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试论斌椿《乘槎笔记》及其中的议会形象
被引量:2
- 1
-
-
作者
余冬林
雷红英
-
机构
九江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
出处
《新余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22-24,共3页
-
基金
2012年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一般项目<传统与现代之间:晚清使臣的议会书写>(12LS11)
2007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近代术语的生成
演变与中西文化互动研究>(07JZD0040)
-
文摘
斌椿在《乘槎笔记》中记述了西方议员的产生、议会的职责以及议员与君相的关系等,在一定程度上向国人传递了西方议会文化的相关信息。但是,这种记述又受到其中国文化中心主义立场和诗意化的叙事方式的干扰。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自身认知水平的局限,斌椿终究没有能力深入到西方议会文化的本质。也就是说,在这样的描述中,西方议会文化被不自觉地置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中,其异质性和独特价值被无形消解。
-
关键词
斌椿
《乘槎笔记》
议会形象
-
Keywords
Bin Chun
Notes on Parliament
image of parliament
-
分类号
K204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试析郭嵩焘《伦敦与巴黎日记》中的议会形象
- 2
-
-
作者
余冬林
-
机构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出处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4-126,共3页
-
基金
2007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7JZD0040)
-
文摘
郭嵩焘颠覆了传统的"夷夏观",摒弃中国文化中心主义的立场,认同西方价值观及其评判标准,忽视文化存在着民族性和时代性的差异,因而在《伦敦与巴黎日记》中关于西方议会的描述,实际上存在着这样的二元对立:中国文化(低势位文化、落后、无道)———西方文化(高势位文化、文明、有道)。郭嵩焘没有真正接受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平等思想的洗礼,因此他虽然颠覆了传统的"夷夏观",但也只能在"华夏"与"夷狄"、"有道"与"无道"的思想框架下反躬自省。他所描述的西方议会依然有些似是而非,依然没有从根本上凸现其本质。从比较文学形象学角度而言,这种在否定自我肯定他者的语境下的对西方议会的描述是典型的乌托邦式的。
-
关键词
郭嵩焘
伦敦与巴黎日记
议会形象
-
分类号
D034.3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试论志刚《初使泰西记》中的议会形象
- 3
-
-
作者
余冬林
-
机构
九江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
出处
《黑龙江史志》
2013年第21期103-104,共2页
-
基金
2012年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一般项目"传统与现代之间:晚清使臣的议会书写"(项目编号:12LS11)
2007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近代术语的生成
演变与中西文化互动研究"(项目编号:07JZD0040)
-
文摘
志刚在《初使泰西记》中记述了美、法两国议会的职能范围、议事规则及其与最高统治者之间的关系等。但是,志刚依然是从"衙门"与"官员"的角度来理解议会的设置与议员的选举的,实际上,志刚将对西方文明的评判,置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框架之下。因囿于传统的价值观"、道器观"和以中华文化为本位的思维方式,当他观察法、美等国的议会文化时,看到的却是中国古代的"圣人之道"和贤人政治的理想。
-
关键词
志刚
《初使泰西记》
议会形象
-
分类号
K256
[历史地理—中国史]
D829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试论薛福成使西日记中的议会
- 4
-
-
作者
余冬林
-
机构
九江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
出处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9-40,共2页
-
基金
2012年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一般项目"传统与现代之间:晚清使臣的议会书写"
课题号:12LS11
-
文摘
薛福成较为细致考察了英法等国的议会制度,并能认识到这种制度的优长和流弊。但是,在此过程中,他不免受到其固有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的干扰。这种干扰主要体现在强烈的"用夏变夷"和"西学中源"的观念。
-
关键词
薛福成
使西日记
议会形象
-
分类号
K252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