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傈僳化”到“汉化”:怒江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与特点
1
作者
袁国友
《昆明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52-66,共15页
怒族、独龙族是最早进入怒江地区居住和生活的民族。从明代晚期开始,傈僳族、勒墨人迁入怒江,与怒族、独龙族形成沿江交错杂居的分布格局。清代以来,傈僳族发展成为怒江地区的主体民族和统治民族,傈僳族的语言习俗和生产生活方式对其他...
怒族、独龙族是最早进入怒江地区居住和生活的民族。从明代晚期开始,傈僳族、勒墨人迁入怒江,与怒族、独龙族形成沿江交错杂居的分布格局。清代以来,傈僳族发展成为怒江地区的主体民族和统治民族,傈僳族的语言习俗和生产生活方式对其他民族产生强大的辐射和同化作用,怒江地区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出现明显的“傈僳化”趋向。清末以前,由于国家政治力量的不足或缺位,怒江地区的社会生活和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处于自然自发的状态。1912年民国政府“开辟”怒江后,国家治理力量直接进入怒江,怒江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进入自觉自为的新时期。民国时期,随着怒江与内地联系的空前加强和“汉人”不断迁移或旅居怒江,“汉人”和内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对怒江各民族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广泛作用和影响,怒江社会发展出现“汉化”或“内地化”的特征与趋向。“傈僳化”和“汉化”相继并行,成为怒江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区域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基本机制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怒江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设官治理
汉化
傈僳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傈僳化”到“汉化”:怒江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与特点
1
作者
袁国友
机构
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昆明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52-66,共15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横断山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22BMZ027)。
文摘
怒族、独龙族是最早进入怒江地区居住和生活的民族。从明代晚期开始,傈僳族、勒墨人迁入怒江,与怒族、独龙族形成沿江交错杂居的分布格局。清代以来,傈僳族发展成为怒江地区的主体民族和统治民族,傈僳族的语言习俗和生产生活方式对其他民族产生强大的辐射和同化作用,怒江地区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出现明显的“傈僳化”趋向。清末以前,由于国家政治力量的不足或缺位,怒江地区的社会生活和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处于自然自发的状态。1912年民国政府“开辟”怒江后,国家治理力量直接进入怒江,怒江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进入自觉自为的新时期。民国时期,随着怒江与内地联系的空前加强和“汉人”不断迁移或旅居怒江,“汉人”和内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对怒江各民族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广泛作用和影响,怒江社会发展出现“汉化”或“内地化”的特征与趋向。“傈僳化”和“汉化”相继并行,成为怒江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区域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基本机制和途径。
关键词
怒江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设官治理
汉化
傈僳化
Keywords
Nujiang River
ethnic communication and integration
establishing official governance
Sinic-ization
Lisu-ization
分类号
D63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傈僳化”到“汉化”:怒江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与特点
袁国友
《昆明学院学报》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