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试析儒家“道统”的文化论证功能
被引量:3
- 1
-
-
作者
潘志锋
-
机构
广东警官学院
-
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8-82,共5页
-
文摘
“道统”作为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其实质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为描述儒家思想的传承历史而人为构拟的历时性谱系。其表现形式是:按不太严密的历史顺序排列的一组被奉为“文化英雄”的精英知识分子。其功能有二:一是论证儒学或儒学中某支派学说的合理性,这是“道统”的一般文化功能;二是当这种学术谱系的论证功能被王权所利用时,“道统”的一般文化功能就转变为王权合法性的政治论证功能。
-
关键词
道统
儒家
谱系
文化论证
-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营造以批判性思维为中心的课堂思维文化
被引量:2
- 2
-
-
作者
武宏志
-
机构
延安大学
-
出处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18年第5期34-45,63,共13页
-
基金
2017年度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汉语世界的‘明辨’与英语世界的‘批判性思维’"(项目编号:17JK0839)
-
文摘
批判性思维是21世纪核心素养的构件,是教育的基本目标,这已成为全球共识。全球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主流改革方向是将批判性思维、创造性、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融入学科教学之中。教与学的核心变成了"学习思考,思考学习"。批判性思维的养成首先要从营造课堂思维文化着手,其核心是创建一种健康的论证文化。
-
关键词
批判性思维
思维文化
论证文化
注入法
思维惯例
-
分类号
B804.1
[哲学宗教—思维科学]
-
-
题名认同与文化自身认同
被引量:76
- 3
-
-
作者
赵汀阳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
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6-22,共7页
-
-
关键词
文化自身认同
社会制度
思维结构
哲学分析
公共资源
文化资格论证
他者问题
-
分类号
B016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
-
题名中央民族大学佤族舞蹈课程“五点环线”模式的创建
- 4
-
-
作者
李惠君
苏自红
-
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
-
出处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3-130,共8页
-
基金
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佤族舞蹈挖掘性保护与创造性传承编创《阿佤摇》”(项目编号2024-A-06-061-683)阶段性成果。
-
文摘
中央民族大学佤族舞蹈课程“五点环线”模式是对民族舞蹈教学“三点一线”传统建设模式的深化与拓展,将民族“根文化”的内涵深植于民族舞蹈创作、教学、理论研究中。通过五个时空点,建构从“生活—广场”到“表演—舞台”,再到“教学—课堂”,又到“表演—舞台”,最后回到“生活—广场”的循环模式。这一模式继承已有的“采风、整理、提炼、编排、教学、创作”的教材建设与教学环节,增加“表演—舞台”时空点的过程环节,强调基于民族舞蹈文化的舞台创作对舞蹈教材建设与教学、育人的重要性,旨在深化民族舞蹈教育内涵,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舞蹈教育领域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
关键词
民族‘根文化’
五点环线
返乡求证
民族认同
文化论证
-
Keywords
ethnic“root culture”
Five Points Circular Line
return to the hometown for verification
ethnic identity
cultural argumentation
-
分类号
J722.22
[艺术—舞蹈]
-
-
题名礼仪之争中的中国声音
被引量:9
- 5
-
-
作者
钟鸣旦
王丹丹
-
机构
鲁汶大学汉学系
-
出处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5-103,共9页
-
文摘
17世纪至18世纪初的中国礼仪之争通常被视为一个纯粹的欧洲事务,是在中国传教的欧洲传教士之间或这些传教士与欧洲主教之间的问题。因而,大部分对于中国礼仪之争的研究都倾向于欧洲一方,而涉及中国与中国信徒在礼仪之争中表现的研究微乎其微。然而,当时的中国学者,包括士大夫、官员以及中国信徒,在很大程度上确实参与了这场有关中国礼仪的争论。新披露的撰于1701~1704年间的一批特别的中文和欧语文献为礼仪之争中的中国声音提供了新证据。这批文献包括约60封被寄往罗马的中文书信,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其中约430个不同的亲笔签名,它们是礼仪之争中的中国声音,其任务就是让罗马教廷当局听到中国信徒关于礼仪之争的声音。这些文献表明,18世纪初中国社会中的基督教群体处于一个紧密的联系与网络之中。当时的基督徒网络有三个层次:地方性的、全国性的以及跨国的。这些网络是通过传道员、社区领袖或神父这样的中间人建立起来的。18世纪中国信徒通过参与礼仪之争,获得了一个属于更广泛群体的跨国界的意识,并发展了自己的、文化间的论证。中国礼仪之争,对于那些参与了17、18世纪的中欧早期交往的人来说,是一项挑战。对礼仪之争的新兴趣表明,这些主题在今天仍然具有活力,并可能为全球化时代的当下提供某种启示。
-
关键词
礼仪之争
《中国更新的证言摘要》
天主教徒社区网络
文化间的论证
-
Keywords
Summarium Novissimorum Testimoniorum Sinensium
networks of Christian communities
intercultural argumentation
-
分类号
K103
[历史地理—世界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