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积贮疏(节选) 被引量:1
1
作者 贾谊 《当代贵州》 2012年第13期65-65,共1页
管子日:“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关键词 散文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论积贮疏(节选)》
下载PDF
重复反诘危言动听——《论积贮疏》的问句简析
2
作者 钟世泉 《当代修辞学》 1984年第2期19-19,共1页
贾谊为人刚直好议,为文"疏直激切,尽所欲言"(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他的《论积贮疏》字虽不足四百,句仅至二十,可那种气势充沛的文风却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的问句安设得尤为精彩。下作一简析: 一、问句通贯全篇,文势汹... 贾谊为人刚直好议,为文"疏直激切,尽所欲言"(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他的《论积贮疏》字虽不足四百,句仅至二十,可那种气势充沛的文风却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的问句安设得尤为精彩。下作一简析: 一、问句通贯全篇,文势汹涌,极表忠言死谏之情。全文二十句话,问句就占了七句。问句无非疑问、反问、设问。此文则几乎全是反问。即使是正问也充满了质问的色彩。全文剖"不积贮"的原因,论"不积贮"的危害,提"如何积贮"的办法,段段有问,层层有问。如第一段在揭露了当时社会"残贼公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句 文势 通贯 论积贮疏 贾谊 简析
下载PDF
鞭辟入里 振聋发聩——《论积贮疏》的对比艺术
3
作者 钟顶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64-66,共3页
《论积贮疏》是西汉杰出政治家、文学家贾谊的名篇,写于公元前178年作者二十三岁时。文章针对西汉初年社会生产力尚未恢复,百姓弃农而从事工商者日多的现实,向文帝条陈重农抑商、积贮粮食的建议。全文紧扣“积贮”中心,论述精当,陈辞恳... 《论积贮疏》是西汉杰出政治家、文学家贾谊的名篇,写于公元前178年作者二十三岁时。文章针对西汉初年社会生产力尚未恢复,百姓弃农而从事工商者日多的现实,向文帝条陈重农抑商、积贮粮食的建议。全文紧扣“积贮”中心,论述精当,陈辞恳切,论证严密、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文帝读后下诏说:“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积贮疏 重农抑商 贮粮 故生 下诏 尽意 中心论点 富安 间接证明 对比手法
下载PDF
从公文接受者角度初探贾谊《论积贮疏》成功的原因
4
作者 钟罗庆 张晟钦 《文教资料》 2015年第1期33-35,共3页
本文从公文接受者角度初探《论积贮疏》成功的原因,主要原因有四点:首先,贾谊与文帝在治国方略上不谋而合是《论积贮疏》被采纳的决定性因素。其次,文帝虚心纳谏是《论积贮疏》被成功接受的重要因素。再次,动之以情、打动文帝是《论积... 本文从公文接受者角度初探《论积贮疏》成功的原因,主要原因有四点:首先,贾谊与文帝在治国方略上不谋而合是《论积贮疏》被采纳的决定性因素。其次,文帝虚心纳谏是《论积贮疏》被成功接受的重要因素。再次,动之以情、打动文帝是《论积贮疏》被采纳的又一原因。最后,引经据典,援引古圣贤之话佐证观点是《论积贮疏》被采纳的重要因素。并以此为成功个例,得出公文写作需要充分考虑接受者的心理特点和文化程度,更重要的是在行文中突出强调接受者的利益,满足接受者的需要,方能确保公文上通下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积贮疏 公文接受者 采纳原因
下载PDF
《论积贮疏》教参献疑
5
作者 陆富民 《语文知识》 1994年第7期16-17,共2页
新编高中语文第四册里贾谊的《论积贮疏》“思考和练习”一要求“找出文中三个宾语前置的表示否定语气的语句”,配套的人教社《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答案是:①国胡以相恤?③国胡以馈之?③何招而不至?愚以为这个答案是不正确的。献疑如下:... 新编高中语文第四册里贾谊的《论积贮疏》“思考和练习”一要求“找出文中三个宾语前置的表示否定语气的语句”,配套的人教社《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答案是:①国胡以相恤?③国胡以馈之?③何招而不至?愚以为这个答案是不正确的。献疑如下:一这三个宾语前置句不表示不定语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积贮疏 教参 高中语文 人教社 教学参考书 石钟山记 疑问代词 文中 指代词 《鸿门宴》
下载PDF
《论积贮疏》中亟待注明的三个读音
6
作者 戴召平 《语文知识》 2004年第5期29-29,共1页
高中语文第四册《论积贮疏》一文中有三个字的读音亟待注明。
关键词 论积贮疏 读音 高中 语文 第四册
下载PDF
试谈《论积贮疏》中的几处注释
7
作者 吴丽娟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2000年第5期62-63,共2页
关键词 高中语文 论积贮疏 注释
下载PDF
读《论积贮疏》后谈粮食生产及储备的重要性
8
作者 王玉军 《齐鲁粮食》 2000年第12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粮食生产 粮食储备 粮食工作 论积贮疏
原文传递
“书”“疏”“上书”辨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胡元德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5-46,共2页
中学语文课本或读本中选录了几篇以“书”“疏”命篇的古文,它们是贾谊的《论积贮疏》、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李邕的《谏以妖人郑普思为秘书监书》、苏辙的《上枢密韩太尉书》和陶渊明的《与子俨等疏》。它们涉及四种古代应用文体... 中学语文课本或读本中选录了几篇以“书”“疏”命篇的古文,它们是贾谊的《论积贮疏》、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李邕的《谏以妖人郑普思为秘书监书》、苏辙的《上枢密韩太尉书》和陶渊明的《与子俨等疏》。它们涉及四种古代应用文体——书、疏、上书、上疏,因课本注释太过简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书 《上枢密韩太尉书》 《谏太宗十思 论积贮疏 语文课本 应用文体 课本注释
下载PDF
循循善诱 峭直深刻——晁错《论贵粟疏》赏析
10
作者 崔爱华 《阅读与鉴赏(下旬)》 2010年第7期6-8,共3页
西汉初年.文坛上有两篇著名的论积粮对立国作用的文章。一是贾谊的《论积贮疏》,一是晁错的《论贵粟疏》。这两篇文章被鲁迅先生誉为“沾溉后人,其泽甚远”的“西汉鸿文”。本文在丐作技巧上有如下几点:
关键词 晁错 赏析 论积贮疏 文章
下载PDF
读书札记三则
11
作者 潘玉坤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5年第2期184-186,共3页
1.《论语》"惟我与尔有是夫"句,去掉句末语气词,实际相当于"唯我与尔能之"。2.《论积贮疏》"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中之"有及",与"无及"相对,意为来得及,不必训为"能及"。3."何以加"、"何有加"和"何能加"可以表示基... 1.《论语》"惟我与尔有是夫"句,去掉句末语气词,实际相当于"唯我与尔能之"。2.《论积贮疏》"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中之"有及",与"无及"相对,意为来得及,不必训为"能及"。3."何以加"、"何有加"和"何能加"可以表示基本相同的意思——怎能超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论积贮疏 有是 有及 何有 何以
下载PDF
“请卖爵子”考辨
12
作者 郑丽萍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年第4期91-93,共3页
长期以来,贾谊文中的“请卖爵子”一句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本文试从语言文字规律和历史制度本身的演变情况着手,对这句话进行考释。“请卖爵子”的主语是老百姓,而非官府。
关键词 贾谊 论积贮疏 秦汉爵制 民爵
下载PDF
语文教学之友 被引量:2
13
《语文教学之友》 2014年第8期F0002-F0002,共1页
贾谊(前200年-前168年)。西汉时期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由于当过长沙王太傅,故世称贾太傅、贾长沙。汉朝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著有《新书》十卷,散文和辞赋两类成就突出。政论文《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在... 贾谊(前200年-前168年)。西汉时期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由于当过长沙王太傅,故世称贾太傅、贾长沙。汉朝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著有《新书》十卷,散文和辞赋两类成就突出。政论文《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在历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其文说理透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论积贮疏 《过秦论》 西汉时期 《新书》 洛阳市 河南省 思想家
下载PDF
古汉语异读字浅议
14
作者 蒋彰明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72-77,共6页
古汉语中的某些字词要异读,原因是很多的,其中“破读”(亦称“读破”)现象当是一个重要原因。所谓“破读”,就是用改变一个字词的读音来表示不同的意义或者不同的词性。这实际上是词义引申发展的结果。由于语言中某一个字词产生了新的... 古汉语中的某些字词要异读,原因是很多的,其中“破读”(亦称“读破”)现象当是一个重要原因。所谓“破读”,就是用改变一个字词的读音来表示不同的意义或者不同的词性。这实际上是词义引申发展的结果。由于语言中某一个字词产生了新的意义或新的语法作用,为了在读音上有所区别,并使之表达得更加明确,就把这个字词读为另一种读音,以表示差异。概括起来,有如下两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读字 语法作用 词义引申 鲁仲连义不帝秦 现代汉语 论积贮疏 改读 木兰诗 长安君 黄生借书说
下载PDF
也解“残贼”
15
作者 厉平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7年第1期28-28,共1页
高适《燕歌行》开头两句是:“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对于“残贼”,史双元同志以为不能解释成“残余的敌人”,而应解为“不仁不义者”(《“残贼”解》,见1985年12月3日《光明日报》)我以为这种说法是值得商榷的。 史文认为... 高适《燕歌行》开头两句是:“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对于“残贼”,史双元同志以为不能解释成“残余的敌人”,而应解为“不仁不义者”(《“残贼”解》,见1985年12月3日《光明日报》)我以为这种说法是值得商榷的。 史文认为“残贼”是翻用了孟子之语,为并列名词。的确,“残贼”的用法,可以是并列结构而不是偏正结构。《孟子·梁惠王下》中的“残贼”就是。史文的另一列子,是贾谊的《论积贮疏》:“今背本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这里的残贼,很明显,正如史文指出的,也是并列的名词。但这里不能解为“不仁不义者”,而应该解释成“害”。再说得具体些,“残”是就生产消费方面而言,“贼”是就社会风气方面而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贼 论积贮疏 不仁不义 燕歌行 并列结构 偏正结构 梁惠王 史文 公行 双元
下载PDF
古文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16
作者 汤作铭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81-82,共2页
在古文教学中怎样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古文中所反映的主题思想,往往局限于当时的社会实际。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与今天相比,颇有相异之点。要想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确实要下功夫。 有的古文在认... 在古文教学中怎样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古文中所反映的主题思想,往往局限于当时的社会实际。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与今天相比,颇有相异之点。要想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确实要下功夫。 有的古文在认字、讲词、解题时,就可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讲《论积贮疏》,必须把题目向学生解释清楚:积是积蓄,贮是储备,疏是奏本。所以,《论积贮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积贮疏 思想政治教育 主题思想 中所 窦娥 《窦娥冤》 元代社会 与民同乐 庄暴 思想教育
下载PDF
杂文的历史和现状管窥
17
作者 叶元章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2期88-91,共4页
鲁迅在《且介亭杂文》序言中说过:“其实杂文也不是现在的新货色,是古已有之的。”鲁迅所说的“古已有之”,是确有根据的。中国不但早已有了杂文,而且有过专门研究杂文的论著。刘勰《文心雕龙》就曾专辟一章(《杂文第二十四》),谈论杂... 鲁迅在《且介亭杂文》序言中说过:“其实杂文也不是现在的新货色,是古已有之的。”鲁迅所说的“古已有之”,是确有根据的。中国不但早已有了杂文,而且有过专门研究杂文的论著。刘勰《文心雕龙》就曾专辟一章(《杂文第二十四》),谈论杂文。“议论而兼叙述者,谓之杂说。”古人很早就把这种夹叙夹议的文体,称之为杂说。战国以来,诸子百家的著作中,这类杂说就已存在了。如《战国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荀子《劝学篇》、韩非《说难》以及庄子、墨子的某些著作,都可说是最早的杂文。秦汉以还,如李斯《谏逐客书》、贾谊《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晁错《论贵粟疏》,指陈利害,辩析得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策》 谏逐客书 邹忌讽齐王纳谏 陈政事 论贵粟 论积贮疏 《劝学篇》 三家村札记 《过秦论》 秦牧
下载PDF
谈谈作代词用的“见”与“相”
18
作者 饶虎元 《昭通学院学报》 1988年第Z1期26-28,共3页
“见”字除作动词用作名词用,作“现”字用和表示被动等用法之外,还有第五种用法是作代词用。当“见”字作代词用时,它和表被动的“见”相比,从书面上看都是“见+动词”,毫无二致;但从内容实质上看则大有径庭!
关键词 内容实质 《孔雀东南飞》 五色笔 刘兰芝 遣归 表被 对天发誓 蒋干 论积贮疏 黔之驴
下载PDF
“数千百万”还是“数十百万”
19
作者 陆精康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 2001年第5期9-10,共2页
关键词 “数千百万” “数十百万” 论积贮疏 版本依据 高中 语文 文言文 教材研究
下载PDF
一个“度”字见真功
20
作者 仲兆林 《群众》 2016年第11期68-68,共1页
在日常工作中,党员干部经常会遇到如何把握"度"的问题。"度也,法制也",其意指标准、限度、幅度、法则等。《国语·周语》有言:"用物过度妨于财。"贾谊《论积贮疏》有言:"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儒家心传秘诀... 在日常工作中,党员干部经常会遇到如何把握"度"的问题。"度也,法制也",其意指标准、限度、幅度、法则等。《国语·周语》有言:"用物过度妨于财。"贾谊《论积贮疏》有言:"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儒家心传秘诀"允执厥中"的"中"就有"度"的意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庸之道"。把握不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积贮疏 日常工作 党员干部 中庸之道 法则 过度 物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