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内教材对“艺术起源于劳动”的论证问题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求长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0-14,94,共5页
国内高校文学理论教科书在艺术起源问题上坚持艺术起源于劳动的观点本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其论证上却存在问题:有意无意地或暗示性地把并未研究过人类艺术起源课题的马克思恩格斯拉进这个课题的研究者队伍中来;因为普列汉诺夫是马克思主义... 国内高校文学理论教科书在艺术起源问题上坚持艺术起源于劳动的观点本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其论证上却存在问题:有意无意地或暗示性地把并未研究过人类艺术起源课题的马克思恩格斯拉进这个课题的研究者队伍中来;因为普列汉诺夫是马克思主义者,便将并非属于他的独家之言的艺术起源于劳动定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观点;强扭马克思恩格斯等人的话语作为论据;"为我所需"地选用理论资料与原始艺术资料;有意无意地表露出"终极真理"意识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文学理论教材 艺术的起源 艺术起源于劳动 论证问题
下载PDF
“爱”的分析——基于摩尔的开放问题论证
2
作者 彭恩兴 《心理学进展》 2024年第1期193-199,共7页
本文利用分析哲学家摩尔(G. E. Moore)的开放问题论证(open question argument)这一思想资源,从语言分析的维度,来尝试性地揭示我们日常语言中“爱”这个概念的一般涵义。我们首先通过运用开放问题论证来说明“爱”这个概念不能用表征... 本文利用分析哲学家摩尔(G. E. Moore)的开放问题论证(open question argument)这一思想资源,从语言分析的维度,来尝试性地揭示我们日常语言中“爱”这个概念的一般涵义。我们首先通过运用开放问题论证来说明“爱”这个概念不能用表征心理或生理的概念下定义,并通过发展开放问题论证的思路,揭示出“爱”的一般涵义具有应然性的特征,并进一步得到了“爱的施行应当是无欲望的关切”、“爱的施行应当符合自由的观念”等基本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的施行 开放问题论证 应然 自由
下载PDF
决定英美元伦理学百年发展的“未决问题论证”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真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6-33,共8页
摩尔1903年所提出的"未决问题论证"可以表达为:如果善可以定义为自然属性N,那么,"N是善的吗?"就不应当是一个未决问题。但"N是善的吗?"对任何理解该句子的人来说都是一个未决问题。因此,善不可以定义为N... 摩尔1903年所提出的"未决问题论证"可以表达为:如果善可以定义为自然属性N,那么,"N是善的吗?"就不应当是一个未决问题。但"N是善的吗?"对任何理解该句子的人来说都是一个未决问题。因此,善不可以定义为N。这一论证以非常有效的形式将伦理学判断或规范性判断的特殊性,即它们和自然科学的判断或任何本体论判断的区别凸现出来,它影响并决定了英美元伦理学百年发展的历程。了解这一论证对当代英美元伦理学产生如此深远影响之原因,对于我们今天的伦理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尔 善未决问题论证 元伦理学 自然主义谬误
下载PDF
精选习题,培养初中学生猜测、论证问题的能力
4
作者 王国慎 《数学通报》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3-15,共3页
实践证明,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适当“介绍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题目,一些具有丰富背景并值得研究的题目,一些能从中品味到科学家工作的题目。
关键词 初中 数学教学 能力培养 猜测能力 论证问题能力
原文传递
问题视域下开放性试题的命题与备考 被引量:1
5
作者 谢志芳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8年第11期80-81,89,共3页
学科素养内涵与结构的研制与凝练,将高中历史教学带入一个新境界。"发现问题"是学科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历史开放性试题的关键点。它使学科能力要求体系更加完整。问题视域下发现和论证已成为开放性试题考查的新特点。对此的... 学科素养内涵与结构的研制与凝练,将高中历史教学带入一个新境界。"发现问题"是学科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历史开放性试题的关键点。它使学科能力要求体系更加完整。问题视域下发现和论证已成为开放性试题考查的新特点。对此的分析与研究利于聚焦学生学科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真正将学科核心素养落到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意识 发现问题 论证问题 开放性试题
下载PDF
关于中国文化心理学的三个问题 被引量:9
6
作者 汪凤炎 郑红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5-100,共6页
中国文化心理学指以中国文化为背景、为底蕴,兼顾中国文化与心理学等两个角度来研究中国人心理与行为规律的一门学科。主张用“基本问题论证法”而不是“内容相似论证法”来证明中国文化里确有心理学。为更好地开展中国文化心理学的研究... 中国文化心理学指以中国文化为背景、为底蕴,兼顾中国文化与心理学等两个角度来研究中国人心理与行为规律的一门学科。主张用“基本问题论证法”而不是“内容相似论证法”来证明中国文化里确有心理学。为更好地开展中国文化心理学的研究,主张坚持“一导多元”的方法系统,并对此方法系统中的语义分析法、深度比较法和实证检验法作了操作性颇强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心理学 基本问题论证 方法系统
下载PDF
论决策中的逻辑推理问题 被引量:1
7
作者 韩策 《大理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51-55,共5页
逻辑推理贯穿于整个建立在对将来的所有可能的后果进行缜密的权衡基础上的决策思维活动中,彰显基础逻辑推理理论的作用价值意义。将决策问题的逻辑推理研究,回归于最基本的逻辑推理问题,把关注点放在逻辑推理与生活中的实际决策上。在... 逻辑推理贯穿于整个建立在对将来的所有可能的后果进行缜密的权衡基础上的决策思维活动中,彰显基础逻辑推理理论的作用价值意义。将决策问题的逻辑推理研究,回归于最基本的逻辑推理问题,把关注点放在逻辑推理与生活中的实际决策上。在决策与逻辑推理相互的内在关系上,始终融贯着最基本的普通逻辑意义下的推理思维形式。本文研究科学决策过程中应用的逻辑推理,以反面的典型案例进行逻辑分析评价研究,从中找到逻辑推理对决策失误进行制约的规范性准则,找到避免失误的方法等,体现着一种回归实践的实务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策 推理问题 论证问题
下载PDF
巧用逻辑推理提高论证能力——以2019年文综全国卷Ⅲ第38题(2)和2020年文综全国卷Ⅲ第40题(2)为例
8
作者 胡剑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21年第21期116-117,共2页
“论证类问题”是高考政治试题中的常规题型,在主观题中常见的设问形式为“为什么”或者“分析…的合理性(或理由、必要性、可能性、影响)”等。从《考试大纲》关于“论 证”的要求可知,“正确的逻辑关系”是“表达出论证的过程和结果... “论证类问题”是高考政治试题中的常规题型,在主观题中常见的设问形式为“为什么”或者“分析…的合理性(或理由、必要性、可能性、影响)”等。从《考试大纲》关于“论 证”的要求可知,“正确的逻辑关系”是“表达出论证的过程和结果”的必要条件。逻辑不清、思路不畅是考生在解答此类试题时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高考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文以2019年文综全国卷Ⅲ第38题(2)和2020年文综全国卷Ⅲ 第40题(2)为例,拟探析运用逻辑推理提高论证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政治试题 论证问题 论证 逻辑
下载PDF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的外部思维特征和发展途径
9
作者 陈延辉 郭志永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2期66-68,共3页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是高考考查的关键能力之一,但在复习备考中却存在教师关注不够或不知如何关注等问题。文章分析近年高考试题认为:考查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的试题主要包括两种题型,即“通过判断试题中观点的正误确定论点”...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是高考考查的关键能力之一,但在复习备考中却存在教师关注不够或不知如何关注等问题。文章分析近年高考试题认为:考查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的试题主要包括两种题型,即“通过判断试题中观点的正误确定论点”和“将分析情境得出的结论作为论点”;针对论点进行论证时一般遵循“确定论点-搜集论据-表达结果”的顺序,每个环节分别表现出不同的外部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学生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 外部思维特征 地理高考
下载PDF
论道德话语的自然主义诠释
10
作者 梅轩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7-13,共7页
道德话语是指包含道德术语、道德概念,表达道德思想或观点的语句。如何诠释道德话语的语义乃一大哲学难题,主要原因在于道德具有高度的形而上意义。经典“开放问题论证”表明,道德谓词不可定义,道德特性也不等同于自然特性;传统道德非... 道德话语是指包含道德术语、道德概念,表达道德思想或观点的语句。如何诠释道德话语的语义乃一大哲学难题,主要原因在于道德具有高度的形而上意义。经典“开放问题论证”表明,道德谓词不可定义,道德特性也不等同于自然特性;传统道德非认知论也指出,道德话语仅表达言者态度,再无其他。然而,从道德自然主义视角看,道德概念实则可用自然概念来阐释,道德特性也可还原为自然特性,道德话语不仅表达言者态度还表达言者信念。如此,“开放问题论证”难题便得以消解,道德非认知论也得到驳斥。借助道德自然主义,形而上的道德意义可以转换为更加具象简化的自然意义,道德也因此不再高高在上、令人难以触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话语 自然主义 开放问题论证 非认知论
下载PDF
中国古代有心理学思想吗? 被引量:3
11
作者 汪凤炎 郑红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56-60,共5页
争论中国古代有无心理学思想的缘由主要有二 :一是中国古代本无“心理学”这一概念 ;一是中国近现代科学意义的心理学不是从中国文化传统中诞生的。为了论证中国古代本有心理学思想 ,文章总结了两种论证方法 :一是内容相似论证 ;一是基... 争论中国古代有无心理学思想的缘由主要有二 :一是中国古代本无“心理学”这一概念 ;一是中国近现代科学意义的心理学不是从中国文化传统中诞生的。为了论证中国古代本有心理学思想 ,文章总结了两种论证方法 :一是内容相似论证 ;一是基本问题论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心理学 内容相似论证 基本问题论证 心理学史 中国
下载PDF
硕士学位论文撰写要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国辰 《俄语学习》 2011年第5期44-48,共5页
本文就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提出五个方面的问题与对策。1.重视撰写学位论文过程中的心理因素。2.论文"三定",——1)确定论文新意,2)确定论文题目,3)确定论文目录;3.论文论证中的几个重要问题。1)文献中引语的使用,2)本课题研... 本文就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提出五个方面的问题与对策。1.重视撰写学位论文过程中的心理因素。2.论文"三定",——1)确定论文新意,2)确定论文题目,3)确定论文目录;3.论文论证中的几个重要问题。1)文献中引语的使用,2)本课题研究现状综述的撰写,3)怎样恰当地论证新意,4)论文的应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因素 “三定” 论证中的重要问题
下载PDF
试论摩尔的“善是不可定义的” 被引量:4
13
作者 侯忠海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5-77,共3页
摩尔认为,“善的”或“善性质”是不可分析、不可定义的孤立性质或单纯概念,“善的”或“善性质”是自明的,不能通过经验和理性来认识,只能通过直觉来把握,从而摩尔把“善”摆在了他的伦理学体系的逻辑起点的位置上,这使他的伦理学体系... 摩尔认为,“善的”或“善性质”是不可分析、不可定义的孤立性质或单纯概念,“善的”或“善性质”是自明的,不能通过经验和理性来认识,只能通过直觉来把握,从而摩尔把“善”摆在了他的伦理学体系的逻辑起点的位置上,这使他的伦理学体系具有了严密的逻辑性。在这里,摩尔第一次把语言逻辑分析的方法引入了伦理学,开了现代西方元伦理学之先河,对以后的伦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定义 "未决问题论证法" 直觉
下载PDF
学习习近平同志的立法思想
14
作者 周冉 《中外企业家》 2016年第11期148-149,共2页
完备而良善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基本标志,也是政权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人民群众对立法的期盼,已经不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管用不管用、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不是什么... 完备而良善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基本标志,也是政权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人民群众对立法的期盼,已经不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管用不管用、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国,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好国;越是强调法治,越是要提高立法质量。完善立法规划,突出立法重点,坚持立改废并举,提高立法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提高法律的针对性、及时性、系统性,已成为现阶段立法工作重要的指导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体制改革 立法协商 重大问题论证咨询机制 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
下载PDF
摩尔论“善” 被引量:1
15
作者 须大为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50-55,共6页
摩尔认为"什么是善?"是伦理学的首要问题,他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善是一种不可定义的、独特的性质。在他看来,"善"是单纯的概念,因而不可分析,也就不可定义;"善"既不是自然性质,也不是形而上学性质,因而... 摩尔认为"什么是善?"是伦理学的首要问题,他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善是一种不可定义的、独特的性质。在他看来,"善"是单纯的概念,因而不可分析,也就不可定义;"善"既不是自然性质,也不是形而上学性质,因而是独特的。摩尔进而认为,一旦把"善"定义为某种自然性质或形而上学性质,就犯了自然主义谬误,这一谬误可以由未决问题论证揭示出来。在这一系列论证中,摩尔开创性地使用了逻辑分析、概念分析、语言分析和心理分析等方法,但是因为这些方法的不成熟,摩尔在使用中也出现了错误和混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尔 自然主义谬误 未决问题论证 分析方法
下载PDF
对国内船舶交通管制系统(VTS)现状的思考 被引量:4
16
作者 才建胜 《天津航海》 2006年第2期29-30,共2页
通过对我国各海事局VTS现状的研讨,针对VTS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法,充分发挥VTS的作用。
关键词 VTS 问题论证 解决办法 新技术 功能 理解 定位 方法
下载PDF
论“善是不可定义的”——摩尔伦理学的科学化转向
17
作者 周雨晴 《科学文化评论》 2016年第6期92-102,共11页
对"善是不可定义的"这一命题的论证,摩尔首先从正面立论,提出"善"的单纯性和非自然性,指出"自然主义谬误";并通过构建"开放问题论证",反证以任何自然性质给"善"下定义都是错误的,提... 对"善是不可定义的"这一命题的论证,摩尔首先从正面立论,提出"善"的单纯性和非自然性,指出"自然主义谬误";并通过构建"开放问题论证",反证以任何自然性质给"善"下定义都是错误的,提出"善是不可定义的"。由此引起的认识论难题通过直觉主义来解决,建立非自然主义立场的价值论直觉主义,开启伦理学的理论化与科学化转向。但由于过分追求形式忽略内容,最终走向了形式主义。本文指出该论证的存疑之处,并认为应当把语言和逻辑分析方法内化到规范伦理学的研究中,把对"善"的普遍常识内化为伦理学标准,对外在的形式标准加以补充。尽管摩尔并没有完成对科学化伦理学的系统建构,但他对伦理学术语的逻辑分析方法和直觉主义的认识论立场具有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主义谬误 开放问题论证 直觉主义
下载PDF
围绕历史学科能力培养进行的四步解题法例析
18
作者 陈好胜 《中学教学参考》 2016年第22期112-112,共1页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在《中国高等教育》杂志上刊文梳理高考命题"一点四面"的改革主题很具指导性。历史高考"考核目标"依然是四项能力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如何落实这四项学科能力是中学历史教师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获取解读信息 调动运用知识 描述阐释事物 论证探讨问题 四步解题
下载PDF
元伦理学的发展——从摩尔到史蒂文森
19
作者 杨征源 《魅力中国》 2010年第32期308-309,共2页
道德哲学家都试图把自己对道德语言释义模式强加于非自然主义或情感主义。而不是靠对道德语言的经验观察来分析理解他们。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说,“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下——我们使用的‘语义’一词,可以这样来下定... 道德哲学家都试图把自己对道德语言释义模式强加于非自然主义或情感主义。而不是靠对道德语言的经验观察来分析理解他们。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说,“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下——我们使用的‘语义’一词,可以这样来下定义:一个字的含义就是它在语言中的用法。”他认为,我们不可能制定一种对语言的一切用法都具有共性的语言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决问题论证 情感主义 非认知主义
下载PDF
创造性提问与“问题论证讨论式”教学模式
20
作者 李园 《历史教学问题》 2001年第5期54-54,7,共2页
关键词 高中 历史教学 创新精神 问题论证讨论式” 情境性 提问 素质教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