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前认知辅导对初产妇分娩方式影响的临床观察和探讨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婷婷 黄坚 +1 位作者 李和江 贾忠 《医学研究杂志》 2011年第11期67-69,共3页
目的观察产前认知辅导对于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08年9月~2009年7月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定期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初产妇,随机两组,每组各100例,均从孕31周开始入组,随访到产后7天。干预组本着自愿参加的原则,接受... 目的观察产前认知辅导对于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08年9月~2009年7月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定期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初产妇,随机两组,每组各100例,均从孕31周开始入组,随访到产后7天。干预组本着自愿参加的原则,接受"产前认知辅导训练",对照组仅接受常规产前检查。观察记录两组初产妇的分娩方式和自然分娩的产程进展情况。结果 (1)分娩方式比较:干预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2,P<0.01);其中干预组社会因素剖宫产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8,P<0.01)。(2)自然分娩产妇的产程持续时间比较:两组第1产程、第3产程以及总产程的持续时间两两比较无明显差异(第1产程t=1.004,P>0.05,第3产程t=1.325,P>0.05,总产程t=0.283,P>0.05);干预组的第2产程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05,P<0.01)。结论对初产妇进行产前认知辅导可以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尤其是社会因素所致的剖宫产率,并有助于缩短第2产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认知辅导 剖宫产率 社会因素 产程
下载PDF
论高校贫困女生恋爱心理冲突及认知辅导
2
作者 桂世权 苟萍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3-167,共5页
高校贫困女生在处理恋爱问题时会有较非贫困生更多的心理冲突,体现在爱情自卑、交往封闭和自我防御机制不成熟;这会导致贫困对其心理健康产生更多的负面影响;通过一系列的认知辅导策略,帮助其建立起关于贫困和恋爱的正确观念,促进贫困... 高校贫困女生在处理恋爱问题时会有较非贫困生更多的心理冲突,体现在爱情自卑、交往封闭和自我防御机制不成熟;这会导致贫困对其心理健康产生更多的负面影响;通过一系列的认知辅导策略,帮助其建立起关于贫困和恋爱的正确观念,促进贫困女生在恋爱中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贫困女生 恋爱 认知辅导
下载PDF
论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冲突及认知辅导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中华 蒋娟 《黑龙江史志》 2011年第9期59-60,共2页
新生代农民工较传统农民工会有更多的心理冲突,体现在自卑感、交往封闭、缺乏归属感以及自我防御机制不成熟;这会对其心理健康产生更多的负面影响。通过一系列的辅导,帮助其正确认识和处理心理问题,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心理冲突 认知辅导
下载PDF
产前认知辅导对初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时间的影响
4
作者 林明燕 付明桂 +1 位作者 杨素素 张金霞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18期58-61,共4页
目的探讨产前认知辅导对初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初产妇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产前常规检查组(n=40)和产前认知辅导组(n=40)。对两组初产妇的分娩方式、配合分娩情况及自然分娩初... 目的探讨产前认知辅导对初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初产妇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产前常规检查组(n=40)和产前认知辅导组(n=40)。对两组初产妇的分娩方式、配合分娩情况及自然分娩初产妇的各阶段产程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产前认知辅导组初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为75.0%(30/40)显著高于产前常规检查组52.5%(21/40)(P<0.05),剖宫产率、社会因素剖宫产率、难产率分别为22.5%(9/40)、5.0%(2/40)、22.5%(9/40)均显著低于产前常规检查组42.5%(17/40)、25.0%(10/40)、45.0%(18/40)(P<0.05),配合好比例[72.5%(29/40)]显著高于产前常规检查组[35.0%(14/40)](P<0.05),配合一般、配合差比例[22.5%(9/40)、5.0%(2/40)]均显著低于产前常规检查组[42.5%(17/40)、22.5%(9/40)](P<0.05),自然分娩初产妇的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均显著短于产前常规检查组(P<0.05)。结论产前认知辅导能够有效提升初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降低初产妇的剖宫产率,并缩短自然分娩初产妇的产程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认知辅导 初产妇 分娩方式 产程时间
下载PDF
认知行为团体辅导对大学生手机成瘾干预效果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卿再花 吴彩虹 曹建平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126-131,共6页
探讨认知行为团体辅导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干预效果。以68名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认知行为团体辅导进行为期8次的团体心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一般的健康教育,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评估两组的干预效果。把干预前... 探讨认知行为团体辅导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干预效果。以68名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认知行为团体辅导进行为期8次的团体心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一般的健康教育,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评估两组的干预效果。把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一般资料和手机成瘾倾向量表总分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干预结束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手机成瘾倾向量表总分差异显著(P<0.01)。结果表明,认知行为团体辅导能有效的改善大学生的手机成瘾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团体辅导 大学生 手机成瘾
下载PDF
认知行为团体辅导对某中职护校学生心理韧性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吴珏 梁晓燕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第14期137-138,共2页
每个人必然会遭遇突如其来的挫折、压力等各种逆境,探究压力背景下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研究者关注的重要课题.早期的研究者认为,每个遭受可怕经历的人,必定在感情上受到重创,于是把焦点放在导致个人不愉快体验的危险因素上. 随着研究的... 每个人必然会遭遇突如其来的挫折、压力等各种逆境,探究压力背景下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研究者关注的重要课题.早期的研究者认为,每个遭受可怕经历的人,必定在感情上受到重创,于是把焦点放在导致个人不愉快体验的危险因素上. 随着研究的不断展开,心理学家发现很多长期悦在逆境和遭遇挫折的儿童并没有被打倒,困难反而让他们更坚毅,于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者逐渐将目光放在个体面临逆境时的应激反应上,由此形成一个新的领域---心理韧性[1]. 目前,多数研究者认为,绝大多数人在经历感情创伤后有复原能力,他们不需要治疗自己就可以恢复,这种恢复能力取决于个体获得的保护因素水平的高低[2-3]. 心理韧性和人的身心健康水平息息相关,而提高心理韧性水平最好的阶段是青少年时期[4]. 现在对心理韧性的研究多集中在留守儿童和初中、高中学生身上,容易忽视学业不良和家境不好的中职学生,而学校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方面也广泛应用团体辅导,但具体采用哪种理念的辅导形式未能明确.本次研究主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团体辅导形式对关注度较少的中职护校一年级学生的心理韧性进行干预[5-7],具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团体辅导 中职护校学生 心理韧性
下载PDF
师院学生择业偏差的认知心理辅导
7
作者 苏英姿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5-26,共2页
择业是师院学生人生道路的重要抉择,但在此过程中,他们对自己、职业及其周围环境的认识、了解和推理、判断的不准确而产生了偏差。师院学生择业偏差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内外多种因素,为此,要从认知角度上给予师院学生以心理辅导。
关键词 大学生 高等师范院校 择业偏差 认知心理辅导
下载PDF
师院学生择业偏差的认知心理辅导
8
作者 苏英姿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40-143,共4页
择业是师院学生人生道路的重要抉择,但在此过程中,他们对自己、职业及其周围环境的认识、了解和推理、判断的不准确而产生了偏差。师院学生择业偏差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内外多种因素,为此,要从认知角度上给予师院学生以心理辅导。
关键词 师院学生 择业偏差 认知心理辅导
下载PDF
高校学生择业偏差的认知心理辅导
9
作者 韦耀阳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99-101,共3页
高校学生在双向择业中,对自己、职业及其周围环境的认识、了解和推理、判断的不准确而容易产生择业偏差。择业偏差产生的心理原因主要包括对自我认知不准确,对职业认知不准确,对周围环境认知不准确。在辅导中,改变他们的择业观念,树立... 高校学生在双向择业中,对自己、职业及其周围环境的认识、了解和推理、判断的不准确而容易产生择业偏差。择业偏差产生的心理原因主要包括对自我认知不准确,对职业认知不准确,对周围环境认知不准确。在辅导中,改变他们的择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认知,对他们进行认知心理辅导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和非常有效的途径。认知心理辅导主要从合理的自我评价、理想的职业选择、正确面对现实三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学生 择业偏差 认知心理辅导
下载PDF
大学生学业倦怠的认知-行为团体辅导方案设计 被引量:7
10
作者 周恒 陈静 《医学教育探索》 2010年第4期487-490,共4页
大学是事业起步的关键期,一部分学生由于对学习存在着不同层次的行为不当、情绪低落和成就感低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其发展。国内已有研究,对学业倦怠的程度、成因、表现形式以及分布等已经进行了详尽的论证,但对大学生学业倦怠团体... 大学是事业起步的关键期,一部分学生由于对学习存在着不同层次的行为不当、情绪低落和成就感低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其发展。国内已有研究,对学业倦怠的程度、成因、表现形式以及分布等已经进行了详尽的论证,但对大学生学业倦怠团体辅导的实证研究仅有一两例。用埃里克森的观点来看,大学是获得亲密感和避免孤独感的关键阶段,团体辅导对帮助学生完善人格和获得亲密感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本研究主要是在文献和访谈的基础上,利用团体动力学的理论制定认知-行为团体辅导方案,力求帮助学生形成新的认知观念、行为态度,提高自我效能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学业倦怠 认知-行为团体辅导
下载PDF
认知暴露团体辅导训练对大学生羞怯的干预研究
11
作者 刘惠娟 《青年创新创业研究》 2021年第1期7-13,共7页
本研究采用认知暴露团体辅导训练对大学生羞怯进行干预,根据认知暴露团体辅导训练的理论模型制定心理团辅方案,并对实验组进行团辅指导。结果发现,认知暴露团体辅导训练能够有效地降低严重羞怯的大学生羞怯水平,该干预方案是科学的、有... 本研究采用认知暴露团体辅导训练对大学生羞怯进行干预,根据认知暴露团体辅导训练的理论模型制定心理团辅方案,并对实验组进行团辅指导。结果发现,认知暴露团体辅导训练能够有效地降低严重羞怯的大学生羞怯水平,该干预方案是科学的、有效的、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认知暴露团体辅导 羞怯 干预
下载PDF
大学新生辅导内容和有效形式的研究与实践
12
作者 王文杰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90-191,共2页
大学新生辅导是高校为了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顺利完成角色转变,充分理解大学精神,根据大一新生的特点及发展需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对新生实施的具有积极影响的教育工作。对大一新生加强入学辅导,就是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
关键词 大学新生 有效形式 大一新生 角色转变 发展需要 大学生活 辅导 认知辅导 大学精神 大学阶段
下载PDF
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挫折现象及其辅导模式 被引量:23
13
作者 敖晓妍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243-244,共2页
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挫折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从心理学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维度研究了毕业生就业心理挫折现象,并从认知辅导和心理问题干预两个角度提出了就业挫折心理的辅导模式。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就业心理 心理挫折 心理辅导模式 认知辅导 心理干预
下载PDF
大学生压力与认知方式的关系研究
14
作者 段兴华 李笑燃 张惠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年第3期94-96,共3页
压力是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认知方式是产生压力反应的主要中介和直接动因。运用《大学生压力量表》和《认知偏差问卷》对34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压力和歪曲认知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认知偏差对压力和抑郁情绪有较... 压力是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认知方式是产生压力反应的主要中介和直接动因。运用《大学生压力量表》和《认知偏差问卷》对34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压力和歪曲认知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认知偏差对压力和抑郁情绪有较高的预测作用;对存在较高压力的19名大学生进行认知干预辅导,心理压力的后测结果显著低于前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压力 认知方式 认知干预辅导
下载PDF
一位学习分心高中生的元认知心理干预
15
作者 陈婷 孙远刚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第9期52-54,共3页
学习分心是指学生不能将心理过程集中指向学习活动的心理现象,例如,出现闯入性思维,做出东张西望等与学习无关的行为。这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咨询师在科学心理学的视角下,运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通过放松训... 学习分心是指学生不能将心理过程集中指向学习活动的心理现象,例如,出现闯入性思维,做出东张西望等与学习无关的行为。这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咨询师在科学心理学的视角下,运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通过放松训练和输入积极的程序性知识,结合认知辅导,帮助一位高中生成功克服了学习分心,提高了学习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分心 认知心理干预 放松训练 认知辅导 高中生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伴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李秀荣 《齐鲁护理杂志(上旬刊)》 2011年第10期33-34,共2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伴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40例冠心病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并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顿...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伴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40例冠心病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并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第4周末进行调查比较。结果:两组干预后SDS得分、HAMD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冠心病伴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 冠心病 抑郁症 生活质量 认知技巧辅导
下载PDF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17
作者 王俊 《江苏教育研究》 2001年第9期20-22,共3页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工作 德育实效 教师队伍 认知辅导模式
下载PDF
运用认知行为团体心理辅导提升高中生的心理韧性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硕 宋莉莉 王詠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19-423,442,共6页
目的:研究认知行为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对高中生心理韧性的干预效果。方法:从北京市某学校招募了44名高中生,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运用认知行为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进行韧性干预(共10次课,每次一小时,隔周上课),对照组常态教学。... 目的:研究认知行为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对高中生心理韧性的干预效果。方法:从北京市某学校招募了44名高中生,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运用认知行为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进行韧性干预(共10次课,每次一小时,隔周上课),对照组常态教学。干预前后及结束2个月后,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和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CASLSS)对两组进行测评,并收集学业成绩。结果:干预前,两组的韧性、生活满意度、学业成绩总分均没有显著差异(均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韧性、学业成绩的后测及跟踪测均显著高于前测,生活满意度的后测显著高于前测;对照组的韧性跟踪测、学业成绩的后测和跟踪测总分均显著低于前测,韧性、生活满意度的后测与跟踪测差异边缘显著,其他比较则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通过认知行为团体辅导课程可以有效提升高中生的心理韧性水平、生活满意度及学业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团体心理辅导 高中生 心理韧性
原文传递
Experienced College Instructors' Personal Epistemology in Teaching Social Studies and Their Perception of Using Technology
19
作者 Li-chu Sung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1年第5期360-377,共18页
Experience includes explicit and tacit knowledge. Explicit knowledge is from a person's "espoused theory" which is what a person believes and claims to follow. Tacit knowledge is from a person's "theory-in-use" ... Experience includes explicit and tacit knowledge. Explicit knowledge is from a person's "espoused theory" which is what a person believes and claims to follow. Tacit knowledge is from a person's "theory-in-use" which lies behind a person's action or behavior. The knowledge of teaching demonstrated in the classroom can be referred to as tacit knowledge or theory-in-use which is often the theory behind the practice of experienced teachers. Freema Elbaz (1983) points out that the "experience" is referred to as "practical knowledge", which "provides the basis for a conceptualization which sees the teacher as possessing valuable resources" (6) and allows teachers to explicitly indicate and tacitly demonstrate their experience in teaching.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how experienced college instructors apply their good teaching qualities to teaching social studies. The participants are three experienced college instructors teaching social studies. A concept map and a final reflection are used to elicit experienced instructors' personal epistemology in teaching social studies and their perception of technology use in the classroom. Each participant was asked to generate nine good teaching qualities and draw their concept map based on the nine qualities. Their concept maps reflected their theory-in-use and showe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ir teaching qualities by displaying them together in a graphic form and how each teaching quality is connected to another. Participants' technology use was also explored to get their perception of the role of technology and their actual use of it in teaching. Then they were asked to validate their concept map data and reflect on their classroom teaching and use of technology. The findings show the three instructors taught under different schema and decided what their means and ends should be and how technology can help facilitate teaching and learning. However, most of them seemed to treat the content (e.g., democracy education) as their ends and thus used pedagogy (e.g., technology) as the means to reach the ends. Their technology use also reflected their perception of technology in teaching and revealed their limited understanding of technology integration, which leads to potential probl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chnology integration explicit and tacit knowledge espoused theory theory-in-use critical thinking
下载PDF
初中“学生辅导员”的咨询模式
20
作者 金跃芳 《大众心理学》 2005年第6期8-9,共2页
我们试图让学生主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建立一个学生充当心理辅导员的学校心理辅导活动实践操作模式(简称“学生辅导员制”),并以实验的形式在合理认知辅导领域对其可行性进行研究。
关键词 学生辅导 咨询模式 初中 健康教育活动 心理辅导活动 心理辅导 参与心理 操作模式 认知辅导 可行性 学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