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赫尔巴特教学论精神及其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2
- 1
-
-
作者
王昌民
王凌
-
机构
渭南师范学院
-
出处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55-62,共8页
-
文摘
赫尔巴特的教学论精神就是强调学生多方面的主动发展,强调学生的精神建设,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重视构建良好师生关系、重视学生的扩大交往和确立同情。大学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误解”与赫尔巴特学派对“教育性教学”的“狭义的解读”有相似之处。赫尔巴特教学论的基本精神对“教育性教学”“思想范围”“观念群”的解释,对“课程思政”建设有启示意义,有助于专业教师理解“课程思政”的“唤醒心灵”“充实心灵”的内涵,有助于克服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窄化理解,有助于专业课教师对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心灵能力”要素的挖掘,从而有助于专业教师对专业课程“思政”资源的二次开发。大学专业课教学应按照赫尔巴特教学论精神进行转型,构建新型教学文化,强化“心灵能力”培育,强化“课程思政”建设,关注大学生的精神丰富性、精神主动性和精神生长性建设。
-
关键词
赫尔巴特
教学论精神
主动性精神
课程思政建设
-
Keywords
Johann Friedrich Herbart
spirit of educational idea
initiative spirit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论精神系统的构变
- 2
-
-
作者
岳玉禄
-
机构
内蒙古师范大学
-
出处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3期77-86,共10页
-
文摘
所谓构变,系指系统内在要素组织的变化。精神系统是最为复杂和活跃的系统,是物质系统构变到高级阶段—高级神经系统的产物。其构变植根于人类社会实践,来源于又作用于物质系统的构变,体现为获得性构变、区别性构变、幻想性构变,生态性构变,具有相协性、假说性和选择性,根源存在于客体、客体、载体及其关系之中.
-
关键词
精神系统
物质系统
论精神
区别性
内在要素
幻想性
宇宙学
广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
人类社会实践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论精神产品流通
- 3
-
-
作者
李孺义
-
机构
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
出处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1987年第4期49-52,共4页
-
文摘
人类在何种程度上发展了精神产品的生产及其消费的能力,人类也就在何种程度上发展了传递这些精神产品的能力。人对精神产品的传递,在社会的宏观形态上可以概括为精神产品流通。一、精神产品流通的本质特征流通总是相对于生产和消费而言的。因此,对精神产品流通之本质特征的研究,应纳入精神产品的生产及其消费的相互作用的机制上。1、精神产品流通:精神产品生产与精神产品消费相互作用的中间环节。一般而言,精神产品的生产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对一切对象性世界进行观念的扬弃和观念的把握之过程。因此,它是人按照“真善美”的尺度来进行科学知识和知识价值的加工制作过程。
-
关键词
精神产品
对象性
论精神
价值属性
宏观形态
知识价值
精神生产
物质生产
精神劳动
咨询服务活动
-
分类号
F27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简论精神生产
被引量:1
- 4
-
-
作者
李受恩
-
出处
《实事求是》
1983年第5期23-29,8,共8页
-
文摘
精神生产这一概念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精神生产看作是'整个世界的生产'的一个部分。(《马恩选卷》第1卷第42页)精神生产这一概念今天已经越来越显得重要了。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政治报告中把精神生产看作是创造社会主义精冲文明的重要手段。然而,究竟什么是精神生产?这一概念的涵义是什么?精神生产主要包括那些方面?它和物质生产的关系怎样?和社会实践的关系怎样?本文就这些问题的某些侧面谈一点很不成熟的看法。
-
关键词
精神生产
精神产品
物质生产
马恩
胡耀邦同志
精神劳动
论精神
精冲
卷第
现代资产阶级
-
分类号
D6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论精神需要
- 5
-
-
作者
张洪武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马列所
-
出处
《大庆社会科学》
1990年第4期32-35,共4页
-
文摘
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日益表现出享受精神产品和从事精神生产的需要。在社会主义社会里,随着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发展,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丰富,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条件日益增多和日趋完备。因此,研究精神需要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本文就精神需要及其有关的问题,谈些拙见,以供商酌。
-
关键词
精神需要
精神产品
论精神
精神生产
文化素质
物质需要
交往手段
马恩
物质生产
精神生活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论精神生产力
- 6
-
-
作者
段若非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
-
出处
《新长征》
北大核心
1994年第8期3-5,共3页
-
文摘
论精神生产力段若非人猿揖别,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并且永远是人类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的活动,就是生产。生产─—除人类自身的生产外,便是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物质生产创造物质产品,以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精神生产创造精神产品,以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创造...
-
关键词
论精神
人类自身的生产
物质生活需要
历史活动
历史运动
精神生活需要
自然物质
精神产品
发展战略
生理素质
-
分类号
F014.1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论精神生产力的含义
- 7
-
-
作者
彭恒军
赵健杰
-
出处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2期104-107,共4页
-
文摘
精神生产力是马克思提出的一个重要科学概念。马克思是基于历史的基本事实和发现、揭示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的需要,来研究和提出精神生产力这一科学概念的。马克思虽未详尽地论述精神生产力的含义,但却原则规定了界说精神生产力的基本框架和基本取向。他认为,物质生产力和社会分工是研究和探讨精神生产力的基础和出发点;精神生产力是与物质生产力相对应的一个科学概念;生产“纯粹”意识的生产力即为原本意义的精神生产力,等等。
-
关键词
精神生产力
物质生产力
论精神
精神产品
生产物质
生产手段
生产对象
精神劳动
语言符号系统
社会生产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论精神生产的特征及其科学管理
- 8
-
-
作者
李岩实
-
出处
《兰州学刊》
1983年第2期23-32,共10页
-
文摘
精神生产是同物质生产相对而言的。物质生产是指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相结合创造物质产品的过程,精神生产是脑力劳动者通过自己的智慧,运用一定的手段,创造精神产品的过程。这两种生产之间有许多共同点,例如,二者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都要借助于一定资料和物质条件,都要遵循生产过程的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然而,精神生产有许多不同于物质生产的特点,研究精神生产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搞好精神生产的科学管理,这是四化建设给我们提出的迫在眉睫的任务。
-
关键词
精神生产
社会规律
物质生产
两种生产
论精神
脑力劳动者
图书资料
生产过程
精神产品
黄文魁
-
分类号
F27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浅论精神产品的二重性
- 9
-
-
作者
卢国良
-
出处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3期119-123,共5页
-
文摘
社会主义精精产品的生产是社会生产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它不仅关系到全体人民不断增长的精神需要能否得到满足,民族素质能否得到提高的问题,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能否得到巩固和发展的大问题.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精神产品的性质问题,是理论界长期争论不休的“理论热点”,至今没有取得统一的认识.本文试就精神产品的性质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认识,以求教于理论界的各位同志.
-
关键词
精神产品
论精神
商品经济条件
精神需要
理论热点
政治设施
物质资料
社会化程度
现实生活
社会经济属性
-
分类号
F27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简论精神生产如何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
- 10
-
-
作者
杨立华
-
出处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3-15,70,共4页
-
文摘
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面对当时纷争的社会环境,曾给人下过一个断语;人是一种政治动物。历史发展到今天,中国社会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人欲横流泥沙俱下,人仿佛都成了追求物欲满足的经济动物。这是一种不能让人悲观的社会现象。人类社会的存在、进步与发展,离不开社会生产。而社会生产并不是单方面的物质生产和经济发展。应该说,目前的中国从上到下强调经济的发展和腾飞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把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仅仅理解为物质生产或经济的发展,那么。
-
关键词
政治动物
人欲横流
论精神
希腊哲学家
商品大潮
精神生产
物质生产
精神需求
社会环境
人类社会
-
分类号
G526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论精神病人的治疗和管理
- 11
-
-
作者
吴舸
-
机构
湖南省汩罗市精神病院
-
出处
《中国医学伦理学》
1990年第1期37-41,共5页
-
文摘
现代医学体系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过渡。从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预后及疾病的预防、诊治、康复等方面思考问题,如何对待精神(心理)疾患者理应提出来进行讨论。怎样创建一套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精神卫生保健和精神疾病防治系统,使之更好地满足社会和医学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其维护人民精神卫生及社会健康状态的作用。这是一个亟需深入研究与解决的问题。笔者就此作些初步探讨。
-
关键词
精神卫生
生物医学模式
卫生保健
综合医院
论精神
医学服务
医学体系
精神病防治
精神病人
诊疗服务
-
分类号
R
[医药卫生]
-
-
题名浅论精神生产的特点及其作用
- 12
-
-
作者
沈路
-
出处
《丽水学院学报》
1991年第4期46-49,共4页
-
文摘
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生产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社会的发展就是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不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发展的过程。精神生产在表现形式,创造性及价值的决定三个方面有自己的特点。精神生产对物质生产所起的三个反作用,即精神生产对物质生产设备的完备性、先进性所起的促进作用;精神生产对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作用;精神生产对物质生产发展方向所提的指导作用。
-
关键词
精神生产
物质生产
精神产品
论精神
物质力量
社会主义方向
个别劳动时间
两种生产
促进作用
现实生活
-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论精神产品的累积性及其对图书馆的影响
- 13
-
-
作者
张南平
-
出处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3期43-49,共7页
-
文摘
近年来,随着两个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我国哲学界开展了对精神生产领域的理论研究,并取得了新的成果.这对我国图书馆学的理论研究也不无启发.本文试图通过对精神产品累积性的分析研究,从精神生产的哲学角度来考察和阐释图书馆界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较佳对策,以丰富和发展图书馆学的理论研究.一、精神产品的累积性及其形成原因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可以划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物质生产,另一种是精神生产.
-
关键词
精神产品
精神生产
累积性
物质生产
论精神
两个文明建设
文献利用
文献流通
载体类型
自然物质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初论精神损伤
- 14
-
-
作者
李洪明
-
机构
湖南省怀化地区中级人民法院
-
出处
《医学与哲学(A)》
1992年第5期36-37,共2页
-
文摘
导言人类进入现代文明社会以后,对健康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不但要求人体健康,而且要求精神健康。精神健康的人,因各种不良因素的刺激诱发作用,通过病理心理机制,致使精神紧张,精神思维活动失调的功能性损伤,称为精神损伤。
-
关键词
论精神
精神健康
功能性损伤
病理心理
现代文明社会
人体健康
诱发作用
赔偿案件
侵害人
社会治安
-
分类号
R
[医药卫生]
B
[哲学宗教]
-
-
题名论精神生产的性质
- 15
-
-
作者
关键
-
出处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1987年第1期2-5,共4页
-
文摘
生产是人类共同的最基本的社会活动,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源泉。“生产”是个很大的概念,是动态概念,它的内函和外延是不断发展的。人类生产活动是向自然索取的过程。人们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一切衣食住行都直接或间接地取自自然界,如空气、水、阳光、野生动植物、矿物等,或是对自然物进行加工改制后而获得的,如各种工农业产品。什么是生产活动?人们向自然索取的活动就是生产活动。
-
关键词
工农业产品
人类生产活动
论精神
动态概念
精神产品
内函
客观实际情况
科技发达国家
可比性原理
信息科学
-
分类号
F27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论精神生产的运动形式及基本特征
- 16
-
-
作者
王晓林
-
机构
南开大学哲学系
-
出处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
1989年第1期39-42,共4页
-
文摘
精神生产是现实的人观念地把握存在的过程。观念地把握存在是历史地进行的,那么,它是以怎样的基本形式运动发展的呢?1959年5月,周恩来曾作了《关于文化艺术工作两条腿走路的问题》的讲话,其中,他已经谈到了精神生产的运动形式问题。
-
关键词
精神生产
运动形式
精神劳动
论精神
精神产品
艺术工作
牛顿学说
生产过程
物质生产
知识成果
-
分类号
F27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论精神与物质的关系──欠发达的教训
被引量:1
- 17
-
-
作者
梅塞·凯比德
元亨
-
机构
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哲学系
-
出处
《第欧根尼》
CSSCI
1994年第1期79-91,116,共14页
-
-
关键词
论精神
文化变革
现代化理论
现代性
不平衡
企业精神
变革才能
不发达
心理冲动
精神范畴
-
分类号
B02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
-
题名论精神文化
- 18
-
-
作者
稔秋
-
出处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CSSCI
1992年第8期19-21,共3页
-
文摘
苏联《社会政治科学》杂志1991年第10期,发表了哲学副博士科兹洛娃撰写的《当代社会的精神文化》一文,现将第一部分关于精神文化的论述摘译如下:如果没有关于文化的明确概念,人们可以讨论和评估人类的任何事务,但很难将这些事务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只有通过'文化'这个概念,才能表示社会过程。
-
关键词
论精神
政治科学
社会过程
道德体系
人类劳动
相互排斥
社会集团
行为方式
物质化
内在刺激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试论桓谭、王充和范缜无神论思想的相承与发展
被引量:1
- 19
-
-
作者
周琼
-
出处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15-21,共7页
-
文摘
我国的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在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取得了重大成就,无神论思想理论体系基本形成,以实体喻论精神的各种无神论思想命题可谓空前绝后,其中尤以桓谭、王充和范缜的思想最具代表性。桓谭承前启后地提出了以烛火喻形神的“精神居形体”的新命题;王充继承了桓谭的思想,并进一步充实发展,提出了“元气自然论”和“形死神灭”的以形神论证无鬼的思想观点;范缜在此基础上,克服了两人的不足,以刀刃喻形神,提出了“形神相即”、“形质神用”的神灭论,把无神论思想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
关键词
范缜
南北朝时期
论精神
致人死命
渊原
三辅
天有
人能
自古及今
燃烛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千里马的食量
- 20
-
-
作者
刘隆有
-
出处
《学习与研究(北京)》
1985年第2期46-47,共2页
-
文摘
谁都知道,韩愈那篇有名的《马说》,是讲伯乐与千里马之间的知遇关系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名句,差不多已是妇孺能诵了。但细查一下,《马说》全文151字,直接讲伯乐与千里马之间知遇关系的。
-
关键词
才美
饮泉
马也
妇孺能解
韩文公
相马经
论精神
首要标准
精忠报国
《宋史》
-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