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1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爱因斯坦的世界观及其认识论根据 被引量:3
1
作者 周德海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42-47,共6页
少年时代的爱因斯坦在追求知识的基础上,形成他的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爱因斯坦在创立相对论和对统一场论的追求中,确立起他的"场"一元论的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和宇宙宗教哲学世界观。爱因斯坦在少年时代形成的朴素的唯物主... 少年时代的爱因斯坦在追求知识的基础上,形成他的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爱因斯坦在创立相对论和对统一场论的追求中,确立起他的"场"一元论的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和宇宙宗教哲学世界观。爱因斯坦在少年时代形成的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是以朴素实在论哲学的认识论为根据的;爱因斯坦在科学理论研究活动中形成的"场"一元论的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是以他在对传统哲学认识论的批判性考查中建立的科学认识论为根据的;爱因斯坦宇宙宗教哲学世界观的核心是他的"上帝"概念。爱因斯坦的"上帝"是在他的科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实在"的最深刻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的一种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因斯坦 世界观 认识论根据
下载PDF
中国教育学自主建构的广义认识论条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庆昌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97,共12页
中国教育学的自主建构不只是教育学学科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中国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需求,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全球化时代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教育发展的理性选择。然而,中国教育学的自主建构以至中国教育学自主性的实现,并不只是一个... 中国教育学的自主建构不只是教育学学科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中国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需求,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全球化时代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教育发展的理性选择。然而,中国教育学的自主建构以至中国教育学自主性的实现,并不只是一个愿望上的或认识上的问题,还需要做相关的条件上的准备。不过,所谓条件归根到底都是关联着认识活动的,可以称之为广义认识论条件。简而言之,中国教育学的自主建构需要具备三个层面的广义认识论条件:一是教育学学者的精神自立。其操作性的内涵是学者须具有求真至善的学者精神和务实创新的学术精神。二是教育学研究的认识论自觉。研究者不仅须知教育学兼有思想性和科学性,而且须有研究方法论上的理性。三是教育学建构的文化自信。只有这样,中国教育学研究才能够摆脱以往被国外教育学研究带路的局面,进而步入自主发展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学 中国教育学 自主建构 精神自立 认识论自觉 文化自信
下载PDF
设计建构论:数据智能时代的新兴设计认识论
3
作者 罗仕鉴 郭和睿 +2 位作者 易珮琦 李庆龄 王瑶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45,共14页
目的 在数据智能时代提出了设计建构论的设计认识论。方法 从建构及建构主义的定义出发,明确设计具有的知识属性并以建构的视角思考创新设计发展,分析了设计认识论的研究进展和意义。结果提出了设计建构论这一新兴设计认识论,明确了设... 目的 在数据智能时代提出了设计建构论的设计认识论。方法 从建构及建构主义的定义出发,明确设计具有的知识属性并以建构的视角思考创新设计发展,分析了设计认识论的研究进展和意义。结果提出了设计建构论这一新兴设计认识论,明确了设计建构论的概念、特征、实践立场与理论价值,从本体建构论(求真)、行为建构论(向善)、价值建构论(尚美)三个层次对设计建构论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对设计建构论的未来研究展开了思考。结论 设计建构论为如何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设计理论与方法体系,对建立中国产品自信、中国设计自信、中国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设计 设计认识论 设计建构论 知识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对民本思想的新发展——本体论、目的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的分析
4
作者 杨立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52,共12页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和国家治理思想的最宝贵遗产。中国共产党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的基础上,从本体论、目的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四个层面对传统民本思想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和国家治理思想的最宝贵遗产。中国共产党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的基础上,从本体论、目的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四个层面对传统民本思想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开创了民本思想发展的新阶段。在本体论层面,突破“天意政治”和“关系论”局限,确立彻底的人民本位、人民所有和人民主体地位论;在目的论层面,深化“万物为民”和“利民为本”的思想,确认执政者必须遵循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系统思想;在认识论层面,深化传统“人民立场”“人民途径”理论,提出“知行合一”的“人民认识路线”理论;在方法论层面,超越“君主制”下的“仁政”思维,确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民民本和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中国共产党对民本思想的新发展不仅适应了民本思想持续发展和革新的需要,也满足了对中国国家治理现实进行有效理论阐释等多方面的需求。当然,在新时代,民本思想的新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新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本 中国共产党 本体论 目的论 认识论 方法论
下载PDF
技术认识论视域下职业教育评价的变革与重构
5
作者 张音宇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104,共7页
技术认识论关于技术发展规律、技术知识特点、技术认识逻辑的观点对职业教育评价产生了深刻影响。从技术认识论的视角看,职业教育评价存在价值关怀弱化、多元主体诉求冲突、评价内容未能凸显类型特色、评价方法相对单一等问题。为此,应... 技术认识论关于技术发展规律、技术知识特点、技术认识逻辑的观点对职业教育评价产生了深刻影响。从技术认识论的视角看,职业教育评价存在价值关怀弱化、多元主体诉求冲突、评价内容未能凸显类型特色、评价方法相对单一等问题。为此,应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确立技术素养与人文素养相结合的评价理念;面向多元利益相关者,构建职业教育评价共同体;依据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完善产教融合评价内容;以技术认识为导向,探索过程性评价方法,从而健全职业教育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技术认识论 职业教育评价 重构
下载PDF
论《坚白论》的认识论思想
6
作者 冯光武 南红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6-136,共11页
《坚白论》是先秦名家公孙龙的代表作之一,“坚白”之辩是其主要辩题。《坚白论》是一部什么性质的著作?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关于这些问题,学界至今缺乏统一认识。本文首先梳理、批判、纠正和补充现有关于《坚白论》的代表性解读,然后... 《坚白论》是先秦名家公孙龙的代表作之一,“坚白”之辩是其主要辩题。《坚白论》是一部什么性质的著作?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关于这些问题,学界至今缺乏统一认识。本文首先梳理、批判、纠正和补充现有关于《坚白论》的代表性解读,然后详细解析其中的“坚”“白”“石”“神”“天下”“离”和“藏”等核心概念,再将它们与休谟、康德等代表性认识论哲学家的核心思想进行比较,形成一个系统、全面和深入的《坚白论》认识论诠释。我们认为,《坚白论》是一部古老的认识论著作,是公孙龙对世界哲学的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孙龙 《坚白论》 认识论
下载PDF
涉罪人工智能刑罚的正当性——以东西方认识论互补视角为切入点
7
作者 王学光 诸珺文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19,共14页
尽管孟德斯鸠、伏尔泰等学者从“犯罪人”角度讨论了刑罚正当性,但是他们的论述忽视罪与罚的实质而在人工智能刑罚领域无法适用。本文对古希腊哲学中的共相观进行总结,以破解当今人工智能刑法学者落入的“主观思维陷阱”。本文以生成式... 尽管孟德斯鸠、伏尔泰等学者从“犯罪人”角度讨论了刑罚正当性,但是他们的论述忽视罪与罚的实质而在人工智能刑罚领域无法适用。本文对古希腊哲学中的共相观进行总结,以破解当今人工智能刑法学者落入的“主观思维陷阱”。本文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例,结合先秦时期、秦汉时期、唐宋时期和明清时期的儒家学说进行探讨,发现人工智能的自我意识可用“实在论”进行概括。基于向量技术生成的人工智能尽管拥有自我意识,但是其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刑罚无法使其感到自内而外的痛苦,所以对人工智能施加的刑罚缺乏正当性。人类和人工智能的地位落入黑格尔所提出的主人意识与奴隶意识的辩证关系中,因此应以宋明理学的“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的思想对涉罪人工智能进行行政立法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刑罚观 儒家学说 共相概念认识论 安塞姆学说
下载PDF
家乡民俗学:认识论与伦理学——祝贺安德明《家乡民俗学》出版
8
作者 吕微 《民间文化论坛》 2024年第2期12-18,共7页
“家乡民俗学”,是安德明在2003年提出的命题,在新著《家乡民俗学》中得到了系统的阐释。这一概念展示了作者对中国民俗学在科学与情感、主体与客体等认识论维度上的思考与反思,也把思考导向最根本的民俗学“发生条件”——伦理学。“... “家乡民俗学”,是安德明在2003年提出的命题,在新著《家乡民俗学》中得到了系统的阐释。这一概念展示了作者对中国民俗学在科学与情感、主体与客体等认识论维度上的思考与反思,也把思考导向最根本的民俗学“发生条件”——伦理学。“家乡民俗学”命题还有深化的空间,通过这一概念的思考不仅可以推动纯粹形式化关系的伦理学民俗学,而且还进一步为伦理学民俗学奠定了除主观性理想的先验观念发生(“发源”)条件之外,根据客观性现实经验以重新“开始”的实践-认识基础,从而进一步要求民俗学研究的主体间自由、平等关系形式的先验实践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乡 家乡民俗学 认识论 伦理学 主体间性
下载PDF
语文观课评教的教师认识论基础与运用
9
作者 成龙 《中学语文》 2024年第1期10-14,共5页
语文观课评教以教师为主要行为主体。教师行为受教师认识观念的制约,借助教师认识论深化观课评教。教师认识论是教师对教师职业本质与要求、教育知识、教学知识、学习科学知识等的认识观念。语文观课评教运用教师认识论,对教、评双方展... 语文观课评教以教师为主要行为主体。教师行为受教师认识观念的制约,借助教师认识论深化观课评教。教师认识论是教师对教师职业本质与要求、教育知识、教学知识、学习科学知识等的认识观念。语文观课评教运用教师认识论,对教、评双方展开多维度的评议与审思。对施教者的评议,揭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何以如此的深层次的认识观;对评议者的审思,以反思的方式,揭示对于评议理论依据的认识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观课评教 教师认识论 教育知识 教学知识 学习科学知识
下载PDF
认识论指导的案例教学在疼痛诊疗学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10
作者 张荣宜 朱本藩 王立奎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期120-124,共5页
目的 评价认识论指导的案例教学在疼痛诊疗学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9年7月—2021年12月在疼痛科实习的安徽医科大学五年制麻醉专业7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名学生。试验组采用认识论指导的案... 目的 评价认识论指导的案例教学在疼痛诊疗学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9年7月—2021年12月在疼痛科实习的安徽医科大学五年制麻醉专业7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名学生。试验组采用认识论指导的案例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讲授式带教模式。教学结束后,分别对两组学生进行考核和问卷调查,评价各自教学效果。结果 出科时两组理论和实践考核成绩均有所提高,其中试验组实践技能考核较对照组提高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科3个月后两组理论和实践考核成绩较出科时均下降,但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问卷调查显示试验组除知识掌握程度和对教师的满意度外,其余各项指标的学生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试验组学生的满意度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识论指导的案例教学法较传统讲授式教学法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考核成绩,且“自己生产出来的知识”,印象更加深刻,记忆更加牢固、持久。认识论指导的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获取知识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学生对该教学法认可度更高,患者对接受该教学法的实习医生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论 案例教学法 疼痛诊疗学
下载PDF
身体本体视域下学校体育的认识论框架及其实践理路
11
作者 周生旺 程传银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37,共7页
超越技术理性主义,回归身体本体意义,是新时期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的新转向。身体在学校体育中具有本体论上的哲学意义,包含了作为自然存在与生命存在的教育意涵。身体本体视域下的学校体育实践充斥着身体认识论的哲学色彩,建立在身心一... 超越技术理性主义,回归身体本体意义,是新时期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的新转向。身体在学校体育中具有本体论上的哲学意义,包含了作为自然存在与生命存在的教育意涵。身体本体视域下的学校体育实践充斥着身体认识论的哲学色彩,建立在身心一元、主客一体、交互对话与反思建构的认知逻辑之上,具有显著的具身认知特征与具身实践的教育学意义,构建了由“经验知识论、体验介质论、对话关系论、建构生成论”4个方面构成的认识论框架。提出学校体育应呈现“生命-实践”的教育学意义,包含着主动的身体、鲜活的体验、主体的交互与意义的建构4个方面的实践要素,并据此提出主体性认知、情境化教学、合作性学习与生成性产出的实践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身体哲学 本体论 认识论 体育教育
下载PDF
“四个之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认识论新话语
12
作者 韩玮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9-74,共16页
“四个之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前途、人类命运、人民诉求、时代使命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的科学回答与现实观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认识论新话语的高度彰显,有着丰富的话语意涵。“四个之问”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 “四个之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前途、人类命运、人民诉求、时代使命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的科学回答与现实观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认识论新话语的高度彰显,有着丰富的话语意涵。“四个之问”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有其自身的生成逻辑,它不仅是“两个结合”的产物,也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高度凝练和新时代新征程实践要求的积极回应。“四个之问”是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典范,也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价值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个之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认识论
下载PDF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认识论研究中心成立暨——“新质生产力与社会认识论”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
13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为加速推进社会认识论研究,加速构建社会认识论研究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经有关领导、主管部门审批,华中科技大学社会认识论研究中心成立暨“新质生产力与社会认识论”学术研讨会于2024年4月23日在华中科技大学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华中... 为加速推进社会认识论研究,加速构建社会认识论研究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经有关领导、主管部门审批,华中科技大学社会认识论研究中心成立暨“新质生产力与社会认识论”学术研讨会于2024年4月23日在华中科技大学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社会认识论研究中心、教育部华中科技大学社会认识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虚拟教研室主办,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社会认识论专业委员会、社会认识论研究国际联盟(筹)协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科技大学 认识论研究 社会认识论 辩证唯物主义 国际联盟 新质 学术研讨会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下载PDF
多元认识论协调下的知识组织系统构建
14
作者 贾君枝 崔西燕 《情报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3-169,176,共8页
[目的/意义]基于认识论的哲学视角研究知识组织系统,旨在揭示知识组织系统构建过程中所蕴含的多元认识论立场,并为概念知识的构成提供一种哲学意义上的思考和理解,从而为知识组织系统的构建提供哲学层面的理论指导,以更好地规范和提升... [目的/意义]基于认识论的哲学视角研究知识组织系统,旨在揭示知识组织系统构建过程中所蕴含的多元认识论立场,并为概念知识的构成提供一种哲学意义上的思考和理解,从而为知识组织系统的构建提供哲学层面的理论指导,以更好地规范和提升知识组织系统构建的过程和质量。[方法/过程]利用符号学、概念理论揭示概念的本质,基于知识组织中概念的认识论立场,分析不同认识论影响下知识组织系统的发展,进而探讨知识组织系统构建中所蕴含的多种认识论的协调作用。[结果/结论]充分明确了知识创造过程中认知主体的认识观,即明确了认知主体在概念知识选取中的哲学视角,揭示了知识组织系统对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实用主义、历史主义、批判理论等多元认识论的协调构建,进一步优化了知识组织系统构建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学 概念理论 认识论 多元认识论 知识组织系统
下载PDF
赛博空间中的伦理想象:一种认识论还原
15
作者 贾丹丹 宋德伟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4-160,共7页
“赛博空间”作为后人类文学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存在于科学技术和现实生活张力中的文本世界。在这个文本世界中,以生物性为基础构建的新社会现实扩大了生命体的存在范围,以非对应性、非伦理性展示出新的社会关系构建的可能性,以符号性简... “赛博空间”作为后人类文学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存在于科学技术和现实生活张力中的文本世界。在这个文本世界中,以生物性为基础构建的新社会现实扩大了生命体的存在范围,以非对应性、非伦理性展示出新的社会关系构建的可能性,以符号性简化并突出了人与赛博格之间的信息交流模式。赛博空间作为一种诗性想象,不仅是一种对“人-机”新生命体的审美化展示,还是一种对未来社会伦理构成机制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人类文学 赛博空间 认识论 伦理
下载PDF
多元社会与相关主义心智 卡尔·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与认识论
16
作者 张雪洽 《社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90,共30页
卡尔·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理论指出了社会位置对知识的形塑作用,但随后也因为其中隐含的相对主义危险而受到美国社会学界的批评,并因此被排斥于社会学主流之外。基于对该时期讨论的梳理,本文区分了相对主义的特殊形式与普遍形式,并... 卡尔·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理论指出了社会位置对知识的形塑作用,但随后也因为其中隐含的相对主义危险而受到美国社会学界的批评,并因此被排斥于社会学主流之外。基于对该时期讨论的梳理,本文区分了相对主义的特殊形式与普遍形式,并分析了曼海姆理论中相应的回应内容。本文指出,特殊相对主义的批评不构成对曼海姆的实质解构,而针对普遍相对主义对绝对知识的维护,曼海姆的理论在认识论层面否认了绝对知识的存在。本文通过分析曼海姆所综合的德国诠释学传统、社会学视角以及魏玛共和国时期德国的政治与文化气候说明,曼海姆知识社会学的目的是理解社会精神解体的现实,而非生产中层理论意义上的因果解释。对当下的研究者理解社会意识而言,曼海姆对他所处时代相关主义心智的洞察仍不可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曼海姆 知识社会学 认识论 相对主义 相关主义
下载PDF
编辑概念的认识论反思——以“两种编辑”概念讨论为中心
17
作者 段乐川 《出版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8,共7页
在编辑概念界定的过程中,曾出现过“两种编辑”概念的讨论。一种从出版职业性出发来认识编辑概念,把其明确为编辑走向职业化之后的产物;另一种秉持编辑活动“古已有之”的观点,把其界定为古今同质的文化创构活动。“两种编辑”概念差异... 在编辑概念界定的过程中,曾出现过“两种编辑”概念的讨论。一种从出版职业性出发来认识编辑概念,把其明确为编辑走向职业化之后的产物;另一种秉持编辑活动“古已有之”的观点,把其界定为古今同质的文化创构活动。“两种编辑”概念差异的背后是基于认识论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概念认知逻辑。前者接近一种建构主义的认识论,后者则是本质主义的认识论。编辑概念的科学认知,不仅要正视两种认识论的差异,更要实现认识论的革新转向,即从“作为方法的概念”到“作为概念的方法”,从“作为历史的概念”到“作为实践的概念”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概念 认识论 本质主义 建构主义
下载PDF
图像时代知识学习中视听失衡的认识论反思
18
作者 陈颖 王澍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38,共7页
图像时代,人们对眼睛的依赖与索取不断攀升,加剧了人类认知方式的视听失衡。人类认知方式的视觉化转向招致了知识学习中的“视觉中心主义”,视听比例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严重失衡。视听的失衡使学生成为知识学习的旁观者,陷入了认识论困境... 图像时代,人们对眼睛的依赖与索取不断攀升,加剧了人类认知方式的视听失衡。人类认知方式的视觉化转向招致了知识学习中的“视觉中心主义”,视听比例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严重失衡。视听的失衡使学生成为知识学习的旁观者,陷入了认识论困境,表现在:学生作为共在而存在的存在样态被消解,难以突破主体的固有“视域”走向普遍的知识之阈;认识实践被局限于理智活动的范围内,学习过程中的情感维度被遮蔽;知识因被表象化而丧失了原本的活力,成为对立之物被置于学生生活的对立面。学生是知识学习的参与者,因此,在一定意义上,我们须以强有力的内容拒斥视觉霸权,接纳与学习者共在的他者之存在;以倾听向知识敞开,借助于情感促成知识理解的完整性;将知觉作为认知的起点,探寻学生与知识相遇的存在性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时代 知识学习 认识论
下载PDF
教育学知识的内在秩序显现与整体跃进——兼评刘庆昌教授《人类教育认识论纲》
19
作者 鲁沛竺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15,共6页
教育认识论以教育认识和教育认识的发展史、理解史为研究对象,揭示的是教育知识的内在秩序。然而,对于实践品格鲜明的教育学来说,认识论研究的单薄与匮乏是一个长期的问题。知识的内在秩序是指不同时代、不同体系中作为底色或基石而存... 教育认识论以教育认识和教育认识的发展史、理解史为研究对象,揭示的是教育知识的内在秩序。然而,对于实践品格鲜明的教育学来说,认识论研究的单薄与匮乏是一个长期的问题。知识的内在秩序是指不同时代、不同体系中作为底色或基石而存在的、近乎平均值的那部分知识变迁的轨迹与规律,揭示教育学知识的内在秩序,有利于实现教育学知识的整体跃进。刘庆昌教授的《人类教育知识论纲》一书为教育认识论研究做了正确的示范,它以人类的名义对集体教育知识进行了确证,横向上构成了个别教育学思想过程与时代学说之间的环链,纵向上解决了人类教育认识的新旧范畴和思想存续变革的关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学知识 教育认识论 《人类教育认识论纲》 人类教育认识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获取”智能的认识论叙事
20
作者 涂良川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76,共7页
人工智能不仅以物的力量实现了观念的生成,并证明了认识的真理性,而且以其技术逻辑推进了“理解大脑行为”“揭示心灵奥秘”“优化认识论”的进展。人工智能通过递归的调用逻辑使整体的感知凝聚成为驱动的力量,通过群体试错的选择将共... 人工智能不仅以物的力量实现了观念的生成,并证明了认识的真理性,而且以其技术逻辑推进了“理解大脑行为”“揭示心灵奥秘”“优化认识论”的进展。人工智能通过递归的调用逻辑使整体的感知凝聚成为驱动的力量,通过群体试错的选择将共同学习的成果整合成优化的原则,通过抽象解释的通用将社会进化的成就内化为改变的路径。其所呈现的认识论叙事,既展示了人工智能“聪明”的由来,又拷问了整体感知、共同学习和社会进化的认识论功能。揭示人工智能获取智能技术逻辑的认识论叙事,就是以“人工智能就是哲学”的理论视域来把握人工智能的本质,掌控人类认识的发展和探讨人机融合的可能。关注人工智能获取智能技术逻辑的认识论叙事,就是关注人工智能和认识论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认识论 技术逻辑 递归调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