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警察做证内涵之探讨
1
作者 李华 谢维 《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29-32,共4页
广义的警察做证就是指存在于社会生活和法律生活中的各种身份角色的警察,就他们对诉讼案件所知道的案件事实、程序事实、技术事实,接受法庭的质证;而狭义的警察做证就是指作为负责或参与侦办诉讼案件的警察,就办理案件过程中的所知道的... 广义的警察做证就是指存在于社会生活和法律生活中的各种身份角色的警察,就他们对诉讼案件所知道的案件事实、程序事实、技术事实,接受法庭的质证;而狭义的警察做证就是指作为负责或参与侦办诉讼案件的警察,就办理案件过程中的所知道的程序事实,接受法庭质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警察做 警察做主体范畴 警察做证内涵 诉讼事实 程序事实
下载PDF
药物组合结合病机理论探索证内涵的新思路 被引量:5
2
作者 郭文娟 烟建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74-375,共2页
关键词 药物组合 病机 功能关系 证内涵
原文传递
从《内经》对“证”内涵的认识看方药与证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郭文娟 烟建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10期2252-2253,共2页
通过《内经》对"证"内涵的认识,即"证"是对疾病从整体功能关系失调角度概括的综合性动态病理模型,来看方药是通过整体取性、调动和发挥机体内在的自主调节能力来实现对"证"的调理关系而实现其功效的。
关键词 内经 证内涵 方药与 整体调整功能 关系失调
下载PDF
桂枝汤药物规律性组合及其类方系统结合病机理论探讨“证”内涵(二) 被引量:2
4
作者 郭文娟 烟建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6期1325-1328,共4页
用文献和数据挖掘的方法和方药——病机——证的逆向思维,从桂枝汤的药物规律性组合及其类方系统与证机相关性来探讨"证"的内涵。得出"证"内涵具有如下特性:功能关系性、整体关联性、动态时空性、模型性、多维意象性。
关键词 桂枝汤的药物规律性组合 类方 病机 内涵
下载PDF
桂枝汤药物规律性组合及其类方系统结合病机理论探讨“证”内涵(一) 被引量:1
5
作者 郭文娟 烟建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5期1039-1042,共4页
用文献和数据挖掘的方法和方药——病机——证的逆向思维,从桂枝汤的药物规律性组合及其类方系统与其证机相关性来探讨"证"内涵。得出"证"内涵具有如下特性:功能关系性、整体关联性、动态时空性、模型性、多维意象性。
关键词 桂枝汤的药物规律性组合 类方 病机 内涵
下载PDF
对证的概念内涵研究现状的思考 被引量:9
6
作者 李翠娟 烟建华 巩振东 《中医药学刊》 2005年第5期848-849,共2页
分析了目前证的概念内涵研究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认为目前对证的概念内涵认识不清主要是由于忽略了证的整体系统性内涵和社会人文背景的影响。并从证形成的中医理论和文化背景出发。
关键词 的概念内涵 研究现状 存在问题
下载PDF
基于“一证链式”排污许可内涵的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制度初探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斓琪 于鲁冀 +2 位作者 王燕鹏 梁亦欣 彭赵旭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7-192,共6页
当前水环境管理思路下,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的固定源环境管理仍存在施行不畅的问题。从固定源环境管理的基本需求出发,以通过政策规制与经济激励的共同作用助推制度的有效衔接与执行。据此,提出了“一证链式”排污许可环境管理内涵,仍遵... 当前水环境管理思路下,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的固定源环境管理仍存在施行不畅的问题。从固定源环境管理的基本需求出发,以通过政策规制与经济激励的共同作用助推制度的有效衔接与执行。据此,提出了“一证链式”排污许可环境管理内涵,仍遵循排污许可证制度为管理核心的基本原则,立足于固定源环境管理制度的实际施行问题,基于“证前—证中—证后”的管理模式构建全过程污染物指标的循环衔接,并强化证后监管助推制度执行。以期建立高效、精细、循环、发展的一体化环境管理政策体系,实现环境—经济的联动响应,将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落实到位,为我国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链式”内涵 排污许可 固定源 链式循环 后监管
下载PDF
病证关系及病证的重合与分离 被引量:7
8
作者 常存库 《中医药信息》 2009年第1期1-4,共4页
论述了病证关系,分析了"病"与"证"的内涵,认为疾病是决定证候的内在稳定的因素,而证候是疾病的外在综合表现。辨证论治以证候处方用药,会产生病证重合与分离两种情况,病证重合时疗效就肯定,而病证分离时则疗效就会... 论述了病证关系,分析了"病"与"证"的内涵,认为疾病是决定证候的内在稳定的因素,而证候是疾病的外在综合表现。辨证论治以证候处方用药,会产生病证重合与分离两种情况,病证重合时疗效就肯定,而病证分离时则疗效就会远离预期目标,这就是辨证论治疗效重复性差的客观原因。为了提高病证的重合,避免病证的分离,应该重视方药与疾病的联系,不能只讲"方"与"证"的联系。笔者认为,方药对疾病的疗效是根本的,而方药对证候的疗效是附属的,疾病与疾病证候具有不同的治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内涵 病症关系 重合与分离
下载PDF
病证结合异病同治的中医药抗器官纤维化临床研究思路 被引量:10
9
作者 赵志敏 景菲 +3 位作者 吕靖 彭渊 陶艳艳 刘成海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9期2864-2867,共4页
“异病同治”是中医临床实践普遍现象,“病证结合”诊疗模式是异病同治理论的具体体现。从异病同治的临床治疗着手,基于疗效,既横向比较不同疾病之间更纵向观察治疗前后的“方-证”效应异同与内在机制,是揭示基本证候科学内涵的重要途... “异病同治”是中医临床实践普遍现象,“病证结合”诊疗模式是异病同治理论的具体体现。从异病同治的临床治疗着手,基于疗效,既横向比较不同疾病之间更纵向观察治疗前后的“方-证”效应异同与内在机制,是揭示基本证候科学内涵的重要途径。“正虚血瘀”是慢性肝、肺、肾疾病的病机特点,存在“异病同治”补虚化瘀的理论基础,且存在方-证效应的物质基础。病证结合、精准治疗、改善预后是器官纤维化疾病治疗研究的发展趋势。因此,基于肝、肺、肾纤维化疾病“正虚血瘀”中医基本病机,通过加载扶正化瘀中药开展病证结合、异病同治的前瞻性RCT临床试验,对“方-证-效”的关联进行验证;并采用临床信息与生物样本,发现效应目标人群特征,探讨方证相应的内在原理,有利于阐明正虚血瘀的证候内涵,促进中医药在治疗重大难治性疾病领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纤维化 异病同治 结合 机制 内涵
下载PDF
对中医证本质研究的反思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翠娟 烟建华 巩振东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71-272,共2页
关键词 本质 研究困惑 概念内涵 特性 研究思路
下载PDF
证本质研究的新思路探讨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翠娟 烟建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28-30,共3页
关键词 概念内涵 本质 关系 时空分布 研究思路
下载PDF
多元共治参与大学治理的内涵、方向及路径保障 被引量:6
12
作者 袁福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4-188,共5页
大学治理承载着国家治理在教育场域中的使命和旨趣,多元共治参与大学治理有利于保障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实现。大学治理包括内、外两方面的治理结构事项,二者呈现为既相互独立又共存的统一体。多元共治理论的引入,能够实现大学治理多元主... 大学治理承载着国家治理在教育场域中的使命和旨趣,多元共治参与大学治理有利于保障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实现。大学治理包括内、外两方面的治理结构事项,二者呈现为既相互独立又共存的统一体。多元共治理论的引入,能够实现大学治理多元主体下的分工、协商与合作,为大学治理在结构、理念、技术、效果诸方面指明了新方向。保障多元共治参与大学治理,须从多元共治视角构建大学治理内部共生体系及其共生体系政策的外部保障,通过内外兼攻实现大学的多元共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共治 大学治理 内涵 方向 路径保障
下载PDF
基于《内经》对“证”内涵的认识解读方药与证的关系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文娟 烟建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19-521,共3页
关键词 内经 证内涵 方药与 关系
原文传递
络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探析 被引量:36
14
作者 司丹丹 邵静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年第8期43-45,共3页
络病学说萌芽于《黄帝内经》,成形于《伤寒杂病论》,成熟于《临证指南医案》,现代临床、基础研究者将络病学说逐渐应用于临床,为临床探索疑难杂病提供了新思路,并通过先进的科研技术,使络病学说与现代医学接轨,不断探析络病证治的现代... 络病学说萌芽于《黄帝内经》,成形于《伤寒杂病论》,成熟于《临证指南医案》,现代临床、基础研究者将络病学说逐渐应用于临床,为临床探索疑难杂病提供了新思路,并通过先进的科研技术,使络病学说与现代医学接轨,不断探析络病证治的现代医学含义,使其成为一门崭新而富有活力的新学科,同时如何进一步发展络病学说是现在及未来的中医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病学说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指南医案 内涵
下载PDF
整合药理学在中医药现代研究的若干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珊珊 李玮婕 王萍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70-278,共9页
中药方剂作为临床治疗的主要形式和手段,是中医理法方药的关键环节,是中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桥梁,探索中药方剂的化学物质实体和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及其复杂交互规律,是中药现代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然因本身组成的复杂性、生物效... 中药方剂作为临床治疗的主要形式和手段,是中医理法方药的关键环节,是中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桥梁,探索中药方剂的化学物质实体和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及其复杂交互规律,是中药现代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然因本身组成的复杂性、生物效应表达的多样性,使其“化学成分群-体内过程-药效活性”之间缺乏“完整的证据链”,存在严重的“碎片化”现象。整合药理学的提出,是中药复杂系统分子作用解析的有效策略和方法,特别体现了以生物技术革命为代表的第四次浪潮的时代背景下,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驱动中药复杂体系发展的新趋势,为系统揭示多成分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整合规律和作用原理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该文试从中药整合药理学的形成和发展、研究思路、关键技术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为阐释中医药理论的科学内涵和中医原创思维的科学价值、总结与传承名医经验、中药质量控制、中药作用原理阐释和中药新药研发等提供强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药理学 中药方剂 候生物内涵 安全性和有效性 质量控制 药效物质基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