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记忆重塑 清华大学文物建筑明斋门厅室内空间设计营造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虹羽 杨扬 +1 位作者 杨毅 杨胜 《室内设计与装修》 2024年第2期123-125,共3页
本文以清华大学历史文物建筑明斋门厅室内空间营造设计为例,通过实地调研与现场测绘,阐释建筑师以记忆作为理论方法的具体空间营造与设计操作步骤。指出建筑师从记忆重塑出发,如何重塑历史空间的营造过程,从而延续空间记忆,凸显场所价值... 本文以清华大学历史文物建筑明斋门厅室内空间营造设计为例,通过实地调研与现场测绘,阐释建筑师以记忆作为理论方法的具体空间营造与设计操作步骤。指出建筑师从记忆重塑出发,如何重塑历史空间的营造过程,从而延续空间记忆,凸显场所价值,赋予建筑更深刻的内涵与意义。重点阐述了通过空间设计唤起历史记忆的创新方法,提出了记忆重塑在文物建筑空间设计中的价值、意义与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重塑 文物建筑 明斋门厅 空间营造
下载PDF
集体记忆重塑:乡村旅游市场培育的现实路径--以查干湖旅游市场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朱兴涛 张传运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9-187,共9页
集体记忆是社会人类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流派,是分析地方族群认同和集体行动达成的核心理论维度,也是研究地方市场共同体合法性的基本来源和重要依据。集体记忆重塑是新兴市场培育的重要路径,市场的神圣化是吸引消费者的有效手段。本文以... 集体记忆是社会人类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流派,是分析地方族群认同和集体行动达成的核心理论维度,也是研究地方市场共同体合法性的基本来源和重要依据。集体记忆重塑是新兴市场培育的重要路径,市场的神圣化是吸引消费者的有效手段。本文以东北查干湖冬捕为例,通过唤醒查干湖辽国春捺钵的神圣历史记忆,梳理现实所经历的发展危机记忆,考察查干湖冬捕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圣身份记忆,以及在冬捕节开幕仪式上增添萨满教与藏传佛教的神圣宗教记忆,转变消费者对查干湖冬捕的旅游记忆,赋予冬捕民族特色的象征意义体系,将查干湖传统的渔业市场转变为传承千年渔猎文化的民族文化载体和神圣记忆空间,从而完成了查干湖作为地方旅游市场的神圣化培育过程。人们在这个神圣化市场中消费的不是简单的物质产品,而是具有一定象征意义和神圣品质的神圣化旅游体验,最终实现了查干湖旅游市场的神圣化塑造,通过获得消费者认可真正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地方性旅游市场。本文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查干湖旅游市场培育的系统性、主体性和目标性经验原则,尝试阐述了旅游市场发展过程中天然的文化向度,探讨了集体文化观念更新与地方市场培育的深层关联及其促进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记忆重塑 查干湖冬捕 乡村旅游 培育路径
下载PDF
回顾性报道中对党史的记忆重塑研究——以《送你一张船票》为例
3
作者 潘灿荷 《中国地市报人》 2023年第6期47-49,共3页
记忆之于个人,赋予过往意义,连接过去和未来;记忆之于新闻,赋予新闻意义,使其成为社会变迁的承载物。大众媒介作为有效实现建构集体记忆的途径,通过忠实地记录社会从而积极引导个体记忆。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新华社建党百年的融合新闻报道... 记忆之于个人,赋予过往意义,连接过去和未来;记忆之于新闻,赋予新闻意义,使其成为社会变迁的承载物。大众媒介作为有效实现建构集体记忆的途径,通过忠实地记录社会从而积极引导个体记忆。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新华社建党百年的融合新闻报道《2021,送你一张船票》为例,基于记忆理论视角从媒体记忆建构、主题内容、技术创新、用户思维、传播途径等角度叙述报道传播中的记忆建构和创新亮点,并总结建党百年融合报道的现实意义,以期为媒体推出更多“破圈”的具有纪念性特征的融合新闻报道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念性报道 融合新闻 记忆重塑 集体记忆
下载PDF
记忆重塑与政治整合:抗战胜利后台湾地区展览活动探析(1945—1949) 被引量:1
4
作者 郑成林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5-155,共11页
抗战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极为重视台湾地区重建,并采取了多种举措重塑台湾地区社会的集体记忆和国家认同。基于此,光复初期台湾地区举办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展览活动,先是以展陈政治军事照片为主,随后以国货展览为多,至中国台湾省博... 抗战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极为重视台湾地区重建,并采取了多种举措重塑台湾地区社会的集体记忆和国家认同。基于此,光复初期台湾地区举办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展览活动,先是以展陈政治军事照片为主,随后以国货展览为多,至中国台湾省博览会时期则着重呈现“全省各项建设成绩”。期间,两岸工商界往来频繁,或互邀参展,或联合办展。这些展览活动不仅有助于重塑台湾地区社会的时空感知和文化认同,也密切了两岸的互动关系,进而强化了国民政府在台湾地区的政治整合。中国台湾省博览会旨在展示国民政府的治台政绩,但也折射出战后台湾地区政治社会和民众心理的复杂面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后台湾地区 展览会 记忆重塑 政治整合
下载PDF
记忆重塑——芜湖市国宾馆5、6#楼原址新建工程创作后记
5
作者 王玉平 鲁丹 毛联平 《华中建筑》 2012年第7期48-52,共5页
如何在更新改建中继承和保护园区优秀的历史文化风貌特色,并将其融入历史情境,延续其应有的生命力,成为老建筑更新设计中不可回避的问题。该文回顾了芜湖市国宾馆5、6#楼原址新建工程的创作设计过程,提出历史建筑的新建工程设计应围绕... 如何在更新改建中继承和保护园区优秀的历史文化风貌特色,并将其融入历史情境,延续其应有的生命力,成为老建筑更新设计中不可回避的问题。该文回顾了芜湖市国宾馆5、6#楼原址新建工程的创作设计过程,提出历史建筑的新建工程设计应围绕重塑场所记忆展开的设计观点,阐述了从场所环境认知—场所记忆保留—场所情境重塑的整体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所精神 设计策略 记忆重塑
下载PDF
悼念仪式中的记忆重塑——以“12·13”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仪式为例
6
作者 杨扬 《日本侵华史研究》 2012年第3期39-43,共5页
"12·13"是南京历史上永远不能忘却的纪念日。为悼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从1994年起,南京市每年都在"12·13"举行悼念仪式,已连续坚持了17个年头。这种悼念仪式,以相对固定的主题内容、多样元素的表现方式和广泛参... "12·13"是南京历史上永远不能忘却的纪念日。为悼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从1994年起,南京市每年都在"12·13"举行悼念仪式,已连续坚持了17个年头。这种悼念仪式,以相对固定的主题内容、多样元素的表现方式和广泛参与的人员阶层等发挥导向作用,有助于在新的历史时期重塑公众的理性记忆,有助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值得倡导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 悼念 记忆重塑
下载PDF
重塑记忆:“黄河”舞蹈话语的书写与诠释
7
作者 陆佳漪 《艺术传播研究》 2024年第3期132-144,共13页
“黄河”舞蹈话语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动觉符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与革命是“黄河”舞蹈话语反复书写的两大主题,前者促成了“黄河派”舞蹈艺术创作,后者推动了“黄河主题”舞蹈艺术创作。“黄河”舞蹈话语受到中华民族社会框... “黄河”舞蹈话语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动觉符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与革命是“黄河”舞蹈话语反复书写的两大主题,前者促成了“黄河派”舞蹈艺术创作,后者推动了“黄河主题”舞蹈艺术创作。“黄河”舞蹈话语受到中华民族社会框架、同质性认知及表征符号系统的制约,它基于时空关联、群体关联和可重构性三个维度,立足当下,重塑集体记忆,从政治与文化两个方面助力构建中华民族的国族认同。按照“黄河”舞蹈话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逻辑来看,它在时代语境中以动觉符号具象化了集体记忆,在艺术创作中以行动实践诠释了社会意义,进而可以为中国故事的表征赋能,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进程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舞蹈话语 集体记忆 国族认同 记忆重塑 动觉符号
下载PDF
《被埋葬的巨人》中的历史书写与记忆重塑 被引量:4
8
作者 周博佳 杨金才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6-51,共6页
石黑一雄的作品《被埋葬的巨人》以英国中世纪不列颠人和撒克逊人之间的冲突为背景,展现了英国民族塑形时期的一段晦暗的历史图景,背后蕴含着作者独特的历史思维和文学想象方式。作品通过展现记忆与真实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历史真实性... 石黑一雄的作品《被埋葬的巨人》以英国中世纪不列颠人和撒克逊人之间的冲突为背景,展现了英国民族塑形时期的一段晦暗的历史图景,背后蕴含着作者独特的历史思维和文学想象方式。作品通过展现记忆与真实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历史真实性的质疑;通过时空并置的记忆书写,挖掘了历史断裂处的沉默话语;通过书写不同个体的记忆,呈现了多重历史意识和声音。正是在这种书写方式中,石黑一雄达到了对话历史、反思历史的写作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埋葬的巨人》 历史书写 记忆重塑
原文传递
生成与重塑:阿勒泰市红墩“老户儿家”汉人族群关系记忆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罗意 王佩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7-114,共8页
本文以阿勒泰市红墩"老户儿家"汉人与蒙古、哈萨克牧民的共生关系及其记忆为例,从集体记忆与社会记忆的角度对记忆的生成和重塑过程进行了田野调查。研究认为,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与社区环境,日常生活中经济、社会与文... 本文以阿勒泰市红墩"老户儿家"汉人与蒙古、哈萨克牧民的共生关系及其记忆为例,从集体记忆与社会记忆的角度对记忆的生成和重塑过程进行了田野调查。研究认为,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与社区环境,日常生活中经济、社会与文化领域的交往、交流与交融,是共生关系及其记忆生成的基础。这些记忆可以被唤起和再现,成为民族团结记忆的一部分。共生关系及其记忆在新疆有广泛、深厚和牢固的历史与现实基础,与之相关的研究对我们准确认识和把握日常生活中的新疆民族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关系 记忆的生成与重塑 新疆阿勒泰 老户儿家汉人群体
下载PDF
记忆的重塑与权利的争夺——品特记忆剧《昔日》的不礼貌现象研究
10
作者 谢雪琳 刘明录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9年第12期64-67,75,共5页
在哈罗德·品特记忆剧《昔日》中,人物为了争夺权利不仅重塑记忆,还采取语言上的不礼貌策略。以卡尔佩珀的五种不礼貌策略为基础,分析此部戏剧中的不礼貌现象,可以发现,不礼貌策略一方面使人物性格更加丰满、情节冲突更加强烈、戏... 在哈罗德·品特记忆剧《昔日》中,人物为了争夺权利不仅重塑记忆,还采取语言上的不礼貌策略。以卡尔佩珀的五种不礼貌策略为基础,分析此部戏剧中的不礼貌现象,可以发现,不礼貌策略一方面使人物性格更加丰满、情节冲突更加强烈、戏剧主题更加深化,另一方面其使用更容易造成冲突,威胁双方的面子。品特通过在戏剧中使用不礼貌策略,展现了后工业社会人们的生存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罗德·品特 面子威胁 不礼貌策略 记忆重塑 权利争夺
下载PDF
记忆重塑下的畲族村寨景观改造
11
作者 王海霞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65-66,共2页
在乡村景观改造过程中如何将"传统"与"现代"共融是学术界探讨的话题.本文结合浙江丽水畲族的村寨环境景观改造案例,总结景观改造中消退性、加强性、替代性和缺失性的特点与矛盾,探讨记忆重塑对于构建新型乡村景观... 在乡村景观改造过程中如何将"传统"与"现代"共融是学术界探讨的话题.本文结合浙江丽水畲族的村寨环境景观改造案例,总结景观改造中消退性、加强性、替代性和缺失性的特点与矛盾,探讨记忆重塑对于构建新型乡村景观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景观改造 记忆重塑
原文传递
高等教育中的“文化记忆”冲击及对策研究
12
作者 胡晓岩 董婉秋 李敏 《宿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10期67-70,79,共5页
高等教育对人的文化记忆的塑造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对文化记忆本身的分析和研究文化记忆在高等教育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本对文化记忆的冲击性与高校文化教育建设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基于地方高校的性质与特点,聚焦高等教育中... 高等教育对人的文化记忆的塑造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对文化记忆本身的分析和研究文化记忆在高等教育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本对文化记忆的冲击性与高校文化教育建设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基于地方高校的性质与特点,聚焦高等教育中文化记忆的问题与保护对策,从多个方面探究高等教育中应对文化记忆冲击对策研究的创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文化冲击 记忆重塑 教育创新
下载PDF
重塑城市商业中心——海宁工人路商业中心城市更新设计
13
作者 商宏 朱晨 +1 位作者 梁锦霞 白玉莹 《建筑技艺》 2020年第9期118-120,共3页
随着中国城市的高速发展,大部分原有的城市空间已经格式化为同质的方盒子群,城市产业越来越现代化,而城市建设却越来越没文化,新城市风貌失去了原有的记忆。希望通过本项目的设计,进一步探索江浙地区小城市核心区的有机更新,实现既改造... 随着中国城市的高速发展,大部分原有的城市空间已经格式化为同质的方盒子群,城市产业越来越现代化,而城市建设却越来越没文化,新城市风貌失去了原有的记忆。希望通过本项目的设计,进一步探索江浙地区小城市核心区的有机更新,实现既改造原有杂乱无序的城市建筑空间,又延续商业核心界面、保留老城印象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重塑记忆 海宁工人路 商业中心
下载PDF
人文地理学视野下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价值重构与开发——以西藏朗县矿水资源开发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柯涌晖 赵明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2期69-76,共8页
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易陷于机械套用既有传统开发模式而造成资源与环境问题,并可能导致民族间利益协调不均和文化摩擦。人文主义地理学认为"人"是空间内的主导力量,空间凝聚了"人"的主观映射,因此空间内自... 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易陷于机械套用既有传统开发模式而造成资源与环境问题,并可能导致民族间利益协调不均和文化摩擦。人文主义地理学认为"人"是空间内的主导力量,空间凝聚了"人"的主观映射,因此空间内自然资源经历高频度人地互动滋养出丰富精神内涵;少数民族地区资源开发不仅是资源使用的经济最优,更是少数族群主动调整生存空间内人地关系的历史契机,所以应采取符合商业运作的开发策略支撑少数族群文化的空间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主义 情感变迁 记忆重塑
下载PDF
关于朱仙镇木板年画传承与发展困境的思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宇庭 孙浩楠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22年第5期151-153,共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地域的不用,非物质文化植根于当地人民的生活中各具特色,是各个地区常住人民审美与文化素养的集中体现。但是遗憾的是随着我国经济日益加速和现代化进程脚步的加快,大部分非物...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地域的不用,非物质文化植根于当地人民的生活中各具特色,是各个地区常住人民审美与文化素养的集中体现。但是遗憾的是随着我国经济日益加速和现代化进程脚步的加快,大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在其传承与发展上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仅仅依靠着国家政策的立法保护残存着。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美术类朱仙镇木板年画为例,对其传承与发展困境进行探讨,思考在新时代环境下,如何使其能够长久保存,对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仙镇木板年画 传承困境 文化记忆重塑
下载PDF
怀旧与镜像:近年中国电影中重塑“过去”的叙事美学倾向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希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65-170,共6页
本文就电影文本中对"过去"的重塑进行阐释。笔者认为,过去不再是一个针对现实和未来的时间节点,通过一系列叙事手法,过去成为了记忆;当回溯记忆时,出现了回忆的镜中之像,而这个镜像不仅仅是一个投射之物,它重塑了真正的主体,... 本文就电影文本中对"过去"的重塑进行阐释。笔者认为,过去不再是一个针对现实和未来的时间节点,通过一系列叙事手法,过去成为了记忆;当回溯记忆时,出现了回忆的镜中之像,而这个镜像不仅仅是一个投射之物,它重塑了真正的主体,借此成为具备表意特征的文本形式——镜像叙事。镜中之像最终成为记忆中的记忆,并以此为传递的符号,形成新的叙事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旧 重塑记忆 镜像叙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