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德教育的论辩逻辑》出版
1
《基础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F0004-F0004,共1页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王占魁教授新作《道德教育的论辩逻辑》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从论辩在道德教育中的本体地位出发,梳理并概括出中外道德教育领域中的道义论、结果论、阶段论和领域论等四大理论范式,系...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王占魁教授新作《道德教育的论辩逻辑》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从论辩在道德教育中的本体地位出发,梳理并概括出中外道德教育领域中的道义论、结果论、阶段论和领域论等四大理论范式,系统诊断中国道德教育论辩面临的实践悖论,明确标举“以讲理的方式培养讲理的人”的道德教育主张,呈现了道德教育理论的价值结构图和道德教育论辩模型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教育出版社 论辩逻辑 道德教育理论 系统诊断 道义论 实践悖论 本体地位 结构图
下载PDF
概念解读与话语空间的建构路径——以“议行合一”的论辩逻辑为线索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家刚 《天府新论》 2007年第3期1-8,共8页
话语空间的大小表征着一个问题可以辩论的可能性大小,而概念解读是话语空间得以建构的一个重要前提。很多学术争论的根源,在很大程度上,都与概念解读的差异有关。而造成概念解读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理论上的,可能是实践上的,也可能是理论... 话语空间的大小表征着一个问题可以辩论的可能性大小,而概念解读是话语空间得以建构的一个重要前提。很多学术争论的根源,在很大程度上,都与概念解读的差异有关。而造成概念解读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理论上的,可能是实践上的,也可能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悖离。当然,这还可能与解读主体的自主性密切相关。因此,一个论题话语空间的大小是其论辩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理论——实践逻辑以及解读主体的自主性等因素共同形成的。换句话来说,这些因素都是话语空间得以建构的基本路径。实际上,以“议行合一”的学术争论为线索,可以发现这一论题巨大的话语空间,正是按照以上路径得以建构的。从这些路径出发,“议行合一”的话语空间还可以进一步开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空间 概念解读 “议行合一” 论辩逻辑 自主性
下载PDF
论辩逻辑的理论渊源与现实应用
3
作者 杨世秀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47-49,共3页
古代三大逻辑传统从其产生直到中古,都以对话和辩论的原则和技术作为重要的或主要的研究对象。从希腊逻辑发展而成的现代逻辑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知识财富,现代逻辑的主流是被称为现代形式逻辑的数理逻辑。论辩逻辑服务于“取当求胜... 古代三大逻辑传统从其产生直到中古,都以对话和辩论的原则和技术作为重要的或主要的研究对象。从希腊逻辑发展而成的现代逻辑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知识财富,现代逻辑的主流是被称为现代形式逻辑的数理逻辑。论辩逻辑服务于“取当求胜”,它属于并非形式化的逻辑。由于现实需要,特别是在法律论辩的活动中得到有效应用,论辩逻辑正在复兴,并有所创新,而且从中国名辩学和印度因明学中吸取营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 论辩逻辑 名辩学 因明 取当求胜
下载PDF
《道德教育的论辩逻辑》出版
4
《基础教育》 2024年第3期F0004-F0004,共1页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王占魁教授新作《道德教育的论辩逻辑》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从论辩在道德教育中的本体地位出发,梳理并概括出中外道德教育领域中的道义论、结果论、阶段论和领域论等四大理论范式,系...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王占魁教授新作《道德教育的论辩逻辑》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从论辩在道德教育中的本体地位出发,梳理并概括出中外道德教育领域中的道义论、结果论、阶段论和领域论等四大理论范式,系统诊断中国道德教育论辩面临的实践悖论,明确标举“以讲理的方式培养讲理的人”的道德教育主张,呈现了道德教育理论的价值结构图和道德教育论辩模型图。书中对教科书、小学校长晨会演讲与大学校长毕业演讲中的道德教育论辩做了典型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教育出版社 论辩逻辑 道德教育理论 大学校长 典型分析 系统诊断 优化建议 道义论
下载PDF
不一致问题与论辩逻辑 被引量:10
5
作者 廖备水 黄华新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4-69,共6页
作为传统非单调逻辑的继承和发展,论辩逻辑(又称为"抽象论辩理论"、"形式论辩"等)提供了一种处理不一致问题的一般机制。它运用抽象的论证和攻击关系来刻画不一致情境中各种推理系统所共有的冲突处理逻辑结构,并通... 作为传统非单调逻辑的继承和发展,论辩逻辑(又称为"抽象论辩理论"、"形式论辩"等)提供了一种处理不一致问题的一般机制。它运用抽象的论证和攻击关系来刻画不一致情境中各种推理系统所共有的冲突处理逻辑结构,并通过建立具有一般意义的评价标准(称为"论辩语义")来定义论证集合的可接受性。这两个特点使得论辩逻辑对解决不一致情境中的推理问题具有普遍适用性:首先,由于论证状态的评估只与论证之间的攻击关系有关,底层知识的类别、来源、表示语言和表示方法等可以多种多样;第二,论辩语义所对应的评价标准适用于各种具体应用;第三,论辩逻辑既可以支持单主体的认识推理和实践推理,也可以支持多个主体间交互时的推理(如说服、争论、协商等)。当前,论辩逻辑研究领域的重点是论辨语义的定义和求解方法、论辩逻辑的实例化方法以及论辩逻辑的应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辩逻辑 不一致性 非单调逻辑
原文传递
佛家逻辑与论辩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宗棠 《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28-33,共6页
佛家逻辑——因明创建于印度,后来通过佛教传入汉地,又东渐朝鲜、日本。因明传入我国后,形成和发展为汉传因明与藏传因明。中国是因明的第二故乡。但因明在汉地曾经衰微,到近现代才复苏和再度发展。现在社会论辩之风日益兴盛,辩讼之风... 佛家逻辑——因明创建于印度,后来通过佛教传入汉地,又东渐朝鲜、日本。因明传入我国后,形成和发展为汉传因明与藏传因明。中国是因明的第二故乡。但因明在汉地曾经衰微,到近现代才复苏和再度发展。现在社会论辩之风日益兴盛,辩讼之风也极为强劲。社会的需要促进了论辩学的复兴与创新。我国的一些学者正在从因明中吸取营养,借以构建适应于现代的论辩学。我们要继承因明这份珍贵的遗产,力争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不断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家逻辑 论辩 印度 佛教 因明 论辩 真唯实量 论辩逻辑学说
下载PDF
《墨经》逻辑是中国古代(传统)形式逻辑的杰出代表——评所谓“论辩逻辑”、“非形式逻辑”和“前形式逻辑”说 被引量:5
7
作者 周云之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48-57,10,共11页
在中国古代逻辑史的研究上,梁启超最早于1904年撰写了《墨子之论理学》一文,试图用西方传统逻辑的观点概要介绍了《墨经》中的逻辑思想。1922年,作为我国第一本中国逻辑史专著、胡适的英文博士论文《先秦名学史》在国内出版,也肯定了《... 在中国古代逻辑史的研究上,梁启超最早于1904年撰写了《墨子之论理学》一文,试图用西方传统逻辑的观点概要介绍了《墨经》中的逻辑思想。1922年,作为我国第一本中国逻辑史专著、胡适的英文博士论文《先秦名学史》在国内出版,也肯定了《墨经》六篇中有重要的逻辑推理学说。自此以后,《墨经》逻辑就成了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几乎所有涉及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通史或段史著作都把墨经逻辑作为中国古代逻辑的重点和主要代表,对墨经逻辑思想的发掘也越来越丰富。解放后还先后出版了四本墨经逻辑的专著,而且都把墨经逻辑描述为一个相当完整、相当科学的理论体系,称之为“墨经逻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形式逻辑 墨经逻辑 中国古代逻辑 逻辑思想 论辩逻辑 传统逻辑 推理形式 逻辑学说 中国逻辑 思想研究
原文传递
论辩逻辑与论辩艺术──1993-2000:人民日报、新华社、解放军报反“台独”评论评析
8
作者 徐寿松 《新闻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37-39,共3页
新闻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本文作者搜集了大量资料,经过广泛而认真的研究,选取1993年至2000年的反`台独'斗争为论题,以人民日报、新华社、解放军报三家权威媒体共计160多篇反`台独'评论为分析文本,解读了新闻评论正确地反映... 新闻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本文作者搜集了大量资料,经过广泛而认真的研究,选取1993年至2000年的反`台独'斗争为论题,以人民日报、新华社、解放军报三家权威媒体共计160多篇反`台独'评论为分析文本,解读了新闻评论正确地反映、影响、引导舆论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评论 论辩逻辑 论辩艺术 评论写作 评析
原文传递
基于人工智能的多Agent协同辩证逻辑推理方法
9
作者 黄海 桂起权 《逻辑学研究》 2023年第5期81-96,共16页
为消除Agent内部信念冲突,实现多Agent的协同运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设计多Agent协同的论辩式辩证逻辑推理方法。根据Agent的组成结构以及多Agent之间的通信方式,建立多Agent协同模型。在该模型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求解多Agent协同任务... 为消除Agent内部信念冲突,实现多Agent的协同运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设计多Agent协同的论辩式辩证逻辑推理方法。根据Agent的组成结构以及多Agent之间的通信方式,建立多Agent协同模型。在该模型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求解多Agent协同任务,消解Agent间冲突。通过计算识别出微小变化会导致系统行为重大变化的关键变量,找到推理依据,在推理论据和规则的支持下,实现多Agent协同的论辩式辩证逻辑推理。实验结果表明,设计论辩式辩证逻辑推理方法的加速率提高了1.4,多Agent之间的协同程度提高了4.12,同时抵制恶意节点的成功率提升了12.6%,具有更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多AGENT协同 论辩式辩证逻辑 逻辑推理
下载PDF
逻辑与论辩的碰撞——第一届逻辑与论辩国际会议
10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I0002-I0002,共1页
2016年4月2—3日,由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CSLC)主办的第一届“逻辑与论辩”国际会议(The First Chinese Conference On Logicand Argumentation)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成功举行。逻辑与论辩是一项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涉及... 2016年4月2—3日,由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CSLC)主办的第一届“逻辑与论辩”国际会议(The First Chinese Conference On Logicand Argumentation)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成功举行。逻辑与论辩是一项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涉及逻辑学、哲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和法律等领域。本次会议旨在推进浙江大学和国内外其他一流学术机构在逻辑与论辩方面的交流和合作,共同促进逻辑与论辩研究的发展。会议由浙江大学廖备水教授、王轶博士与外籍专家Thomas Agotnes教授(挪威卑尔根大学教授、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共同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论辩 国际会议 浙江大学西溪校区 交流和合作
下载PDF
论《墨辩》的逻辑类型
11
作者 赵继伦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1期7-12,17,共7页
《墨辩》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体系较完整的逻辑学专著。在《墨辩》逻辑的研究中,一些学者往往是把《墨辩》简单地看作为形式逻辑,因而注重以西方传统形式逻辑的模式来考察《墨辩》的内容和体系,而忽视《墨辩》与古希腊逻辑在类型上的深刻... 《墨辩》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体系较完整的逻辑学专著。在《墨辩》逻辑的研究中,一些学者往往是把《墨辩》简单地看作为形式逻辑,因而注重以西方传统形式逻辑的模式来考察《墨辩》的内容和体系,而忽视《墨辩》与古希腊逻辑在类型上的深刻差异。从而使《墨辩》的许多内容未能得到合理的解释,甚至造成拔高或降低《墨辩》逻辑内容实际意义的情况。为了更深入地对《墨辩》进行研究,本文拟就《墨辩》的逻辑类型问题谈几点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辩 传统形式逻辑 逻辑类型 亚里士多德逻辑 古希腊逻辑 非形式逻辑 逻辑学家 我国古代 论辩逻辑 形式结构
下载PDF
广义的逻辑 实用的逻辑——喜读《逻辑教程新编》
12
作者 刘宗棠 《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2期35-36,共2页
《逻辑教程新编》是一部具有创新精神的教材,其特点是:不仅浓缩地讲述了普通逻辑,而且比其他很多教材更充分地讲述了论辩逻辑和语用逻辑。这部教程,在内容上和体例上都有所创新,在逻辑教材的改革中有所前进。
关键词 逻辑教程新编》 创新精神 论辩逻辑 语用逻辑 教材改革 高校
下载PDF
从《声无哀乐论》看嵇康的论辩技巧——兼谈嵇康辩驳乐理的实质
13
作者 唐述壮 张云倩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第3期82-87,共6页
《声无哀乐论》体现了嵇康对乐理的独到见解,同时也引起了后世学者对"声"有无"哀乐"的思索与探寻,文章将从"高超的论辩策略"、"多样的论证技巧"以及"嵇康的乐理新解"这三个方面来探... 《声无哀乐论》体现了嵇康对乐理的独到见解,同时也引起了后世学者对"声"有无"哀乐"的思索与探寻,文章将从"高超的论辩策略"、"多样的论证技巧"以及"嵇康的乐理新解"这三个方面来探讨嵇康构建"声无哀乐"论的辩驳逻辑,并由此探寻嵇康所构建的乐理的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辩逻辑 《声无哀乐论》 乐理 实质
下载PDF
中国逻辑史研究之误区 被引量:1
14
作者 俞瑾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2期84-87,共4页
关键词 非形式逻辑 中国逻辑史研究 名辩逻辑 中国古代逻辑 逻辑思想 复印报刊资料 推理形式 逻辑类型 研究对象 论辩逻辑
下载PDF
《墨辩》逻辑的产生和内容特征
15
作者 黄朝阳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2期76-82,共7页
一、《墨辩》逻辑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科学基础 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时期,社会的动荡使维护奴隶制秩序的“礼仪”受到严重的冲击和破坏,正所谓“礼崩乐坏”、“名实相怨久矣”。大动荡的社会环境,为各种的产生提供了... 一、《墨辩》逻辑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科学基础 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时期,社会的动荡使维护奴隶制秩序的“礼仪”受到严重的冲击和破坏,正所谓“礼崩乐坏”、“名实相怨久矣”。大动荡的社会环境,为各种的产生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孔子首创儒学,提出“克己复礼”等一系列政治伦理主张,企图挽救日趋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命运。墨翟逆儒家而起,“作墨经以立名本”,宣扬“兼爱”、“政”等思想观点,与儒家展开斗争。“世之显学,儒墨也。”儒墨两家相互辩难和对立,首开“百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辩》 墨家 “辩” 论辩逻辑 “辞” 立辞 内容特征 亚里士多德 传统形式逻辑 矛盾命题
下载PDF
“辩”之利--《鱼我所欲也》的论辩艺术
16
作者 王向阳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24年第10期49-52,共4页
在战乱频仍、诸侯各国合纵连横的战国时期,孟子作为有抱负的思想家、政治家,能周游列国游说于各国君主之间,推行他的政治主张,与他的“好辩”且论辩犀利是分不开的。在《鱼我所欲也》这篇文章中,孟子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人生价值观,并以严... 在战乱频仍、诸侯各国合纵连横的战国时期,孟子作为有抱负的思想家、政治家,能周游列国游说于各国君主之间,推行他的政治主张,与他的“好辩”且论辩犀利是分不开的。在《鱼我所欲也》这篇文章中,孟子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人生价值观,并以严密的论辩逻辑、精当的论辩方法、精妙的论辩语言进行了深入阐释,充分体现了其高超的论辩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辩艺术 论辩逻辑 《鱼我所欲也》 语言艺术
下载PDF
指类句的元语用学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吴炳章 张德玉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9,127,共6页
指类句的元语用学研究涉及语言的表征性和对话性特征。两种特征使指类句在三个层面发生关联:命题的逻辑主词、语句的主语和交际的话题。表征特征使指类量化具有相对性、话语理解的逻辑推理具有容错性。对话特征使指类句的逻辑主词处于... 指类句的元语用学研究涉及语言的表征性和对话性特征。两种特征使指类句在三个层面发生关联:命题的逻辑主词、语句的主语和交际的话题。表征特征使指类量化具有相对性、话语理解的逻辑推理具有容错性。对话特征使指类句的逻辑主词处于话题的统辖范围之内,故指类句的概括义具有相对性。对话特征还是指类句用做论辩的缺省前提,有利于强化论辩推理的有效性,从而增加结论的可信度,最终达到说服听众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类句 表征性 对话性 元语用学 论辩逻辑 容错推理
下载PDF
论印度陈那因明非演绎
18
作者 郑伟宏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9-128,共10页
玄奘开创的汉传因明忠实地弘扬了陈那因明体系,唐疏成为准确打开陈那因明逻辑体系的一把钥匙。陈那因明是论辩逻辑,其学科性质决定它的两个初始概念同品、异品必须“除宗有法”(论题主项),进而规定了同喻体和异喻体并非全称命题,这必然... 玄奘开创的汉传因明忠实地弘扬了陈那因明体系,唐疏成为准确打开陈那因明逻辑体系的一把钥匙。陈那因明是论辩逻辑,其学科性质决定它的两个初始概念同品、异品必须“除宗有法”(论题主项),进而规定了同喻体和异喻体并非全称命题,这必然导致陈那因明非演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那因明 论辩逻辑 法称因明 演绎
下载PDF
就一个“退”字了得--《烛之武退秦师》的“智趣”体验
19
作者 陈锋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17年第6期74-75,共2页
《烛之武退秦师》是苏教版语文课本中的一篇经典文言文。这篇文章历史人物形象鲜明,整体语言精炼优美,文章机构层次分明,行文结构严密,说理分析透彻,论辩逻辑有力。可以说《烛之武退秦师》是《左传》乃至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篇优秀范文。
关键词 《烛之武退秦师》 智趣 历史人物形象 中国文学史 语文课本 语言精炼 行文结构 论辩逻辑
下载PDF
略论我国古代政治辞说的艺术技巧
20
作者 谢金良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1-126,共6页
本文以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典型史实为题材 ,借助逻辑学、语言学、写作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理论成果 ,来总结和论证我国古代政治辞说的艺术技巧。文章从政治辞说的理论根基入手 ,探讨逻辑论辩在政治辞说中的基础作用 ,并以古代公文的写... 本文以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典型史实为题材 ,借助逻辑学、语言学、写作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理论成果 ,来总结和论证我国古代政治辞说的艺术技巧。文章从政治辞说的理论根基入手 ,探讨逻辑论辩在政治辞说中的基础作用 ,并以古代公文的写作范式为例具体分析政治辞说的写作技巧 ,以社会禁忌的广泛存在进一步透视在政治辞说运作中容易被忽视的避讳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辞说 逻辑论辩 写作要领 避忌技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