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3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刘大櫆《论文偶记》“字句者,音节之矩”
被引量:
3
1
作者
徐杰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38-40,共3页
刘大櫆的"神气""音节""字句"说,继方苞之后开辟了从纯粹形式上谈论散文写作的天地,但是我们对于"字句"和"音节"的研究还很少。通过从"字句"本身理论的分析和"音节&qu...
刘大櫆的"神气""音节""字句"说,继方苞之后开辟了从纯粹形式上谈论散文写作的天地,但是我们对于"字句"和"音节"的研究还很少。通过从"字句"本身理论的分析和"音节"理论内涵的分析,找出"字句"生成"音节"的内在机制,从而以现代人的视域阐释刘大櫆的"字句者,音节之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城派
刘大櫆
《
论文偶记
》
字句
音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文偶记》与桐城派的学术传播
2
作者
王丽
《魅力中国》
2011年第6期36-37,共2页
作为桐城派三祖之一的刘大櫆,不仅是位古文创作家、诗人,而且还是位文艺理论家。刘大櫆一生命运坎坷,但著作甚丰,理论主张主要体现在其专著《论文偶记》中。在书中刘大櫆不仅提出了“神气、音节”说,而且还为后人提出了为文的“十...
作为桐城派三祖之一的刘大櫆,不仅是位古文创作家、诗人,而且还是位文艺理论家。刘大櫆一生命运坎坷,但著作甚丰,理论主张主要体现在其专著《论文偶记》中。在书中刘大櫆不仅提出了“神气、音节”说,而且还为后人提出了为文的“十二贵”。因此,《论文偶记》不仅是刘大櫆文章理论的总结,而且是桐城派学术传播的一个助推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大櫆
《
论文偶记
》
桐城派
学术传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说文的气场从哪来
3
作者
沈周霄
冯永清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16年第10期40-42,共3页
写论说文为的是阐明自己的观点,固当条分缕析、深入浅出、娓娓道来,然而有时候,我们也不妨鼓励学生追求一下论说文的气场。古人讲气盛言宜,文章有了气场,就有了一种强大的精神能量,往往能表现出很强的征服力,"不战而屈人之兵"。"气...
写论说文为的是阐明自己的观点,固当条分缕析、深入浅出、娓娓道来,然而有时候,我们也不妨鼓励学生追求一下论说文的气场。古人讲气盛言宜,文章有了气场,就有了一种强大的精神能量,往往能表现出很强的征服力,"不战而屈人之兵"。"气场"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上是指中医里人练气功时在其体内外形成的气势;而百度百科则认为气场是对人散发的隐形能量的描述,人能把握到的自然规律越多,人越顺能顺应自然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场
不战而屈人之兵
人能
里人
现代汉语词典
韩海苏潮
百度百科
刘大櫆
天地之间
论文偶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论散文的节奏美
被引量:
1
4
作者
王克仁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1983年第1期54-57,共4页
散文,需要有一定的节奏。一篇散文(主要指有别于小说、戏剧等狭义的散文),要是没有节奏美,就不能算是一篇好散文。一篇散文,有了好的内容,美的意境,巧妙的构思,还需要有鲜明的、与内容和意境合拍的节奏,才能使人越读越有味,不仅使人知其...
散文,需要有一定的节奏。一篇散文(主要指有别于小说、戏剧等狭义的散文),要是没有节奏美,就不能算是一篇好散文。一篇散文,有了好的内容,美的意境,巧妙的构思,还需要有鲜明的、与内容和意境合拍的节奏,才能使人越读越有味,不仅使人知其理,会其意,且亦情随之转,神随之移,身心不由自主地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散文不讲究节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人
节奏美
论文偶记
《过秦论》
谢灵运传论
一唱三叹
文论家
《醉翁亭记》
韵味无穷
令人心酸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先生的厚文章
5
作者
王冰
《丝绸之路》
2017年第7期60-61,共2页
白描先生的《秘境》,是非虚构纪实文本,在我看来,也可以将其归为大散文写作范畴。当下散文创作的问题是有目共睹的,其中之一是散文作品的单薄问题。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很多散文家已经既不能在原有的散文高地上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继续前行...
白描先生的《秘境》,是非虚构纪实文本,在我看来,也可以将其归为大散文写作范畴。当下散文创作的问题是有目共睹的,其中之一是散文作品的单薄问题。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很多散文家已经既不能在原有的散文高地上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继续前行,也不能发现一座新的山峰,练就本领去进行攀登,甚至都不能顺着已有的踪迹找寻到一些别样的风景去进行创作了。于是散文创作的题材、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写作
散文作品
人生百态
小雅
登高山
中国玉文化
秘境
刘大櫆
论文偶记
玉纪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闻写作讲求洗炼
6
作者
万木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8-19,共2页
何为洗炼? 晚唐诗人司空图在他的传世之作《诗品》中的《洗炼》一品中认为,洗炼的作品,如同在矿石中提炼出的金子,如同在铅矿中提炼出的银子一样,纯正精粹,绝无杂质废料。这样,也就把读者领进了"流水今日,明月前身"的优美境...
何为洗炼? 晚唐诗人司空图在他的传世之作《诗品》中的《洗炼》一品中认为,洗炼的作品,如同在矿石中提炼出的金子,如同在铅矿中提炼出的银子一样,纯正精粹,绝无杂质废料。这样,也就把读者领进了"流水今日,明月前身"的优美境界之中。新闻写作的要求之一便是简短。简短,并不是洗炼的全部内容。简短且精粹,文约而事丰才能戴上洗炼之美的桂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唐诗人
新闻写作
《诗品》
传世之作
一品
论文偶记
文有
广阔无垠
温酒斩华雄
熙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虚字备后神态出——古代诗词虚字浅谈
7
作者
夏立华
张汉清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56-58,64,共4页
清代文论家刘大櫆曾经指出:“文必虚字备后神态出”。(《论文偶记》)这是很有见他的。撰文如此,作诗也不例外。我国古代的优秀诗词所以蜚声文坛,脍炙人口,具有历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往往在于他们立意高远,构思新颖,节奏分明,音韵和谐。
关键词
古代诗词
蜚声文坛
刘大櫆
论文偶记
文论家
《琵琶行》
扬州慢
北固亭
伤乱
岑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释“文气”
8
作者
贾树新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1-7,共7页
“文气”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屡展出现于从先秦至明清的历代有关著述之中,可见它在古文论中占据着何等重要地位。然而,究竟什么是“文气”,这是古文论研究中存疑的问题之一,值得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
文论研究
至明
才性
淮南子·精神训
天地之间
禀气
钟嵘《诗品》
曹丕
论文偶记
《尚书·洪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桐城派的修辞主张
9
作者
杨贺松
《学习与研究(北京)》
1983年第1期46-47,共2页
清代中叶文坛上出现了一个著名的散文流派,就是“桐城派”。它的得名是因为其主要倡导者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对“桐城派”如何评价,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这篇文章不准备涉及。在这里仅就“桐城派”的修辞主张,谈谈自己...
清代中叶文坛上出现了一个著名的散文流派,就是“桐城派”。它的得名是因为其主要倡导者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对“桐城派”如何评价,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这篇文章不准备涉及。在这里仅就“桐城派”的修辞主张,谈谈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大櫆
清代中叶
方望溪
义法
惜抱轩文集
论文偶记
归震川
魏晋六朝
象文
文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漫谈新闻写作的含蓄艺术
10
作者
沙海
《新疆新闻界》
1992年第4期30-,38,共2页
古人作画,讲究含蓄。宋代著名画家郭熙说:“山欲高,尽出则不高;烟雾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古人论文,也讲究含蓄。清人刘大櫆在其《论文偶记》中指出:“文贵远,远必含蓄,或句上有句,或句下有句,或句中有...
古人作画,讲究含蓄。宋代著名画家郭熙说:“山欲高,尽出则不高;烟雾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古人论文,也讲究含蓄。清人刘大櫆在其《论文偶记》中指出:“文贵远,远必含蓄,或句上有句,或句下有句,或句中有句,或句外有句,说出者少,不说出者多,乃可谓远。”新闻写作也应讲究一点含蓄。胡乔木同志说过:“愈是好的新闻,愈是善于在内容(事实)上贯彻自己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大櫆
论文偶记
新闻写作
胡乔木同志
郭熙
文贵
私人信件
政治事件
美国朋友
客观叙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似看山不喜平——谈写作的“抑扬”法
11
作者
陈旭
《新闻爱好者》
1990年第7期39-40,共2页
我们先从一则传闻谈起。据说,明代风流名士唐伯虎,一次替人写祝寿诗。当时,那家的主人,家人及围观者甚众,大家极欲一睹唐寅妙句。只见他挥毫蘸墨,劈首写下一句:“这个婆娘不是人”。围观者目瞪口呆,都暗暗捏了一把冷汗。谁知他略作停顿...
我们先从一则传闻谈起。据说,明代风流名士唐伯虎,一次替人写祝寿诗。当时,那家的主人,家人及围观者甚众,大家极欲一睹唐寅妙句。只见他挥毫蘸墨,劈首写下一句:“这个婆娘不是人”。围观者目瞪口呆,都暗暗捏了一把冷汗。谁知他略作停顿,笔锋陡转,又写下一句:“九天仙女下凡尘”。于是,围观者紧悬的心都放了下来,禁不住连声赞叹,颔首不止。就在这当儿,唐伯虎又甩下一句:“生下五男都是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流名士
社会生活
封建宗法制度
刘大
论文偶记
《晏子春秋》
马玉
《艺概》
悲剧形象
使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短胜于长的艺术——兼评首届“中国新闻奖”获奖通讯
12
作者
宋兆宽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1993年第8期23-24,共2页
首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标准和要求中明确规定:“通讯作品在2000字以内”。可参评的作品却事与愿违,评选结果也只得“无可奈何花落去”,仪评选出的一、二等奖通讯15篇中,就有8篇超过规定,最多的达8000余字。为此,36名复评委员即向全国...
首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标准和要求中明确规定:“通讯作品在2000字以内”。可参评的作品却事与愿违,评选结果也只得“无可奈何花落去”,仪评选出的一、二等奖通讯15篇中,就有8篇超过规定,最多的达8000余字。为此,36名复评委员即向全国新闻单位的老总们发出呼吁:“通讯偏多,长风甚烈”,要“减少长通讯,狠刹长风,以此作为新闻改革的重要内容。”采写通讯出现长风,除思想观念作崇外,不掌握短胜于长的技巧与方法是一重要原因。笔者借此与同行们交流一下看法。文贵简洁。简——简要,精粹;洁——纯净,洗练。我国古典文论视简洁为“文章尽境”。清刘大槐在其《论文偶记》中说:“凡文笔老则简,气蕴则简,品贵则简,神远易含藏不尽则简,故简为文章尽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闻奖
新闻改革
古典文论
论文偶记
刘大
正面报道
用事实说话
中说
思想观念
新闻价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短胜于长的艺术——兼谈首届“中国新闻奖”获奖通讯
13
作者
宋兆宽
《新疆新闻界》
1993年第3期24-25,共2页
首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标准和要求中明确规定:“通讯作品在2000字以内”,可参评的作品仅评选出的一、二等奖通讯15篇中,就有8篇超过规定,最多的达8000余字。为此,36名复评委员即向全国新闻单位的老总们发出呼吁:“通讯偏多,长风甚烈”...
首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标准和要求中明确规定:“通讯作品在2000字以内”,可参评的作品仅评选出的一、二等奖通讯15篇中,就有8篇超过规定,最多的达8000余字。为此,36名复评委员即向全国新闻单位的老总们发出呼吁:“通讯偏多,长风甚烈”,要“减少长通讯,狠刹长风,以此作为新闻改革的重要内容”。采写通讯出现长风,除思想观念作祟外,不掌握短胜于长的技巧与方法是一重要原因。笔者借此与同行们交流一下看法。文贵简洁。简——简要,精粹;洁——纯净,洗练。我国古典文论视简洁为“文章尽境”。清代刘大槐在其《论文偶记》中说:“凡文笔老则简,气蕴则简,品贵则简,神远易含藏不尽则简,故简为文章尽境。”在通讯写作中求简洁应当从下面几点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闻奖
新闻改革
古典文论
论文偶记
刘大
正面报道
用事实说话
中说
思想观念
新闻价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角度臆说
14
作者
陈守富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81-88,共8页
作家运用文学形式表现生活,既不能违背生活的逻辑去随意编造,也不能按照生活的原形来小心复制,而是将生活纳诸溶裁:以绳墨审分,运斧斤斫削,“万取一收”。从而使主观与客观有机统一,巧立文意,即所谓“会意也尚巧”。这里,主、客观统一...
作家运用文学形式表现生活,既不能违背生活的逻辑去随意编造,也不能按照生活的原形来小心复制,而是将生活纳诸溶裁:以绳墨审分,运斧斤斫削,“万取一收”。从而使主观与客观有机统一,巧立文意,即所谓“会意也尚巧”。这里,主、客观统一的基点,就是“取一于万、收万于一”的“一”。这个“一”的选择与运用,是因人而异的。即使是对于同一个“一”,也因“物无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斧斤
乌衣巷
文艺作品
自然清新
挨打受气
下层人民
论文偶记
向前延伸
朱雀桥
就这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简单其实不简单
15
作者
蔡建军
《共产党员》
2020年第12期58-58,共1页
一个人学会简单做人、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时,就一定能够从羁绊中解放出来,放弃多余的物质追求,体验心灵的丰盈充实,不断净化内心,完善自我。清代贤人刘大魁在《论文偶记》中论述为文应“言简意赅”,说“简为文章尽境”。其实,为人做事...
一个人学会简单做人、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时,就一定能够从羁绊中解放出来,放弃多余的物质追求,体验心灵的丰盈充实,不断净化内心,完善自我。清代贤人刘大魁在《论文偶记》中论述为文应“言简意赅”,说“简为文章尽境”。其实,为人做事亦如是。生活简单就迷人,人生简单就幸福,学会简单不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追求
论文偶记
完善自我
刘大魁
言简意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疏密——文学的美学观之三
16
作者
刘衍文
《运城学院学报》
1984年第1期29-39,共11页
与虚实的概念有些接近但性质却又完全不同的是疏密。 疏密有多种概念。但概念尽管不同,却都与艺术美有关。我国的美术、书法和园林艺术,都是很讲究疏密的。文学中的疏密,原理完全可与之相通。现在我们这里所谈的当然是专指文学而言的。...
与虚实的概念有些接近但性质却又完全不同的是疏密。 疏密有多种概念。但概念尽管不同,却都与艺术美有关。我国的美术、书法和园林艺术,都是很讲究疏密的。文学中的疏密,原理完全可与之相通。现在我们这里所谈的当然是专指文学而言的。 第一节 论疏 疏是指创作的一种风格,这种风格基本上是由作家的生活和性格形成的,但也与作家的构思和用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法
论文偶记
刘大
太史公
方望溪
园林艺术
性格形成
文疏
艺概
细针密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语体浅论
17
作者
彭建明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1986年第2期65-71,共7页
语体是一种文章现象,与文章的内容表达、思维方式、文风、文气等密切相关。过去研究文章写作时,对这个方面有所提及,但重视不够。本文试就这个方面谈点浅见。 一、什么是语体 语体是指文章的语言体态、格调。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想的直...
语体是一种文章现象,与文章的内容表达、思维方式、文风、文气等密切相关。过去研究文章写作时,对这个方面有所提及,但重视不够。本文试就这个方面谈点浅见。 一、什么是语体 语体是指文章的语言体态、格调。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想的直接现实,是人们用来记录事实,表情达意的载体。思想、观念、映象借助语言而变为物化的存在,形成为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美
思维成果
当代散文
文体论
《典论·
论文
》
文学创作
音乐性
论文偶记
论辨
雷电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略论使用修辞时的心理控制
18
作者
骆小所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1986年第1期67-72,共6页
美的修辞语言往往是人们在感情强烈时,特别是在人们兴奋的关键时刻所自然流露的。它出自人们心理深层,最能表达人们当时的心理状况和思想感情。它是感情的真实,毫无虚假,所以它也最能使人产生共鸣。因为它出自人们的心理深层,所以,它往...
美的修辞语言往往是人们在感情强烈时,特别是在人们兴奋的关键时刻所自然流露的。它出自人们心理深层,最能表达人们当时的心理状况和思想感情。它是感情的真实,毫无虚假,所以它也最能使人产生共鸣。因为它出自人们的心理深层,所以,它往往冲破语言表层的语法和逻辑的框框。它是“无理而妙”的,即出人意外,但又在意中。“反常”就是出人意外,“合道”就是在人意中;出人“意外”就有很大的吸引力,在人意中就有感人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控制
无理而妙
语言表层
使人
合道
绵绵不绝
论文偶记
言有尽而意无穷
中国修辞学
寂静无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漫谈新闻写作中的“求变术”
19
作者
沙海
《传媒观察》
1992年第4期34-36,共3页
走过平静的湖面,人们一般很少留意观赏;若轻轻投下一粒石子,水面激起一圈圈涟漪,便能使人引起某种心灵冲动或种种联想。尺水兴波,顿生感应。写文章也是同样道理。我国历代文论家们都极力倡导“崇曲忌直”的传统章法。清人刘大(木魁)主...
走过平静的湖面,人们一般很少留意观赏;若轻轻投下一粒石子,水面激起一圈圈涟漪,便能使人引起某种心灵冲动或种种联想。尺水兴波,顿生感应。写文章也是同样道理。我国历代文论家们都极力倡导“崇曲忌直”的传统章法。清人刘大(木魁)主张“文贵变”,要求“一集之中篇篇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贵变
文论家
刘大
新闻写作
使人
兰芝
兴波
论文偶记
爱情故事
倒叙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凭妙句贯通故事 藉珠玑透视心机——别解《烛之武退秦师》
20
作者
杨通讴
《中学语文》
2020年第9期35-37,共3页
《左传》作为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其文"细密详赡,富于文采;微婉蕴藉,意味深长",历来为人赏玩不尽。唐代刘知几称"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史通·六家》),清代刘大櫆则称赞它"情韵并美,文采...
《左传》作为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其文"细密详赡,富于文采;微婉蕴藉,意味深长",历来为人赏玩不尽。唐代刘知几称"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史通·六家》),清代刘大櫆则称赞它"情韵并美,文采照耀"(《论文偶记》)。《烛之武退秦师》就是选自《左传》的一篇课文,无论是在叙事、写人、记言上,都明显地体现出了这些特点,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婉曲从容的历史故事,诸多光华熠熠的人物形象,向来引人寻绎不尽。对此文,笔者试图从"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一句入手,贯通全篇,绾合整个故事,并就此透析人物的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大櫆
史通
编年体史书
《左传》
刘知几
论文偶记
人物形象
文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刘大櫆《论文偶记》“字句者,音节之矩”
被引量:
3
1
作者
徐杰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38-40,共3页
文摘
刘大櫆的"神气""音节""字句"说,继方苞之后开辟了从纯粹形式上谈论散文写作的天地,但是我们对于"字句"和"音节"的研究还很少。通过从"字句"本身理论的分析和"音节"理论内涵的分析,找出"字句"生成"音节"的内在机制,从而以现代人的视域阐释刘大櫆的"字句者,音节之矩"。
关键词
桐城派
刘大櫆
《
论文偶记
》
字句
音节
Keywords
Tongcheng School
Liu Dakui
Notes of Analects of Confucius
words and expressions
syllable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文偶记》与桐城派的学术传播
2
作者
王丽
机构
安徽大学
出处
《魅力中国》
2011年第6期36-37,共2页
文摘
作为桐城派三祖之一的刘大櫆,不仅是位古文创作家、诗人,而且还是位文艺理论家。刘大櫆一生命运坎坷,但著作甚丰,理论主张主要体现在其专著《论文偶记》中。在书中刘大櫆不仅提出了“神气、音节”说,而且还为后人提出了为文的“十二贵”。因此,《论文偶记》不仅是刘大櫆文章理论的总结,而且是桐城派学术传播的一个助推器。
关键词
刘大櫆
《
论文偶记
》
桐城派
学术传播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说文的气场从哪来
3
作者
沈周霄
冯永清
机构
江苏张家港市暨阳高级中学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16年第10期40-42,共3页
文摘
写论说文为的是阐明自己的观点,固当条分缕析、深入浅出、娓娓道来,然而有时候,我们也不妨鼓励学生追求一下论说文的气场。古人讲气盛言宜,文章有了气场,就有了一种强大的精神能量,往往能表现出很强的征服力,"不战而屈人之兵"。"气场"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上是指中医里人练气功时在其体内外形成的气势;而百度百科则认为气场是对人散发的隐形能量的描述,人能把握到的自然规律越多,人越顺能顺应自然规律,
关键词
气场
不战而屈人之兵
人能
里人
现代汉语词典
韩海苏潮
百度百科
刘大櫆
天地之间
论文偶记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论散文的节奏美
被引量:
1
4
作者
王克仁
出处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1983年第1期54-57,共4页
文摘
散文,需要有一定的节奏。一篇散文(主要指有别于小说、戏剧等狭义的散文),要是没有节奏美,就不能算是一篇好散文。一篇散文,有了好的内容,美的意境,巧妙的构思,还需要有鲜明的、与内容和意境合拍的节奏,才能使人越读越有味,不仅使人知其理,会其意,且亦情随之转,神随之移,身心不由自主地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散文不讲究节奏。
关键词
使人
节奏美
论文偶记
《过秦论》
谢灵运传论
一唱三叹
文论家
《醉翁亭记》
韵味无穷
令人心酸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先生的厚文章
5
作者
王冰
机构
鲁迅文学院
出处
《丝绸之路》
2017年第7期60-61,共2页
文摘
白描先生的《秘境》,是非虚构纪实文本,在我看来,也可以将其归为大散文写作范畴。当下散文创作的问题是有目共睹的,其中之一是散文作品的单薄问题。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很多散文家已经既不能在原有的散文高地上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继续前行,也不能发现一座新的山峰,练就本领去进行攀登,甚至都不能顺着已有的踪迹找寻到一些别样的风景去进行创作了。于是散文创作的题材、情感、
关键词
散文写作
散文作品
人生百态
小雅
登高山
中国玉文化
秘境
刘大櫆
论文偶记
玉纪
分类号
G633.34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闻写作讲求洗炼
6
作者
万木
出处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8-19,共2页
文摘
何为洗炼? 晚唐诗人司空图在他的传世之作《诗品》中的《洗炼》一品中认为,洗炼的作品,如同在矿石中提炼出的金子,如同在铅矿中提炼出的银子一样,纯正精粹,绝无杂质废料。这样,也就把读者领进了"流水今日,明月前身"的优美境界之中。新闻写作的要求之一便是简短。简短,并不是洗炼的全部内容。简短且精粹,文约而事丰才能戴上洗炼之美的桂冠。
关键词
晚唐诗人
新闻写作
《诗品》
传世之作
一品
论文偶记
文有
广阔无垠
温酒斩华雄
熙载
分类号
G21 [文化科学—新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虚字备后神态出——古代诗词虚字浅谈
7
作者
夏立华
张汉清
出处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56-58,64,共4页
文摘
清代文论家刘大櫆曾经指出:“文必虚字备后神态出”。(《论文偶记》)这是很有见他的。撰文如此,作诗也不例外。我国古代的优秀诗词所以蜚声文坛,脍炙人口,具有历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往往在于他们立意高远,构思新颖,节奏分明,音韵和谐。
关键词
古代诗词
蜚声文坛
刘大櫆
论文偶记
文论家
《琵琶行》
扬州慢
北固亭
伤乱
岑参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释“文气”
8
作者
贾树新
出处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1-7,共7页
文摘
“文气”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屡展出现于从先秦至明清的历代有关著述之中,可见它在古文论中占据着何等重要地位。然而,究竟什么是“文气”,这是古文论研究中存疑的问题之一,值得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
文论研究
至明
才性
淮南子·精神训
天地之间
禀气
钟嵘《诗品》
曹丕
论文偶记
《尚书·洪范》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桐城派的修辞主张
9
作者
杨贺松
出处
《学习与研究(北京)》
1983年第1期46-47,共2页
文摘
清代中叶文坛上出现了一个著名的散文流派,就是“桐城派”。它的得名是因为其主要倡导者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对“桐城派”如何评价,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这篇文章不准备涉及。在这里仅就“桐城派”的修辞主张,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刘大櫆
清代中叶
方望溪
义法
惜抱轩文集
论文偶记
归震川
魏晋六朝
象文
文钞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漫谈新闻写作的含蓄艺术
10
作者
沙海
出处
《新疆新闻界》
1992年第4期30-,38,共2页
文摘
古人作画,讲究含蓄。宋代著名画家郭熙说:“山欲高,尽出则不高;烟雾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古人论文,也讲究含蓄。清人刘大櫆在其《论文偶记》中指出:“文贵远,远必含蓄,或句上有句,或句下有句,或句中有句,或句外有句,说出者少,不说出者多,乃可谓远。”新闻写作也应讲究一点含蓄。胡乔木同志说过:“愈是好的新闻,愈是善于在内容(事实)上贯彻自己意见。
关键词
刘大櫆
论文偶记
新闻写作
胡乔木同志
郭熙
文贵
私人信件
政治事件
美国朋友
客观叙述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似看山不喜平——谈写作的“抑扬”法
11
作者
陈旭
机构
河南渑池高中
出处
《新闻爱好者》
1990年第7期39-40,共2页
文摘
我们先从一则传闻谈起。据说,明代风流名士唐伯虎,一次替人写祝寿诗。当时,那家的主人,家人及围观者甚众,大家极欲一睹唐寅妙句。只见他挥毫蘸墨,劈首写下一句:“这个婆娘不是人”。围观者目瞪口呆,都暗暗捏了一把冷汗。谁知他略作停顿,笔锋陡转,又写下一句:“九天仙女下凡尘”。于是,围观者紧悬的心都放了下来,禁不住连声赞叹,颔首不止。就在这当儿,唐伯虎又甩下一句:“生下五男都是贼”。
关键词
风流名士
社会生活
封建宗法制度
刘大
论文偶记
《晏子春秋》
马玉
《艺概》
悲剧形象
使人
分类号
G214 [文化科学—新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短胜于长的艺术——兼评首届“中国新闻奖”获奖通讯
12
作者
宋兆宽
出处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1993年第8期23-24,共2页
文摘
首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标准和要求中明确规定:“通讯作品在2000字以内”。可参评的作品却事与愿违,评选结果也只得“无可奈何花落去”,仪评选出的一、二等奖通讯15篇中,就有8篇超过规定,最多的达8000余字。为此,36名复评委员即向全国新闻单位的老总们发出呼吁:“通讯偏多,长风甚烈”,要“减少长通讯,狠刹长风,以此作为新闻改革的重要内容。”采写通讯出现长风,除思想观念作崇外,不掌握短胜于长的技巧与方法是一重要原因。笔者借此与同行们交流一下看法。文贵简洁。简——简要,精粹;洁——纯净,洗练。我国古典文论视简洁为“文章尽境”。清刘大槐在其《论文偶记》中说:“凡文笔老则简,气蕴则简,品贵则简,神远易含藏不尽则简,故简为文章尽境。”
关键词
中国新闻奖
新闻改革
古典文论
论文偶记
刘大
正面报道
用事实说话
中说
思想观念
新闻价值
分类号
G210 [文化科学—新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短胜于长的艺术——兼谈首届“中国新闻奖”获奖通讯
13
作者
宋兆宽
出处
《新疆新闻界》
1993年第3期24-25,共2页
文摘
首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标准和要求中明确规定:“通讯作品在2000字以内”,可参评的作品仅评选出的一、二等奖通讯15篇中,就有8篇超过规定,最多的达8000余字。为此,36名复评委员即向全国新闻单位的老总们发出呼吁:“通讯偏多,长风甚烈”,要“减少长通讯,狠刹长风,以此作为新闻改革的重要内容”。采写通讯出现长风,除思想观念作祟外,不掌握短胜于长的技巧与方法是一重要原因。笔者借此与同行们交流一下看法。文贵简洁。简——简要,精粹;洁——纯净,洗练。我国古典文论视简洁为“文章尽境”。清代刘大槐在其《论文偶记》中说:“凡文笔老则简,气蕴则简,品贵则简,神远易含藏不尽则简,故简为文章尽境。”在通讯写作中求简洁应当从下面几点入手:
关键词
中国新闻奖
新闻改革
古典文论
论文偶记
刘大
正面报道
用事实说话
中说
思想观念
新闻价值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角度臆说
14
作者
陈守富
出处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81-88,共8页
文摘
作家运用文学形式表现生活,既不能违背生活的逻辑去随意编造,也不能按照生活的原形来小心复制,而是将生活纳诸溶裁:以绳墨审分,运斧斤斫削,“万取一收”。从而使主观与客观有机统一,巧立文意,即所谓“会意也尚巧”。这里,主、客观统一的基点,就是“取一于万、收万于一”的“一”。这个“一”的选择与运用,是因人而异的。即使是对于同一个“一”,也因“物无一量”。
关键词
斧斤
乌衣巷
文艺作品
自然清新
挨打受气
下层人民
论文偶记
向前延伸
朱雀桥
就这样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简单其实不简单
15
作者
蔡建军
机构
不详
出处
《共产党员》
2020年第12期58-58,共1页
文摘
一个人学会简单做人、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时,就一定能够从羁绊中解放出来,放弃多余的物质追求,体验心灵的丰盈充实,不断净化内心,完善自我。清代贤人刘大魁在《论文偶记》中论述为文应“言简意赅”,说“简为文章尽境”。其实,为人做事亦如是。生活简单就迷人,人生简单就幸福,学会简单不简单。
关键词
物质追求
论文偶记
完善自我
刘大魁
言简意赅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疏密——文学的美学观之三
16
作者
刘衍文
出处
《运城学院学报》
1984年第1期29-39,共11页
文摘
与虚实的概念有些接近但性质却又完全不同的是疏密。 疏密有多种概念。但概念尽管不同,却都与艺术美有关。我国的美术、书法和园林艺术,都是很讲究疏密的。文学中的疏密,原理完全可与之相通。现在我们这里所谈的当然是专指文学而言的。 第一节 论疏 疏是指创作的一种风格,这种风格基本上是由作家的生活和性格形成的,但也与作家的构思和用笔有关。
关键词
义法
论文偶记
刘大
太史公
方望溪
园林艺术
性格形成
文疏
艺概
细针密线
分类号
F27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语体浅论
17
作者
彭建明
机构
湘潭师院
出处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1986年第2期65-71,共7页
文摘
语体是一种文章现象,与文章的内容表达、思维方式、文风、文气等密切相关。过去研究文章写作时,对这个方面有所提及,但重视不够。本文试就这个方面谈点浅见。 一、什么是语体 语体是指文章的语言体态、格调。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想的直接现实,是人们用来记录事实,表情达意的载体。思想、观念、映象借助语言而变为物化的存在,形成为文章。
关键词
语言美
思维成果
当代散文
文体论
《典论·
论文
》
文学创作
音乐性
论文偶记
论辨
雷电颂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略论使用修辞时的心理控制
18
作者
骆小所
出处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1986年第1期67-72,共6页
文摘
美的修辞语言往往是人们在感情强烈时,特别是在人们兴奋的关键时刻所自然流露的。它出自人们心理深层,最能表达人们当时的心理状况和思想感情。它是感情的真实,毫无虚假,所以它也最能使人产生共鸣。因为它出自人们的心理深层,所以,它往往冲破语言表层的语法和逻辑的框框。它是“无理而妙”的,即出人意外,但又在意中。“反常”就是出人意外,“合道”就是在人意中;出人“意外”就有很大的吸引力,在人意中就有感人的魅力。
关键词
心理控制
无理而妙
语言表层
使人
合道
绵绵不绝
论文偶记
言有尽而意无穷
中国修辞学
寂静无声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漫谈新闻写作中的“求变术”
19
作者
沙海
出处
《传媒观察》
1992年第4期34-36,共3页
文摘
走过平静的湖面,人们一般很少留意观赏;若轻轻投下一粒石子,水面激起一圈圈涟漪,便能使人引起某种心灵冲动或种种联想。尺水兴波,顿生感应。写文章也是同样道理。我国历代文论家们都极力倡导“崇曲忌直”的传统章法。清人刘大(木魁)主张“文贵变”,要求“一集之中篇篇变。
关键词
文贵变
文论家
刘大
新闻写作
使人
兰芝
兴波
论文偶记
爱情故事
倒叙法
分类号
G206.2 [文化科学—传播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凭妙句贯通故事 藉珠玑透视心机——别解《烛之武退秦师》
20
作者
杨通讴
机构
贵州印江一中
出处
《中学语文》
2020年第9期35-37,共3页
文摘
《左传》作为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其文"细密详赡,富于文采;微婉蕴藉,意味深长",历来为人赏玩不尽。唐代刘知几称"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史通·六家》),清代刘大櫆则称赞它"情韵并美,文采照耀"(《论文偶记》)。《烛之武退秦师》就是选自《左传》的一篇课文,无论是在叙事、写人、记言上,都明显地体现出了这些特点,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婉曲从容的历史故事,诸多光华熠熠的人物形象,向来引人寻绎不尽。对此文,笔者试图从"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一句入手,贯通全篇,绾合整个故事,并就此透析人物的心理。
关键词
刘大櫆
史通
编年体史书
《左传》
刘知几
论文偶记
人物形象
文采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刘大櫆《论文偶记》“字句者,音节之矩”
徐杰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9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文偶记》与桐城派的学术传播
王丽
《魅力中国》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说文的气场从哪来
沈周霄
冯永清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浅论散文的节奏美
王克仁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198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大先生的厚文章
王冰
《丝绸之路》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新闻写作讲求洗炼
万木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199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虚字备后神态出——古代诗词虚字浅谈
夏立华
张汉清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试释“文气”
贾树新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桐城派的修辞主张
杨贺松
《学习与研究(北京)》
198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漫谈新闻写作的含蓄艺术
沙海
《新疆新闻界》
199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文似看山不喜平——谈写作的“抑扬”法
陈旭
《新闻爱好者》
199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短胜于长的艺术——兼评首届“中国新闻奖”获奖通讯
宋兆宽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199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短胜于长的艺术——兼谈首届“中国新闻奖”获奖通讯
宋兆宽
《新疆新闻界》
199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角度臆说
陈守富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简单其实不简单
蔡建军
《共产党员》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论疏密——文学的美学观之三
刘衍文
《运城学院学报》
198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语体浅论
彭建明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198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略论使用修辞时的心理控制
骆小所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198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漫谈新闻写作中的“求变术”
沙海
《传媒观察》
199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凭妙句贯通故事 藉珠玑透视心机——别解《烛之武退秦师》
杨通讴
《中学语文》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