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记者调查应怎样践行“四力”——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找到家乡第一个党支部》采写回顾
1
作者 康美权 彭琦 康凯 《声屏世界》 2023年第20期28-30,共3页
当下,媒体传播技术正在飞速发展,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重塑着行业生态。技术的迭代升级虽然带来了无穷的想象力和可能性,却无法替代或削弱调查研究。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背景下,主流媒体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好这个“传家宝”。文章... 当下,媒体传播技术正在飞速发展,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重塑着行业生态。技术的迭代升级虽然带来了无穷的想象力和可能性,却无法替代或削弱调查研究。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背景下,主流媒体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好这个“传家宝”。文章以第32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找到家乡第一个党支部》为例回顾采写过程,探讨新时代广大媒体人尤其是基层新闻工作者该如何践行“四力”,从而创作出打动人心的新闻精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者调查 “四力” 《找到家乡第一个党支部》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纸媒这样“发声”——以江苏教育报刊总社记者调查为例
2
作者 王丽 《新闻传播》 2019年第15期82-84,共3页
以多个记者深度调查为例,探讨新媒体时代传统纸质媒体记者调查面临的三个问题:是什么——凝聚'民意最大公约数',写什么——'四点'聚焦'五度'俱全,怎么做——做'有机记者'。
关键词 记者调查 民意公约数 “有机”记者 意见供应商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纸媒 “发声”
下载PDF
互联网时代如何做好电视调查新闻——以广东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3·15”系列节目为例
3
作者 何鑫 韩栋 《传媒论坛》 2024年第10期78-80,共3页
调查性报道在如今的媒体环境下属于“重资产运作”,往往一个团队一年内仅能制作一到两篇具有影响力的调查性报道。广东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深度新闻部积极拥抱新时代,利用新技术、新手段辅助调查,并借助融媒体的力量,扩展调查性报道的深... 调查性报道在如今的媒体环境下属于“重资产运作”,往往一个团队一年内仅能制作一到两篇具有影响力的调查性报道。广东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深度新闻部积极拥抱新时代,利用新技术、新手段辅助调查,并借助融媒体的力量,扩展调查性报道的深度和广度。总结2021年至2023年的“3·15”期间该团队推出的调查新闻的成功之处,为同行更好地创作更有深度的调查性报道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查性报道 调查记者 互联网 “3·15” 广东广播电视台
下载PDF
新媒体环境下中国调查记者行业生态变化报告 被引量:49
4
作者 张志安 曹艳辉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7-33,共7页
针对中国内地调查记者行业的第二次全国性普查,与六年前进行的首次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后发现:调查记者行业面临严重的人才流失趋势,传统媒体调查记者从业人数下降幅度高达58%;调查记者行业依然由男性主导,且年龄结构偏向年轻化,教育程度... 针对中国内地调查记者行业的第二次全国性普查,与六年前进行的首次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后发现:调查记者行业面临严重的人才流失趋势,传统媒体调查记者从业人数下降幅度高达58%;调查记者行业依然由男性主导,且年龄结构偏向年轻化,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相对更高,从业经历也更加丰富;调查记者高度集中在7家传统媒体和2家新媒体机构,41%的调查记者工作地在北京,曾经籍贯最集中的"调查湘军"现象呈衰落之势;他们在择业动机、角色认知方面与首次调研结果高度相似,但职业认同感显著下降、工作自主空间有所收缩、职业忠诚度更加充满不确定性。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自我报告的职业满意度并未出现显著下降,主要原因是新入行的调查记者和新媒体机构的调查记者的工作满意度相对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调查记者 职业意识 行业生态
下载PDF
中国调查记者行业生态报告 被引量:33
5
作者 张志安 沈菲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1-55,73,共6页
本文是针对中国调查记者行业第一次总体普查所得的调查报告,研究发现:调查记者行业主要由男性主导,年纪较轻,学历较高;他们普遍有8年从业经历,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有1/3的籍贯来自湖南和河南,服务媒体和工作地点主要集中在北京、广州... 本文是针对中国调查记者行业第一次总体普查所得的调查报告,研究发现:调查记者行业主要由男性主导,年纪较轻,学历较高;他们普遍有8年从业经历,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有1/3的籍贯来自湖南和河南,服务媒体和工作地点主要集中在北京、广州和上海;他们具有相似的价值观和职业意识,强调媒体的监督、启蒙作用;具有较强的判断能力和职业水平,不轻易受名利诱惑,不愿意被行政权力和商业利益制约,更加具有自主性。不过,他们的生存状态并不理想,有40%的调查记者"不打算继续"从事调查性报道。为此,我们建议既要改善其职业待遇,更要优化其报道环境,保障采访权利、扩大报道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查记者 行业生态 职业意识
下载PDF
媒介环境与组织控制:调查记者的媒介角色认知及影响因素(上)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志安 沈菲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9-45,共7页
本文是首次针对国内调查记者群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的一部分,旨在了解调查记者的媒介角色认知及其影响因素。①通过对全国范围内259名调查记者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调查记者的媒介角色偏向分析解释、报道事实/提供信息及舆论监督,即"... 本文是首次针对国内调查记者群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的一部分,旨在了解调查记者的媒介角色认知及其影响因素。①通过对全国范围内259名调查记者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调查记者的媒介角色偏向分析解释、报道事实/提供信息及舆论监督,即"调查/解释"和"信息传播"这两种角色;个体因素对调查记者的媒介角色认知及其对新闻价值的认知均没有显著预测力;调查记者所在的地域差异对其媒介角色认知有一定影响,相对来说,党报机关报的调查记者更偏重"鼓吹民意",市场化都市报记者相对偏向"满足受众和宣传引导"的媒介角色,新闻杂志的调查记者偏向"批评与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查记者 媒介角色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调查记者的微博使用及其职业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吴涛 张志安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9-117,139,共9页
本文主要探讨微博使用对中国大陆调查记者生产实践及其职业意识的影响。包括:调查记者的微博使用在"效率"层面对其新闻实践、在"观念"层面对其职业意识产生了哪些影响?这些影响的背后,哪些变化基于个体、组织或行... 本文主要探讨微博使用对中国大陆调查记者生产实践及其职业意识的影响。包括:调查记者的微博使用在"效率"层面对其新闻实践、在"观念"层面对其职业意识产生了哪些影响?这些影响的背后,哪些变化基于个体、组织或行业、社会情境的复杂因素而展开?微博使用对调查记者生产实践和职业观念的影响,对新媒体环境下中国新闻业的专业性、自主性和公共性会有产生哪些利弊?研究发现:调查记者在"常规"情境下,最频繁使用的互联网功能是"使用搜索引擎来获得动态和背景资料"、"使用网络论坛寻找报道线索"、"使用QQ或MSN扩大人际圈"与"使用门户网站寻找报道线索"。比较而言,使用微博进行新闻突破、社会动员乃至职业抗争等功能,往往是"非常规"情境下为与权力管制进行博弈的行为。不过,"常规"情境下的效率优化是整体性的,而"非常规"情境下的技术赋权则主要是基于个体的,从结构的层面看,微博使用并未实质上改变调查报道的自由和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查记者 微博 生产常规 专业主义
下载PDF
调查记者的职业忠诚度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8
8
作者 张志安 沈菲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4-59,共6页
本文是国内首次针对调查记者群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的一部分,旨在了解调查记者的职业忠诚度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对259名调查记者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调查记者的职业忠诚度整体比较低,约46%的调查记者表示5年之内会不再从事一线调查记者的工... 本文是国内首次针对调查记者群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的一部分,旨在了解调查记者的职业忠诚度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对259名调查记者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调查记者的职业忠诚度整体比较低,约46%的调查记者表示5年之内会不再从事一线调查记者的工作;相对来说,年龄越大、工作时间越长、对工作协作关系越满意且自主程度评价比较高的调查记者,更具有对调查报道的职业忠诚度;党报、机关报的调查记者尽管数量较少,但其职业忠诚度要高于市场化都市报或精英报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查记者 职业忠诚度 工作满意度
下载PDF
媒介环境与组织控制:调查记者的媒介角色认知及影响因素(下) 被引量:8
9
作者 张志安 沈菲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5-40,共6页
结果显示(见表4),调查记者对五种媒介角色因子的认知排序中,最看重的是大众传媒的基础功能——信息传播,其次,比较看重的媒介角色因子是“鼓吹民意”“解释政府政策”和“批评与质疑”,最不看重的媒介角色是“满足受众和宣传引... 结果显示(见表4),调查记者对五种媒介角色因子的认知排序中,最看重的是大众传媒的基础功能——信息传播,其次,比较看重的媒介角色因子是“鼓吹民意”“解释政府政策”和“批评与质疑”,最不看重的媒介角色是“满足受众和宣传引导”。可见,对调查记者来说,其对新闻报道社会功能的期待和自觉,是以记录和传播事实为“底色”的,这点跟一般新闻从业者并无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查记者 角色认知 媒介环境 组织控制 媒介角色 信息传播 新闻从业者 基础功能
下载PDF
中国调查记者行动实践的社会学分析——一种媒介场域的视角 被引量:5
10
作者 曾丽红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8-52,共5页
随着媒体改革的不断深入,当下中国的新闻场域呈现出多元复杂的格局。曾被学者誉为最具职业精神和专业理想的"行动者"——调查记者置身于这种动态结构中,其行动实践出现了各种或明或暗、或进或退、或左或右的变化,这些变化也... 随着媒体改革的不断深入,当下中国的新闻场域呈现出多元复杂的格局。曾被学者誉为最具职业精神和专业理想的"行动者"——调查记者置身于这种动态结构中,其行动实践出现了各种或明或暗、或进或退、或左或右的变化,这些变化也在重新定义着调查记者职业化和专业化的边界。如何解读这些变化及变化背后的逻辑,布迪厄的场域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查记者 行动者 惯习 场域 资本
下载PDF
关系主义视角下调查记者与消息来源的互动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建友 范晨虹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34-37,共4页
调查记者与消息来源的互动机制是一个由边缘向核心突破的过程。调查记者与朋友、同行等边缘信源的互动中,获取的常常是报道线索或方向;在与爆料者核心信源的频繁互动中,建构起互惠型关系,获取了更多信息内容和情感认同;爆料对象虽然也... 调查记者与消息来源的互动机制是一个由边缘向核心突破的过程。调查记者与朋友、同行等边缘信源的互动中,获取的常常是报道线索或方向;在与爆料者核心信源的频繁互动中,建构起互惠型关系,获取了更多信息内容和情感认同;爆料对象虽然也是核心信源,但调查记者与之的互动却十分有限,容易形成对立冲突关系。此种互惠与对立冲突关系的此消彼长,深刻影响了调查报道的内容结构,由此也造成调查性报道的整体偏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生产 关系主义 调查记者 消息来源
下载PDF
中国调查记者的媒介角色认知、变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志安 曹艳辉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5-27,47,共4页
本研究基于两次全国性调查记者调研数据,旨在了解当下中国调查记者的媒介角色认知、变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当下中国调查记者依然重视"信息传播""舆论监督"两种角色,不太看重媒体的"文化娱乐"功能,且... 本研究基于两次全国性调查记者调研数据,旨在了解当下中国调查记者的媒介角色认知、变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当下中国调查记者依然重视"信息传播""舆论监督"两种角色,不太看重媒体的"文化娱乐"功能,且更加重视"政策解释"角色。此外,择业动机、从业经历、职业评价等因素显著影响调查记者的媒介角色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查记者 角色认知 变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从“良心的守护者”到“被监控者”:新媒体时代美国调查记者的生存困境 被引量:4
13
作者 郑素侠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8-93,共6页
以"良心的守护者"为己任的美国调查记者,曾对美国社会的民主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以新闻专业主义精神为美国乃至全球新闻界树立了职业标准。但进入新媒体时代,美国调查记者陷入生存困境乃至生存危机:互联网技术对传统媒体的... 以"良心的守护者"为己任的美国调查记者,曾对美国社会的民主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以新闻专业主义精神为美国乃至全球新闻界树立了职业标准。但进入新媒体时代,美国调查记者陷入生存困境乃至生存危机:互联网技术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导致调查记者失去职业活动的主要依附;美国国家信息安全政策的调整,以及由此带来的政府与传媒关系的变化,导致调查记者沦为政府实施电子监控的对象;调查记者赖以生存的新闻源持续减少,但所在媒体提供的支持和应对措施不足。如何超越生存困境,实现角色期待,是美国调查性报道行业和全球新闻界共同面对的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调查记者 “良心的守护者” “被监控者” 生存困境
下载PDF
中国调查记者的坚持与困境 被引量:2
14
作者 郑来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6-37,27,共3页
在当下传媒行业中,调查记者作为记者中的劲旅,既面临着机遇,又遭遇着困惑,这种现状值得我们思考。本文通过分析传媒的现状和发展,发掘调查记者生存发展中的坚持与困境,从而为媒体发展和完善新闻体制探寻出路。
关键词 媒体 调查记者 困境 出路
下载PDF
对“记者调查门”事件的思考
15
作者 庄建伟 吕怡然 杨可中 《检察风云》 2010年第20期62-63,共2页
近期各地陆续曝光了一系列粗暴甚至以刑事手段"对付"记者的事件。种种迹象表明:舆论监督与公共权力摩擦日趋明显。日前,《新闻记者》杂志和华东政法大学司法研究中心联合举行了"公权力和采访权关系"新闻法制研讨会... 近期各地陆续曝光了一系列粗暴甚至以刑事手段"对付"记者的事件。种种迹象表明:舆论监督与公共权力摩擦日趋明显。日前,《新闻记者》杂志和华东政法大学司法研究中心联合举行了"公权力和采访权关系"新闻法制研讨会。专家学者呼吁:不要动辄使用刑事手段对付记者,媒体有权对新闻"线人"信息予以保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者调查门"事件 刑事 司法 公权力
原文传递
调查记者的衰落不只是中国现象 被引量:1
16
作者 曹林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96-96,共1页
每当某个公共危机引发某种焦虑时,调查记者都会被抬出来“凭吊”一番。《深度调查行业的兴衰》一文刷屏后,《别假装爱调查记者》一文怒怼:“你们这帮‘新故事会’的阅读受众,还能记得原材料制作者——那些调查记者的名字吗?……调... 每当某个公共危机引发某种焦虑时,调查记者都会被抬出来“凭吊”一番。《深度调查行业的兴衰》一文刷屏后,《别假装爱调查记者》一文怒怼:“你们这帮‘新故事会’的阅读受众,还能记得原材料制作者——那些调查记者的名字吗?……调查记者濒临灭绝,是社会各色人等的一场合谋,写的没前途没尊严……假装爱,一回身水已漫到脚下,自己的眼泪也成了浪花的一分子。”这篇文章骂得很过痣,直指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查记者 中国 公共危机 调查行业 故事会 制作者 原材料 假装
下载PDF
调查记者应具备的法律和伦理素养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芹 《新闻世界》 2014年第8期302-304,共3页
调查记者作为新闻记者行业的特殊工种,与其它类记者相比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在了解调查记者的职业特殊性的基础上,探讨这一特殊职业人群应具备的法律和伦理素养,并对此进行解读、归纳与阐发。
关键词 调查记者 调查性报道 法律素养 伦理素养
下载PDF
论电视调查性报道中的记者采访——以《新闻调查》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梦琳 《青年记者》 2010年第10期63-64,共2页
央视《新闻调查》在13年的发展过程中,开创了一种中国式的“电视调查文体”,制作出了一大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节目。《新闻调查》展示的是记者对整个事件进行调查的过程,并且将之作为电视调查性报道的核心,现场调查记者在这个过程中... 央视《新闻调查》在13年的发展过程中,开创了一种中国式的“电视调查文体”,制作出了一大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节目。《新闻调查》展示的是记者对整个事件进行调查的过程,并且将之作为电视调查性报道的核心,现场调查记者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调查性报道 《新闻调查 记者采访 调查记者 中国式 影响力 央视 节目
下载PDF
调查记者如何从网媒中寻找新闻线索 被引量:1
19
作者 段勃 《传媒观察》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9-40,共2页
早在上世纪90年代,计算机辅助报道已经在西方国家兴起,很多调查性报道组织也专门培训调查记者通过计算机采访写作的能力。目前,中国网民人数已经达到2.53亿,超越了美国,成为了世界网民最多的国家。
关键词 调查记者 新闻线索 计算机辅助 调查性报道 西方国家 网民 采访
下载PDF
邸报的“影子记者”和“调查记者”
20
作者 高金国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116-116,共1页
闲来读史,发现邸报的确值得好好研究。尤其清代,资料多,可信度相对较高,拣几篇看罢,总有不少值得玩味之处。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报纸,但既然是“报”,总少不了“记者”。邸报的多数“记者”,属于朝廷官员。邸报上的所谓文章,... 闲来读史,发现邸报的确值得好好研究。尤其清代,资料多,可信度相对较高,拣几篇看罢,总有不少值得玩味之处。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报纸,但既然是“报”,总少不了“记者”。邸报的多数“记者”,属于朝廷官员。邸报上的所谓文章,多是官员奏折。清代邸报,大多会标注官员的官衔、姓名,这样读者阅读的时候,也会觉得有分量。不过,也有的文章,不署“记者”名字。你看了之后,往往摸不着头脑,这是谁写的呀?连名都不署?有文无名,“记者”就像一道影,一阵风,神神秘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查记者 邸报 影子 读者阅读 可信度 官员 清代 文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