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初中地理新课标“认识中国”主题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 |
金如委
|
《地理教育》
|
2023 |
0 |
|
2
|
后藤朝太郎“中国游记”中的宁波书写与中国认识 |
张楠
|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24 |
0 |
|
3
|
毛泽东对“怎样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方法论的开创性探索 |
苏伟
|
《毛泽东思想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4
|
横光利一的中国认识与文本依据——以长篇小说《上海》为中心 |
王天慧
尚侠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5
|
|
5
|
江户时代日本人的中国认识--以“漂流事件”为中心的考察 |
孟晓旭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4
|
|
6
|
从《七十八日游记》看德富苏峰的中国认识 |
连永平
薛秋昌
|
《社会科学论坛》
|
2011 |
4
|
|
7
|
幕末维新时期日本的中国认识模式 |
徐青
|
《外国问题研究》
|
2013 |
2
|
|
8
|
从《南京的基督》中解读芥川龙之介对中国社会的认识 |
张如意
温荣姹
|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
5
|
|
9
|
《中国游记》与芥川认识 |
单援朝
|
《日本学论坛》
|
2008 |
5
|
|
10
|
印度人对中国的认识及攀比心理 |
贾海涛
|
《战略决策研究》
|
2013 |
1
|
|
11
|
从知形、知声到知味——中国古典认识论演变脉络及当代价值 |
贡华南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
|
|
12
|
1920—1930年代日本知识分子的中国认识和书写——以作家芥川龙之介、佐藤春夫、石川达三为例 |
赵海涛
|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
2022 |
1
|
|
13
|
试论芥川龙之介的中国认识及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 |
陈珍
|
《科教文汇》
|
2011 |
1
|
|
14
|
由庄子的认识论思想浅析中国哲学认识论特点 |
石敏杰
|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
|
2013 |
1
|
|
15
|
内藤湖南中国认识的构建——以第一次中国考察前后为比较对象 |
戴玉金
|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
2017 |
0 |
|
16
|
嘉纳治五郎中国认识的现代考察 |
潘世圣
|
《外国问题研究》
|
2013 |
0 |
|
17
|
《吴淞日记》与近代日本人的中国认识 |
徐静波
|
《外国问题研究》
|
2013 |
0 |
|
18
|
试析甲午战争后福泽谕吉的中国认识 |
董顺擘
|
《社科纵横》
|
2017 |
0 |
|
19
|
认识和了解当代中国的力作——《当代中国概论》述评 |
郑永廷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4 |
0 |
|
20
|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之建构 |
韩影
邢云
庞金晶
|
《现代教育科学》
|
2023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