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识论的可贵探索——读崔自铎教授新著《认识论探索》
1
作者 胡敏中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07-107,共1页
崔自铎教授继出版《认识论研究》一书后,经过10年的探索和研究,又推出了《认识论探索》(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9月版)一书。该书分上、下两部,上部主要探索认识论的一般理论问题,下部主要探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特别... 崔自铎教授继出版《认识论研究》一书后,经过10年的探索和研究,又推出了《认识论探索》(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9月版)一书。该书分上、下两部,上部主要探索认识论的一般理论问题,下部主要探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特别是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一些理论应用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可贵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主义哲学 索社会主义 改革实践 毛泽东思想 论探
下载PDF
关于Г—函数的几个重要结论探讨
2
作者 郭永发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5年第2期73-77,共5页
在一般的《高等数学》及《数学分析》教材中对Γ—函数只作些简单的介绍,给出了若干基本性质,而没有进一步研究,本文得出了关于Γ(n)的几个重要结论,并给出了相应的证明.
关键词 《高等数学》 不等式 论探 Γ—函数 积分判别法 《数学分析》 夹逼定理 近似表达式 MATHEMATICA 正整数
下载PDF
“灌输”论探源 被引量:7
3
作者 孙代尧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89年第6期123-124,共2页
科学社会主义是从外面灌输到工人运动中去的,它不能从自发的工人运动中产生。自发的工人运动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这一著名论断是人们所熟知的。 近几年,围绕“灌输论”问题,理论界产生了一些争论。争论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究竟是谁... 科学社会主义是从外面灌输到工人运动中去的,它不能从自发的工人运动中产生。自发的工人运动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这一著名论断是人们所熟知的。 近几年,围绕“灌输论”问题,理论界产生了一些争论。争论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究竟是谁最早提出了“灌输论”。 起初,有的论著认为,是考茨基在社会主义史上首次提出这一论断。①1901年10月16日,考茨基在《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纲领的修正》一文中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输” 论探 灌输论 考茨基 灌输到 马克思恩格斯 工人运动 科学社会 无产者 列宁
下载PDF
知识——思维联想论探索
4
作者 张润 《科学中国人》 1999年第7期19-20,共2页
知识是唯一在使用过程中不会被消耗的资源,知识通过创新会不断增值,人才的纵向知识叫知识链,横向知识为知识网,超前、想象、多维、组合、归类、综合、移植、发散、反向、突发10种思维方式统称思维链,思维链和知识链网相结合,有机遇碰撞... 知识是唯一在使用过程中不会被消耗的资源,知识通过创新会不断增值,人才的纵向知识叫知识链,横向知识为知识网,超前、想象、多维、组合、归类、综合、移植、发散、反向、突发10种思维方式统称思维链,思维链和知识链网相结合,有机遇碰撞产生出鲜艳的智慧花朵。知识—思维联想论,是论文评审的一把尺子,是成果鉴定的思想法规,是科学真正进步的衡量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联想 论探 思维链 知识链 肾结核 X线诊断 根弦 主任 教导 进修学习
下载PDF
中西古典戏剧理论探异
5
作者 李复波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45-49,共5页
在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和不同的文化基础上,中西方各自产生了不同的戏剧品种。公元前6世纪,希腊出现了悲剧和喜剧;而在中国,完整形态的戏曲则是在公元12世纪方始形成。二者之间,无论内容或形式,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作为总结戏剧实践... 在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和不同的文化基础上,中西方各自产生了不同的戏剧品种。公元前6世纪,希腊出现了悲剧和喜剧;而在中国,完整形态的戏曲则是在公元12世纪方始形成。二者之间,无论内容或形式,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作为总结戏剧实践的戏剧理论,中西之间也是颇有差异的。l戏剧艺术在西方,从古希腊开始便有着尊崇的地位。与此相应,西方古典戏剧理论对戏剧也是十分推重的。亚里斯多德(前384—322)就认为:“自从喜剧和悲剧偶尔露头角,那些从事于这种诗或那种诗的写作的人们,由于诗固有的性质不同,有的由讽刺诗人变成喜剧诗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戏剧理论 中西古典戏剧 论探 中国戏曲 曲论 杂剧 关目 喜剧 南曲 剧作家
下载PDF
南斯拉夫不结盟理论探要
6
作者 姚已书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51-54,共4页
社会主义从被资本主义包围的一个孤岛变为世界社会主义体系之后,工人阶级执政党应该如何处理共产主义政党之间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以及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的关系?怎样根据国内和国际的实际状况来制定本国的对外政策?以铁托为代表的南... 社会主义从被资本主义包围的一个孤岛变为世界社会主义体系之后,工人阶级执政党应该如何处理共产主义政党之间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以及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的关系?怎样根据国内和国际的实际状况来制定本国的对外政策?以铁托为代表的南共(南共联盟)进行了艰难的、有益的探索,闯出了一条“不结盟”的新路子,形成了一套越来越被国际社会认同的对外政策和处理国际关系的理论体系。不结盟思想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条件和主客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共处 南斯拉夫 铁托 论探 南共联盟 集团政治 社会主义国家 对外政策 不结盟思想 国际关系
下载PDF
“神”与“意”——苏轼艺论探讨录之一
7
作者 文达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S2期44-49,共6页
在我国文艺发展史上,苏轼可以说是一位罕见的全能艺术家。他几乎在他那个时代所有的艺术领域内都表现了杰出的才华;以散文、诗词、书法而论,则称得上雄踞于光辉顶峰之上的人物之一。在艺术理论方面,他也有许多真知灼见,而且是自成体系... 在我国文艺发展史上,苏轼可以说是一位罕见的全能艺术家。他几乎在他那个时代所有的艺术领域内都表现了杰出的才华;以散文、诗词、书法而论,则称得上雄踞于光辉顶峰之上的人物之一。在艺术理论方面,他也有许多真知灼见,而且是自成体系的。笔者拟从他大量论诗谈艺的言论中,抽绎出“神”与“意”、“形”与“理”、“清”与“新”、“道”与“艺”等概念,细加考察和剖析,看看苏轼比他的前人究竟提供了哪些新的东西。本文从“神”与“意”谈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神” “意” 论探 司空图 吴道子 畸人 顾恺之 作品 清诗
下载PDF
酌奇而不失其真 翫华而不坠其实——郭沫若史剧理论探胜
8
作者 徐涛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6期71-77,共7页
一 我国当代史剧大师郭沫若先生,以杰出的创作成就成为一代宗师。他的史剧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影响之大,都驰誉当代剧坛。他的史剧创作实践以及他的有关论述,为我国当代史剧创作提供了大量的有益的经验,值得我们深入地研究与整理。 郭沫... 一 我国当代史剧大师郭沫若先生,以杰出的创作成就成为一代宗师。他的史剧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影响之大,都驰誉当代剧坛。他的史剧创作实践以及他的有关论述,为我国当代史剧创作提供了大量的有益的经验,值得我们深入地研究与整理。 郭沫若的史剧不属应命之作,但却总是应运而生,他严于取材,巧于运构,用历史的精灵唱出现代人的心声。他敢怒敢骂,歌哭由我,始终把作品锋芒指向封建专制主义与恶势力。他的史剧总是以澎湃的诗情、磅礴的气势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在维护国家尊严,主张民族团结,创导民主正义,追求光明进步等方面,为我国现代史剧创作树立了一面现实主义的旗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剧创作 郭沫若 论探 蔡文姬 武则天 史料 历史真实 《屈原》 夏完淳 历史人物
下载PDF
说“理”——苏轼艺论探讨录之二
9
作者 文达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S1期58-68,共11页
苏轼文艺理论的特色之一,是一个具有鲜明独创性的概念范畴体系。在《“神”与“意”——苏轼艺论探讨录之一》(载一九八五年湘潭大学学报语言文学增刊)中,我们谈到,苏轼的“神”,通常是指作为观照描写对象的人和事物所特有的生命力和动... 苏轼文艺理论的特色之一,是一个具有鲜明独创性的概念范畴体系。在《“神”与“意”——苏轼艺论探讨录之一》(载一九八五年湘潭大学学报语言文学增刊)中,我们谈到,苏轼的“神”,通常是指作为观照描写对象的人和事物所特有的生命力和动态美。苏轼的“意”,则通常是指审美主体的包括思想、情感、意愿、气质、个性等等在内的整个心灵世界。在苏轼以前,还没有人象他那样,认定主体的“意”在创作过程中具有统摄一切的头等重要的作用;文艺作品,只不过是主体心灵的一种外化、物化形态而已。然而,这是不是意味着作者主体可以随“心”所欲,一“意”孤行,而全然不需要客观的生活依据呢?不。苏轼是主张“寓意于物”、“意与境会”的。弥足珍贵的是他并没有停留在前人已经提出的这样一些笼统概括的命题上,而开始认识到,在“意”与“物”之间,在“意”与“境”之间,也就是说在主体与客体之间,有联结沟通二者,使之达到和谐统一的客观中介在;这个中介,就是他所谓的“理”。对苏轼的这个“理”,学术界的理解很不一致。本文试图把它放在历史的纵横坐标上加以考察,看看它的涵义究竟如何,应当怎样估计其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 苏拭 魏晋玄学 论探 苏轼 “意” 天地万物 郭象 宗炳 《管子》
下载PDF
金圣叹现实主义小说理论探胜
10
作者 徐涛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3期33-36,共4页
我国自明中叶以后,《水浒》、《三国》等几部长篇小说问世,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到了成熟阶段,这才给成熟的小说批评提供了可能.尽管小说的批评被不少人视为无足轻重的闲文,但李卓吾、叶昼及金圣叹等人,却致力于古典小说批评,发表了许多... 我国自明中叶以后,《水浒》、《三国》等几部长篇小说问世,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到了成熟阶段,这才给成熟的小说批评提供了可能.尽管小说的批评被不少人视为无足轻重的闲文,但李卓吾、叶昼及金圣叹等人,却致力于古典小说批评,发表了许多珍贵的意见,并形成了我国独有的评点式小说理论,其中集大成者当推金圣叹.金圣叹的《水浒》批注确实是我国批评史上珍贵的理论遗产,从主体上看,金的小说史观是唯物的,他的评论属于我国古代现实主义的创作理论的一部份,这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应大书特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圣叹 论探 现实主义小说 “现实主义” 小说史观 “文成于难” 武松 粗卤 批评家 才子书
下载PDF
吟咏滋味 流于字句——诚斋诗味论探微
11
作者 王守国 《殷都学刊》 1993年第1X期45-48,共4页
重“味”在中国文学理论尤其是诗学理论中有着十分悠久的传统。早在《礼记·乐记》中,就有“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唱而三叹,有遗音者矣;大飨之礼,尚玄酒而俎腥鱼,大羹不和,有遗味者矣”的论语。汉代以降,以“味”论诗者代不乏人... 重“味”在中国文学理论尤其是诗学理论中有着十分悠久的传统。早在《礼记·乐记》中,就有“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唱而三叹,有遗音者矣;大飨之礼,尚玄酒而俎腥鱼,大羹不和,有遗味者矣”的论语。汉代以降,以“味”论诗者代不乏人。但至诚斋之前,就主要倾向言诗味论大多讨论的是诗歌艺术尤其是含蓄蕴藉的诗歌艺术方面的问题。 诚斋的诗味论当然也包括这层“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审美内涵。《颐庵诗稿序》云:“夫诗何为者也?尚其词而已矣;曰:善诗者去词,然则尚其意而已矣?曰:善诗者去意。然则去词去意,则诗安在乎?曰:去词去意,而诗有在矣。然则诗果焉在?曰:尝食夫饴与荼乎?人孰不饴之嗜也,初而甘,卒而酸;至于荼也,人病其苦也,然苦未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诚斋诗 论探 以“味”论诗 味外之味 已矣 诗味论 江西诗派 《国风》 诗歌艺术 《小雅》
下载PDF
刘勰“通变”论探义
12
作者 李金泉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1986年第3期46-52,共7页
刘勰《文心雕龙·通变》,是在我国文学理论和批评史上,系统地论述文学创作必须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造革新的第一个专篇,对于文学创作发展的理论,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刘勰的这一重要理论贡献,近代研究《文心雕龙》成就卓... 刘勰《文心雕龙·通变》,是在我国文学理论和批评史上,系统地论述文学创作必须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造革新的第一个专篇,对于文学创作发展的理论,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刘勰的这一重要理论贡献,近代研究《文心雕龙》成就卓著的专家们已有许多阐发与评论。但仔细研读原著,我感到尚有进一步探究的必要。这里仅就其“通变”的主要涵义以及对通变说的不同理解,谈谈自己的看法,请方家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变 宗经 参伍 循环相因 论探 《文心雕龙》 刘勰 文辞 适变 气力
下载PDF
试论探讨“特殊规律”的方法论原则
13
作者 山平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23-24,共2页
关键词 特殊规律 方法论原则 实证分析 党报发展 历史考察 逻辑抽象 比较法 论探 比较方法 个案研究
下载PDF
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的方法论探讨
14
作者 徐瑞清 《管理观察》 1999年第10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经济体制改革 邓小平 方法论 普遍性与特殊性 质量互变规律 论探 对立统一关系 处理各种矛盾 理论意义 主要矛盾
下载PDF
论探春形象的意义——兼与刘梦溪同志商榷 被引量:2
15
作者 胥惠民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0期47-56,共10页
曹雪芹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以自己的如椽巨笔,通过《红楼梦》忠实而全面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生活,鲜明而生动地表现了当时代表着不同思想的人们之间的尖锐而又复杂的斗争。他笔下活动着的几十个重要人物,性格鲜明而又各不... 曹雪芹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以自己的如椽巨笔,通过《红楼梦》忠实而全面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生活,鲜明而生动地表现了当时代表着不同思想的人们之间的尖锐而又复杂的斗争。他笔下活动着的几十个重要人物,性格鲜明而又各不相同。这里面既有如同宝玉、黛玉、晴雯和贾政、凤姐、宝钗、袭人等正反判然分明的人物,还有一些很难用一句话概括其反正的较为复杂的人物。探春正是一个这样的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抄检 王夫人 宝玉 诗社 论探 黛玉 宝钗 生母 封建正统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货币经济理论探索 被引量:1
16
作者 常永胜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2期45-50,共6页
追溯货币经济学的源头,理论界一般都认为是威克赛尔第一次打破了货币与经济分离的“面纱”而最早探讨了货币经济关系.实际上,如果我们客观地、完整地理解马克思的货币金融理论并把它放在货币经济理论史的角度来考察,就会发现,正是马克... 追溯货币经济学的源头,理论界一般都认为是威克赛尔第一次打破了货币与经济分离的“面纱”而最早探讨了货币经济关系.实际上,如果我们客观地、完整地理解马克思的货币金融理论并把它放在货币经济理论史的角度来考察,就会发现,正是马克思先于威克赛尔而在“二分法”盛行的时代最早探讨了货币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最先形成了统一的货币经济理论.17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货币经济学说史上货币面纱观占统治地位并逐步向货币经济观过渡的时期,也是货币价值理论中货币数量论与货币生产成本论共存、拼争的时期.在这种学术潮流与学术流派交叉发展的背景下,威克赛尔(1898)批判地继承了传统的货币数量论,并在此框架内实现了由货币面纱观向货币经济观的转变;马克思(1867)则独创科学的劳动的货币价值论,在货币生产成本论的框架风实验了由货币面纱论向货币经济论的转变。也许是由于信用货币制度从而货币数量论畅行当代,马克思的货币经济理论逐渐被人们淡忘了。但我们相信,这一贡献不仅具有科学史的价值,而且它所揭示的一般货币经济规律对于研究当代货币经济关系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经济学 马克思恩格斯 货币数量论 货币经济理论 货币价值理论 论探 信用货币制度 货币面纱论 成本论 货币金融
原文传递
毛泽东艺术规律论探微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从荣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41-49,40,共10页
毛泽东文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自成体系,对艺术的本体论原理、认识论原理和生产论原理都做出了科学的阐释,尤其是对无产阶级文艺的特殊本质和规律,做了创造性的探讨和说明,为文艺的繁荣和发展指明了正确的道路.... 毛泽东文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自成体系,对艺术的本体论原理、认识论原理和生产论原理都做出了科学的阐释,尤其是对无产阶级文艺的特殊本质和规律,做了创造性的探讨和说明,为文艺的繁荣和发展指明了正确的道路.新时期以来,文艺理论界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尤其是近三年来,这种研究已深入到审美理论的深层结构,这是令人欣慰的;但我们又明显地感到,对某些艺术规律论问题还缺乏具体深入地分析研究.例如:毛泽东同志为什么非常重视文艺家的立场和世界观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论著 艺术规律 毛泽东文艺思想 功利观 文艺家 无产阶级 论探 文艺作品 作家艺术家 《讲话》
原文传递
对通货膨胀的理论探求
18
作者 华荣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1989年第2期76-80,共5页
本文认为,与压制性通货膨胀相比而言,公开性通货膨胀较有利于经济增长。然而,即便是爬行的温和的通货膨胀,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也有一系列不利影响。我国由于超额需求的强大压力,以及经济结构的急剧变动和体制改革引起的摩擦,短期内要想... 本文认为,与压制性通货膨胀相比而言,公开性通货膨胀较有利于经济增长。然而,即便是爬行的温和的通货膨胀,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也有一系列不利影响。我国由于超额需求的强大压力,以及经济结构的急剧变动和体制改革引起的摩擦,短期内要想从根本上消除通货膨胀的困扰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把通货膨胀抑制在一定限度,使其不构成对经济增长的重大威胁,还是大有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和的通货膨胀 超额需求 论探 结构型通货膨胀 货币供给 压制性 价格上升 总需求 短缺经济 非均衡经济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美论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初探
19
作者 王才勇 《江西社会科学》 1986年第3期107-111,共5页
中国古代美论,多存在于诗论、文论、乐论、画论、书论的片言只语之中,而且,直接论美者甚少,即使在这些极少的直接论美言论中,也只是对美的存在特性的描述,如“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①;“食必常饱,然后求美”②;“妇人之美,在颊则美... 中国古代美论,多存在于诗论、文论、乐论、画论、书论的片言只语之中,而且,直接论美者甚少,即使在这些极少的直接论美言论中,也只是对美的存在特性的描述,如“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①;“食必常饱,然后求美”②;“妇人之美,在颊则美,在颡则丑”③;“美不常珍,恶不终废”④等等。表面看这似乎给美论思想发展内在逻辑的探得带来了困难,其实未然。透过这些对美存在特性的直接描述,我们还是能够间接地窥见各自论美的理论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发展 内在逻辑 主体内容 中国古代 客体对象 客观对象 物感说 论探 主客体 六律
下载PDF
论审美定向
20
作者 王才勇 《云南社会科学》 1987年第3期83-88,共6页
当今美学界,至少在我国,美的本质问题似乎成了一个“被人遗望的角落”,然而,这个问题就象美学的影子一般,不管你承认与否,只要你步入美学之门,它就始终尾随着你。实际上,对于这个问题没有人能回避或摆脱。本文试图用“审美定向”这个概... 当今美学界,至少在我国,美的本质问题似乎成了一个“被人遗望的角落”,然而,这个问题就象美学的影子一般,不管你承认与否,只要你步入美学之门,它就始终尾随着你。实际上,对于这个问题没有人能回避或摆脱。本文试图用“审美定向”这个概念去言说美的问题,以期引起新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价值关系 论探 主体要素 审美感知 生理机能 情感倾向 主体情感 美学 意识内容 主客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