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语》“贤贤易色”再考证
1
作者
李霞
《语文教学研究》
2021年第9期51-54,共4页
关于《论语·学而》篇第七章“贤贤易色”的解释到现在为止依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通过梳理和概括前人对这句话的注疏观点发现历代学者的不同意见主要集中于对“易色”这个词语的理解上,于是笔者对“易”、“色”和“贤”三...
关于《论语·学而》篇第七章“贤贤易色”的解释到现在为止依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通过梳理和概括前人对这句话的注疏观点发现历代学者的不同意见主要集中于对“易色”这个词语的理解上,于是笔者对“易”、“色”和“贤”三个字进行了正本溯源,并结合本章上下文语境和三个字在《论语》其他篇章中的相关用例对“贤贤易色”这句话进行了再考证,最终认为将“贤贤易色”解释为“尊贤改色”是比较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贤贤易色”
正本溯源
训诂考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四库全书总目》所见“汉学”“宋学”考--对清代“汉宋之争”一个新的解释
2
作者
刘辰
《兵团党校学报》
2020年第1期88-96,共9页
“汉宋之争”作为清代学术史上的关键之处,自产生后备受学者关注。虽陈说纷纷,但到目前为止,学界普遍认为汉学为经学考据,宋学为宋明理学,似乎已成定论。而以往对“汉学”“宋学”的研究,大都以个别精英学者为对象,往往忽视与“汉宋之...
“汉宋之争”作为清代学术史上的关键之处,自产生后备受学者关注。虽陈说纷纷,但到目前为止,学界普遍认为汉学为经学考据,宋学为宋明理学,似乎已成定论。而以往对“汉学”“宋学”的研究,大都以个别精英学者为对象,往往忽视与“汉宋之争”密切相关的《四库全书总目》。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代表,《四库全书总目》之中提及“汉学”“宋学”,更能反映出真正的“汉宋之争”。而深入文本分析,可以发现所谓的“汉宋之争”其实是经学内部“训诂考证”与“义理解经”之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四库全书总目》
汉学
宋学
训诂考证
义理解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茅盾神话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3
作者
杨茜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66-68,共3页
茅盾是中国神话学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他在神话学研究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很大程度归功于他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主要包括人类学古典进化论,比较方法和传统的训诂、辨伪、考证方法。茅盾所采取的这些方法既为他带来了巨大成就,也造成...
茅盾是中国神话学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他在神话学研究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很大程度归功于他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主要包括人类学古典进化论,比较方法和传统的训诂、辨伪、考证方法。茅盾所采取的这些方法既为他带来了巨大成就,也造成了他研究中的某些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
人类学古典进化论
比较方法
训诂
辨伪
考证
方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逻辑思想研究方法之反思——从胡适的逻辑方法看
被引量:
4
4
作者
张栋豪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1-160,共10页
胡适在研究中国逻辑思想时提出了训诂考证的方法、历史分析的方法、"借鉴西史"的方法、实验主义方法等,对近代中国逻辑思想(包括因明)研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方法论对于后人研究中国逻辑思想影响深远。胡适的方法...
胡适在研究中国逻辑思想时提出了训诂考证的方法、历史分析的方法、"借鉴西史"的方法、实验主义方法等,对近代中国逻辑思想(包括因明)研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方法论对于后人研究中国逻辑思想影响深远。胡适的方法论对于中国逻辑史的积极作用表现在:胡适逻辑体系范式的提出,打破了梁启超以来中西逻辑简单比较的方法,用西方的逻辑体系来解析构造中国的逻辑思想体系,从而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胡适的治学方法对后来的学者研究中国逻辑史提供了工具和借鉴作用。但是,胡适的研究方法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他用西方哲学史的架构解析中国哲学史,必然会或多或少带有西方的痕迹;胡适提出治史原则以后并没有完全遵从这些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方法论
训诂考证
历史分析
借鉴西史
实验主义
原文传递
题名
《论语》“贤贤易色”再考证
1
作者
李霞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
出处
《语文教学研究》
2021年第9期51-54,共4页
文摘
关于《论语·学而》篇第七章“贤贤易色”的解释到现在为止依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通过梳理和概括前人对这句话的注疏观点发现历代学者的不同意见主要集中于对“易色”这个词语的理解上,于是笔者对“易”、“色”和“贤”三个字进行了正本溯源,并结合本章上下文语境和三个字在《论语》其他篇章中的相关用例对“贤贤易色”这句话进行了再考证,最终认为将“贤贤易色”解释为“尊贤改色”是比较合理的。
关键词
《论语》“贤贤易色”
正本溯源
训诂考证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库全书总目》所见“汉学”“宋学”考--对清代“汉宋之争”一个新的解释
2
作者
刘辰
机构
苏州大学
出处
《兵团党校学报》
2020年第1期88-96,共9页
文摘
“汉宋之争”作为清代学术史上的关键之处,自产生后备受学者关注。虽陈说纷纷,但到目前为止,学界普遍认为汉学为经学考据,宋学为宋明理学,似乎已成定论。而以往对“汉学”“宋学”的研究,大都以个别精英学者为对象,往往忽视与“汉宋之争”密切相关的《四库全书总目》。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代表,《四库全书总目》之中提及“汉学”“宋学”,更能反映出真正的“汉宋之争”。而深入文本分析,可以发现所谓的“汉宋之争”其实是经学内部“训诂考证”与“义理解经”之争。
关键词
清代
《四库全书总目》
汉学
宋学
训诂考证
义理解经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G256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茅盾神话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3
作者
杨茜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
出处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66-68,共3页
文摘
茅盾是中国神话学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他在神话学研究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很大程度归功于他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主要包括人类学古典进化论,比较方法和传统的训诂、辨伪、考证方法。茅盾所采取的这些方法既为他带来了巨大成就,也造成了他研究中的某些缺陷。
关键词
神话
人类学古典进化论
比较方法
训诂
辨伪
考证
方法
Keywords
Mythology
The evolutionary anthrop
The comparative method
The exegesis and evidential learning
分类号
I276.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逻辑思想研究方法之反思——从胡适的逻辑方法看
被引量:
4
4
作者
张栋豪
机构
南开大学学报编辑部
出处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1-160,共10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2YJC7204000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2&ZD110)
文摘
胡适在研究中国逻辑思想时提出了训诂考证的方法、历史分析的方法、"借鉴西史"的方法、实验主义方法等,对近代中国逻辑思想(包括因明)研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方法论对于后人研究中国逻辑思想影响深远。胡适的方法论对于中国逻辑史的积极作用表现在:胡适逻辑体系范式的提出,打破了梁启超以来中西逻辑简单比较的方法,用西方的逻辑体系来解析构造中国的逻辑思想体系,从而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胡适的治学方法对后来的学者研究中国逻辑史提供了工具和借鉴作用。但是,胡适的研究方法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他用西方哲学史的架构解析中国哲学史,必然会或多或少带有西方的痕迹;胡适提出治史原则以后并没有完全遵从这些规则。
关键词
胡适
方法论
训诂考证
历史分析
借鉴西史
实验主义
Keywords
Hu Shi
Methodology
Textual Criticism
Historical Analysis
Learning from the West
Experimentalism
分类号
B81 [哲学宗教—逻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语》“贤贤易色”再考证
李霞
《语文教学研究》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四库全书总目》所见“汉学”“宋学”考--对清代“汉宋之争”一个新的解释
刘辰
《兵团党校学报》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茅盾神话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杨茜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中国逻辑思想研究方法之反思——从胡适的逻辑方法看
张栋豪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