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论文电影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1
作者 钱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6-21,共6页
从1990年代起,“论文电影”在全球范围内成为最具活力的电影实践形式之一;同时,论文电影实践及其理论所带来的广阔视角,为此种范畴从视听艺术的传统限制中解放出来并进一步获取自觉意识创造了基础。首先介绍当代论文电影实践的特点及其... 从1990年代起,“论文电影”在全球范围内成为最具活力的电影实践形式之一;同时,论文电影实践及其理论所带来的广阔视角,为此种范畴从视听艺术的传统限制中解放出来并进一步获取自觉意识创造了基础。首先介绍当代论文电影实践的特点及其和国际学界之间的交融,并剖析其发展背后的原因和机制;然后以此为基础,挖掘当代论文电影的艺术生态及其代表作品和人物;最后,将“视频论文”作为论文电影在数字时代的变体进行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文电影 论说文 跨国性 跨媒介 视频论文
下载PDF
香港“论文电影”探析——以陈耀成、麦海珊、许鞍华、邱礼涛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霍胜侠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83-88,147,共6页
论文电影(film essay)是一种另类的电影形式。它针对文化、社会、政治等领域中的事件或主题提出观点,电影本身是一个知性的思辨过程。在商业性、娱乐性电影占据绝对优势的香港电影工业中,论文电影开拓了香港电影的另类景观和多元可能性... 论文电影(film essay)是一种另类的电影形式。它针对文化、社会、政治等领域中的事件或主题提出观点,电影本身是一个知性的思辨过程。在商业性、娱乐性电影占据绝对优势的香港电影工业中,论文电影开拓了香港电影的另类景观和多元可能性。香港的论文电影呈现两种不同面向。一部分自立于主流电影之外,并与其截然不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富于实验色彩。另一部分则与主流电影不乏互动,将商业元素和论文电影的独特风格进行融合,体现了香港电影特有的灵活性。通过细读四部代表作品:旅美另类电影人陈耀成的《大同:康有为在瑞典》,独立女导演麦海珊的《唱盘上的单行道》、新浪潮主力军许鞍华的《天水围的夜与雾》以及商业电影快刀手邱礼涛的《等候董建华发落》,全面地呈现香港论文电影的总体光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电影 论文电影 主流 独立
下载PDF
图像-影像与观念表达的边界——论文电影影像再媒介化的艺术史溯源与思考
3
作者 从吴刚 赵晨妹 《当代电影》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7-163,共7页
论文电影被学界认为是一种介于纪录片与先锋电影(实验电影)之间的比较特殊的电影形态。在论文电影作品与创作中存在着大量的图像-影像“再媒介化”现象,这既是出于形式语言处理的需要,也是观念表达的手段。从艺术史视野看,这种影像再媒... 论文电影被学界认为是一种介于纪录片与先锋电影(实验电影)之间的比较特殊的电影形态。在论文电影作品与创作中存在着大量的图像-影像“再媒介化”现象,这既是出于形式语言处理的需要,也是观念表达的手段。从艺术史视野看,这种影像再媒介化手法其实有很深的艺术史渊源。在20世纪初,随着“立体主义”“抽象主义”“构成主义”等现代绘画流派的出现,西方艺术完成了将纯粹的视觉元素进行“打散—重构”以表达抽象思想观念的重要转变,奠定了图像-影像再媒介化的基础;在整个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又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论文电影的影像再媒介化手法分别产生影响。从历史与现实两个维度看,论文电影及其图像-影像再媒介化背后也存在着不少需要反思的“边界”问题,图像-影像再媒介化与真实之间的关系问题需要不断追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文电影 现代艺术 艺术语言 再媒介化 电影影像
原文传递
见于/关于论文电影的表演:让-吕克·戈达尔在《我们的音乐》中扮演让-吕克·戈达尔
4
作者 吉晓倩(译) 《世界电影》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8,共12页
“论文电影”是一种实验性的、杂糅的、自反的形式,跨越类型界限,系统性地运用讲述者面对观众直接陈说的手法。其本质是开放且不稳定的,因此,它是以表演的方式来表达其修辞关注,将其成形的过程融入文本,任由答案从具身观者的立场上浮现... “论文电影”是一种实验性的、杂糅的、自反的形式,跨越类型界限,系统性地运用讲述者面对观众直接陈说的手法。其本质是开放且不稳定的,因此,它是以表演的方式来表达其修辞关注,将其成形的过程融入文本,任由答案从具身观者的立场上浮现。我要论述的是,表演在让-吕克·戈达尔的论文电影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跟蒙太奇一样,是电影制作者和电影、观众和电影、电影和意义之间最明显的协商空间。《我们的音乐》(Notre musique,2004)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案例,戈达尔在其中扮演了他自己。我认为,交流协商(communicativenegotiation)既是《我们的音乐》的主题,也是其文本策略。正是通过演员表演语域的变化,影片的精神特质——彻底的开放性和不稳定性——才得以充分实现,并在具身观者眼中走向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文电影 让-吕克·戈达尔 表演 交流协商 作者自我呈现 《我们的音乐》
原文传递
克里斯·马克“论文电影”的风格生成
5
作者 钱进 《电影理论研究(中英文)》 2024年第2期78-87,共10页
克里斯·马克是当代“论文电影”实践的创立者和革新者,为了理解他延续半个多世纪的论文电影创作之奥秘,文章回到他电影生涯的开始,从三个方面试图挖掘其早期论文电影的风格生成:首先,将马克置入法国电影的特殊文化背景中,寻觅其论... 克里斯·马克是当代“论文电影”实践的创立者和革新者,为了理解他延续半个多世纪的论文电影创作之奥秘,文章回到他电影生涯的开始,从三个方面试图挖掘其早期论文电影的风格生成:首先,将马克置入法国电影的特殊文化背景中,寻觅其论文电影特征形成的必然性;其次,以《北京的星期天》为案例,呈现马克从短片创作向论文电影的过渡;最后,结合安德烈·巴赞对于《西伯利亚来信》的评论,通过文本分析,展现出马克论文电影风格的初步成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斯·马克 论文电影 被诅咒的导演 三十人团体 法国电影
原文传递
从ZONE到O.W.L.:克里斯·马克的“电影之未来”
6
作者 钱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9-133,共5页
从1980年代起,克里斯·马克通过各种数字媒介实验探索电影的本性及前途,他的“电影之未来”体现在两个维度:一是驯服技术的双重“药性”,利用数字/电子在网络虚拟空间中进行跨媒介书写,从而奠定未来之电影的形式面貌,此即阿斯特吕... 从1980年代起,克里斯·马克通过各种数字媒介实验探索电影的本性及前途,他的“电影之未来”体现在两个维度:一是驯服技术的双重“药性”,利用数字/电子在网络虚拟空间中进行跨媒介书写,从而奠定未来之电影的形式面貌,此即阿斯特吕克“摄影机—自来水笔”理想的最终实现;二是根据图像和记忆的多层内生关系,实现电影形式和人类思维的同构,从而凸显未来之电影的哲学品质和解放许诺,此即由“论文电影”乃至“视频论文”所代表的电影发展之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斯·马克 数字媒介 赛博空间 论文电影 技术之“药性”
下载PDF
《西双版纳傣族农奴社会》的电影创作分析
7
作者 和渊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129,共11页
将《西双版纳傣族农奴社会》放置到“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片”产生的特定背景中,通过对该影片所基于的西双版纳傣族社会历史调查与研究、影片拍摄提纲的撰写过程、影片拍摄提纲与影片的比较、当地文化持有者的场面调度等几方面的观... 将《西双版纳傣族农奴社会》放置到“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片”产生的特定背景中,通过对该影片所基于的西双版纳傣族社会历史调查与研究、影片拍摄提纲的撰写过程、影片拍摄提纲与影片的比较、当地文化持有者的场面调度等几方面的观察,尝试分析影片的整个摄制情况。与众多“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片”相比,该影片以复原拍摄为主要手段,综合运用动画、图表、字幕等影像方式,呈现出强烈的论文电影特征,影片对傣族社会制度与上层建筑的着力用笔也是众多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片中所未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片 傣族 民族志电影 论文电影
下载PDF
论文电影及其五种研究路径 被引量:18
8
作者 李洋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1-106,共6页
本文试图为论文电影(Essay Film)的研究提供五个不同的路径。首先把其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重点回顾了21世纪以来视频论文的创作概况。与此对应,论文电影的理论研究也分为三个阶段,本文着重介绍了2009年以来英语学界的研究情况。第三,文... 本文试图为论文电影(Essay Film)的研究提供五个不同的路径。首先把其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重点回顾了21世纪以来视频论文的创作概况。与此对应,论文电影的理论研究也分为三个阶段,本文着重介绍了2009年以来英语学界的研究情况。第三,文章回到蒙田创立Essay文体时的历史语境,分析其精神实质,把论文电影分为"说服-论文"和"独白-散文"两类。最后从希腊修辞学和阿多诺的批判哲学出发,分析了"论文电影"的论证范式和"散文电影"在超越同一性哲学方面的批判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文电影 视频论文 电影论证 电影修辞 纪录片
原文传递
论文电影作为电影——哲学的一种强连接可能 被引量:3
9
作者 姜宇辉 《电影理论研究(中英文)》 2022年第2期18-30,共13页
电影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探索影像和思考之间的内在本质的关联,而论文电影显然是此种探索的典型而极致的形态。本文试图结合论文电影研究的几篇经典文本,概括出其三个基本特征,即开放的文本、多元的媒介、参与的观众。开放性突显出... 电影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探索影像和思考之间的内在本质的关联,而论文电影显然是此种探索的典型而极致的形态。本文试图结合论文电影研究的几篇经典文本,概括出其三个基本特征,即开放的文本、多元的媒介、参与的观众。开放性突显出力量的场域,多元性呈现出媒介的融合,参与性则更涉及观者的主体性难题。论文电影不仅有效实现了主体自身流动多变的身份和形态,更是以体验为纽带,以思想实验为手法实现了作者和观众之间的平等而开放的对话。它不仅足以作为参与性艺术在晚近以来的重要形态,更是得以成为电影朝向未来发展的积极变革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文电影 电影哲学 主体性
原文传递
居间·异轨·在地:论文电影创作范式研究
10
作者 黄天乐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65-72,共8页
数字技术的发展催生出诸多全新电影形态,也使其愈发具备与他者艺术汇流的可能性。作为“第三电影类型”,论文电影借用了文学领域内对于相关概念的思考,以“居间”的空间勾勒出电影实践中某种难以归类的领域范畴。本文对于论文电影的概... 数字技术的发展催生出诸多全新电影形态,也使其愈发具备与他者艺术汇流的可能性。作为“第三电影类型”,论文电影借用了文学领域内对于相关概念的思考,以“居间”的空间勾勒出电影实践中某种难以归类的领域范畴。本文对于论文电影的概念、意涵及命名展开爬梳与论辩,论析相应案例拍摄手法、镜头语言与结构方式。论文电影视既存虚构影像与社会真实事件为现成物,对其进行剪辑、拼贴、挪用、戏仿等方式的“异轨”,赋予观者全新观视经验。21世纪以降的论文电影形成自身独特的“在地”创作倾向,以此为基底,探究该类影片近年来的论述动因与论述效果,乃至其对于现实社会生活的介入式实践。综上,论文电影是为既存分类模式下于纪录片、故事片与实验电影等彼此存具明显差异性的电影类型间突破边界、打开僵局的尝试,表征出电影仍是某种尚未定型且充满潜力的媒介与艺术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文电影 第三电影类型 居间 异轨 在地
原文传递
论文电影与图像分裂——德勒兹电影理论中的戈达尔
11
作者 张晨 《上海文化》 CSSCI 2022年第12期90-101,共12页
通过阐释德勒兹论述戈达尔的具体文本,也将德勒兹电影理论与论文电影的研究相连,本文希望一方面展现戈达尔的蒙太奇手法及其历史在德勒兹理论谱系中的位置,并试图将德勒兹论电影与论绘画的相关概念进行类比,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深入理解论... 通过阐释德勒兹论述戈达尔的具体文本,也将德勒兹电影理论与论文电影的研究相连,本文希望一方面展现戈达尔的蒙太奇手法及其历史在德勒兹理论谱系中的位置,并试图将德勒兹论电影与论绘画的相关概念进行类比,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深入理解论文电影的创作特征与发展方向,并在此启发下寻找一种在绘画与电影、图像与影像间跨越门类与学科的研究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勒兹 戈达尔 间隙 蒙太奇 论文电影 图像分裂 元图像
原文传递
黑特·史德耶尔:后论文电影的当代策略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国柱 《世界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0-51,共12页
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个世纪里,黑特·史德耶尔的影像创作不断突破我们对传统论文电影的认知,她更加倾向于论文化的视频、装置以及混合媒介艺术类型。本文缪力探索她的后论文电影在观念与手法上的明确取向,以此反思“数字化之后动态影... 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个世纪里,黑特·史德耶尔的影像创作不断突破我们对传统论文电影的认知,她更加倾向于论文化的视频、装置以及混合媒介艺术类型。本文缪力探索她的后论文电影在观念与手法上的明确取向,以此反思“数字化之后动态影像的新的可变性和可传输性”。总的来说,史德耶尔的后论文电影的当代策略主要有三种:档案图像的主观表达(预先存在的图像挪用),跨越单一屏幕(多屏实践),以及流通主义(已存在于互联网中的图像的后期制作)。当代的后论文电影与各种类型(纪录片、档案、录像、装置、新媒介)跨界融合,但从来没有把自己归入其中,它是曼尼·法伯所说的“白蚁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特·史德耶尔 论文电影 辩证屏幕 流通主义
原文传递
身体·政治·观看:论文电影的图像学演化史 被引量:1
13
作者 邢祥虎 《电影新作》 2017年第5期13-18,共6页
从图像学的视角对论文电影史进行考辨,可以在文化艺术场域、政治权力场域、观看机制场域三个方面展开。身体是图像研读的关键,论文电影经历了从经验/劳动身体到展示/欲望身体的更替;政治也是解说图像的重要视野,论文电影经历了从意识合... 从图像学的视角对论文电影史进行考辨,可以在文化艺术场域、政治权力场域、观看机制场域三个方面展开。身体是图像研读的关键,论文电影经历了从经验/劳动身体到展示/欲望身体的更替;政治也是解说图像的重要视野,论文电影经历了从意识合谋到政治焦虑,再到图像暗箱的变迁;观看是一种视觉机制,从"看与被看"的视线自反到视觉元图像是其演进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文电影图像学 视觉机制 主体性 元图像
原文传递
电影如何表征马克思主义?——对居伊·德波论文电影的景观批判及其潜能的考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余燕莉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22,共9页
居伊·德波的景观理论带动了电影存在方式的变革,"景观理论"与"电影景观"构成了论文电影对景观批判的意识形态变奏。在情境主义放映中,德波挑战了传统电影惯例,以审丑伦理和异轨剪辑为电影植入搏击景观的兵法,... 居伊·德波的景观理论带动了电影存在方式的变革,"景观理论"与"电影景观"构成了论文电影对景观批判的意识形态变奏。在情境主义放映中,德波挑战了传统电影惯例,以审丑伦理和异轨剪辑为电影植入搏击景观的兵法,电影对于景观的否定性批判才是电影从物化的观看秩序中解放出来的意义所在。在后景观社会,激活德波的电影批判潜能,有助于思考电影如何表征马克思主义以及理解当代电影的景观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伊·德波 景观社会 情境主义 论文电影 奇观电影
原文传递
论文电影A到Z––哈伦·法罗基访谈录 被引量:2
15
作者 钱进(译)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7-125,共9页
本次对话按照从A到Z的顺序,围绕论文电影的问题,串联起26个关键概念,追溯了哈伦·法罗基(Harun Farocki)和西奥多·阿多诺(Theodor W.Adorno)等人的交集以及和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 Godard)等人的差异,同时突出了法罗... 本次对话按照从A到Z的顺序,围绕论文电影的问题,串联起26个关键概念,追溯了哈伦·法罗基(Harun Farocki)和西奥多·阿多诺(Theodor W.Adorno)等人的交集以及和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 Godard)等人的差异,同时突出了法罗基论文电影作品(包括视频装置和电视节目)的创作特征。文中提出,论文电影的核心在于通过处理声音、词语和画面之间的关系而创造出图像的结构性逻辑,这些有赖于对蒙太奇的创新以及对新媒介技术的理解;同时,要避免一部论文电影沦为一篇“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文电影 纪录片 视频装置 蒙太奇 声画关系
原文传递
学术期刊的视频论文组织策略
16
作者 常传波 王妍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85-91,共7页
为探索学术期刊的视频论文组织策略,本研究梳理学术视频的产生与发展进程发现:论文电影是学术研究与视听媒介结合的早期形式,其说服论证结构奠定了视频论文的学术性基础;视频论文与视频增强论文有较大的传播差异,但有趋同之势。探索以... 为探索学术期刊的视频论文组织策略,本研究梳理学术视频的产生与发展进程发现:论文电影是学术研究与视听媒介结合的早期形式,其说服论证结构奠定了视频论文的学术性基础;视频论文与视频增强论文有较大的传播差异,但有趋同之势。探索以视频形式呈现学术研究成果时,学术期刊应将传统文本学术论文的论证过程融入到视频中,引导和帮助作者以说服论证结构组织视频,使学术视频论文与其文本根文献相辅相成,而视频摘要或许是有益的尝试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听媒介 学术期刊 论文电影 视频论文 视频增强论文
下载PDF
“纪录式虚构”:克里斯·马克论文电影的“哥白尼革命”
17
作者 钱进 《世界电影》 2024年第4期66-79,共14页
作为论文电影的两大代表人物,戈达尔和克里斯·马克分别从“虚构式论文”和“纪录式论文”的双元路径建构起当代论文电影的两个面向,而马克更是通过从纪录电影到论文电影的“跳跃”,实现了一场发生于电影领域的“哥白尼革命”,并由... 作为论文电影的两大代表人物,戈达尔和克里斯·马克分别从“虚构式论文”和“纪录式论文”的双元路径建构起当代论文电影的两个面向,而马克更是通过从纪录电影到论文电影的“跳跃”,实现了一场发生于电影领域的“哥白尼革命”,并由此解决了“纪录”和“虚构”的悖论。本文首先追溯马克的创作经历,引出对于纪录电影发展困境的分析;以此为基础,说明马克如何通过论文电影的“哥白尼革命”来解决纪录电影之悖论;然后,借助朗西埃关于马克之“纪录式虚构”的论说,结合具体电影文本,进一步阐发马克论文电影之革命的诗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斯·马克 论文电影 哥白尼革命 纪录式虚构 朗西埃
原文传递
视频论文的学术性、批评性与发展趋势
18
作者 常传波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0期103-108,共6页
数字图像叙事的发展使得视觉修辞与效果问题备受教育、学术等领域的关注。分析风靡社交网络、兼具审美与教育价值的视频论文及其发展历程发现,视频论文具有源自论文电影的论证修辞,具备传统影视评论的学术性与批评性,成为影响电影文化... 数字图像叙事的发展使得视觉修辞与效果问题备受教育、学术等领域的关注。分析风靡社交网络、兼具审美与教育价值的视频论文及其发展历程发现,视频论文具有源自论文电影的论证修辞,具备传统影视评论的学术性与批评性,成为影响电影文化与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基于其论证修辞及学术性与批评性,视频论文能重构影视批评的范式、改变学术视频的修辞与传播、丰富学生批判性学习的形式,将对社会生活各领域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文电影 视频论文 论证 修辞 学术性 批评性
下载PDF
1968年前后欧洲政治电影的分野及其双重语义———以戈达尔和罗西两种范型的分野探讨为中心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7,共4页
1968年是欧洲现代文化发展和政治电影运动的重要转折点和变革点,分野出激进意识形态革命电影和微观政治片两种范型。这种主要基于非自发性的无意识聚合的分野超越了电影体裁、形式和内容之分,而注脚于创作者拍政治电影还是政治地拍电影... 1968年是欧洲现代文化发展和政治电影运动的重要转折点和变革点,分野出激进意识形态革命电影和微观政治片两种范型。这种主要基于非自发性的无意识聚合的分野超越了电影体裁、形式和内容之分,而注脚于创作者拍政治电影还是政治地拍电影的政治观之分以及对电影本性认知的悖异。作为政治电影分野背景的1968年前后的欧洲文化运动,不是削弱而是巩固了资本主义文化体制,并成为欧洲政治电影运动分野、消隐以及走向电影的"制度化政治"的深层文化政治密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野 双重语义 电影论文 微观政治片
下载PDF
“精神圈”的电影诗学:戈达尔和马克(1982—2001)
20
作者 钱进(译) 《世界电影》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1,共10页
作为当代“论文电影”的两大代表人物,戈达尔和马克的影像创作都以精神性和思想性为其突出特征,这一点在二者后期的电影生涯中表现得尤其明显。本文以西方现当代哲学中的“精神圈”概念作为二者“论文电影”之“论文”的游戏场域,结合... 作为当代“论文电影”的两大代表人物,戈达尔和马克的影像创作都以精神性和思想性为其突出特征,这一点在二者后期的电影生涯中表现得尤其明显。本文以西方现当代哲学中的“精神圈”概念作为二者“论文电影”之“论文”的游戏场域,结合二者在1982—2001年之间的代表性文本和段落,分析二者如何在影片中实现一种朝向“精神圈”的过渡。作者认为,戈达尔和马克通过在电影、视频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探索,实现了一种契合于“精神圈”的电影诗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达尔 克里斯·马克 论文电影 精神圈 精神存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