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追忆“微笑旧影”,体味别样抒情——部级精品课《记念刘和珍君》品赏 |
朱瑜冬
|
《语文教学通讯》
|
2023 |
0 |
|
2
|
“忘却”与“记念”:悖异型情感的曲折言说——《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群文阅读微专题教学设计 |
赵瑞华
|
《中学语文》
|
2023 |
2
|
|
3
|
从言语形式的角度解读《记念刘和珍君》 |
童志国
|
《学语文》
|
2023 |
0 |
|
4
|
为英雄长歌--《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
曹俊敏
|
《中学语文》
|
2023 |
0 |
|
5
|
文史跨学科视阈下的现代名篇散文教学——以《记念刘和珍君》文下注释的互文性教学为例 |
黄雅兰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23 |
0 |
|
6
|
抓住教学点,在言语形式里穿行——《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
谢政满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7
|
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记念刘和珍君》的 |
谢友明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8
|
鲁迅先生的时代良知和诗人情怀——《记念刘和珍君》研究综述及教学建议 |
谢政满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9
|
《记念刘和珍君》的另一种读法 |
秦晓华
|
《中学语文教学》
|
2006 |
1
|
|
10
|
文学的华章,诗篇的韵律,如歌的行板——读鲁迅《记念刘和珍君》新感 |
谢增伟
|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11
|
关于“三一八”事件的三种写法--以《记念刘和珍君》《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执政府大屠杀记》为例 |
汤天勇
魏诗颖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12
|
追寻历史时政文本的教学意义——以《记念刘和珍君》为例 |
章浙中
周广平
|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
2011 |
0 |
|
13
|
略说高中课文《记念刘和珍君》中的杨荫榆 |
孔刘辉
|
《学语文》
|
2014 |
0 |
|
14
|
紧扣文本体式特点 凸显阅读教学价值——以《记念刘和珍君》一课教学为例 |
陈玉中
|
《江苏教育》
|
2017 |
0 |
|
15
|
冷峻的笔调,发聩的议论:怎样读鲁迅之用心——《记念刘和珍君》解读 |
徐江
|
《语文教学研究》
|
2009 |
0 |
|
16
|
浅谈《记念刘和珍君》的语言风格 |
刘文贤
|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
2016 |
0 |
|
17
|
探究文段 赏读悟写——以教《记念刘和珍君》为例 |
陈继民
|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
2011 |
0 |
|
18
|
如何把握鲁迅的纪念之情——教《记念刘和珍君》有感 |
蒋广秀
|
《语文天地》
|
2018 |
0 |
|
19
|
悲愤省恨,情感复杂——《记念刘和珍君》与其他纪念文的异同说略 |
李弗不
|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
2015 |
0 |
|
20
|
立足语文教育的“原点”——《记念刘和珍君》教学简案及反思 |
张俊峰
|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
201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