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病证结合异病同治的中医药抗器官纤维化临床研究思路
被引量:
10
1
作者
赵志敏
景菲
+3 位作者
吕靖
彭渊
陶艳艳
刘成海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9期2864-2867,共4页
“异病同治”是中医临床实践普遍现象,“病证结合”诊疗模式是异病同治理论的具体体现。从异病同治的临床治疗着手,基于疗效,既横向比较不同疾病之间更纵向观察治疗前后的“方-证”效应异同与内在机制,是揭示基本证候科学内涵的重要途...
“异病同治”是中医临床实践普遍现象,“病证结合”诊疗模式是异病同治理论的具体体现。从异病同治的临床治疗着手,基于疗效,既横向比较不同疾病之间更纵向观察治疗前后的“方-证”效应异同与内在机制,是揭示基本证候科学内涵的重要途径。“正虚血瘀”是慢性肝、肺、肾疾病的病机特点,存在“异病同治”补虚化瘀的理论基础,且存在方-证效应的物质基础。病证结合、精准治疗、改善预后是器官纤维化疾病治疗研究的发展趋势。因此,基于肝、肺、肾纤维化疾病“正虚血瘀”中医基本病机,通过加载扶正化瘀中药开展病证结合、异病同治的前瞻性RCT临床试验,对“方-证-效”的关联进行验证;并采用临床信息与生物样本,发现效应目标人群特征,探讨方证相应的内在原理,有利于阐明正虚血瘀的证候内涵,促进中医药在治疗重大难治性疾病领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纤维化
异病同治
病
证
结合
机制
证候内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整合药理学在中医药现代研究的若干进展
被引量:
3
2
作者
李珊珊
李玮婕
王萍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70-278,共9页
中药方剂作为临床治疗的主要形式和手段,是中医理法方药的关键环节,是中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桥梁,探索中药方剂的化学物质实体和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及其复杂交互规律,是中药现代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然因本身组成的复杂性、生物效...
中药方剂作为临床治疗的主要形式和手段,是中医理法方药的关键环节,是中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桥梁,探索中药方剂的化学物质实体和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及其复杂交互规律,是中药现代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然因本身组成的复杂性、生物效应表达的多样性,使其“化学成分群-体内过程-药效活性”之间缺乏“完整的证据链”,存在严重的“碎片化”现象。整合药理学的提出,是中药复杂系统分子作用解析的有效策略和方法,特别体现了以生物技术革命为代表的第四次浪潮的时代背景下,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驱动中药复杂体系发展的新趋势,为系统揭示多成分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整合规律和作用原理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该文试从中药整合药理学的形成和发展、研究思路、关键技术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为阐释中医药理论的科学内涵和中医原创思维的科学价值、总结与传承名医经验、中药质量控制、中药作用原理阐释和中药新药研发等提供强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药理学
中药方剂
证
候
生物
内涵
安全性和有效性
质量控制
药效物质基础
原文传递
题名
病证结合异病同治的中医药抗器官纤维化临床研究思路
被引量:
10
1
作者
赵志敏
景菲
吕靖
彭渊
陶艳艳
刘成海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病研究所
上海市中医临床重点实验室
上海中医健康服务协同创新中心
肝肾疾病病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9期2864-2867,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1730109)
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2018ZX10302204-001-004,2014ZX10005001)
上海市三年行动计划项目(16CR1026B)。
文摘
“异病同治”是中医临床实践普遍现象,“病证结合”诊疗模式是异病同治理论的具体体现。从异病同治的临床治疗着手,基于疗效,既横向比较不同疾病之间更纵向观察治疗前后的“方-证”效应异同与内在机制,是揭示基本证候科学内涵的重要途径。“正虚血瘀”是慢性肝、肺、肾疾病的病机特点,存在“异病同治”补虚化瘀的理论基础,且存在方-证效应的物质基础。病证结合、精准治疗、改善预后是器官纤维化疾病治疗研究的发展趋势。因此,基于肝、肺、肾纤维化疾病“正虚血瘀”中医基本病机,通过加载扶正化瘀中药开展病证结合、异病同治的前瞻性RCT临床试验,对“方-证-效”的关联进行验证;并采用临床信息与生物样本,发现效应目标人群特征,探讨方证相应的内在原理,有利于阐明正虚血瘀的证候内涵,促进中医药在治疗重大难治性疾病领域的发展。
关键词
器官纤维化
异病同治
病
证
结合
机制
证候内涵
Keywords
Organ fibrosis
Different diseases with the same treatment
Combination of disease and syndrome
mechanis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connotation
分类号
R2-03 [医药卫生—中医学]
R259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整合药理学在中医药现代研究的若干进展
被引量:
3
2
作者
李珊珊
李玮婕
王萍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出处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70-278,共9页
基金
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CI2021A04904,CI2021A04907)
中药研究所中药药理学创新团队项目(CI2021B01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22YFE0119300)。
文摘
中药方剂作为临床治疗的主要形式和手段,是中医理法方药的关键环节,是中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桥梁,探索中药方剂的化学物质实体和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及其复杂交互规律,是中药现代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然因本身组成的复杂性、生物效应表达的多样性,使其“化学成分群-体内过程-药效活性”之间缺乏“完整的证据链”,存在严重的“碎片化”现象。整合药理学的提出,是中药复杂系统分子作用解析的有效策略和方法,特别体现了以生物技术革命为代表的第四次浪潮的时代背景下,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驱动中药复杂体系发展的新趋势,为系统揭示多成分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整合规律和作用原理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该文试从中药整合药理学的形成和发展、研究思路、关键技术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为阐释中医药理论的科学内涵和中医原创思维的科学价值、总结与传承名医经验、中药质量控制、中药作用原理阐释和中药新药研发等提供强有力支持。
关键词
整合药理学
中药方剂
证
候
生物
内涵
安全性和有效性
质量控制
药效物质基础
Keywords
integrated pharmacology
Chinese medicinal formula
biological connotation of syndrome
safety and efficacy
quality control
material basis of pharmacodynamic effects
分类号
R2-0 [医药卫生—中医学]
R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R285.5 [医药卫生—中药学]
R284 [医药卫生—中药学]
R33 [医药卫生—人体生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病证结合异病同治的中医药抗器官纤维化临床研究思路
赵志敏
景菲
吕靖
彭渊
陶艳艳
刘成海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整合药理学在中医药现代研究的若干进展
李珊珊
李玮婕
王萍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