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诗经》中的无逸精神
1
作者 陈晓慧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62-71,95,96,共12页
《诗经》中的“无逸”精神在《尚书·无逸》的“无逸”思想——以民为本、体察民情;以史为鉴、时时警惧;以勤为径、夙兴夜寐;以容为大、卑弱克己的基础上,增添了新内涵。在勤作、勤政、勤业之外,不再是简单的尽瘁为公,而是在“公与... 《诗经》中的“无逸”精神在《尚书·无逸》的“无逸”思想——以民为本、体察民情;以史为鉴、时时警惧;以勤为径、夙兴夜寐;以容为大、卑弱克己的基础上,增添了新内涵。在勤作、勤政、勤业之外,不再是简单的尽瘁为公,而是在“公与私”之间的徘徊与犹豫,大国与小家的关系问题开始逐渐成为官吏们一生面对的难题。在劳作之外,关注劳动所得,关注社会制度的分配问题,意味着不再对君主或统治者个人的德行寄予厚望,而是开始着力于社会制度的建设来治理天下,尽管仍然怀抱着“以民为本”的精神,但所采用的方式已有变化。官吏们所面临的生理挑战或者是及时行乐这一主题的出现,透露出人们开始注意到自己的生命存在之重要性,自此,“无逸”精神也包含了一层对生命珍重的内涵。从文体学的意义上讲,《尚书·无逸》如果能作为“家训”的起源,那《齐风·鸡鸣》也可视作“家训”体的变体,只是训导者和被训导者为妻对夫,专题论说文为对话体的差别。除此之外,用动植物的状态来指称人奋发图强的状态、采用比较客观的星象来点明时间的珍贵等也都成为《诗经》书写无逸精神的独特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逸 《诗经》 《尚书》 公私关系 训箴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