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大屠杀国家记忆传播与受众群体的构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观众调查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建军 陈俊峰 +3 位作者 吴愈晓 王敏 许琪 朱安新 《日本侵华史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1-20,30,共21页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于1985年8月15日建成开放后,来自海内外各地的观众日益增加,尤其是南京大屠杀上升为国家记忆之后,近年来接待人数近800万人次,居全国纪念馆类场馆首位。作为面向公众的文博场馆,其基本功能是践行...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于1985年8月15日建成开放后,来自海内外各地的观众日益增加,尤其是南京大屠杀上升为国家记忆之后,近年来接待人数近800万人次,居全国纪念馆类场馆首位。作为面向公众的文博场馆,其基本功能是践行纪念馆“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宗旨,更好地向广大公众传播国家记忆。为了解受众的基本构成情况,了解他们对纪念馆的参观环境、展览质量和服务水平的评价,纪念馆于2016年择时进行了观众参观感受的情况调查,以此为纪念馆提升服务水平、完善服务职能提供科学和专业的分析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记忆传播 受众群体 构成 改进措施
下载PDF
二次元文化视域下国家记忆传播探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阎安 刘敏 《传媒观察》 2020年第7期60-66,共7页
从日本舶来的二次元在中国逐渐由小众文化向主流文化转变。在此过程中,以网络动漫《那年那兔那些事》(文中简称《那兔》)为代表的新生代国漫及其衍生的"破壁"现象引人关注。《那兔》契合了国家记忆传播的现实诉求,同时满足了&... 从日本舶来的二次元在中国逐渐由小众文化向主流文化转变。在此过程中,以网络动漫《那年那兔那些事》(文中简称《那兔》)为代表的新生代国漫及其衍生的"破壁"现象引人关注。《那兔》契合了国家记忆传播的现实诉求,同时满足了"二次元迷"求知、求趣、求认同的心理需要,成为为二次元文化注入"现实性"与"年代感"的代表性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元 国家记忆传播 《那年那兔那些事》 网络动漫
原文传递
新世纪中国电影在日本的海外放映与记忆传播反思--从“洋邦之争”到“和合之美” 被引量:3
3
作者 陶赋雯 王伟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4-82,共9页
21世纪以来,中国电影在日本市场票房历经浮沉,在"洋邦之争"中偶为翘楚。因文化不兼容,并涉及域外传播中的情感自尊因素,导致了"文化刻奇"的出现;亦因东亚共同体的历史基因及生态文明下的文化贴合,产生出了胜于东瀛... 21世纪以来,中国电影在日本市场票房历经浮沉,在"洋邦之争"中偶为翘楚。因文化不兼容,并涉及域外传播中的情感自尊因素,导致了"文化刻奇"的出现;亦因东亚共同体的历史基因及生态文明下的文化贴合,产生出了胜于东瀛的效果。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强化中日文化IP锻造,产出记忆黏合效应;提升中国电影类型片的"海外增益",促进合拍片质量;强化电影节聚媒效应,培植国际主流电影;增进互联网聚合效应和跨国粉丝培养维系等举措,提升中国电影在日本的传播力,最终实现文化记忆视阈下的中日影像传播的"和合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文化 海外放映 电影市场 记忆传播
原文传递
农村新风貌短视频的乡土记忆建构与传播
4
作者 张智华 张丹丹 《新闻战线》 2024年第8期68-71,共4页
农村新风貌短视频主要以广袤乡村为叙事空间,以乡村青年等农村群体为叙事主体,以乡村日常生活和劳作的美学化呈现为叙事内容,建构具有审美特质的乡土空间,多角度、多层次阐释乡土文化。本文选取点赞量、评论量较高的农村新风貌短视频作... 农村新风貌短视频主要以广袤乡村为叙事空间,以乡村青年等农村群体为叙事主体,以乡村日常生活和劳作的美学化呈现为叙事内容,建构具有审美特质的乡土空间,多角度、多层次阐释乡土文化。本文选取点赞量、评论量较高的农村新风貌短视频作为研究对象,以其叙事特征为出发点,分析乡土记忆建构与传播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 乡村青年 农村新风貌 记忆传播
原文传递
数字时代媒体记忆模式变化研究
5
作者 张雨微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3年第4期54-57,共4页
本文专门研究了媒体记忆的理论及其在构建关于过去的集体共享记忆中的作用。从对媒体的扩展性解释出发,对交际和文化记忆的媒体化过程进行分析。对文化和交流记忆进行的研究结论,解释集体记忆在口头和书面交流时代模式的变化。本文探讨... 本文专门研究了媒体记忆的理论及其在构建关于过去的集体共享记忆中的作用。从对媒体的扩展性解释出发,对交际和文化记忆的媒体化过程进行分析。对文化和交流记忆进行的研究结论,解释集体记忆在口头和书面交流时代模式的变化。本文探讨了数字环境中的记忆再现机制,记忆的媒体化理论关于传播性记忆,即作为当代数字媒体所涵盖的记忆。探讨了数字记忆的理论,显示其与媒体记忆的区别。数字环境中集体记忆的媒体化过程导致了媒体记忆的出现,作为一种特殊的虚拟机制来构建。媒体记忆同时具备传播性记忆、文化性记忆和数字性记忆的特点,是数字时代的一种特殊现象,传播手段的变化导致了记忆内容和记忆再现方式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记忆 媒体化 传播记忆 文化记忆 数字记忆
下载PDF
诗性的缘起:墨白与赫塔·米勒之比较
6
作者 张延文 《中州大学学报》 2012年第5期47-51,共5页
德国女作家赫塔·米勒和中国作家墨白在生活经历、创作方法、作品主题以及美学特质等方面都有着一致性,他们分别代表着当代东、西方文化的某些方面,他们富于诗性的创造性思维的文化价值和意义非同寻常,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
关键词 墨白 赫塔·米勒 语境 恐惧美学 记忆传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