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向认知坦途:认识模态进路及其意义的当下嬗变 被引量:2
1
作者 吴新民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6,共6页
认知是主体对事物对象的了解和把握,而论证则是涉及到命题对象的证成状态,在这里实际上反映的是在认知层面上对某一论证或命题可接受性的评估。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认知对象是一个大千世界,它包罗万象。如果仅仅从生活现象或时代... 认知是主体对事物对象的了解和把握,而论证则是涉及到命题对象的证成状态,在这里实际上反映的是在认知层面上对某一论证或命题可接受性的评估。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认知对象是一个大千世界,它包罗万象。如果仅仅从生活现象或时代风尚来演绎或归纳事物对象,那么难以有历史性的洞见和规律性的指向,甚至影响人们对事物本质的准确认知;但如果仅仅用历时性的论证或已然命题来进行认知,并以此来把握对象世界,那么又难以有广阔的视角和对事物对象的全面真实把握。因而,从增加认知路径这一意义上讲,人们通向认知的坦途还有另外的一条途径,那就是认知模态进路。应该说,认识模态与认知模态进路意义的当下嬗变,加深了人们对宇宙和人生的全面思考和洞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 存在思维 对象世界 认识模态
下载PDF
模态认识论与反事实条件句逻辑
2
作者 李懿迪(翻译)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8,177,共12页
在德雷茨克和诺齐克传统中,模态认识论关注由反事实条件句表达的模态联系,如敏感性和反事实安全性。认知封闭失效是作为知识必要条件的反事实条件句封闭失效的结果,该结果依赖斯塔尔内克-刘易斯语义学。这种语义学因忽略模态算子“woul... 在德雷茨克和诺齐克传统中,模态认识论关注由反事实条件句表达的模态联系,如敏感性和反事实安全性。认知封闭失效是作为知识必要条件的反事实条件句封闭失效的结果,该结果依赖斯塔尔内克-刘易斯语义学。这种语义学因忽略模态算子“would”的独立意义而应被摒弃。作为其替代的反事实条件句的组合语义学认为,反事实条件句是语境受限的严格条件句。在替代语义学中,加强前件律和逆否规则等逻辑原则有效,因而原本失效的反事实条件句在替代语义中均有效,认知封闭原则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认识 认知封闭 敏感性条件 反事实安全性条件 反事实条件句逻辑
下载PDF
威廉姆森的模态认识论:一种温和的模态怀疑论
3
作者 段玲玲 翟玉章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5-31,共7页
模态认识论是当今分析哲学的前沿且热点话题之一,主要探讨“我们能不能获得那些可能性或必然性的知识”这个问题。哲学的论证中充斥着大量的模态前提,而证成这些前提则是我们评估论证好坏的重要一环。威廉姆森借助于NEC和POS这两类逻辑... 模态认识论是当今分析哲学的前沿且热点话题之一,主要探讨“我们能不能获得那些可能性或必然性的知识”这个问题。哲学的论证中充斥着大量的模态前提,而证成这些前提则是我们评估论证好坏的重要一环。威廉姆森借助于NEC和POS这两类逻辑等价关系,认为我们日常处理反事实条件句的认知能力给我们带来了获得形而上学模态性知识的认知能力。学界对威廉姆森的理论提出了构成性事实以及模态性厘定的质疑,但实际上这些质疑并不成功。对形而上学模态进行分层处理之后,我们发现对于“清晰事例”的形而上学模态知识,可以借助于逻辑与物理等方式去获得;对于“不清晰事例”的形而上学模态知识则持一种怀疑论的态度,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具有形而上学模态知识的认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姆森 模态认识 反事实条件句 形而上学模态知识 模态怀疑论
下载PDF
大卫·路易斯模态实在论驳议
4
作者 王聪 刘可怡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50,共8页
大卫·路易斯模态实在论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要提供一个相应的模态认识论说明。路易斯本人为了辩护他的模态认识论提出了两个论证:基于类比于数学的论证和基于理论功效的论证。通过分析可以得出,路易斯的这两个论证并不能实现他... 大卫·路易斯模态实在论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要提供一个相应的模态认识论说明。路易斯本人为了辩护他的模态认识论提出了两个论证:基于类比于数学的论证和基于理论功效的论证。通过分析可以得出,路易斯的这两个论证并不能实现他的目的。其中最大的困难则是路易斯使用的IBE方法,因为IBE并不是真理导向的方法,IBE背后也存在逻辑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卫·路易斯 模态实在论 模态认识 超内涵
原文传递
中动句的动觉属性分析
5
作者 李修江 吴炳章 张国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6期110-115,共6页
对中动句感觉属性的分析表明,中动词的作用是,客体通过动作反作用于主体,使主体知觉客体事物具有接受动词影响并使动词事件发生的属性。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中动句是主语"动作源"感觉属性表征的假设。基本观点是,主语具有相应的... 对中动句感觉属性的分析表明,中动词的作用是,客体通过动作反作用于主体,使主体知觉客体事物具有接受动词影响并使动词事件发生的属性。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中动句是主语"动作源"感觉属性表征的假设。基本观点是,主语具有相应的"动作源"属性,故能够受动词动作的影响。"动作源"属性是寄寓在主体-客体(即主语)的动作关系中的示能性,其概念图式是V-able或者"好V""难V"。鉴于"动作源"属性是依赖于动词动作但由客体展现的特设(ad hoc)属性,生成中动句涉及的提取客体"动作源"属性的操作具有认识模态归属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动句 动觉属性 示能性 认识模态
下载PDF
“可设想性蕴涵可能性”论题有资格成为模态认识论吗? 被引量:1
6
作者 冯书怡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38,共6页
模态认识论是关于我们如何获得可能性与必然性知识的认识论。在模态认识论的发展历史中,可设想性一直被当成通达可能性的桥梁。尤其是在查莫斯二维语义理论框架下,"可设想性蕴涵可能性"论题(以下简称CP论题)可以被看作一个可... 模态认识论是关于我们如何获得可能性与必然性知识的认识论。在模态认识论的发展历史中,可设想性一直被当成通达可能性的桥梁。尤其是在查莫斯二维语义理论框架下,"可设想性蕴涵可能性"论题(以下简称CP论题)可以被看作一个可靠的假说。但它是否有资格被当成模态认识论是另一回事。一个担忧是:如果我们无法判断某命题是否是可设想的,那么,即便CP论题为真,我们也无法依赖可设想性获得关于其可能性的知识。关于这个问题,有两类代表性的意见:一类是极端的,如罕拉安和拜利认为,对于所有命题,我们都不知道它是否是可设想的。一类是温和的,如沃利认为,存在某些命题,我们不知道它是否是可设想的。文章将驳斥极端观点并为温和观点做出补充:如果一个命题是必然性命题,即一个要么必然为真要么必然为假的命题,如果不知其真值,我们无法判断其是不是可设想的。在这种情况下,可设想性无法提供关于它的可能性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认识 CP论题 必然性命题
原文传递
能动进路对模态怀疑主义的应对分析
7
作者 钱彦臣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5-71,共7页
模态认识论近年来频繁遭到怀疑主义的挑战。尽管存在多种解题思路,但怀疑主义依旧较为强势。文章将通过分析前人对怀疑主义的应对策略,指出其失败的两大症结:描述与规范的混淆;形而上学考量的缺位。在此基础上,引入能动进路,通过梳理该... 模态认识论近年来频繁遭到怀疑主义的挑战。尽管存在多种解题思路,但怀疑主义依旧较为强势。文章将通过分析前人对怀疑主义的应对策略,指出其失败的两大症结:描述与规范的混淆;形而上学考量的缺位。在此基础上,引入能动进路,通过梳理该进路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展现其在化解两大症结之外,还具有应对怀疑主义的额外优势。能动进路虽存在诸多瑕疵,但其经验主义的方法、反例外主义立场、独立于可能世界语义学的视角值得进一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认识 怀疑主义 能动进路 反事实 可设想性
原文传递
克里普克型偶然-先验与必然-后验的语用分析
8
作者 冯立荣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2-128,共7页
"标准米""海王星""本质属性"与"同一性"案例合称克里普克型偶然-先验与必然-后验的"四大经典案例"。严格区分语言论、认识论与本体论,并从一种"语用"视角批判性分析克里... "标准米""海王星""本质属性"与"同一性"案例合称克里普克型偶然-先验与必然-后验的"四大经典案例"。严格区分语言论、认识论与本体论,并从一种"语用"视角批判性分析克里普克关于四大经典案例的合法性论证以及国外学界针对性提出的"六大著名质疑",不仅可以论证克里普克型偶然-先验与必然-后验之于当代逻辑哲学研究的新的启发价值,而且可以揭示未来研究的若干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验-偶然 后验-必然 语言论模态 认识模态 本体论模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