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治等效+认知趋同”:认知翻译观视阈下的政治文本翻译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龙新元 李秋霞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0年第5期104-120,F0003,共18页
语言是人类立足“体认观”与世界互动的产物,“体”(互动体验)和“认”(认知加工)是意义概念生成内核。认知翻译观内化翻译为基于意义理解的认知体验活动,突破“语言中心主义”窠臼,前景化认知机制、意义潜势、社会文化语境。政治文本... 语言是人类立足“体认观”与世界互动的产物,“体”(互动体验)和“认”(认知加工)是意义概念生成内核。认知翻译观内化翻译为基于意义理解的认知体验活动,突破“语言中心主义”窠臼,前景化认知机制、意义潜势、社会文化语境。政治文本翻译亦渐有认知化趋向,“政治等效+”框架下,援引认知翻译“四观”为理论视点,借跨学科多维度研究视野,拟提出“政治等效+认知趋同”复合翻译标准(PECC),反溯政治文本翻译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翻译观 政治文本翻译 政治等效 认知趋同
下载PDF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诗歌翻译的忠实性研究——以唐诗《春怨》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牛小艾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95-98,共4页
中国古典诗歌的译作是否能完美地再现原作的魅力,是众多语言学者关注的焦点。认知语言学认为,翻译是一种认知活动,是原作者、译者以及译语读者三者之间的认知互动。选择唐诗《春怨》的英译,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进行剖析,探讨作者、译者... 中国古典诗歌的译作是否能完美地再现原作的魅力,是众多语言学者关注的焦点。认知语言学认为,翻译是一种认知活动,是原作者、译者以及译语读者三者之间的认知互动。选择唐诗《春怨》的英译,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进行剖析,探讨作者、译者以及译语读者之间的认知趋同度对诗歌翻译中意义忠实的约束和影响。译者必须首先透彻理解源文本信息,进而找到与译语读者认知语境最适合的切合点,才能使译语读者理解其在译文中再现的原作者所描写的现实世界和认知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诗歌翻译 认知趋同 忠实性
下载PDF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试论双关语的翻译
3
作者 何法 《海外英语》 2021年第24期104-105,共2页
该文从双关语的认知性、可译性出发,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浅析源语作者、译者和译语读者三者之间认知语境的趋同度或者互动的程度对双关语翻译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翻译策略。
关键词 认知语境 双关语 认知语境趋同
下载PDF
语言连续——离散性在隐喻维度的研究
4
作者 丁昳玲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9期146-147,共2页
修辞方式是人类认知外部世界、表达内心世界的手段,通过对隐喻的分析,更能发掘人类对于世界深层构建的认知。基于此,从趋同认知角度对语言连续—离散性在隐喻修辞中的体现进行分析。隐喻中本、喻体交集的扩大和对新生事物隐喻式的讲解,... 修辞方式是人类认知外部世界、表达内心世界的手段,通过对隐喻的分析,更能发掘人类对于世界深层构建的认知。基于此,从趋同认知角度对语言连续—离散性在隐喻修辞中的体现进行分析。隐喻中本、喻体交集的扩大和对新生事物隐喻式的讲解,凸显了隐喻的语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性 连续性 趋同认知 隐喻
下载PDF
大学生创业意愿的演变趋势、驱动因素与效能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于博 《外国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8-52,共15页
创业动机理论多强调个体认知差异,而缺乏对个体认知趋同的关注。本文从社会认知趋同视角提出了个体认知、社会认知和创业情境共同作用于创业意愿的分析框架,构建出就业压力受教育认知异化影响负向冲击大学生创业决策的概念模型,并基于2... 创业动机理论多强调个体认知差异,而缺乏对个体认知趋同的关注。本文从社会认知趋同视角提出了个体认知、社会认知和创业情境共同作用于创业意愿的分析框架,构建出就业压力受教育认知异化影响负向冲击大学生创业决策的概念模型,并基于29所财经类院校跨年度问卷数据检验发现:大学生创业意愿存在持续性下滑趋势;考研、考公等社会认知的趋同是导致就业压力不断挤出创业意愿的关键;具有更高科研参与度的大学生会呈现出更高的创业意愿,而持有更高创业意愿的大学生会对自身在校学习经历具有更高的满意度。文章从社会认知趋同视角反思了大学生创业动力内生缺失的原因,揭示了科研实践对创业意愿养成的积极影响以及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理论意涵,为优化高校创业教育、推进创新创业激励政策改革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业意愿 认知趋同 科研实践 满意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