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乐府诗笺》训诂考据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柳卓娅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3年第4期117-122,共6页
闻一多的《乐府诗笺》对三十多首汉代乐府诗进行了注释,对其训诂方法的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对汉代乐府诗歌和闻一多乐府研究的认识。闻一多主要利用系列通假字,找出意义关联,追根溯源进行解释;针对模糊疑难的字词,根据语境细致辨析词... 闻一多的《乐府诗笺》对三十多首汉代乐府诗进行了注释,对其训诂方法的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对汉代乐府诗歌和闻一多乐府研究的认识。闻一多主要利用系列通假字,找出意义关联,追根溯源进行解释;针对模糊疑难的字词,根据语境细致辨析词义;对于误读误写误传的字词,大胆质疑和校正,并提出合理解释;把字词放到历史文化背景中进行考察,给很多字词以看似新鲜但言之有据的注解。这些理念和方法也凸显了闻一多深厚的学问功底和乐府研究的独到精微之处,对今天汉代乐府和古代文学研究的治学方法和精神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府诗笺 训诂考据 通假关联 语境辨析 误读误写校正 史料文化考察
下载PDF
据古今专书训诂考据语法分析谈高校古汉语语法教学——再谈古汉语语法四大特点及其对语法教学的实用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孙良明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7,共7页
文章通过分析古今专书训诂考据对原文语句及前人注释语法分析的考释,说明古汉语语法有四大特点:动词成分句多零句,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指称、陈述表达功能转化自由,句法结构基本语义关系多隐含,语法句式动态的历时变化。文章进一步说明... 文章通过分析古今专书训诂考据对原文语句及前人注释语法分析的考释,说明古汉语语法有四大特点:动词成分句多零句,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指称、陈述表达功能转化自由,句法结构基本语义关系多隐含,语法句式动态的历时变化。文章进一步说明,了解、明确这四个特点对读古书以及古书译注有实际功效,这四个特点应该是古汉语语法教学"语法专题"设置的优选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汉语 训诂考据 语法特点 语法教学
原文传递
重建中国解释学的起点:走出考据学的局限
3
作者 刘毅青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8-144,共7页
西方解释学一个重要来源就是语文学诠释学,它最早出现于古希腊罗马时代,当时以语言学为工具的考据法就是一种简单的语文学诠释学。而训诂考据也一直是中国古典学术最重要的研究方法,被视为中国解释学现代重构的直接来源。通过具体的经... 西方解释学一个重要来源就是语文学诠释学,它最早出现于古希腊罗马时代,当时以语言学为工具的考据法就是一种简单的语文学诠释学。而训诂考据也一直是中国古典学术最重要的研究方法,被视为中国解释学现代重构的直接来源。通过具体的经典解释实践,徐复观提出了的"追体验"的解释学方法,他在继承考据学的诠释方法遗产同时,对其局限进行批判性地反思。而对于中国解释学来说,只有以自觉的人文学观念为指导,通过对考据学的批判性反思,才能真正完成自身的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解释学 训诂考据 人文科学意识 追体验
下载PDF
祈向元意:中国经学解释学基本阐释向度论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有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13,共5页
中国经学一以贯之的对经典本旨的寻绎和对圣贤之意的坚守,无不充分表明,中国经学解释学基本的和主要的解释取向是原意观。或者说,中国经学解释史一脉相承的通诂考信的理解方式本质上就是原意观的方法表征。质言之,经典已经不是一般意义... 中国经学一以贯之的对经典本旨的寻绎和对圣贤之意的坚守,无不充分表明,中国经学解释学基本的和主要的解释取向是原意观。或者说,中国经学解释史一脉相承的通诂考信的理解方式本质上就是原意观的方法表征。质言之,经典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本,它是我们民族文化自信的源泉,更是我们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的集体符号。在数千年的艰难岁月里,经典始终处于历史向心力的核心,凝聚并引领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而这种信仰显然依赖于我们对经典的作者——圣贤元意的执著与守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解释学 经典 原意观 阐释向度 训诂考据
下载PDF
闻一多《诗经》研究对《诗经》中情诗读法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钟晓华 《云梦学刊》 2009年第2期112-116,共5页
闻一多《诗经》研究中的分类研究使情诗篇目被界定而清晰,呈现丰富的世情内容;再有,其字词训诂讲求读懂情感的隐语,还原初民生活现场;同时,闻一多凭其诗性想象力和述学语言鉴赏情诗的写与读;而因作者缺席、模糊,《诗经》情诗读法必须合... 闻一多《诗经》研究中的分类研究使情诗篇目被界定而清晰,呈现丰富的世情内容;再有,其字词训诂讲求读懂情感的隐语,还原初民生活现场;同时,闻一多凭其诗性想象力和述学语言鉴赏情诗的写与读;而因作者缺席、模糊,《诗经》情诗读法必须合乎文本整体逻辑性,"有效解释"需较大限度反映作者所处的语境。闻一多的《诗经》阐释与当前盛行的文化人类学研究形成参差对照,给情诗新读法以审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情诗 分类研究 训诂考据 诗学 文化阐释
下载PDF
鲁班及其中国工匠精神浅探
6
作者 林学军 董桂花 《文化产业》 2022年第20期70-72,共3页
通过对“鲁班”进行训诂考据和原义分析,重构“鲁班”正义,阐发鲁班精神与时俱进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与时代价值。
关键词 工匠精神 鲁班 训诂考据 与时俱进 价值
下载PDF
从清代前期学术流变看桐城派与“汉学”关系——“桐城派与汉宋学之争”札记之二
7
作者 张成权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8-13,共6页
"汉宋学之争"是清代学术史上的焦点之一。最初,以姚鼐与戴震之间的争论最为引人注目,"汉宋学之争"也因此而成为桐城派研究中常常涉及的问题。但学术界多从"扬汉抑宋"角度评论这场争论,或用戴震拒绝姚鼐... "汉宋学之争"是清代学术史上的焦点之一。最初,以姚鼐与戴震之间的争论最为引人注目,"汉宋学之争"也因此而成为桐城派研究中常常涉及的问题。但学术界多从"扬汉抑宋"角度评论这场争论,或用戴震拒绝姚鼐师从的请求来解释这场争论的发生。"汉宋学之争"是关于儒学本质与功能之争,它是清代学术流变的产物,即"汉学"家放弃了顾炎武所倡导的"通经致用"的"实学"思想,而将经学蜕变为考据训诂之学,并以考据训诂作为汉、宋学的分界线,从而引发了"汉宋学之争";其导火线则是戴震在谈到义理、考据、文章三者关系时,以"考核"自诩而视文章为"等而末者",贬抑了义理、文章,从而引起与姚鼐的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经致用” 考据训诂 义理 “汉学” “宋学” 桐城派
下载PDF
一生洁白,半世煎熬 关于《屈原》剧本创作的一些想法 被引量:3
8
作者 黄维若 《剧本》 2023年第3期35-37,共3页
屈原的生平清晰而又模糊。模糊的是,有关他的每个问题都充满争论。他哪一年出生?眼下有十几种说法。他哪一年自沉于汨罗江?又有许多种说法,一地鸡毛。但他又是清晰的,为什么?因为他作品的存在。当然,对他的作品同样充满争论,但是如果我... 屈原的生平清晰而又模糊。模糊的是,有关他的每个问题都充满争论。他哪一年出生?眼下有十几种说法。他哪一年自沉于汨罗江?又有许多种说法,一地鸡毛。但他又是清晰的,为什么?因为他作品的存在。当然,对他的作品同样充满争论,但是如果我们不从训诂考据学角度看其作品,他在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世界、人格品质及性格方式,是非常清楚的——仿佛你能看到他就站在我们眼前,以他特定的方式向我们倾诉,与我们交流。你能触摸到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地鸡毛 《屈原》 剧本创作 人格品质 汨罗江 屈原 训诂考据 模糊
原文传递
清代朱彬的《诗经》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伟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28-31,共4页
朱彬是清代扬州学派早期重要成员之一,他治《诗》将汉学的训诂考据与宋学的义理相结合,注重阐发《诗》之义理与大义,关心国计民生,体现了经世精神;他治《诗》思想通达,注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实事求是,不盲从,不臆断,体现了扬州学者的... 朱彬是清代扬州学派早期重要成员之一,他治《诗》将汉学的训诂考据与宋学的义理相结合,注重阐发《诗》之义理与大义,关心国计民生,体现了经世精神;他治《诗》思想通达,注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实事求是,不盲从,不臆断,体现了扬州学者的治学风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彬 《诗经》研究 扬州学派 训诂考据 义理 经世思想
原文传递
余云岫《古代疾病名候疏义》的主要内容及性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曌华 王育林 《中医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222-226,共5页
《古代疾病名候疏义》为余云岫晚年所作,是对《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广雅》5部汉魏时期的文字训诂要籍以及《十三经》中的疾病和证候词汇及其古注收集汇编的一部著作,在系统研究病证词汇方面具有开创意义。通过对义疏... 《古代疾病名候疏义》为余云岫晚年所作,是对《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广雅》5部汉魏时期的文字训诂要籍以及《十三经》中的疾病和证候词汇及其古注收集汇编的一部著作,在系统研究病证词汇方面具有开创意义。通过对义疏与训诂定义的辨析、余云岫自序的介绍、全书体例以及按原书分卷次序内容安排的介绍、单纯引用疏解旧注的按语方式和训诂学与词汇学研究内容的异同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述,明确了《古代疾病名候疏义》的性质:以收集汇编魏及魏以前5部文字训诂要籍及13部儒家经典中的疾病和证候词汇及其古注为主要目的,并对所收集的的资料进行初步梳理,从而为病证词汇研究提供文献资料的义疏体训诂考据类著作。文中还提到了余云岫对涉及116个古代病症词汇的中西医病症名所做的对照工作,不仅列举出与某种症状对应的一系列疾病,而且对许多古今病症进行了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云岫 《古代疾病名候疏义》 中医训诂考据
下载PDF
《素问》《伤寒论》《金匮要略》“几几”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宁静 王育林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19,共6页
"几几"在医籍和一般古籍中都有用例,对它的解释众说纷纭。本研究在梳理古今考据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考证"几几"的形、音、义、用,得出结论:《素问》《伤寒论》《金匮要略》之"几几"非《说文解字》之"... "几几"在医籍和一般古籍中都有用例,对它的解释众说纷纭。本研究在梳理古今考据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考证"几几"的形、音、义、用,得出结论:《素问》《伤寒论》《金匮要略》之"几几"非《说文解字》之"";医籍及《诗经》的"几几"为"紧"义,读作jǐjǐ;通过《说文解字》的读若系联的"巹""谨""掔"以及"坚""紧""懻"等词是"几几(肌肌)"的同源词;"几几"是合成词,重叠表示"紧"的状态的连续,"强几几"是并列式短语;《灵枢》《太素》的异文"沈沈"是"几几"的近义词换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几 中医词汇 训诂考据
原文传递
屈原诗,隐没的源头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炼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1-88,共8页
导语:当代中文诗,是一种双向写作:既面对当下,又重构传统。后者尤其重要,因为古典杰作,并非简单的罗列。它们的秩序,随当代诗人的参与而不停调整。简言之,每个当代诗人,必须筛选自己的"传统"。有人曾谓我"只粉屈原"... 导语:当代中文诗,是一种双向写作:既面对当下,又重构传统。后者尤其重要,因为古典杰作,并非简单的罗列。它们的秩序,随当代诗人的参与而不停调整。简言之,每个当代诗人,必须筛选自己的"传统"。有人曾谓我"只粉屈原",稍加更正,那应该是"屈原诗"。屈原之名,哪个不晓?但真正含义是什么?却罕见深究。所谓屈原研究,常落入连篇累牍的训诂考据,把象腿都摸烂了①,却还不知大象在哪儿!两千三百年过去了,只剩时间之老和一大堆空间的赞颂,屈原的孤独,也算个世界奇观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诗人 屈原研究 训诂考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