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9篇文章
< 1 2 1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杜威访华与五四时期的地方教育界
1
作者 季剑青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35,共13页
杜威访华是五四时期具有重要影响力和意义的文化事件。以江苏省教育会为代表的地方教育界,在促成杜威访华和安排其在国内的行程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胡适对杜威的译介侧重于其实验主义哲学,希望借助杜威在北大的课程与演讲,提升... 杜威访华是五四时期具有重要影响力和意义的文化事件。以江苏省教育会为代表的地方教育界,在促成杜威访华和安排其在国内的行程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胡适对杜威的译介侧重于其实验主义哲学,希望借助杜威在北大的课程与演讲,提升北大的学术水准;而作为教育家的杜威,却主要在地方教育界觅得知音。这一分途在新文化运动中极具症候意义。透过杜威的眼光以及杜威访华所关联的诸多人事,我们得以重新思考地方教育界在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威访华 地方教育界 胡适 江苏省教育会
下载PDF
中美民间科技交流的赓续:美籍华人科学家张捷迁的访华活动及其影响(1972-1979)
2
作者 杜常生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5-124,共10页
20世纪70年代,美籍华人科学家的跨国科技活动对中美民间科技交流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自1971年杨振宁访华以来,美籍华人科学家的访华活动亦随之展开。其中,美籍华人科学家张捷迁曾于1972年、1973年、1975年和1979年多次访华,参与... 20世纪70年代,美籍华人科学家的跨国科技活动对中美民间科技交流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自1971年杨振宁访华以来,美籍华人科学家的访华活动亦随之展开。其中,美籍华人科学家张捷迁曾于1972年、1973年、1975年和1979年多次访华,参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和力学研究所的学术研究活动,并在清华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张捷迁的多次访华活动是对中美民间科技交流的赓续,体现了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后,双方对科技交流的重视、美国对中国的友好姿态,以及张捷迁身为华人科学家的爱国主义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捷迁 中国科学院 访华 科技交流
下载PDF
旅人之眼:堀田善卫1957年访华的视角辨析
3
作者 曾嵘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24年第5期48-59,共12页
1957年日本文学代表团的访华活动一直未获得足够关注。然若将这群日本作家在中国的旅程加以还原,即可发现中国接待方在考察地点的择取等方面彰显出极为积极的政治意图。面对“安排”的风景,堀田善卫立足于中日的历史关系,对日本人的新... 1957年日本文学代表团的访华活动一直未获得足够关注。然若将这群日本作家在中国的旅程加以还原,即可发现中国接待方在考察地点的择取等方面彰显出极为积极的政治意图。面对“安排”的风景,堀田善卫立足于中日的历史关系,对日本人的新中国认识敲响了警钟,明确提醒日本人要重视中日之间的“内在差异”,并对中国承担起“应有的历史责任”。这一点与中野重治、本多秋五等其他代表团成员认识中国的视角有所不同,尤其围绕“周扬印象”表现出了迥然相异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野重治 本多秋五 堀田善卫 访华 “周扬印象”
下载PDF
日本大规模经济团访华欲与中国构筑新型合作态势
4
作者 刘馨蔚 《中国对外贸易》 2024年第3期14-15,共2页
近日,由日中经济协会和经团联、日本商工会议所等组成的日本经济界代表团来华访问。自1975年来,日本经济界代表团每年都会对中国进行访问。但受新冠疫情影响,2019年秋季后便停止。此次是时隔4年零4个月后,日本经济界代表团再访中国。据... 近日,由日中经济协会和经团联、日本商工会议所等组成的日本经济界代表团来华访问。自1975年来,日本经济界代表团每年都会对中国进行访问。但受新冠疫情影响,2019年秋季后便停止。此次是时隔4年零4个月后,日本经济界代表团再访中国。据日媒称,此行重点是希望通过与中方会谈,就两国之间的经济问题展开深入讨论。日本共同社方面称,能否带动两国关系的改善亦是此行关注的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中经济协会 经团联 日本商工会议所 两国关系 日本共同社 日本经济界 访华
下载PDF
朔尔茨访华:中德合作是机遇不是“风险”
5
作者 赵子垚 《汽车纵横》 2024年第5期8-11,共4页
4月14-16日,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携环境、农业、交通与数字化3名内阁部长,以及由西门子、宝马、梅赛德斯-奔驰等重量级企业的相关负责人组成的商业代表团一同访华。在出发前,朔尔茨曾呼吁,在贸易领域重新平衡欧盟和中国的关系,... 4月14-16日,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携环境、农业、交通与数字化3名内阁部长,以及由西门子、宝马、梅赛德斯-奔驰等重量级企业的相关负责人组成的商业代表团一同访华。在出发前,朔尔茨曾呼吁,在贸易领域重新平衡欧盟和中国的关系,传递续与中国保持合作的意愿。德国政府亦强调了此访的重要性,并认为“最高层级的持续交流”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阁部长 贸易领域 中德合作 访华 奥拉夫 德国政府 数字化 重量级
下载PDF
以翻译为权舆,以历史为归宿——读王宏志《龙与狮的对话:翻译与马戛尔尼访华使团》兼论当下翻译史研究的迷思 被引量:1
6
作者 陶磊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4-119,共6页
王宏志出版的新著《龙与狮的对话:翻译与马戛尔尼访华使团》以翻译问题为切入点,对马戛尔尼访华这一著名历史事件进行了重新检视。作者不仅发现了使团出发前就已备好的乔治三世致乾隆皇帝国书的中译本等前所未见且至关重要的新材料,并... 王宏志出版的新著《龙与狮的对话:翻译与马戛尔尼访华使团》以翻译问题为切入点,对马戛尔尼访华这一著名历史事件进行了重新检视。作者不仅发现了使团出发前就已备好的乔治三世致乾隆皇帝国书的中译本等前所未见且至关重要的新材料,并以此为基础,揭示出翻译在乾隆对待使团态度的转变等诸多问题上皆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该书在写法上扬弃了翻译史研究惯用的“理论套文本”模式,而是充分立足于史实,以问题为导向,对全书结构作了精密设计,是一部材料扎实、论证严密又极具可读性的中国翻译史研究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宏志 《龙与狮的对话:翻译与马戛尔尼访华使团》 马戛尔尼 翻译史研究
下载PDF
外企高管“访华潮”:时代背景与内在动因
7
作者 崔鑫生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0-53,共4页
当前,世界正处于国际地缘政治秩序与国际经济秩序重构的交叠期。正确认识国际政治经济的发展大势,是理解外企高管看好中国的基础和前提;中国国际经济地位的持续提升,是外商投资信心增强的根本保证;中国经济的长期向好和坚持对外开放的态... 当前,世界正处于国际地缘政治秩序与国际经济秩序重构的交叠期。正确认识国际政治经济的发展大势,是理解外企高管看好中国的基础和前提;中国国际经济地位的持续提升,是外商投资信心增强的根本保证;中国经济的长期向好和坚持对外开放的态度,是吸引投资的必要条件。无论从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任何一个角度看,中国都将成为未来国际地缘政治秩序和国际经济秩序重构的重要参与者,是世界各国不能忽视和不可或缺的重要伙伴。外企高管掀起的“访华潮”可以清晰地反映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经济重构 中国经济 访华潮” 外商投资
下载PDF
从欧洲领导人“访华潮”看中欧关系的演进与重塑
8
作者 金玲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4-49,共6页
中美经贸摩擦叠加世纪疫情和乌克兰危机,中欧关系多面承压,处于关键十字路口。尽管如此,中欧关系仍表现出强大韧性,双方在反对“新冷战”“脱钩断链”上有战略共识,经贸合作在疫情下展现出强大韧性,双方在应对全球挑战上共同利益上升。... 中美经贸摩擦叠加世纪疫情和乌克兰危机,中欧关系多面承压,处于关键十字路口。尽管如此,中欧关系仍表现出强大韧性,双方在反对“新冷战”“脱钩断链”上有战略共识,经贸合作在疫情下展现出强大韧性,双方在应对全球挑战上共同利益上升。中欧如何扩大战略共识、夯实共生互利的经贸合作以及携手应对挑战,不仅决定着中欧关系的未来,还关乎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重塑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欧关系 欧洲领导人 访华潮” 中欧合作
下载PDF
美国对华建交策略调整与1978年布热津斯基访华方案的出台
9
作者 薛鹏程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10-115,共6页
1977年万斯访华时在中国台湾问题立场上的“倒退”造成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再度推延。为改善中美关系以服务于联华抗苏的大局,美国决定通过“放弃‘最大限度’建交方案、终结‘苏中等距离’政策和积极回应中国改善关系的信号”等措施来... 1977年万斯访华时在中国台湾问题立场上的“倒退”造成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再度推延。为改善中美关系以服务于联华抗苏的大局,美国决定通过“放弃‘最大限度’建交方案、终结‘苏中等距离’政策和积极回应中国改善关系的信号”等措施来调整其对华建交策略。面对访华人选争论,布热津斯基与布朗、蒙代尔等人结为“盟友”,共同挫败了万斯为争夺对华政策制定权而反对其访华的企图,促使卡特做出了派遣其访问中国的决策。而在访华方案出台的过程中,卡特基于东亚政策评估和对苏联威胁地再审视,将此次原本定义为“初步通告”型的访华升格成一次包含战略问题和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问题的全面正式磋商,正常化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对华政策 中美关系 正常化 布热津斯基访华
下载PDF
“双克”访华,扇动产业的翅膀?
10
作者 李艳霄 《浙商》 2023年第12期59-61,共3页
2023年春夏之交,百余位跨国企业高管乘风而来。他们备受瞩目的行程背后藏着哪些行业机遇?蝴蝶扇动翅膀,又带来了多大的投资想象空间?
关键词 企业高管 想象空间 访华 投资
下载PDF
马斯克的44小时“特种兵式”访华
11
作者 谢颖 《浙商》 2023年第12期40-45,共6页
从5月30日抵达北京,到6月1日离开上海,短短44个小时里,马斯克先后被三位部长接见,与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会面,深夜前往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可谓马不停蹄。
关键词 特斯拉 访华 上海
下载PDF
尼克松访华的随身小本
12
作者 金一南 《特别关注》 2023年第3期52-52,共1页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毛泽东与他会谈,他屁股坐半个沙发,身体前弓,听着毛泽东的教海。这非常符合中华民族的谦恭传统,中国感觉到极大的满足。
关键词 尼克松访华 屁股坐 毛泽东 中华民族
下载PDF
议程设置理论视域下的“马克龙访华”——以法国《世界报》和《费加罗报》报道为例
13
作者 姚丹 闫春慧 《新闻知识》 2023年第5期52-58,94-95,共9页
新闻媒体在提高公众对政治和社会等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媒体的议程设置,公众知道当下什么议题是最重要的,了解到报道对象的主导属性,最后对其进行判断和评价。2023年4月5日至7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对中国进行国事访... 新闻媒体在提高公众对政治和社会等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媒体的议程设置,公众知道当下什么议题是最重要的,了解到报道对象的主导属性,最后对其进行判断和评价。2023年4月5日至7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基于议程设置理论,通过内容和文本分析,探讨法国两大主流媒体《世界报》和《费加罗报》对“马克龙访华”的议题建构,并对中国对外传播方面的议程设置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媒体 马克龙访华 议程设置 内容分析 文本分析
下载PDF
美国“援华”问题与蒲立德《访华观感》
14
作者 陈海懿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65-68,共4页
美国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都对国民政府提供了援助,但两次援助的性质与结果截然不同。借助于对战后(二战之后)中美之间的关系分析,通过中美外交的一个侧面,即蒲立德1947年的非正式访华,对蒲立德的访华结果和访华影响进行分析,来达到... 美国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都对国民政府提供了援助,但两次援助的性质与结果截然不同。借助于对战后(二战之后)中美之间的关系分析,通过中美外交的一个侧面,即蒲立德1947年的非正式访华,对蒲立德的访华结果和访华影响进行分析,来达到对当时"美援"问题的再探究,同时实现对蒲立德及其事件的专题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立德 访华 美援 访华观感》
下载PDF
外交评论话语中的语言学因素——以奥巴马访华的6篇述评为例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战子 庞超伟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22,共8页
近年来,话语分析越来越多地呈现出跨学科特征,研究者对话语的关注正在超越语言学视域,更多地落实在对外交和国际关系的研究中。本文以中外媒体对奥巴马访华的6篇述评为例,揭示外交评论话语中所包含的众多语言使用元语言和话语分析元素,... 近年来,话语分析越来越多地呈现出跨学科特征,研究者对话语的关注正在超越语言学视域,更多地落实在对外交和国际关系的研究中。本文以中外媒体对奥巴马访华的6篇述评为例,揭示外交评论话语中所包含的众多语言使用元语言和话语分析元素,探讨话语分析的元理论角色对话语意义建构所起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外交话语分析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交评论话语 政治话语 元语言 话语分析 批评话语分析 奥巴马访华述评
下载PDF
胡适与泰戈尔访华 被引量:3
16
作者 史云波 董德福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1-105,共5页
1 92 4年 ,泰戈尔应邀访华 ,宣扬东方价值观 ,在思想界引起轩然大波。胡适一贯推崇西方文化 ,对泰戈尔的思想也没有真切的了解 ,但他作为一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 ,对泰戈尔的人格表示敬重 ,为泰戈尔在华期间遭受的不公正待遇进行辩护。两... 1 92 4年 ,泰戈尔应邀访华 ,宣扬东方价值观 ,在思想界引起轩然大波。胡适一贯推崇西方文化 ,对泰戈尔的思想也没有真切的了解 ,但他作为一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 ,对泰戈尔的人格表示敬重 ,为泰戈尔在华期间遭受的不公正待遇进行辩护。两人由此结下深厚友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泰戈尔 访华 东方文明 西方文明
下载PDF
访华日本国际客源市场之细分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德村志成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4-29,共6页
日本作为国际客源市场形成于其高速发展的经济成长期,在中国改革开放后,这一市场对中国国际客源市场的发展产生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然而,依其市场规模和显在的经济实力,实际访华的日本客源市场规模远未达到预期,这对中国在今后争取更大... 日本作为国际客源市场形成于其高速发展的经济成长期,在中国改革开放后,这一市场对中国国际客源市场的发展产生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然而,依其市场规模和显在的经济实力,实际访华的日本客源市场规模远未达到预期,这对中国在今后争取更大的日本客源市场乃至亚洲客源市场来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想透过该问题的研究,全面分析访华日本国际客源市场的状况,并据此为中国在争取日本国际客源市场方面提供一个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国际客源市场 规模 访华比率 年龄层 旅游产品
下载PDF
胡适对杜威教育思想的吸收和转化——以杜威访华时期为中心 被引量:11
18
作者 赵康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1-108,189,190,共20页
本文围绕杜威访华,分析胡适对杜威教育思想的吸收和转化。杜威访华前,胡适已对杜威教育思想有所吸收并大力宣传实用主义,他对杜威教育思想的阐述精辟,但也反映出其选择倾向、阐释的缺失和过度现象。杜威访华期间,胡适对杜威大量演讲的... 本文围绕杜威访华,分析胡适对杜威教育思想的吸收和转化。杜威访华前,胡适已对杜威教育思想有所吸收并大力宣传实用主义,他对杜威教育思想的阐述精辟,但也反映出其选择倾向、阐释的缺失和过度现象。杜威访华期间,胡适对杜威大量演讲的通达翻译,体现了他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系统吸收;一些误译和漏译虽会招致误解,但却集中传达了杜威教育思想要旨,影响深远。胡适对杜威教育思想的运用体现了他改良中国社会的努力,透露出对杜威教育思想的转化。杜威离华后,胡适持续吸收杜威教育思想,并对先前的吸收有所反思和修正。胡适并未全盘吸收杜威教育思想,他在某个层面可能借助杜威之旗推进自己的文化和政治主张,但总体上是对杜威教育思想的“中国化”以应对当时社会现实之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杜威访华 杜威教育思想 吸收 转化
下载PDF
学习雷夫好榜样——美国《第56号教室的奇迹》作者雷夫首次访华带给我们的思考 被引量:3
19
作者 谢凡 曾国华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2-34,共3页
像所有老师一样,我也总是遭遇失败,我只是努力去教好每个学生。”2012年3月上旬,(《第56号教室的奇迹》作者、美国小学教师雷夫·艾斯奎斯首次访华。在北大百年讲堂,我们与1700余名中国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一起品读雷夫,感受到... 像所有老师一样,我也总是遭遇失败,我只是努力去教好每个学生。”2012年3月上旬,(《第56号教室的奇迹》作者、美国小学教师雷夫·艾斯奎斯首次访华。在北大百年讲堂,我们与1700余名中国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一起品读雷夫,感受到一样的教室里发生的不一样的故事,一样的教9币所选择的不一样的路径,一样的学生所经历的不一样的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室 访华 作者 美国 榜样 学习 小学教师 中小学校长
下载PDF
华莱士访华:延安美军观察组的最终成行 被引量:7
20
作者 胡越英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6-162,共7页
二战后期,美国副总统华莱士作为整个战争期间,甚至近代中美关系史上最高级别的访华者,其出访目的至今仍有争论。究竟是像当时美国国内有人猜测的那样,是罗斯福总统竞选政治战略致使将华莱士调离美国?还是如蒋介石希望的那样充当中苏冲... 二战后期,美国副总统华莱士作为整个战争期间,甚至近代中美关系史上最高级别的访华者,其出访目的至今仍有争论。究竟是像当时美国国内有人猜测的那样,是罗斯福总统竞选政治战略致使将华莱士调离美国?还是如蒋介石希望的那样充当中苏冲突的调解人?又或像延安期待的那样,充当国共关系的中间人?通过对华莱士访华经过及同时期其他历史事件的整体考察,尤其考虑到美国时在中国实施的马特霍恩计划"在人力、物力等方面具有仅次于曼哈顿计划的最高有限权",为马计划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促成延安美军观察组的成行就成了华莱士访华充分而必要的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莱士访华 延安美军观察组 马特霍恩计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