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里仁”与人的居住方式——《论语·里仁》的思想及精神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赟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35,共7页
《里仁》在《论语》的结构中具有重要的位置,它是教学、政治、礼乐的归宿,三者依于仁而后才能有真实的生命。里仁的概念揭示的是一种居住方式,其核心是与他人一道共同成为人。对《论语》而言,里仁生活的展开固然需要个人的立志与践行,... 《里仁》在《论语》的结构中具有重要的位置,它是教学、政治、礼乐的归宿,三者依于仁而后才能有真实的生命。里仁的概念揭示的是一种居住方式,其核心是与他人一道共同成为人。对《论语》而言,里仁生活的展开固然需要个人的立志与践行,但对更多的人而言,也需要一种立足于人而成为人的基本情感的促动,但此种基本情调作为好恶的问题,必须藉由某种教化的氛围中得以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好恶 里神
下载PDF
张东荪论《论语》中的“仁” 被引量:1
2
作者 马秋丽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37-40,50,共5页
张东荪以西方近代伦理学思想为依据对《论语》中的仁进行了阐释,视"仁"为一种能统摄诸德之德,而仁本身又不可从概念的意义上加以界说,而只能从求仁的工夫、途径以及初步的仁与最后的仁等方面来显示仁的深远广大。可以说,他为... 张东荪以西方近代伦理学思想为依据对《论语》中的仁进行了阐释,视"仁"为一种能统摄诸德之德,而仁本身又不可从概念的意义上加以界说,而只能从求仁的工夫、途径以及初步的仁与最后的仁等方面来显示仁的深远广大。可以说,他为我们提供了对《论语》中"仁"的一种阐释,能引发我们对"仁"的进一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东荪 论语》中的
下载PDF
《论语·里仁》疑义章句解读
3
作者 常彦 《安康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75-76,共2页
《论语·里仁》篇主要讲仁德的道理。本篇有许多经典名句,如"择不处仁,焉得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等等。如何解读这些名句,历来多有争议。本文在质疑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和杨伯峻《论语译注》)的基础... 《论语·里仁》篇主要讲仁德的道理。本篇有许多经典名句,如"择不处仁,焉得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等等。如何解读这些名句,历来多有争议。本文在质疑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和杨伯峻《论语译注》)的基础上,对《里仁》篇中的一些疑义章句进行了重新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里 《四书章句集注》 论语译注》 解读
下载PDF
《论语·里仁》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章浅释
4
作者 吴肖惠 吴菊芳 吴成达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0年第10期95-97,共3页
对《论语·里仁》篇解说纷纭而未得要领。但对"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为什么还要"得之"且是"不以其道得之"这一显然不合逻辑的问题,大都没有过多关注或给予合理的解决。文章深入分析文本义并结合孔子... 对《论语·里仁》篇解说纷纭而未得要领。但对"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为什么还要"得之"且是"不以其道得之"这一显然不合逻辑的问题,大都没有过多关注或给予合理的解决。文章深入分析文本义并结合孔子生平,认为一个人处于"贫贱"的状态中,有内部和外部两种原因:其一是因为自身内部的原因;其二是因为外部环境的原因,如政治的黑暗、君主的无能、时机的不成熟等,但仁者君子却能"于富贵则审处之,于贫贱则安守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里 不以其道 内部 外部
下载PDF
《论语·里仁》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永忠 《前线》 CSSCI 2019年第10期I0002-I0002,共1页
关键词 论语·里
下载PDF
《论语》“不以其道得之”辨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广瑞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3期145-147,共3页
《论语》作为儒家最为重要的经典之一,历来注解阐发者众多,又因时代和文体的特殊性,歧解也颇多。《论语·里仁》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之,主要... 《论语》作为儒家最为重要的经典之一,历来注解阐发者众多,又因时代和文体的特殊性,歧解也颇多。《论语·里仁》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之,主要有四种观点,但对“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为什么还要“得之”且是“不以其道得之”这一显然不合逻辑的问题,大都没有过多关注或给予合理的解决。本文认为“得”的语义指向为“处”和“去”,即以“不以其道”、“得之”各为一读,句意便通晓达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里 “得” 句读 语义指向
下载PDF
《论语》整本书阅读教学谈 被引量:4
7
作者 程翔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2019年第3期26-28,共3页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学生之所以还要读《论语》,是因为《论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孔子思想的...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学生之所以还要读《论语》,是因为《论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孔子思想的智慧主要体现在《论语》中,无论是从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或是从古为今用的角度,还是从个体生命健康成长的角度,中学生都需要阅读《论语》。指导中学生进行《论语》整本书阅读,要了解孔子的生平,要选一个比较好的版本,要读整本的原著,要注意积累文言语料,留心常见的文言现象,并且运用好想象还原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本书阅读 论语 论语·里篇》 想象还原法
下载PDF
里仁馆
8
《中国书画》 2012年第7期J0107-J0107,共1页
『里仁』语出《论语·里仁》原文谓『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其意为人之身心应安居于仁德,是为美。故居身于仁义,寓心于道德,正为『里仁』之内涵。
关键词 论语.里 道德
下载PDF
《论语·里仁》篇“事君数”章新解 被引量:1
9
作者 孔漫春 《作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6-97,共2页
《论语·里仁》篇的"事君数"章章旨,自汉代以降便存在不同训解,分歧的关键在于对该章中"数"字的含义理解不同。在关于"数"字的解释中,尤以"频繁、烦数,即屡次"说对后世影响最大。结合古代... 《论语·里仁》篇的"事君数"章章旨,自汉代以降便存在不同训解,分歧的关键在于对该章中"数"字的含义理解不同。在关于"数"字的解释中,尤以"频繁、烦数,即屡次"说对后世影响最大。结合古代典籍中的具体情况,以及孔子的思想特点,可以发现在"事君数"章中"数"之含义当训释为"亲近、亲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里》篇 “事君数”章 异解 新解
原文传递
解析《论语》中仁的精神内涵
10
作者 相金妮 曹军 《作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3X期148-149,共2页
《论语》是孔子思想和道德主张的精华总集,其中以"仁"为核心的精神思想贯穿全书。"仁"字在文中也多次出现,总体概括起来,其本质内涵关键在于"爱人",但细致分来,其词义所包含的内在精神涵义却极其丰富、... 《论语》是孔子思想和道德主张的精华总集,其中以"仁"为核心的精神思想贯穿全书。"仁"字在文中也多次出现,总体概括起来,其本质内涵关键在于"爱人",但细致分来,其词义所包含的内在精神涵义却极其丰富、各不相同。归纳起来,总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仁"的伦理道德内涵、仁德的治国方略和为"仁"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精神内涵
原文传递
也谈《论语》中的“仁”
11
作者 胡舒 《各界》 2007年第6期9-10,共2页
该文不欲探讨《论语》中治国治世这方面的论述,而是力求围绕人之“仁”,从人心最初开始,寻找孔子论“仁”的思路,即孔子“仁”学思想的基本逻辑和推演方法,从而获得对今世的启迪。
关键词 论语仁
原文传递
忠恕与一贯之道
12
作者 李锐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6-186,共1页
《论语·里仁》记:“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曾子以忠恕解孔子的一贯之道,然而忠与恕并不完全等同,关系也不密切。孔子看重的是仁和礼,《中庸》... 《论语·里仁》记:“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曾子以忠恕解孔子的一贯之道,然而忠与恕并不完全等同,关系也不密切。孔子看重的是仁和礼,《中庸》和《孟子》也强调其“中(庸)”的思想,而曾子著名的是孝。即便曾子偶尔也重视“忠”,但是很少见他谈恕;而《中庸》说“忠恕违道不远”。因此,二程弟子及不少人认为忠恕近道而非道,或认为忠恕只是曾子对一贯之道的理解,未必符合孔子思想(参见郭畑、狄瑞波:《宋儒对“一贯”和“忠恕”的不同诠释》,《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21年第3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贯之道 论语·里 孔子思想 忠恕 曾子 《中庸》 浙江工商大学 夫子之道
下载PDF
清代扬州学派治学特点谫论
13
作者 方鹏 《学习月刊》 2013年第4期25-26,共2页
何谓扬州学派?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表述。有学者指出:扬州学派是以扬州地域为中心,以王念孙、汪中、焦循和阮元等为主要代表人物,作为乾嘉汉学的分支,活动于清代乾嘉道时期的一个学术流派。也有论者认为:扬州学派是乾嘉之际继吴、皖... 何谓扬州学派?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表述。有学者指出:扬州学派是以扬州地域为中心,以王念孙、汪中、焦循和阮元等为主要代表人物,作为乾嘉汉学的分支,活动于清代乾嘉道时期的一个学术流派。也有论者认为:扬州学派是乾嘉之际继吴、皖两派之后从事纯汉学研究的又一个地域性学派,因其学派主要成员都系扬州府籍而得名。尽管众说纷纭,但地域性始终是其核心要素。章太炎先生在《訄书》中论及中国古代学术流派的成因时指出:"视天之郁苍苍,立学术者无所因。各因地齐、政俗、材性发舒,而名一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学派 汉学研究 中国古代学术 学术流派 扬州府 乾嘉时期 章太炎先生 论语 王念 治学特点
下载PDF
《论语·里仁》篇“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的训释问题
14
作者 孙玉文 《中国训诂学报》 2021年第1期75-83,共9页
《论语·里仁》篇:“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其中“得之”就引起了古今不少学者的许多讨论,令人莫衷一是。本文针对当前对“得之”的相关讨论,分析“得之”出现的上下文语境,论证旧训释“得”为“得... 《论语·里仁》篇:“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其中“得之”就引起了古今不少学者的许多讨论,令人莫衷一是。本文针对当前对“得之”的相关讨论,分析“得之”出现的上下文语境,论证旧训释“得”为“得到”是正确的;又综合《论语》中孔子谈到“仁”的多方面内容,进一步论证“得之”的“得”意思是“得到”。最后对当前古书训释中出现的率尔操觚现象提出了批评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里 训释
原文传递
《论语·里仁》篇“无适也,无莫也”章释义商榷
15
作者 殷漱玉 何朝晖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6-92,159,共8页
《论语·里仁》篇“君子之于天下也”章“无适也,无莫也”语,主要有三种解释:一,以郑玄注为代表,训“适”为“敌”或“匹”,训“莫”为“慕”;其二,以晋代范宁的解释为代表,训“适”为“厚”,训“莫”为“薄”;其三,以宋代朱熹为代... 《论语·里仁》篇“君子之于天下也”章“无适也,无莫也”语,主要有三种解释:一,以郑玄注为代表,训“适”为“敌”或“匹”,训“莫”为“慕”;其二,以晋代范宁的解释为代表,训“适”为“厚”,训“莫”为“薄”;其三,以宋代朱熹为代表,训“适”为“专主”,训“莫”为“不肯”。三解均有可商榷之处,从字源和义理角度来看,“适”宜训为“归附”义,“莫”宜训为“谋划”义。此章当解为君子对于天下,不当归附于某一君主并为之出谋划策,出仕应恪守道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里 无适 无莫
原文传递
论儒家“忠恕”观念及其现代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翟玉琪 《人文天下》 2020年第21期48-51,共4页
一、儒家“忠恕”观念“忠恕”是儒家思想的一个核心观念,《论语》中多次提及并视其为儒家伦理规范的“一以贯之”之道。《论语·里仁》中有一段对话: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 一、儒家“忠恕”观念“忠恕”是儒家思想的一个核心观念,《论语》中多次提及并视其为儒家伦理规范的“一以贯之”之道。《论语·里仁》中有一段对话: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里 忠恕 儒家思想 曾子 吾道一以贯之 夫子之道 论语 儒家伦理
下载PDF
近善而远不善
17
作者 马达 《前线》 2022年第8期92-92,共1页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这是《论语·季氏》篇中记载的一句话。意思是说,看到善的行为,就唯恐自己达不到;看到不善的行为,就好像把手伸到开水中一样赶快避开。这与孔子在《论语·里仁》篇里说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这是《论语·季氏》篇中记载的一句话。意思是说,看到善的行为,就唯恐自己达不到;看到不善的行为,就好像把手伸到开水中一样赶快避开。这与孔子在《论语·里仁》篇里说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是一个意思,都是教诲人们近善而远不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里 见贤思齐 季氏
下载PDF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探诂
18
作者 张诒三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3-115,124,共4页
关键词 论语·里 孔子 儒家思想 董仲舒
原文传递
取之有道
19
作者 靖涵(编绘) 《小学生必读(中年级版)》 2022年第4期1-1,共1页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解读】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人都渴望得到的,但我们如果不通过正当的手段得到,君子是不能安享的。”富与贵:富,富有;贵,指地位尊贵。古称有爵禄者为贵,无爵禄者为贱...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解读】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人都渴望得到的,但我们如果不通过正当的手段得到,君子是不能安享的。”富与贵:富,富有;贵,指地位尊贵。古称有爵禄者为贵,无爵禄者为贱。道:正当的方法。处:安处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里 取之有道 富与贵
原文传递
教师要见贤思齐
20
作者 朱娅 《重庆与世界》 2018年第12期100-100,共1页
《论语.里仁》中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不但给人以催人上进的鞭策,也显示了与强者看齐的不服精神与无畏斗志.这正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精髓,处世以柔,柔中见刚,不卑不亢,自强不息,真君子也!
关键词 论语.里 教师 中国传统思想 自强不息 精神 处世 君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