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改良站立位重心转移能力训练在脑卒中后偏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周围神经电生理学的影响
1
作者 刘艳 张彩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1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改良站立位重心转移能力训练在脑卒中后偏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周围神经电生理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改良站立位重心转移能力训练在脑卒中后偏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周围神经电生理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加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改良站立位重心转移能力训练。比较两组的患肢肢体运动功能、步频、步速及周围神经电生理学指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上肢与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步频、步速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胫神经与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与感觉传导速度(SCV)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改良站立位重心转移能力训练在脑卒中后偏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满意,可改善上肢与下肢运动功能,促进步态恢复,也能调节周围神经电生理学指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脉冲电刺激 改良站立位重心转移能力训练 脑卒中 偏瘫 周围神经电生理学
下载PDF
辅助坐站转移训练对重度脑瘫儿童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德萍 刘智程 +1 位作者 赵凯 吴德 《中国康复》 2024年第5期280-285,共6页
目的:探讨辅助坐站转移训练对重度脑性瘫痪儿童运动功能的影响,为改善重度脑瘫儿童的运动功能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纳入重度脑瘫儿童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目标导向性训练(GDT),研究组在GDT的基... 目的:探讨辅助坐站转移训练对重度脑性瘫痪儿童运动功能的影响,为改善重度脑瘫儿童的运动功能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纳入重度脑瘫儿童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目标导向性训练(GDT),研究组在GDT的基础上加用辅助坐站转移训练。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3个月时对2组儿童进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88项评估(GMFM-88)中的仰卧位与俯卧位(A区)和坐位(B区)、精细功能评估(FMFM)中视觉追踪(A区)和上肢关节活动(B区)和坐位能力(LSS)进行评估;比较2组儿童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3个月后GMFM-88(A区与B区)、FMFM(A区与B区)及LSS评分的差异性。结果:2组患儿GMFM-A区、GMFM-B区、FMFM-A区、FMFM-B区及LSS评分结果显示组别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F=158.406、326.724、462.387、698.547、177.029,均P<0.01)。治疗1个月及3个月后,2组的GMFM-A区、GMFM-B区、FMFM-A区、FMFM-B区及LS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评分(P<0.05)。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L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照组在GMFM-88中A区与B区评分和FMFM中A区与B区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辅助坐站转移训练可以提高重度脑性瘫痪儿童的粗大运动功能、坐位能力及精细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辅助坐站转移训练 目标导向性训练 运动功能
下载PDF
基于运动想象疗法的标准化转移训练对轮椅依赖型脊髓损伤患者转移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3
作者 张东 王海 +1 位作者 汪玲 韦小俞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7期2920-2923,共4页
目的分析标准转移训练计划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对依赖轮椅型脊髓损伤(SCI)患者的转移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35例不完全SCI患者采用手动随机化法分为干预组(17例)和对照组(18例)。2组均给予常规... 目的分析标准转移训练计划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对依赖轮椅型脊髓损伤(SCI)患者的转移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35例不完全SCI患者采用手动随机化法分为干预组(17例)和对照组(18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干预组加用运动想象疗法和转移训练。2组患者干预前后接受转移评估量表(TAI)和SCI独立性评估量表的测试。结果干预组患者干预后TAI总分[(7.52±1.15)分]、第1部分得分[(7.84±1.25)分]、第2部分得分[(6.62±1.43)分],以及SCI独立性评估量表总得分[(36.35±7.3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75±1.72)、(6.51±2.09)、(5.37±2.13)、(29.51±8.4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转移训练计划结合运动想象疗法是提高轮椅依赖型SCI患者转移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想象疗法 脊髓损伤 转移训练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对称负重式坐站转移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 坐站转移稳定性和步态对称性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方胜胜 张芳芳 胡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23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对称负重式坐站转移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坐站转移稳定性和步态对称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1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与研究组(51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对称负重式坐站转移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坐站转移稳定性和步态对称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1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与研究组(5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双足平行位坐站转移训练,研究组接受对称负重式坐站转移训练,两组均持续训练4周。比较两组训练前后Breg平衡量表(BBS)、脑卒中生存质量量表(QOF)、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步长偏差、患健侧摆动比值、健患侧支撑比值;比较两组训练后人体重心点在矢状面的最大摆动幅度(COGX)、从站到坐时间、从坐到站时间。结果训练后,两组BBS评分、QOF评分、MBI评分高于训练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健侧摆动比值、健患侧支撑比值及步长偏差均低于训练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OGX高于对照组,从站到坐时间及从坐到站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称负重式坐站转移训练可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平衡能力、生活质量、生活自理能力、坐站转移稳定性及步态对称性,并可缩短坐站转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负重式坐站转移训练 脑卒中后偏瘫 坐站转移稳定性 步态对称性
下载PDF
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重心转移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能力及步态的影响
5
作者 白杨 周晓涛 +1 位作者 马贺 潘云泽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3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重心转移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能力及步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7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进行重心转移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核...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重心转移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能力及步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7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进行重心转移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两组训练均持续3个月.对比两组下肢功能、平衡能力及步态参数.结果两组干预前膝关节伸膝肌峰力矩、膝关节屈膝肌峰力矩、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步频、步速、跨步长比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膝关节伸膝肌峰力矩、膝关节屈膝肌峰力矩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BBS评分为(42.29±4.56)分,高于对照组的(37.71±4.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步频、跨步长比率均高于对照组,步速快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核心稳定性训练与重心转移训练联合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能显著提升其下肢功能,增强平衡能力,改善患者步态,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核心稳定性训练 重心转移训练 下肢功能 平衡能力 步态
下载PDF
动态人体重心监测下坐-站转移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黄杰 谢凌锋 +2 位作者 肖锋 程群 尤春景 《中国康复》 2016年第5期339-341,共3页
目的:观察动态人体重心监测下的坐-站转移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动态人体重心监测下的坐-站转移训练。于治疗前后... 目的:观察动态人体重心监测下的坐-站转移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动态人体重心监测下的坐-站转移训练。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Tecnobody本体感觉评估系统对其静态平衡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治疗2周后,2组患者的BBS评分、Tencnobody本体感觉评估系统测得的重心移动距离与重心描绘面积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上述评定的改善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人体重心监测辅助下的坐-站转移训练能够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站转移训练 平衡功能 脑卒中
下载PDF
专人转移训练健康指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汪利杨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3年第6期115-116,共2页
目的探讨实施专人转移训练健康指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04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0例)。2组均采取常规治疗和转移训练指导,观察组由专管护士训练,对照组由责任护士负... 目的探讨实施专人转移训练健康指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04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0例)。2组均采取常规治疗和转移训练指导,观察组由专管护士训练,对照组由责任护士负责。入院时及干预4周后采用MBI法评定比较2组患者的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相应提高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专人转移训练健康指导,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转移训练 专人健康指导
下载PDF
改良站立位重心转移训练结合针刺对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璇 秦少福 李志峰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289-292,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站立位重心转移训练结合常规针刺疗法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给予改良站立位重心转移训练结合常规针刺疗法;对照1组给予改... 【目的】观察改良站立位重心转移训练结合常规针刺疗法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给予改良站立位重心转移训练结合常规针刺疗法;对照1组给予改良站立位重心转移训练;对照2组给予常规重心转移训练。3组患者均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6次后休息1 d,4周为1个疗程,观察6个疗程。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下肢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作用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站立位重心转移训练相较于常规重心转移训练在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方面具有优势,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改良站立位重心转移训练基础上,再结合针灸疗法,在改善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上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站立位重心转移训练 针刺 偏瘫 下肢运动功能 疗效观察
下载PDF
改良站立位重心转移能力训练结合针灸疗法在偏瘫病人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璇 秦少福 李志峰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7期1154-1157,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站立位重心转移训练结合针灸在偏瘫病人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118例脑卒中偏瘫病人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改良站... 目的探讨改良站立位重心转移训练结合针灸在偏瘫病人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118例脑卒中偏瘫病人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改良站立位重心转移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下肢运动、平衡功能,膝关节伸、屈膝肌峰力矩,三维步态分析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治疗前下肢运动、平衡功能,膝关节伸、屈膝肌峰力矩及三维步态分析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改善,观察组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下肢部分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与对照组同期对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伸、屈膝肌峰力矩大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步频、步速、跨步长比率高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5.08%,与对照组的16.9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改良站立位重心转移训练结合针灸治疗偏瘫病人,有助于提高病人康复治疗效果,改善下肢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康复治疗 针灸 改良站立位重心转移训练 下肢功能
下载PDF
从身体素质转移规律谈排球队员的力量与速度的转移性训练 被引量:4
10
作者 董榴英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1995年第5期94-96,共3页
根据排球运动的专项素质特点与普通大学生的业余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特点,运用身体素质训练的转移规律,对业余运动员进行力量与速度的良好转移训练。
关键词 身体素质 转移训练 良好转移 运动素质
下载PDF
射箭运动员心理特征和心理训练研究
11
作者 赵理学 陆爱平 《运动与健康》 2023年第2期62-64,共3页
射箭运动是我国重要的体育竞技项目。现阶段射箭比赛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对射箭运动的成绩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加强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使运动员在面对竞争时能够有稳定的心理。深入分析了射箭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心理训练... 射箭运动是我国重要的体育竞技项目。现阶段射箭比赛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对射箭运动的成绩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加强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使运动员在面对竞争时能够有稳定的心理。深入分析了射箭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心理训练的原则和策略,以提高我国的射箭运动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箭运动员 情绪转移训练 心理特征 心理训练
下载PDF
运动素质的转移与项目迁移
12
作者 李吉凤 刘斌 《运动-休闲(大众体育)》 2023年第5期193-195,共3页
体育运动基本素质 , 如力量、耐心、反应速度、柔韧和灵敏 , 并非单一存在的 , 乃是不断发展、共同发展和彼此约束的。在体育教学中 , 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利用这些综合素养 , 进行有效的练习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 , 以便顺利完成课堂教学... 体育运动基本素质 , 如力量、耐心、反应速度、柔韧和灵敏 , 并非单一存在的 , 乃是不断发展、共同发展和彼此约束的。在体育教学中 , 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利用这些综合素养 , 进行有效的练习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 , 以便顺利完成课堂教学各项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能力的提升 转移技巧的训练 相识度的提高
下载PDF
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中介语现象 被引量:2
13
作者 彭宁红 《株洲工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143-144,共2页
中介语是二语习得理论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中介语指的是出现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语言系统,具有系统性、可渗透性、阶段性和僵化性等特点,对二语习得有直接影响。
关键词 二语习得 中介语 母语 目的语 语言迁移 训练转移 交际策略 学习态度
下载PDF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 被引量:9
14
作者 何成奇 韩梅 关骅 《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 2003年第3期105-108,共4页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损伤 ,康复应早期介入 ,中后期更应以康复治疗为主 ,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就目前该病的主要康复治疗方法和进展做一总结。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康复治疗 体位 呼吸训练 肌力训练 功能性动作训练 转移动作训练 站立训练
下载PDF
康复早期介入对中风患者步态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叶祥明 徐军青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3年第3期34-36,共3页
关键词 中风 早期康复介入 步态 影响 康复疗法 正确体位 垫上训练 肌肉训练 坐位平衡训练 转移训练
下载PDF
可转移技能训练融入博士教育:英国的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者鹤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7-62,共6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英国博士在学术界之外就业范围的扩大,要求博士教育不仅要重视学术训练,还应加入可转移技能训练。2002年英国政府发布的《罗伯茨报告》提出可转移技能训练融入博士教育并为之提供经费资助的建议。此后英国研究理...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英国博士在学术界之外就业范围的扩大,要求博士教育不仅要重视学术训练,还应加入可转移技能训练。2002年英国政府发布的《罗伯茨报告》提出可转移技能训练融入博士教育并为之提供经费资助的建议。此后英国研究理事会投入约1亿2000万英镑的特别资金,支持博士培养机构为博士生提供可转移技能训练,即"罗伯茨资助"。"罗伯茨资助"扩大了博士生可转移技能训练范围,提高了博士生的学业完成率,促进了博士自身的发展,为英国博士教育赢得了国际声誉。英国博士教育中的可转移技能训练对我国博士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博士教育 转移技能训练 《罗伯茨报告》 罗伯茨资助 罗伯茨币
原文传递
动态重心转移训练对小脑梗塞型共济失调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冯重睿 郭永亮 +1 位作者 刘梦娇 张瑞先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9年第15期4-5,共2页
目的:分析动态重心转移训练对小脑梗塞型共济失调的疗效。方法:选取40例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方法,包括核心肌群训练、针灸等,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动态重心转移训练(30min... 目的:分析动态重心转移训练对小脑梗塞型共济失调的疗效。方法:选取40例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方法,包括核心肌群训练、针灸等,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动态重心转移训练(30min/次,1次/天,5天/周),训练2周后通过世界神经病联合会国际合作共济失调量表(ICARS)及Breg平衡量表(BBS)评估疗效。结果:训练前,两组ICARS及BB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2周后,试验组ICARS及BB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重心转移训练对于改善小脑梗塞型共济失调患者的共济失调症状及平衡功能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梗塞 共济失调 动态重心转移训练 疗效
原文传递
急性脑梗死偏瘫病的早期功能锻炼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国金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7年第24期274-274,共1页
关键词 脑梗死偏瘫 急性脑梗死 早期功能锻炼 生命体征 髋关节 转移训练 肩关节 意识障碍 效果分析 患者
下载PDF
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初探 被引量:44
19
作者 刘玉林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1991年第4期52-57,99,共7页
分析了篮球心理训练的机理,介绍了篮球心理训练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 篮球 感知训练 表象训练 注意稳定性训练 注意分配和转移训练 意志品质训练 情绪训练
原文传递
脊髓损伤的运动处方
20
《养生月刊》 2003年第9期431-431,共1页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运动疗法 上肢训练 坐位训练 转移训练 站立训练 行走训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