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清初兵部督捕侍郎许三礼生平考述
- 1
-
-
作者
王新惠
-
机构
北京工商大学传媒与设计学院
-
出处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0-105,共6页
-
文摘
许三礼是河南省安阳籍唯一一位在清朝做到正三品以上职位的官员,且推崇理学,与黄宗羲交好,为官治学俱佳,但一直以来少有人关注研究,所见文字大都是寥寥数语的简介,并缺少溯源考证。检索相关行述、史稿、墓志铭、地方志等原始资料,将许三礼生平分为三个阶段,爬梳其在出生地安阳的生活和受教育轨迹,在浙江海宁做知县的重要政绩,以及在京做官期间为学为政的事迹,以期丰富和佐证许三礼生平经历,为后续者研究拓荒开路。
-
关键词
许三礼
生平考略
-
Keywords
Xu Sanli
Life Story Research
-
分类号
K82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清代的六谕诠释传统
- 2
-
-
作者
陈时龙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暨徽学研究中心
-
出处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3-173,238,239,共13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BZS067)。
-
文摘
清初顺治帝重颁明太祖的六谕,使六谕在清代获得合法性,清初地方官及理学名臣均重视以六谕行教化,延续明代诠释传统并形成了《六谕集解》等新的注解文本。康熙九年圣谕十六条颁行后,逐渐取代了六谕在乡约中的核心位置,但六谕仍以潜流的方式在族规家训等文本中存在。19世纪,六谕被重新提倡,地方官员、儒学士人以及宗教人士对六谕的兴趣被激活,在清末更出现了《宣讲拾遗》《宣讲新篇》《圣谕六训集解》等新型体裁的六谕诠释文本,脱离乡约而趋向于善书。
-
关键词
“六谕”
“圣谕十六条”
清代教化
魏象枢
许三礼
《宣讲拾遗》
-
Keywords
Liu Yu(Six Maxims)
Sacred Edict(Sixteen Maxims)
Wei Xiangshu
Xu Sanli
Xuanjiang Shiyi
-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D69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康熙朝文庙从祀争论中的经学逻辑与理学逻辑
被引量:1
- 3
-
-
作者
李先义
-
机构
湘潭大学碧泉书院/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原道》
2022年第2期259-268,共10页
-
文摘
作为汉朝“儒者宗”的董仲舒,迟至元朝始入文庙,且居于从祀末等。清康熙年间,许三礼上疏,倡议调整董仲舒从祀位次,由此掀起一场关于文庙从祀的争论。这场争论体现出清朝所面临的政治文化正当性危机,明清易代、华夷之别、治道之争则构成清朝正当性论证的关键障碍。为解决上述问题,康熙帝运用理学逻辑将明清之争理解为正统与异端之辨,并通过“崇正学,黜异端”实践,为自己建构起治道合一的圣王形象,从而将合法性和神圣性诉诸个体道德。许三礼则采取“溯道源天”的经学逻辑,着眼于对共同体命运的责任承担,在肯定清朝权威的同时,将合法性和神圣性奠基于天道追寻,试图把清朝纳入儒教的历史叙事。就此而言,回顾此次讨论,不仅具有思想史意义,而且有助于理解儒教在国家民族建构方面的意义以及清朝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
-
关键词
经学逻辑
理学逻辑
文庙
董仲舒
许三礼
-
分类号
B249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B81-092
[哲学宗教—逻辑学]
K249.2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