成的、以陈述话语内在规律性为表征的概念网络。从"摄影"到"摄影观念"实现的不仅仅是概念上的位移和转换,还意味着(历... "摄影观念"不同于"摄影",是作为实践和影像的摄影在其散播和被接受过程中形成的、以陈述话语内在规律性为表征的概念网络。从"摄影"到"摄影观念"实现的不仅仅是概念上的位移和转换,还意味着(历史)分析和书写模式的变迁,尤其是对传统摄影史书写(以摄影技术史和影像艺术史为经典范式)的质询与解构,以及对被正统摄影史边缘化的对象——摄影影像观者的关注。本文力求在弗朗索瓦·布吕内创设的"摄影观念史"的理论框架之下,分析由保罗·爱德华兹、菲利普·杜布瓦和罗兰·巴特提出的三个摄影观念(史)阐释范式,聚焦某些高频概念的出现、变化、转换和复归,描绘构成摄影观念的概念网络,展示支配这些概念的规律性联结,以便建立一种重新思考摄影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影观念 摄影史 摄影认知范型 摄影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