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许倬云先生治学谈
1
作者 童翠萍 《新世纪图书馆》 2006年第5期76-77,80,共3页
2006年5-6月,许倬云先生作为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特聘的首位讲座教授,在南京大学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学术交流活动。6月13日上午,许先生再次和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徐雁先生门下的研究生进行了... 2006年5-6月,许倬云先生作为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特聘的首位讲座教授,在南京大学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学术交流活动。6月13日上午,许先生再次和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徐雁先生门下的研究生进行了一次关于治学和人生座谈。以下内容以此次座谈为核心,同时综合组织了许先生著作中的一些观点。座谈结束后,大家纷纷拿出许先生新近在大陆出版的书请他签名。我曾在他的《从历史看管理》一书中读到这样的一段文字,深得吾心:“历史是看变化的,从变化之中我们会学得一些对变化的认识,并且转换成一种智慧。至于是否能真正转变成智慧,当然要看自己的努力、悟性和造化。有了这些智慧,做人做事就会明白一点,看许多事情不会那么死心眼,老盯着一个角度看。这是我学历史的目的。”遂将其中的第一句抄在一张便条纸上,贴在书中,准备请他题录在扉页上。不过许先生写字不甚方便,遂作罢,只请他在扉页和便条上各签上姓名。之后,许先生和大家合影留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学风格 人文社会科学 信息管理系 科学研究院 南京大学 学术交流活动 许倬云
下载PDF
许倬云《汉代农业》商榷
2
作者 程念祺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7-22,共6页
关键词 许倬云 《汉代农业》 农业发展水平 汉代史料 考古发现
全文增补中
走在中华学术大道上的心路历程——著名史学家许倬云先生访谈录
3
作者 叶安然 《新世纪图书馆》 2006年第1期76-78,75,共4页
论文记述了海峡两岸知名人文学者许俾云先生在读书、治学方面的经历与心得,以及他关注中华文化积累与传承的心路历程。
关键词 许倬云 学术研究 心路历程 史学家 人物访谈 史学研究
下载PDF
许倬云的智慧
4
作者 魏邦良 《同舟共进》 2019年第12期60-63,共4页
许倬云1930年出生于厦门鼓浪屿。天生残疾,手足畸形,直到6岁都不能动,7岁才能坐上椅子。这样的身体当然不能正常上学读书。大人把他抱到哪里就只能待在哪里。许倬云说:"我从小就必须学会忍耐,在哪个角落都能随遇而安。"许倬... 许倬云1930年出生于厦门鼓浪屿。天生残疾,手足畸形,直到6岁都不能动,7岁才能坐上椅子。这样的身体当然不能正常上学读书。大人把他抱到哪里就只能待在哪里。许倬云说:"我从小就必须学会忍耐,在哪个角落都能随遇而安。"许倬云后来成为上古史领域学术大家,得益于他这种超常的忍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史 忍耐 随遇而安 许倬云
下载PDF
重新界定“人”的价值——许医农与许倬云通信
5
《财经》 2005年第24期126-127,共2页
人生的终极关怀,并非仅是“天问”上的一连串的问题。人从思辨为始,认识自己,人也以思辨为终,造就自己。人生的事业,不论事业大小,都当以由“仁”(人的本性)
关键词 终极关怀 许医农 许倬云 社会价值观 人生观
下载PDF
我和许倬云先生的奇缘
6
作者 金春峰 《华夏文化》 2022年第4期45-47,共3页
我很早就读了先生的《西周史》。研究中哲史总是要了解一点中国历史的。先生的这本书是专著,雅俗共赏,对衣食住行细加描述,很具有文化、历史和社会学合一的风格,与我读的《中国通史》、《中国史稿》写法不同,却又很符合马克思主义经济... 我很早就读了先生的《西周史》。研究中哲史总是要了解一点中国历史的。先生的这本书是专著,雅俗共赏,对衣食住行细加描述,很具有文化、历史和社会学合一的风格,与我读的《中国通史》、《中国史稿》写法不同,却又很符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其西周“封建武装殖民”一节,给我留下很深印象。分封建国如何具体进行,这里有生动的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通史》 西周史 雅俗共赏 衣食住行 马克思主义 许倬云 社会学
下载PDF
许倬云×王石:从世界看中国,从中国看世界
7
作者 李艳艳(整理) 《中国企业家》 2023年第12期94-100,共7页
“读书人不能独立于世界之外,有机会就得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虽然我今年72岁了,但我在许老师面前还是个学生。”王石说。2005年,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受邀,为阿拉善基金会的企业家们讲一堂课。正是在这里,万科集团创始人王石与... “读书人不能独立于世界之外,有机会就得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虽然我今年72岁了,但我在许老师面前还是个学生。”王石说。2005年,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受邀,为阿拉善基金会的企业家们讲一堂课。正是在这里,万科集团创始人王石与许倬云先生相识,两人就此结下了不解之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石 万科集团 阿拉善 许倬云 读书人 基金会 历史学家 一堂课
原文传递
历史学家·许倬云
8
作者 许倬云 《各界》 2018年第13期F0003-F0003,共1页
我在台大的时候.一些从内地撤到台湾的北大、清华、中央大学的大教授集中在台大任教。当时台大的校长是傅斯年先生,我就是在他手下考入台大的。
关键词 历史学家 许倬云 中国 文化史
原文传递
许倬云寻路人 被引量:1
9
作者 姚璐 陈荣辉(摄影) 《人物》 2022年第2期46-61,共16页
我跟大家共同努力的时间不会太长久了历史学家许倬云已经91岁了。很多时候,他要和自己的身体作战。10年前,他动了两场大手术,脊椎剩下四寸没动,在那之后,不能低头,不能弯腰,只能勉强站立,阅读只能在电脑上进行。一年多前,他彻底瘫痪,站... 我跟大家共同努力的时间不会太长久了历史学家许倬云已经91岁了。很多时候,他要和自己的身体作战。10年前,他动了两场大手术,脊椎剩下四寸没动,在那之后,不能低头,不能弯腰,只能勉强站立,阅读只能在电脑上进行。一年多前,他彻底瘫痪,站立也成为难事,只剩右手食指还能动。吃饭要靠太太孙曼丽喂食,写作只能靠口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手食指 许倬云 站立
原文传递
人生不可复制 精神可以借鉴--读《许倬云:靠拐杖行走的史学大家》
10
作者 多俊方 《名人传记》 2021年第1期95-95,共1页
读完《许倬云:靠拐杖行走的史学大家》这篇文章,翻到文章首页,我一直凝视文章题目上方许倬云的照片,总想从其面貌中解出我的困惑。我惊讶于许倬云生命力的顽强。
关键词 史学大家 拐杖 文章题目 许倬云 首页 困惑 行走 生命力
原文传递
许倬云
11
《走近科学》 2010年第11期68-71,共4页
他是一位以历史研究为终生志趣的人文学者;他出生在祖国大陆、求学于台湾、生活在美国;他站在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背景,体察历史的潮汐,思考人类的命运。
关键词 许倬云 历史 个人 家庭生活
原文传递
三个世代:钱穆、费孝通、许倬云
12
作者 张冠生 《财新周刊》 2022年第39期88-92,共5页
凝视“秀才教”三人行的图景,费孝通对钱穆,许倬云对钱、费二位先生,都有深度认同。他们世代不同,心思聚在一处,晚年都进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殿堂2020年《十三邀》访谈许倬云,2021年《许倬云十日谈》的传播,使得... 凝视“秀才教”三人行的图景,费孝通对钱穆,许倬云对钱、费二位先生,都有深度认同。他们世代不同,心思聚在一处,晚年都进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殿堂2020年《十三邀》访谈许倬云,2021年《许倬云十日谈》的传播,使得许倬云新作《往里走,安顿自己》首印8万册尚未全面发货,就紧急加印3万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穆 成一家之言 究天人之际 费孝通 三人行 通古今之变 许倬云 世代
原文传递
唐代文化的接受能力
13
作者 许倬云 《西部教育研究(陕西)》 2020年第6期63-65,共3页
最近,BBC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和电视剧《清平乐》,将唐宋时代推上热议话题。唐宋变革论,至今是史学界的一个重要话题。许倬云在书中论及宋代时,一些论断,对我们仍有启发。
关键词 唐宋时代 唐宋变革论 《清平乐》 杜甫 电视剧 许倬云
下载PDF
往里走,安顿自己
14
作者 陶振华 《中国审计》 2023年第17期87-87,共1页
快速转变的时代,我们该如何面对迷惆?如何过好生活?这是很多人经常思考的问题。史学大家许倬云先生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只有往里走,才能安顿自己。
关键词 史学大家 安顿 人生经历 许倬云 思考的问题
原文传递
获取智慧的途径
15
作者 段奇清 《做人与处世》 2021年第17期32-33,共2页
人人都想成为一个智慧的人,如何才能够获得智慧?有人会想到这样的话:“世界上哪有什么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了。”这句话道出智慧来自于勤奋。其实,勤奋只是获取智慧的途径之一。许倬云天生残疾,手足畸形,直到6岁都... 人人都想成为一个智慧的人,如何才能够获得智慧?有人会想到这样的话:“世界上哪有什么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了。”这句话道出智慧来自于勤奋。其实,勤奋只是获取智慧的途径之一。许倬云天生残疾,手足畸形,直到6岁都不能动,7岁才能坐上椅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勤奋 智慧 获取 许倬云 途径
原文传递
新书微讯
16
作者 王封礼 《文史天地》 2013年第8期95-95,共1页
《长袍与牢骚——教科书上看不到的民国》;《许倬云说历史:台湾四百年》;《梅兰芳回忆录》
关键词 新书 教科书 许倬云 回忆录 梅兰芳
原文传递
信息动态
17
作者 慕容引刀(图) 小娜 《中学生天地(高中综合版)(B版)》 2020年第5期封2-封2,6-7,共3页
这个使命,大学没办法完成了。但利用今天的书刊、信息、搜索工具,只要用心,一个人是可以自己摸出来的,可以摸出道路来。在节目《十三邀》里,面对许知远提出的“怎么重建知识分子上通天下通地的传统”这一问题时,著名史学家许倬云先生这... 这个使命,大学没办法完成了。但利用今天的书刊、信息、搜索工具,只要用心,一个人是可以自己摸出来的,可以摸出道路来。在节目《十三邀》里,面对许知远提出的“怎么重建知识分子上通天下通地的传统”这一问题时,著名史学家许倬云先生这样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搜索工具 信息动态 著名史学家 许知远 用心 书刊 知识分子 许倬云
原文传递
"中国"是从哪里来的
18
作者 徐蓓 《中外文摘》 2021年第5期58-60,共3页
我们不吝啬"给出去",也不惭愧"拿进来",这才是大大方方、磊磊落落。有好的我就学,见贤思齐,人家肯向我学,我也诚恳教人。所以,在这样大大方方、磊磊落落的状态中,中国慢慢地成长了。——许倬云许倬云先生是史学大家... 我们不吝啬"给出去",也不惭愧"拿进来",这才是大大方方、磊磊落落。有好的我就学,见贤思齐,人家肯向我学,我也诚恳教人。所以,在这样大大方方、磊磊落落的状态中,中国慢慢地成长了。——许倬云许倬云先生是史学大家,著有《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汉代农业》《西周史》《万古江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磊磊落落 史学大家 汉代农业 见贤思齐 西周史 惭愧 《中国古代社会史论》 许倬云
原文传递
她守护着他的幸运
19
作者 段雨 《中外文摘》 2020年第19期46-47,共2页
1962年,32岁的许倬云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人文学科博士学位。那时,有五份工作摆在面前,但他执意要回中国台湾。许倬云并未料到,这一选择竟让他收获了此生最大的幸运。生而不幸.许倬云出生即残疾,手脚弯曲,双脚无踝,直到7岁才能坐在椅子上... 1962年,32岁的许倬云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人文学科博士学位。那时,有五份工作摆在面前,但他执意要回中国台湾。许倬云并未料到,这一选择竟让他收获了此生最大的幸运。生而不幸.许倬云出生即残疾,手脚弯曲,双脚无踝,直到7岁才能坐在椅子上;童年时历经战乱,千里逃难流离失所;因肌肉发育不良,及至成年,身高不足1.50米,只能靠双拐行走,人生可谓多灾多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学位 人文学科 中国台湾 幸运 许倬云
原文传递
我的求学生涯
20
作者 许倬云 《学习博览》 2010年第5期20-21,共2页
我这一辈子,是在不断的变动中。出生那时,“九一八”事变,七岁时,抗战军兴,随后十五年,战争不断。自己的生命,在时代巨变之中,残疾之身躯,随同父母,不断迁徙。二十岁前,未尝宁居,中年时,离台来美,不觉又已四十年。一转眼... 我这一辈子,是在不断的变动中。出生那时,“九一八”事变,七岁时,抗战军兴,随后十五年,战争不断。自己的生命,在时代巨变之中,残疾之身躯,随同父母,不断迁徙。二十岁前,未尝宁居,中年时,离台来美,不觉又已四十年。一转眼,已是八十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的求学生涯》 故事 许倬云 作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