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基于目标导向性训练(goal directed training,GDT)对重度脑性瘫痪儿童运动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重度脑性瘫痪儿童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采用...目的:探讨基于目标导向性训练(goal directed training,GDT)对重度脑性瘫痪儿童运动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重度脑性瘫痪儿童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采用目标导向性运动训练,对照组采用神经发育学疗法(neurodevelopment therapy,NDT)。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12个月时对两组患儿进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88项(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88)中的仰卧位与俯卧位(A区)、坐位(B区),精细功能评估(fine motor function measure,FMFM)中视觉追踪(A区)、上肢关节活动能力(B区)、坐位分级测试(level of sitting scale,LSS)和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估。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与对照组在GMFM-88中A区与B区评分、LSS评分、FMFM中A区与B区评分及ADL评分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研究组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治疗时间延长,两组各项评分均升高。组别、时间及时间与组别的交互效应对GMFM-A、GMFM-B、LSS及FMFM-B评分有显著影响(P<0.05),时间和时间与组别的交互效应对FMFM-A评分和ADL评分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基于目标导向性训练可以提高重度脑性瘫痪儿童的粗大运动功能、坐位能力及精细运动功能,改善重度脑性瘫痪儿童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展开更多
目的 观察智能镜像手套任务导向性训练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选择苏北人民医院脑卒中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镜像组、rTMS组和联合组,每组34例。各组均给...目的 观察智能镜像手套任务导向性训练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选择苏北人民医院脑卒中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镜像组、rTMS组和联合组,每组34例。各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镜像组增加智能镜像手套任务导向性训练治疗,rTMS组增加低频rTMS治疗,联合组增加智能镜像手套任务导向性训练与低频rTMS治疗,共4周。比较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分、Wolf运动功能测定量表(WMFT)评分和前臂伸肌群、屈肌群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患侧/健侧比值;比较rTMS组和联合组治疗前后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4例、镜像组7例、rTMS组5例、联合组6例脱落。4组FMA-UE、WMFT评分和前臂伸肌、屈肌群RMS比的组内效应(F> 996.656, P <0.001)、组间效应(F> 20.333, P <0.001)和交互效应(F> 72.796, P <0.001)均显著,且联合组最优。治疗后,rTMS组和联合组MEP的振幅均增加(|t|> 3.842, P <0.05),联合组明显高于rTMS组(t=-3.060, P <0.01)。结论 智能镜像手套任务导向性训练联合低频rTMS可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手功能恢复。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联合任务导向性下肢运动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社区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实验组脱落1例...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联合任务导向性下肢运动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社区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实验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rTMS治疗,实验组给予rTMS联合任务导向性下肢运动功能训练,每天治疗1次,每周5 d,连续治疗4周。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进行功能评估,包括下肢Fugl-Meyer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 of lower extremity,FMA-LE)、10米最大步行速度(10 meter walk test,10MWT)、6 min步行试验(6 minute walk distance,6MWD)、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ime up and go test,TUG)、仪器平衡功能测试评估患者姿态稳定极限。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LE、10MWT、6 min步行距离、TUG、极限位移时的移动速度、最大位移、终点位移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但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极限位移时的反应时间及方向控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观察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r TMS联合任务导向性下肢运动功能训练对于脑卒中患者社区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其疗效优于单一r TMS治疗。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基于目标导向性训练(goal directed training,GDT)对重度脑性瘫痪儿童运动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重度脑性瘫痪儿童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采用目标导向性运动训练,对照组采用神经发育学疗法(neurodevelopment therapy,NDT)。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12个月时对两组患儿进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88项(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88)中的仰卧位与俯卧位(A区)、坐位(B区),精细功能评估(fine motor function measure,FMFM)中视觉追踪(A区)、上肢关节活动能力(B区)、坐位分级测试(level of sitting scale,LSS)和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估。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与对照组在GMFM-88中A区与B区评分、LSS评分、FMFM中A区与B区评分及ADL评分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研究组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治疗时间延长,两组各项评分均升高。组别、时间及时间与组别的交互效应对GMFM-A、GMFM-B、LSS及FMFM-B评分有显著影响(P<0.05),时间和时间与组别的交互效应对FMFM-A评分和ADL评分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基于目标导向性训练可以提高重度脑性瘫痪儿童的粗大运动功能、坐位能力及精细运动功能,改善重度脑性瘫痪儿童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文摘目的:探讨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vagus nerve stimulation,taVNS)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脑可塑性的影响。方法:将40例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配至试验组(n=20)或对照组(n=20)。试验组接受taVNS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而对照组仅接受任务导向性训练。在基线、治疗结束后分别用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upper extremity,FMA-UE)、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unctional test for the hemiplegic upper extremity,FTHUE)、手臂动作调查测试(action research arm test,ARAT)、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疲劳严重度量表(fatigue severity scale,FSS)对患者进行评定,同时对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结果:两组FMA-UE、FTHUE、ARAT、MBI、FSS评分在基线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21天治疗后,两组除FSS外其余指标均较基线提高(P<0.05),且试验组FMA-UE、FTHUE、ARAT、MBI(作业能力)得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健侧MEP潜伏期、波幅以及患侧MEP引出率在基线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健侧MEP潜伏期较对照组缩短(P<0.05),患侧MEP引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波幅无显著差异;试验组健侧MEP潜伏期缩短与FMA-UE、FTHUE、MBI(作业能力)改善程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05、-0.458、-0.654,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aVNS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可以通过调节运动皮层的可塑性改善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
文摘目的 观察智能镜像手套任务导向性训练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选择苏北人民医院脑卒中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镜像组、rTMS组和联合组,每组34例。各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镜像组增加智能镜像手套任务导向性训练治疗,rTMS组增加低频rTMS治疗,联合组增加智能镜像手套任务导向性训练与低频rTMS治疗,共4周。比较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分、Wolf运动功能测定量表(WMFT)评分和前臂伸肌群、屈肌群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患侧/健侧比值;比较rTMS组和联合组治疗前后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4例、镜像组7例、rTMS组5例、联合组6例脱落。4组FMA-UE、WMFT评分和前臂伸肌、屈肌群RMS比的组内效应(F> 996.656, P <0.001)、组间效应(F> 20.333, P <0.001)和交互效应(F> 72.796, P <0.001)均显著,且联合组最优。治疗后,rTMS组和联合组MEP的振幅均增加(|t|> 3.842, P <0.05),联合组明显高于rTMS组(t=-3.060, P <0.01)。结论 智能镜像手套任务导向性训练联合低频rTMS可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手功能恢复。
文摘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联合任务导向性下肢运动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社区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实验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rTMS治疗,实验组给予rTMS联合任务导向性下肢运动功能训练,每天治疗1次,每周5 d,连续治疗4周。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进行功能评估,包括下肢Fugl-Meyer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 of lower extremity,FMA-LE)、10米最大步行速度(10 meter walk test,10MWT)、6 min步行试验(6 minute walk distance,6MWD)、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ime up and go test,TUG)、仪器平衡功能测试评估患者姿态稳定极限。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LE、10MWT、6 min步行距离、TUG、极限位移时的移动速度、最大位移、终点位移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但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极限位移时的反应时间及方向控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观察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r TMS联合任务导向性下肢运动功能训练对于脑卒中患者社区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其疗效优于单一r TMS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