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想象与行动的伦理学:面向新兴技术的设计思辨 被引量:2
1
作者 张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8-83,共6页
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日常化及其“科林格里奇”困境已构成了相当复杂的伦理挑战。面对新兴技术无法预判的社会影响,如何在动态的价值框架之中去推测并思辨未来技术的伦理后果,从而主动影响甚至干预技术选择与应用的决策权,既是当代伦... 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日常化及其“科林格里奇”困境已构成了相当复杂的伦理挑战。面对新兴技术无法预判的社会影响,如何在动态的价值框架之中去推测并思辨未来技术的伦理后果,从而主动影响甚至干预技术选择与应用的决策权,既是当代伦理学面临的主要难题,也为思辨设计发挥想象与行动伦理提供了机遇。思辨设计从时间、知识和权力三个维度试图解除技术伦理学的“科林格里奇”困境,通过设计虚构和思想实验将用户纳入到技术伦理的决策环节,以想象力践行“智识平等”的预设,以共同选择的未来兑现技术人工物的伦理价值并实现设计赋能。思辨设计作为方法论的主要优势体现在实现了从设计师到用户、从技术到社会、从未来到现实、从想象到行动的伦理跨域及其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伦理学 设计伦理 思辨设计 设计赋能
下载PDF
艺科融合下的思辨设计教学探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琪 王志鸿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6-62,共7页
高等教育提质增效的攻关时期,对艺术设计教育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科融合成为工业化4.0中艺术与科学联袂建构的教育大势。对于技术与艺术难分伯仲夙有争论,思辨设计则站在未来的语境重新审视当下设计的批判性问题并成为教学改革的新... 高等教育提质增效的攻关时期,对艺术设计教育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科融合成为工业化4.0中艺术与科学联袂建构的教育大势。对于技术与艺术难分伯仲夙有争论,思辨设计则站在未来的语境重新审视当下设计的批判性问题并成为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文章以环境设计专业“公共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实践为例进行解析,总结出从程式到程序的迭代、从思辨到思政的感知、从合作到跨域的聚能、从评价到品鉴的反思这四个方面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主动探索,进行思辨和创新性思维训练,掌握设计工具并解决设计问题,从而为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一定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科融合 思辨设计 公共艺术设计 教学实践
下载PDF
面向虚拟偶像的思辨设计原型构建流程研究
3
作者 吕游 贾煜洲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306-314,共9页
目的探讨数字时代下虚拟偶像思辨设计原型的功能与价值。方法基于虚拟偶像发展的现状进行思考,聚焦思辨设计理论中思辨原型概念的发展转向,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以教学实践为例探索基于虚构角色与世界观的思辨原型构建流程并... 目的探讨数字时代下虚拟偶像思辨设计原型的功能与价值。方法基于虚拟偶像发展的现状进行思考,聚焦思辨设计理论中思辨原型概念的发展转向,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以教学实践为例探索基于虚构角色与世界观的思辨原型构建流程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提出虚拟偶像思辨原型的构建流程,即问题假设、叙事文本、虚构情境、交互方式、美学风格。结论虚拟偶像作为思辨媒介,以思辨设计原型进行虚构的主题叙事,通过角色与世界观的展演生动表达了极具人文价值的思辨过程。这不仅拓展了虚拟偶像的设计功能,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与判断其未来的多元发展可能性,为我国虚拟偶像产业的设计发展提供了可行性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偶像 思辨设计 思辨设计原型 世界观 未来
下载PDF
AI包浆:一种思辨性设计
4
作者 王一帆 姜翔巍 《中国艺术》 2024年第3期80-87,共8页
本文通过对真实世界中的包浆、数字包浆和AI包浆的比较,探讨在人类不同程度的参与下,不同形式的包浆如何引发人类对人与物、人与技术关系的不同感受,进而产生对科技发展与人类价值观关系的思考。本文关注设计在促进人与物关系反思中的... 本文通过对真实世界中的包浆、数字包浆和AI包浆的比较,探讨在人类不同程度的参与下,不同形式的包浆如何引发人类对人与物、人与技术关系的不同感受,进而产生对科技发展与人类价值观关系的思考。本文关注设计在促进人与物关系反思中的关键作用,将AI包浆定位为一种思辨性设计,并通过设计实践展示了AI包浆这一新型艺术形式对人类思维方式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包浆 思辨设计 人与物 包浆 数字包浆
下载PDF
思辨设计视角下绵竹年画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5
作者 洪敏嘉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03,共6页
传统文化是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中创意和衍生的核心精神,伴随着传统工艺振兴,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受到重视。在大众消费习惯和审美需求多元化的今天,绵竹年画受到当代数字艺术和印刷技术的多重冲击,文章进行多角度思辨设计,创作符合未来语境... 传统文化是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中创意和衍生的核心精神,伴随着传统工艺振兴,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受到重视。在大众消费习惯和审美需求多元化的今天,绵竹年画受到当代数字艺术和印刷技术的多重冲击,文章进行多角度思辨设计,创作符合未来语境的新体系绵竹年画,探索绵竹年画创新设计思维、发展方向和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竹年画 思辨设计 创新 未来语境
下载PDF
观念的转型:以思辨性设计思想的衍变为例
6
作者 杨依依 黄厚石 《创意与设计》 2024年第4期87-92,共6页
通过设计历史的梳理与阐释,典型案例的分析与对比,对批判到思辨设计实践中以悬置现实、虚构未来为理念的设计思想进行阐述,证明这一变化并不象征设计旧时代的终结抑或新时代的开启。思辨性设计只是处在科技和物质文化矛盾的空间中,继承... 通过设计历史的梳理与阐释,典型案例的分析与对比,对批判到思辨设计实践中以悬置现实、虚构未来为理念的设计思想进行阐述,证明这一变化并不象征设计旧时代的终结抑或新时代的开启。思辨性设计只是处在科技和物质文化矛盾的空间中,继承着批判性设计的内化技能和思维方式,为未来设计的创新制造着机会。试图从抛弃陈旧伦理和社会准则的批判设计创作中、从新兴科技与未来理想的思辨设计实践中,对社会生活原有的既定角色予以主动地思考,将设计思想转向一个更以设计为中心的路径,从而让设计更好的融入影响未来世界的行动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辨设计 批判性设计 设计思想 转型
下载PDF
思辨设计思维在设计综合表达课程中的实践探索
7
作者 吴雨蝶 《教育进展》 2024年第1期867-873,共7页
本文基于对信息交互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思考,针对设计综合表达课程,探讨在课堂教学实践开展的过程中引入思辨设计思维引起的设计教育观念和视角的转变。通过从思维和观念的引导、思辨设计案例的解析和课程项目与实践的开展三个方面分别... 本文基于对信息交互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思考,针对设计综合表达课程,探讨在课堂教学实践开展的过程中引入思辨设计思维引起的设计教育观念和视角的转变。通过从思维和观念的引导、思辨设计案例的解析和课程项目与实践的开展三个方面分别从转向、融合和创新的三个角度引导学生重新思考设计的身份和隐含价值。研究发现,通过对思辨设计思维的引入,可以提高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拓展设计视野,促使学生在设计实践中能够更好地提出问题、挑战现有设计模式并形成独特的设计观念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辨设计 设计综合表达 设计观念 设计教育
下载PDF
思辨性问题设计:小说深度阅读教学实践--以统编教材初中小说教学为例
8
作者 陈敏 《中学语文》 2024年第24期57-59,共3页
思辨性问题能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小说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重要体裁之一,为了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小说内容,从小说情节、环境、人物、主题四个方面设计思辨性问题,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和辨析,实现深度阅读的目标。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小说 思辨性问题设计
下载PDF
“理解当代中国”德语系列教材《德语演讲教程》中的思辨内容设计
9
作者 章吟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4期65-68,共4页
作为高等教育能够给学生带来的最重要的可迁移能力,思辨能力的培养不仅是中国高等教育的终极核心目标之一,也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所追求的共同使命。本文以“理解当代中国”德语系列教材为依托,以该系列教材中面向高校德语专业本... 作为高等教育能够给学生带来的最重要的可迁移能力,思辨能力的培养不仅是中国高等教育的终极核心目标之一,也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所追求的共同使命。本文以“理解当代中国”德语系列教材为依托,以该系列教材中面向高校德语专业本科阶段的《德语演讲教程》作为研究重点,基于Paul&Elder(2021)关于推理要素的思辨能力的八项标准,深入探讨该教材单元板块的思辨内容设计。研究发现,《德语演讲教程》不仅凸显课程思政特色,贯彻能力导向、内容语言融合的宗旨,同时十分重视思辨能力的培养,单元板块的内容设计涵盖思辨能力各方面的培养,因而能够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国际化外语人才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解当代中国 《德语演讲教程》 思辨能力 思辨内容设计
下载PDF
作为媒介的设计——思辨构型中的媒介观及其行动逻辑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译之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56,共6页
本文基于“作为媒介的设计”(Design as Medium)观点出发,对思辨设计探测方式及其行为机制展开一种媒介学角度的透视。厘清思辨设计背后的“媒介观”要义,揭示其如何释放“元传播”探针、善用媒介策略和扩音效应、采用媒介组织方式引入... 本文基于“作为媒介的设计”(Design as Medium)观点出发,对思辨设计探测方式及其行为机制展开一种媒介学角度的透视。厘清思辨设计背后的“媒介观”要义,揭示其如何释放“元传播”探针、善用媒介策略和扩音效应、采用媒介组织方式引入参与共创、建构共辩环境,以及分析如何浸染设计“媒介化”态势由此形塑社会互动与价值重构的媒介行为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为媒介的设计 思辨设计 媒介观 媒介行为
下载PDF
跨学科的设计教育研究——以思辨性设计课程建构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钊玮 向云波 《设计》 2023年第15期97-99,共3页
思辨性设计课程的引入启发了设计教育观念和视角的转变,也具有催化形成其他类型创新教育的潜力,对于创新生态的建构具有启示意义。通过探讨思辨性设计课程“思维与观念的引导”“研究与教学的探索”与“课程与实践的开展”三个方面,从... 思辨性设计课程的引入启发了设计教育观念和视角的转变,也具有催化形成其他类型创新教育的潜力,对于创新生态的建构具有启示意义。通过探讨思辨性设计课程“思维与观念的引导”“研究与教学的探索”与“课程与实践的开展”三个方面,从“转向”“创新”“融合”的角度论述了课程开展助力建构跨学科设计教育的必要性与其现实意义。建构课程实现的方法路径。思辨性设计课程能够有效帮助促进设计教育的跨学科式发展。形成新的跨学科式设计教育的同时,助力整个创新生态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辨设计 设计教育 设计课程 跨学科性 创新生态
下载PDF
面向未来创新的思辨设计实践策略研究
12
作者 朱自瑛 《设计艺术研究》 2023年第3期30-34,共5页
思辨设计自身呈现多视角、多路径、多结果的实践特点,为了帮助推动思辨设计概念的生成与发展,研究将思辨设计实践关键路径提炼为定义、发展、映射、反思四个阶段,并提出了思辨关键画布来帮助实践者更清晰的描绘未来图景,形成完整的思辨... 思辨设计自身呈现多视角、多路径、多结果的实践特点,为了帮助推动思辨设计概念的生成与发展,研究将思辨设计实践关键路径提炼为定义、发展、映射、反思四个阶段,并提出了思辨关键画布来帮助实践者更清晰的描绘未来图景,形成完整的思辨逻辑,为思辨实践者提供一个考虑潜在未来的结构化思考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辨设计 关键路径 思辨画布
下载PDF
创造过去与未来:思辨设计与媒介考古学
13
作者 尤西·帕里卡 高山(译) 黄家圣(译) 《全球传媒学刊》 2023年第6期164-184,共21页
本文①旨在于思辨设计的语境下思考媒介考古学和想象媒介项目意味着什么。这两个平行领域之间缺失的早期讨论专注于使用“想象过去”这一特殊角度来研究跨越媒介与设计的思辨实践的批判方法。思辨设计和想象媒介研究都感兴趣于如何创造... 本文①旨在于思辨设计的语境下思考媒介考古学和想象媒介项目意味着什么。这两个平行领域之间缺失的早期讨论专注于使用“想象过去”这一特殊角度来研究跨越媒介与设计的思辨实践的批判方法。思辨设计和想象媒介研究都感兴趣于如何创造替代世界及时间、社会和技术的表格以替代性的方式定位过去—未来的坐标。本文讨论了不同的艺术与设计项目,交叉运用了媒介和设计理论与实践的两种传统,旨在阐释媒介考古学如何为思辨设计与批判设计中的当代问题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象媒介 思辨设计 设计虚构 艺术实践
下载PDF
思辨性设计在跨学科教育语境中的发展与探究
14
作者 张钊玮 向云波 《中国包装》 2023年第5期118-121,共4页
文章通过分析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案例,深入探讨了作为西方工业设计理论研究成果之一的思辨性设计的历史和发展,在跨学科发展语境中利用思辨性设计视角重新审视设计的实践活动,重新思考设计的身份和隐含价值。在总结前人设计研究成果的基础... 文章通过分析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案例,深入探讨了作为西方工业设计理论研究成果之一的思辨性设计的历史和发展,在跨学科发展语境中利用思辨性设计视角重新审视设计的实践活动,重新思考设计的身份和隐含价值。在总结前人设计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的设计学科研究与探索发展提出一些可能改变现状的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辨设计 设计学科 跨学科性 设计研究
下载PDF
信息时代的设计困境及对策
15
作者 张竞伯 石自东 《美术大观》 2024年第4期141-144,共4页
本文讨论了信息时代面临的三个设计困境:情感交互的人机关系痛点、操纵人的行为体验,以及数字鸿沟问题,触及伦理、社会和文化层面的复杂议题。针对困境,本文提出三条应对进路:超人本主义设计、思辨美学视域下的设计,以及强化设计师在人... 本文讨论了信息时代面临的三个设计困境:情感交互的人机关系痛点、操纵人的行为体验,以及数字鸿沟问题,触及伦理、社会和文化层面的复杂议题。针对困境,本文提出三条应对进路:超人本主义设计、思辨美学视域下的设计,以及强化设计师在人机情感交互中的责任感。通过非人类中心主义视角,促进人、物与技术之间的和谐共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困境 情感交互 超人本主义 思辨设计
下载PDF
工业重镇里的设计思辨——记法国圣太田国际设计双年展
16
作者 王小茉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2-35,共4页
圣太田国际设计双年展是法国本土惟一以设计为主题的大型国际活动,与其他城市的同类活动相比,它更侧重对设计的思辨。本文介绍了双年展的概况,并着重分析了2010年双年展的主题设定。
关键词 圣太田国际设计双年展 瞬间移动 设计思辨
原文传递
从激进到思辨:设计如何催化社会梦想 被引量:16
17
作者 张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19,共6页
本文将引介"思辨设计(speculative design)"这一作为社会梦想催化的全新概念及其案例,并简要梳理"思辨设计"之前、从"激进设计"到"批判性设计"的观念进化史。
关键词 思辨设计 批判性设计 想象力 设计虚构
下载PDF
以物为媒:从技术哲学的“物转向”看思辨与批判性设计的伦理潜能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黎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0年第1期59-65,共7页
在新兴技术逐渐成为社会发展取向重要因素的时代语境中,结合技术哲学"物转向"的特点,从思辨与批判性设计(SCD)的认识论基础、智识来源入手,理解SCD以物为媒的伦理潜能。与传统设计伦理不同,SCD将抽象的技术前景置于日常生活... 在新兴技术逐渐成为社会发展取向重要因素的时代语境中,结合技术哲学"物转向"的特点,从思辨与批判性设计(SCD)的认识论基础、智识来源入手,理解SCD以物为媒的伦理潜能。与传统设计伦理不同,SCD将抽象的技术前景置于日常生活中并予以具象化,将未知的技术未来予以视觉化虚构,从而将技术讨论从专家拓展到大众。SCD作为一种前瞻性的批评策略,以具体的物而非抽象的语言为媒介,对技术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行具体的、就事论事的讨论。在技术哲学进入"物转向"的当下,SCD以物为媒,呈现出"前瞻性""建构性""经验性"的伦理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哲学 思辨与批判性设计 道德物化 设计伦理 物转向
下载PDF
浅析思辨设计概念及非现实美学策略
19
作者 彭波 何佳柔 《流行色》 2020年第2期106-107,共2页
本文以设计在技术与消费社会中的发展为背景,介绍了思辨设计的概念与影响。通过对思辨设计非现实美学构成要素的探究,探究其表达主题、传递想象力的方式。
关键词 思辨设计 非现实美学 社会梦想
下载PDF
虚构的价值:思辨设计的美学政治与未来诗学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2-160,共9页
在智能技术逐渐渗透到媒介社会每个毛孔的今天,"未来学"成为各个学科的显学之一。结合法国哲学家朗西埃的美学政治理论,论述思辨设计如何以虚构的方式对观众的可感性进行分配并制造出歧感,从而保留进一步想象与反思的空间,维... 在智能技术逐渐渗透到媒介社会每个毛孔的今天,"未来学"成为各个学科的显学之一。结合法国哲学家朗西埃的美学政治理论,论述思辨设计如何以虚构的方式对观众的可感性进行分配并制造出歧感,从而保留进一步想象与反思的空间,维持其作为未来诗学的活性。作为当今最具批判性的跨媒体实践,思辨设计以"如果……会……"的思想实验,凭借物理道具及其虚构美学,对新兴技术的副作用进行谨慎推论,从而使人们跳出"以消费为元逻辑的脚本",化被动消费者为具有能动性的行动主体。从西蒙的广义设计学来看,所有设计本质上都带有乌托邦属性,因为它总是以未来为参照致力于改造当下。思辨设计以未来为现在赋形,以平行世界反身观望现实世界,在技术乐观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当中冷静地反思技术的盲点。本着"智识平等"的观念,思辨设计只问不答,将决断的权力与行动的可能留给观众,思辨设计的虚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美学政治与未来诗学这两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辨设计 虚构 道具美学 歧感 未来诗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