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0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拜伦诗歌讽刺艺术略探 被引量:1
1
作者 彭舜 《襄樊学院学报》 2001年第6期46-50,共5页
英国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同时也以讽刺高手而著称 ,其讽刺手法奇诡高超 ,他经常使用的讽刺手法有三种。一是对比式讽刺 ,即通过对比手法 ,深刻揭露讽刺对象虚假丑恶的本质 ;二是突转式讽刺 ,即先述假相 ,以褒语紧裹贬意 ,最后才突然... 英国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同时也以讽刺高手而著称 ,其讽刺手法奇诡高超 ,他经常使用的讽刺手法有三种。一是对比式讽刺 ,即通过对比手法 ,深刻揭露讽刺对象虚假丑恶的本质 ;二是突转式讽刺 ,即先述假相 ,以褒语紧裹贬意 ,最后才突然掉转笔锋 ,撕破假相 ,令人回味无穷 ;三是夸张式讽刺 ,即通过双重透视 ,将讽刺对象置于放大镜和哈哈镜之下 ,使其丑态和劣性无处藏匿。此外 ,从内容上看 ,拜伦始终将讽刺矛头指向当时英国和欧洲的上流社会 ,特别是专制暴君、反动政客和无行文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伦 讽刺 讽刺手法 文学批评 英国 诗歌 浪漫主义 对比式讽刺 突转式讽刺 匏张式讽刺
下载PDF
鲁迅何以成为现代讽刺文学大师?
2
作者 陆衡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2-16,共5页
以下四种因素的合力使鲁迅成为现代讽刺文学大师:独特的人生阅历所形成的婉而多讽的讽刺语调;狼虎成群的年代所提供的各式各样的讽刺对象;“历史中间物”的自我定位所建构的讽刺创作的最佳态势;对《儒林外史》、果戈理、契诃夫等作家作... 以下四种因素的合力使鲁迅成为现代讽刺文学大师:独特的人生阅历所形成的婉而多讽的讽刺语调;狼虎成群的年代所提供的各式各样的讽刺对象;“历史中间物”的自我定位所建构的讽刺创作的最佳态势;对《儒林外史》、果戈理、契诃夫等作家作品的学习借鉴所掌握的高超的讽刺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讽刺语调 讽刺目标 讽刺模式 讽刺技巧 讽刺大师
下载PDF
《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综论 被引量:2
3
作者 叶岗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23-31,共9页
本文从四个方面全面论述《儒林外史》卓绝千古的讽刺艺术:作为中国传统讽刺文学的集大成者和创新者,吴敬梓很好地处理了讽刺与理想、肯定性人物与否定性人物之间的关系;在以含蓄蕴藉的笔词表达讽刺情绪方面,作者确立起冷静的讽刺品... 本文从四个方面全面论述《儒林外史》卓绝千古的讽刺艺术:作为中国传统讽刺文学的集大成者和创新者,吴敬梓很好地处理了讽刺与理想、肯定性人物与否定性人物之间的关系;在以含蓄蕴藉的笔词表达讽刺情绪方面,作者确立起冷静的讽刺品格;在讽刺的喜剧气氛里,作者嘲弄了滑稽丑人物,透过喜剧性形象直接逼视到了悲剧性的社会本质,造成了悲喜剧交融的美学风范,增强了讽刺效果;以对社会百态的“实录”作为基本的创作原则,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以白描为中心的一系列具体的讽刺艺术方法。吴敬梓对讽刺艺术的全方位探索,使得《儒林外史》成为一部文学史上罕见的成熟的讽刺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林外史》 讽刺艺术 讽刺对象 讽刺小说 《史记》 否定性 讽刺文学 讽刺效果 肯定性 讽刺作家
下载PDF
论果戈理的讽刺艺术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小璜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21-123,共3页
果戈理是俄国最杰出的讽刺作家,他追随普希金之后,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他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毁灭性的讽刺方法,尖锐地批判和暴露了沙皇专制农奴制社会的腐朽和黑暗,其讽刺力量超越了在他之前的普希金及其... 果戈理是俄国最杰出的讽刺作家,他追随普希金之后,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他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毁灭性的讽刺方法,尖锐地批判和暴露了沙皇专制农奴制社会的腐朽和黑暗,其讽刺力量超越了在他之前的普希金及其他作家.本文试以《死魂灵》和《钦差大臣》等作品为例,探索研究其创作的讽刺艺术.从十八世纪起,俄罗斯的讽刺文学就是批判贵族社会,沙皇专制政体和农奴制度的有力的武器,果戈理继承了诺维柯夫和冯维辛的传统,使俄罗斯的讽刺文学更向前发展了.谢皮诺娃在她的《文艺学概论》中认为:“讽刺是一种旨在用尖锐的揭露方式突出表现生活中的反面事物,使现实现象典型化的形式.”“讽刺的对象是生活中畸形的、丑恶的方面.”跟讽刺这一概念有密切联系的是幽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讽刺艺术 果戈理 《钦差大臣》 《死魂灵》 讽刺文学 普希金 讽刺作家 《费加罗的婚姻》 讽刺形象 文艺学
下载PDF
CCSD:面向话题的讽刺识别方法
5
作者 刘其龙 李弼程 黄志勇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10-318,共9页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在社交平台上发表对热点话题的看法,其中讽刺手法的运用严重影响了社交媒体中情感分析的精度。目前面向话题的讽刺识别研究未同时考虑上下文和常识知识的作用,也忽略了在同一个话题下进行讽刺识别的场...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在社交平台上发表对热点话题的看法,其中讽刺手法的运用严重影响了社交媒体中情感分析的精度。目前面向话题的讽刺识别研究未同时考虑上下文和常识知识的作用,也忽略了在同一个话题下进行讽刺识别的场景。为此,提出了基于上下文和常识的讽刺识别模型(Sarcasm Detection with Context and Common Sense,CCSD)。首先,模型使用C 3 KG常识库生成常识文本,并将目标句、话题上下文和常识文本作为预训练BERT模型的输入。其次,使用注意力机制来关注目标句和常识中重要的信息。最后,通过门控机制和特征融合,实现讽刺识别。文中构建了一个面向话题的讽刺识别数据集,以验证模型在特定话题中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基线模型,新模型的性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讽刺识别 面向话题的讽刺识别 上下文 常识知识 注意力机制
下载PDF
中亚东干讽刺文学与俄罗斯讽刺文学传统 被引量:3
6
作者 司俊琴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71-76,共6页
东干族是清末中国西北回族移民的后裔,自进入中亚地区后,从文化层面上接受了周边民族文化,主要是俄罗斯民族文化的重塑。东干讽刺文学借鉴了俄罗斯讽刺文学的主题与艺术手法,吸纳了俄罗斯批判现实社会的传统文化基因,从而达到了一定的... 东干族是清末中国西北回族移民的后裔,自进入中亚地区后,从文化层面上接受了周边民族文化,主要是俄罗斯民族文化的重塑。东干讽刺文学借鉴了俄罗斯讽刺文学的主题与艺术手法,吸纳了俄罗斯批判现实社会的传统文化基因,从而达到了一定的艺术水准,同时也拓展了东干文学的艺术领域。东干讽刺文学之所以繁荣,除了受俄罗斯讽刺文学的影响外,也是东干作家文化自觉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干讽刺文学 俄罗斯讽刺文学 讽刺主题 讽刺艺术
下载PDF
基于双流残差融合的多模态讽刺解释研究
7
作者 吴运兵 曾炜森 +2 位作者 高航 阴爱英 廖祥文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628-2635,共8页
针对现有多模态讽刺解释模型在融合过程中仅关注图像中的细粒度特征信息,使得模型存在解释效果不佳、多模态特征难以融合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双流残差注意力的多模态融合机制.首先,本文采用了BART和VGG19模型分别提取文本和图像... 针对现有多模态讽刺解释模型在融合过程中仅关注图像中的细粒度特征信息,使得模型存在解释效果不佳、多模态特征难以融合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双流残差注意力的多模态融合机制.首先,本文采用了BART和VGG19模型分别提取文本和图像两种模态特征.其次,模型经过两路多头注意力引导,分别关注图像和文本的细粒度信息,考虑到单纯的多头自注意力不能很好学习图文间的关联信息,采用二次注意力模块(AOA)合理分配特征权重.最后,本文将多模态特征拼接融合后输入BART解码器中进行讽刺解释.模型在公开的数据集MORE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ExMore模型,本文模型在METEOR和ROUGE-L评价指标上分别提升了4.35%、3.39%.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模型能更好融合模态特征,从而显著地提升模型解释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语言处理 深度学习 讽刺解释 多模态 注意力机制
下载PDF
《漫长的中场休息》中的讽刺主题
8
作者 李润润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1期69-72,共4页
美国作家本·方登的小说《漫长的中场休息》主要讲述了19岁的德州男孩比利·林恩和他所在的B班士兵因在伊拉克战场上的英勇表现被邀请参加美国橄榄球超级杯的表演,以及在表演前后所经历的种种事情。小说通过镶嵌在中场休息里的... 美国作家本·方登的小说《漫长的中场休息》主要讲述了19岁的德州男孩比利·林恩和他所在的B班士兵因在伊拉克战场上的英勇表现被邀请参加美国橄榄球超级杯的表演,以及在表演前后所经历的种种事情。小说通过镶嵌在中场休息里的往事回忆,描述了主人公在伊拉克战场的遭遇。小说以讽刺的笔触对伊拉克战争进行深刻反思、对美国“战争英雄”形象进行解构、对美国消费主义文化进行批判性审视和对美国社会中的爱情观念进行社会学剖析,深刻揭示了美国社会的沉疴痼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漫长的中场休息》 伊拉克战争 美国社会 讽刺
下载PDF
神性的祛魅:施蛰存历史小说的讽刺艺术
9
作者 荀利波 依金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7-23,共7页
施蛰存是中国现代派小说的奠基人之一,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创作的《鸠摩罗什》《石秀》等6篇历史小说,以小说改写历史故事,用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法独辟蹊径深入历史人物内心深处,挖掘人物潜意识状态,窥探人性深处,袒露一个个为人们熟... 施蛰存是中国现代派小说的奠基人之一,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创作的《鸠摩罗什》《石秀》等6篇历史小说,以小说改写历史故事,用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法独辟蹊径深入历史人物内心深处,挖掘人物潜意识状态,窥探人性深处,袒露一个个为人们熟知的历史人物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作者用比喻、夸张、对比、象征等手法,在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塑造中,揭示“神性”与“人性”、“理性”与“本能”等矛盾,将历史故事中的“神”还原为人,将被历史神化的人物脱圣入俗,对女性角色的描写突破了“传统”的束缚,关注以“事实”和“表现”的对照、呈现人性与文明的对立冲突,以及对神性的虚伪和表里不一的嘲讽。这种在鲜明对比中的辛辣讽刺,不仅显现出强烈的批判精神和对被封建观念压迫的人性解放的呐喊,也拓宽了文学表达的途径,更为历史故事赋予了新的生命和表现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蛰存 历史小说 心理分析 讽刺
下载PDF
萨克雷讽刺小说《名利场》中的模糊语言翻译研究
10
作者 赵尊霞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11期121-124,共4页
模糊性是语言的固有属性,是文学作品不可或缺的表达工具。最常见的模糊语言包括“模糊词义、模糊句义和模糊修辞”等类型。萨克雷在其小说《名利场》中使用了大量模糊语言以增强讽刺效果,这增加了翻译该文学作品的难度。撷取杨必先生翻... 模糊性是语言的固有属性,是文学作品不可或缺的表达工具。最常见的模糊语言包括“模糊词义、模糊句义和模糊修辞”等类型。萨克雷在其小说《名利场》中使用了大量模糊语言以增强讽刺效果,这增加了翻译该文学作品的难度。撷取杨必先生翻译的萨克雷讽刺小说《名利场》中部分例句进行分析,发现译文通过“词义引申,句义补充、省略和调整,比喻和矛盾式修辞”等方法对“词义、句义和修辞”方面的模糊性问题作了精巧处理,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名利场》模糊语言的原意及讽刺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语言 《名利场》 讽刺手法 翻译方法
下载PDF
论莫里哀《伪君子》中辛辣的讽刺意味
11
作者 施俊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6-70,共5页
《伪君子》是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家莫里哀最优秀的一部喜剧。戏剧情节起伏,一波三折,充满对当时法国上层社会、封建教会及封建家长制的辛辣讽刺意味。剧中主人公答尔丢夫已经成为社会上“伪君子”的代名词。莫里哀针砭时弊,无情地揭穿了... 《伪君子》是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家莫里哀最优秀的一部喜剧。戏剧情节起伏,一波三折,充满对当时法国上层社会、封建教会及封建家长制的辛辣讽刺意味。剧中主人公答尔丢夫已经成为社会上“伪君子”的代名词。莫里哀针砭时弊,无情地揭穿了上层社会的虚伪和愚昧、封建教会的反动和腐朽以及封建家长制的危害性,通过戏剧情节告诫人们不要轻信盲从,要用理性来明辨是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里哀 《伪君子》 辛辣讽刺 虚伪
下载PDF
鲁迅讽刺艺术的美学原则
12
作者 顾圣皓 《中州学刊》 1985年第1期67-72,84,共7页
鲁迅是一位伟大的讽刺艺术大师。他创造性地把传统的和外来的讽刺艺术熔于一炉,又以新的探索和发现,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现代的讽刺艺术。他不仅提出了讽刺艺术一系列的美学原则,形成了他的讽刺艺术美学观,而且又创作了众多不朽的讽刺作品... 鲁迅是一位伟大的讽刺艺术大师。他创造性地把传统的和外来的讽刺艺术熔于一炉,又以新的探索和发现,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现代的讽刺艺术。他不仅提出了讽刺艺术一系列的美学原则,形成了他的讽刺艺术美学观,而且又创作了众多不朽的讽刺作品,在现代讽刺文学的发展史上,开拓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讽刺艺术 鲁迅 美学原则 讽刺 阿Q们 杂文 愉悦性 讽刺文学 果戈理 讽刺作品
下载PDF
论中西方讽刺诗的文体风格及形态的差异
13
作者 王珂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86-90,共5页
讽刺是社会生活中的语言艺术,讽刺诗是源远流长的世界性诗歌体裁。中西方政治、文化及诗歌生态的巨大差异造成了中西方讽刺诗在文体形态上的巨大差异。中国讽刺诗具有节制宽容的风格,嘲世的较多。西方讽刺诗直接尖锐,嘲人的较多。讽刺... 讽刺是社会生活中的语言艺术,讽刺诗是源远流长的世界性诗歌体裁。中西方政治、文化及诗歌生态的巨大差异造成了中西方讽刺诗在文体形态上的巨大差异。中国讽刺诗具有节制宽容的风格,嘲世的较多。西方讽刺诗直接尖锐,嘲人的较多。讽刺风格的差异决定了文体进化的激进与保守。中国讽刺诗人做人的保守和讽刺的中庸决定了讽刺诗文体形态的稳定,西方讽刺诗由于讽刺诗人的激进造成了文体形态的多变。西方讽刺诗人做人更自由,讽刺诗文体的形态比中国的更丰富多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讽刺 中国讽刺 西方讽刺 文体差异 文体形态 诗歌生态 讽刺文化
下载PDF
蒋牧良小说讽刺形象的刻划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益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66-72,共7页
蒋牧良是一位以诚挚朴实为特色的现实主义作家,“正象他为人诚挚朴实一样,他的作品也是诚挚朴实”的。(周而复:《遥望南天慰忠魂》)可以说“诚挚朴实”是蒋牧良小说风格的基调,而构成这基调的因素又是多样的,其中既有诚实的记叙,朴素的... 蒋牧良是一位以诚挚朴实为特色的现实主义作家,“正象他为人诚挚朴实一样,他的作品也是诚挚朴实”的。(周而复:《遥望南天慰忠魂》)可以说“诚挚朴实”是蒋牧良小说风格的基调,而构成这基调的因素又是多样的,其中既有诚实的记叙,朴素的描绘,又有真挚的抒怀,睿智的哲理;既有严峻的讽刺,尖刻的嘲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牧良 讽刺形象 讽刺小说 鲁迅 映衬美 讽刺对象 讽刺 张天翼 讽刺手法 色龙
下载PDF
讽刺小说的情境教学探究——《变色龙》教学实录
15
作者 夏栋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4年第9期47-49,共3页
【设计理念】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往往带有讽刺意味,在引人发笑的同时,也令人深思。《变色龙》教学中,教师采用情境教学策略,通过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和融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启发、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提升分析能力、思考能力、语言表... 【设计理念】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往往带有讽刺意味,在引人发笑的同时,也令人深思。《变色龙》教学中,教师采用情境教学策略,通过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和融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启发、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提升分析能力、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考能力 《变色龙》 情境教学策略 多媒体教学手段 讽刺意味 讽刺小说 引人发笑 生活情境
下载PDF
讽刺艺术的失真与真实——读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松泉 王静义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03年第8期30-31,共2页
不少同学喜欢读讽刺小说,因为优秀的讽刺小说不仅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活有趣,而且语言诙谐幽默,笔力入木三分,还常常能切中时弊,纠正人心,达到一笑三思的效果。阅读之余,还有不少同学喜欢尝试仿写,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些不太正常... 不少同学喜欢读讽刺小说,因为优秀的讽刺小说不仅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活有趣,而且语言诙谐幽默,笔力入木三分,还常常能切中时弊,纠正人心,达到一笑三思的效果。阅读之余,还有不少同学喜欢尝试仿写,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些不太正常的人和事编排出来,讽刺一下,鞭挞一番。据了解,高中学生中写过讽刺性作品的不在少数。那么,讽刺小说的精髓是什么?讽刺艺术的奥妙何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讽刺艺术 契诃夫 讽刺小说 别里科夫 讽刺 套子 失真 诙谐幽默 讽刺手法 讽刺对象
下载PDF
非漫画式的讽刺艺术——《华威先生》讽刺艺术谈
17
作者 吴章胜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3年第3期41-47,共7页
三十年代初期,中国现代文坛上空跃起一颗新星,这颗新星以耀目的光彩展示了自己的艺术才华,给整个文坛带来一股“新鲜的气息”。这颗新星就是当时被称为“幽默作家”、“讽刺作家”的张天翼。 张天翼是湖南人,一九二八年他发表第一篇小... 三十年代初期,中国现代文坛上空跃起一颗新星,这颗新星以耀目的光彩展示了自己的艺术才华,给整个文坛带来一股“新鲜的气息”。这颗新星就是当时被称为“幽默作家”、“讽刺作家”的张天翼。 张天翼是湖南人,一九二八年他发表第一篇小说《三天半的梦》,立即受到文坛重视。从此,创作日丰。短篇集有《从空虚到充实》、《小彼得》、《移行》、《团圆》等,中篇有《鬼土日记》、《清明时节》、《万仞约》、《一年》等。作者以题材广泛、风格新颖受到极高的评价。《华威先生》是张天翼的代表作。这一短篇小说发表于抗日战争的第二年——一九三八年。后来与《新生》、《潭九先生的工作》合成《速写三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讽刺艺术 《华威先生》 漫画式 张天翼 素描 讽刺作品 讽刺 保婴会 讽刺对象 讽刺手法
下载PDF
浅谈西方讽刺文学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粤燕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2期53-55,共3页
西方的讽刺文学作品,最早见于希腊罗马古典文学之中,中世纪以后,在荷兰、法国、西班牙和英国等国相继发展。讽刺文学作品题材极其广泛,形式主要是诗、戏剧、小说和小品文。讽刺作家大体分为贺拉斯派和尤维纳利斯派。讽刺文学的"最... 西方的讽刺文学作品,最早见于希腊罗马古典文学之中,中世纪以后,在荷兰、法国、西班牙和英国等国相继发展。讽刺文学作品题材极其广泛,形式主要是诗、戏剧、小说和小品文。讽刺作家大体分为贺拉斯派和尤维纳利斯派。讽刺文学的"最终目的是暴露社会罪恶",以责备来纠正社会恶习。讽刺文学的表达方式主要有独白、模仿和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讽刺文学 讽刺作品 讽刺 讽刺 暴露社会罪恶 纠正恶习
下载PDF
基于多维语义特征与层次注意力机制的讽刺识别
19
作者 宋留静 赵泽方 +2 位作者 马宇翔 申罕骥 李俊 《高技术通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3-462,共10页
讽刺是一种复杂的语言表达方式,在日常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人工智能和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讽刺识别已成为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之一。现有的讽刺识别研究往往从单一维度对讽刺文本特征进行表示,忽视了讽刺文本特征的... 讽刺是一种复杂的语言表达方式,在日常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人工智能和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讽刺识别已成为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之一。现有的讽刺识别研究往往从单一维度对讽刺文本特征进行表示,忽视了讽刺文本特征的细微差异及其重要程度。本文将讽刺识别视为文本分类任务,在特征提取阶段,将讽刺文本根据其不一致性特征、情感特征、句法结构特征和风格特征进行多维语义特征表示。在特征融合阶段,针对不同维度特征对整体特征贡献和关联程度不同,采用层次注意力机制调整不同讽刺语言学特征对模型整体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能够从多个维度提取讽刺文本的潜在语义特征,其在公开数据集IAC、Tweets和Reddit上的实验性能均有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讽刺识别 自然语言处理 多维语义表示 层次注意力机制
下载PDF
CMHICL:基于跨模态分层交互网络和对比学习的多模态讽刺检测
20
作者 林洁霞 朱小栋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20-2627,共8页
多模态讽刺检测的关键在于有效地对齐和融合不同模态的特征。然而,现有融合方法通常忽略多模态间组成结构的关系,并且在识别讽刺时也经常忽略多模态数据中与讽刺情感相关的共同特征的重要性。因此,提出一种基于跨模态分层交互网络和对... 多模态讽刺检测的关键在于有效地对齐和融合不同模态的特征。然而,现有融合方法通常忽略多模态间组成结构的关系,并且在识别讽刺时也经常忽略多模态数据中与讽刺情感相关的共同特征的重要性。因此,提出一种基于跨模态分层交互网络和对比学习的模型。首先,跨模态分层交互网络采用了基于交叉注意力机制的最小单元对齐模块和基于图注意力网络的组成结构融合模块,从不同层面上识别文本和图像之间的不一致性,将低一致性的样本判定为含讽刺意味的样本。其次,该模型通过数据增强和类别增强两个对比学习任务,帮助学习讽刺相关的共同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与基线模型相比,准确率提升了0.81%,F_(1)值提升了1.6%,验证了提出的分层交互网络和对比学习方法在多模态讽刺检测中的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讽刺检测 分层交互 对比学习 交叉注意力机制 图注意力网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