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主义的兴起与十八世纪的认识论危机 被引量:1
1
作者 陈艳波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2-17,共6页
牛顿物理学的成功使得经验主义的认识范式在十八世纪受到普遍地推崇。经验主义认识范式的流行给由笛卡尔肇端的唯理主义认识范式带了了极大的冲击,并造成了十八世纪的认识论危机。正是在启蒙思想家对这场危机的反思中,历史主义开始出现... 牛顿物理学的成功使得经验主义的认识范式在十八世纪受到普遍地推崇。经验主义认识范式的流行给由笛卡尔肇端的唯理主义认识范式带了了极大的冲击,并造成了十八世纪的认识论危机。正是在启蒙思想家对这场危机的反思中,历史主义开始出现和兴起。本文分析了历史主义与经验主义范式之间的本质关联,并且指出,历史主义作为一种与强调普遍人性和抽象原则的启蒙历史观相对立的历史观,它的基本原则是强调个体性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主义 认识论危机 个体性 发展
下载PDF
面向“后乡村性”的农村社会学:认识论危机与变革
2
作者 吴越菲 《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27,53,共13页
由传统“乡土社会”向“后乡土社会”的发展转型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农村社会学研究的重要现实背景和理论命题。究竟何谓乡村转型之“后”?又如何认识乡村转型发展之“后”?这牵扯出当前农村社会学界感到焦灼但又尚未被充分讨论的认识论议... 由传统“乡土社会”向“后乡土社会”的发展转型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农村社会学研究的重要现实背景和理论命题。究竟何谓乡村转型之“后”?又如何认识乡村转型发展之“后”?这牵扯出当前农村社会学界感到焦灼但又尚未被充分讨论的认识论议题。现代主义叙事框架下的农村社会学亟需补充新的认识框架,从而更好地理解“乡村”之存在与生成。如果说“乡村性”表达的是既存、稳定的结果特征,那么“后乡村性”则指向一种非既存、动态、开放的过程特征,其涉及人类社会制造乡村的反身性实践。当前乡村转型发展的“后乡村性”超越了现代主义话语的认识阈限,使传统农村社会学陷入认识论危机。面向“后乡村性”的当代中国农村社会学需要在“乡村”的再概念化、“超地域边界”的认识进路以及理论的自省性转向方面推动认识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乡村性” 农村社会学 认识论危机 变革
原文传递
成为他者:民族学研究对象的形成及认识论转变 被引量:1
3
作者 谢冰雪 刘世龙 《广西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7-103,共7页
“他者”和“自我”截然二元视角下生产的经典民族志在后现代主义人类学思潮中饱受批评。当人类学进入认识论危机时,众多学者通过转变文本组织形式与突出研究者主体的方式来呈现他者,但这些尝试在传统二元主义的认识论下并未成功。作为... “他者”和“自我”截然二元视角下生产的经典民族志在后现代主义人类学思潮中饱受批评。当人类学进入认识论危机时,众多学者通过转变文本组织形式与突出研究者主体的方式来呈现他者,但这些尝试在传统二元主义的认识论下并未成功。作为文化人类学的认识对象,对他者的关注和阐释贯穿着民族学发展的全阶段。而在目前的人类学本体论转向中,对于他者的研究在突破二元主义的基础上进入对存在的关注层面,民族志由描述“既定他者”向探讨“成为他者”的过程转变。因此梳理民族学研究对象——“他者”的制造过程、对“他者”研究的视角变化能够让我们在理解民族学学科本身时有所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主义 他者 本体论转向 认识论危机 多物种民族志
下载PDF
论福斯特对本质主义话语的颠覆策略——以《霍华德庄园》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亚斐 周佩珩 《湖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08-210,共3页
本文从福斯特小说《霍华德庄园》中女主人公玛格丽特打破本质主义话语桎梏的"联接"行为入手,通过考察爱德华时期反本质主义的历史语境,分析本质主义话语对人性的戕害与束缚,及威尔考克斯太太对本质主义话语的成功颠覆策略,以... 本文从福斯特小说《霍华德庄园》中女主人公玛格丽特打破本质主义话语桎梏的"联接"行为入手,通过考察爱德华时期反本质主义的历史语境,分析本质主义话语对人性的戕害与束缚,及威尔考克斯太太对本质主义话语的成功颠覆策略,以此对福斯特批判本质主义的原因进行深层次分析,并得出他破解本质主义困境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质主义 二元对立 认识论危机
下载PDF
焦虑时代:威尔斯小说中的英国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霄垅 许乐琪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16,共5页
与约翰·高尔斯华绥、阿诺德·贝内特并称为英国现实主义三杰的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生活在大英帝国由盛转衰的特殊时代,这一时期的小说家作品具有的共同特征是焦虑。作为社会转型期的代表作家,威尔斯在小说中描述了殖... 与约翰·高尔斯华绥、阿诺德·贝内特并称为英国现实主义三杰的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生活在大英帝国由盛转衰的特殊时代,这一时期的小说家作品具有的共同特征是焦虑。作为社会转型期的代表作家,威尔斯在小说中描述了殖民主义危害,"认识论危机",阶级分化,消费主义等等问题,担忧英国的衰落,体现了英国人对国家和自身的焦虑。本文以威尔斯的两类作品:科幻小说和社会讽刺小说为对象,探索和分析威尔斯作品中所呈现的英国衰退时期的社会问题以及英国人的巨大心理落差和严重精神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 社会转型 焦虑 认识论危机
下载PDF
洋务运动时期知识分子对西学的认知—评价心理——从“强制同化”到“新的阐释”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栋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110-122,共13页
洋务运动时期,面对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朝野知识分子首先利用“强制同化”的认知心理,将来自于西方的一切知识,用中国传统固有的概念和框架进行归类。接着,他们再用演绎的方式,将其放置在儒学精义下“圣学投影”,进行评价。这一“认知—... 洋务运动时期,面对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朝野知识分子首先利用“强制同化”的认知心理,将来自于西方的一切知识,用中国传统固有的概念和框架进行归类。接着,他们再用演绎的方式,将其放置在儒学精义下“圣学投影”,进行评价。这一“认知—评价心理”在洋务运动时期具体表现为“西学中源”说和“中本西末”说。然而,随着对西学知识认知的加深,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开始突破既有的“认知—评价心理”,提出了“中西各有本末”“中本亦可变”“中本中的大本”等别样的“中本西末”观,但最终仍未摆脱既有“中本西末”的整体框架。按照麦金泰尔的相关理论,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于,中国朝野知识分子没能从根本上意识到西学之于中国在本质上属于“认识论危机”,而他们仍在采用传统处理知识危机的方法进行应对,因此意义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同化 圣学投影 西学中源 中本西末 认识论危机 洋务运动
下载PDF
真理问题的人学意蕴
7
作者 谢武纪 《武陵学刊》 2018年第5期18-23,共6页
作为重要的哲学认识论议题,真理先后受到了彻底经验怀疑论和相对主义的挑战,遭遇了语言和逻辑上的危机,多样真理观更是从内部确证了真理认识论的危机。但真理认识上的非确定性并不能消解真理在人类认识活动中的意义和地位。就人类自身... 作为重要的哲学认识论议题,真理先后受到了彻底经验怀疑论和相对主义的挑战,遭遇了语言和逻辑上的危机,多样真理观更是从内部确证了真理认识论的危机。但真理认识上的非确定性并不能消解真理在人类认识活动中的意义和地位。就人类自身的存在而言,对真理的执着是人类文明得以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科学安身立命之所在,也是人类正常交往的必要保障。因此,人学意义上的真理比认识论意义上的真理更为重要和更为根本,真理只有在人类不断追求真理的过程中通过对自我的理性体认才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理 认识论危机 实践转向 人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