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寻找下学上达的心性体认施教方法——论静坐方法在王阳明工夫系统中的价值与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新民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8-130,139,共14页
静坐作为证入心性本体的一种入门工夫手段,构成了阳明龙场悟道后教之"三变"极为重要的一变。尽管为了对治静坐出现的各种缺失偏差,阳明也有针对性地辅以了"省察克治"、"存天理灭人欲"等一系列的方法 ,但... 静坐作为证入心性本体的一种入门工夫手段,构成了阳明龙场悟道后教之"三变"极为重要的一变。尽管为了对治静坐出现的各种缺失偏差,阳明也有针对性地辅以了"省察克治"、"存天理灭人欲"等一系列的方法 ,但实际都是对静坐法门的补充和完善,理当纳入同一个工夫范畴之内,不能构成独立的施教阶段。静坐的目的是"息思虑",当然也是收放心的工夫,不仅有着《大学》、《周易》一类经典的权威依据,而且也长期为宋明理学家所实践,其中尤以阳明入道体悟得力最深,用之以施教心亦最切,目的则在于摄用归体,真正契入形上道境,同时又依体起用,必须活化为生活实践,既实现生命至中至正至大的全部价值,又引领社会朝着"至善"的方向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施教方法 心性 形上境域
下载PDF
刘宗周《人谱》书名及理论内涵探微 被引量:1
2
作者 余群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8-14,共7页
刘宗周命名《人谱》,其灵感是源于"家谱"概念的,而其目的就是要在人极的基础上构建一个人的谱系。两相比附,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人谱》书名及其理论内涵:家谱证身世,而《人谱》证心性;家谱寻远祖,而《人谱》寻"意"... 刘宗周命名《人谱》,其灵感是源于"家谱"概念的,而其目的就是要在人极的基础上构建一个人的谱系。两相比附,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人谱》书名及其理论内涵:家谱证身世,而《人谱》证心性;家谱寻远祖,而《人谱》寻"意"根;家谱别姓氏,而《人谱》别贤愚。总之,《人谱》书名之含义就是"谱人""证人"。证明人之所以为人,就是要证明人人具有尧舜之性,此为天命之善性。人由于受外物之熏染,难免会产生一些过错,但只要能够"慎独"与"诚意",就能够迁善改过,从而入于圣人之域。可见,《人谱》之书名,与众多著作顾名思义颇为不同,它不仅泛指著作内容,还涉及到著作的思想体系。通过细致的探究,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刘宗周的理学思想,还能更好地促进其传播与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宗周 《人谱》 家谱 证心性 寻“意”根 别贤愚
下载PDF
寻找精神的净土——从东西方艺术比较看艺术的责任与功效
3
作者 马榕君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42-44,共3页
心性修证是人类通往永恒解脱的精神净土的必需手段,也是艺术表现的根本选择,及基本责任与功能。在东西方艺术中,西方传统艺术在这方面的探索还很不足,现代艺术也没有触及精髓;相比之下,中国传统艺术在这方面的探索较为成功,并仍对将来... 心性修证是人类通往永恒解脱的精神净土的必需手段,也是艺术表现的根本选择,及基本责任与功能。在东西方艺术中,西方传统艺术在这方面的探索还很不足,现代艺术也没有触及精髓;相比之下,中国传统艺术在这方面的探索较为成功,并仍对将来的艺术发展有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净土 人文主义 心性
下载PDF
从朱熹对《孟子》的诠释看理学对传统儒学的改造 被引量:1
4
作者 康宇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2-161,共10页
《孟子》一书在宋代得到了“尊经”地位,但理学家对其的解读却由传统“政治实践”路向转为“心性体证”理路。究其原因,与理学对儒学进行的“内向化”改造有关。作为理学集大成人物,朱熹在对宋代“尊孟”与“疑孟”问题的思考中,展开对... 《孟子》一书在宋代得到了“尊经”地位,但理学家对其的解读却由传统“政治实践”路向转为“心性体证”理路。究其原因,与理学对儒学进行的“内向化”改造有关。作为理学集大成人物,朱熹在对宋代“尊孟”与“疑孟”问题的思考中,展开对《孟子》的诠释。他创造性地发挥《孟子》文本中关于心志实践方面的论述,深刻挖掘其中人本主义伦理学之内涵,开辟出一条心性诠释经典的路线。从他运用“理气”架构,突出“理”对“天道”与“人性”的统一化作用,以及弱化经学功利主义,倡导主体进行工夫修炼的“释孟”特点中不难看出,理学家对于提升孔孟伦理实践学之必然性论证逻辑,以之改造传统儒学的努力,使儒学的发展部分地脱离了外在政治势力对主体行为能动性的制约,从而拥有了与佛道之学对抗的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诠释 《孟子》 政治实践 心性
下载PDF
试论吴幵《优古堂诗话》的禅宗基因
5
作者 程景牧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14-19,共6页
宋人吴幵的《优古堂诗话》借鉴禅宗心性理论、法眼思维以及二道相因的思维方式,以禅喻诗,彰显出禅宗美学思想基因。无论从横向还是纵向上,从历时性还是共时性上看,《优古堂诗话》在两宋以禅喻诗的诗学理论发展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 宋人吴幵的《优古堂诗话》借鉴禅宗心性理论、法眼思维以及二道相因的思维方式,以禅喻诗,彰显出禅宗美学思想基因。无论从横向还是纵向上,从历时性还是共时性上看,《优古堂诗话》在两宋以禅喻诗的诗学理论发展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对其他诗话类著作均有一定的影响。当然,除了共性,《优古堂诗话》更彰显出鲜明的个性。探究《优古堂诗话》的禅宗美学基因对于探究宋代诗学生成发展的内在机制、对于探赜宋代禅宗与诗学的关系均具有一定的价值意义,也有助于我们对江西诗派的诗学理论的重新体认,因而具有诗学与美学的双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 禅宗 心性 诗眼 二道相因
下载PDF
精神疾病语言辨析
6
作者 丁德正 《光明中医》 2000年第2期16-19,共4页
于精神疾病临床上,异常之语言是精神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之一;笔者试就精神疾病常见证候之语言予以辨析,欠妥之处,敬祈指正。1 心性证候语言11 心气实:心气实又称心阳盛,“阳盛则热”,又“气有余便是火”;心气盛实,火热蒸灼,心失其制则... 于精神疾病临床上,异常之语言是精神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之一;笔者试就精神疾病常见证候之语言予以辨析,欠妥之处,敬祈指正。1 心性证候语言11 心气实:心气实又称心阳盛,“阳盛则热”,又“气有余便是火”;心气盛实,火热蒸灼,心失其制则言语增多,且语出必笑,盖心主言,在志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 语言特征分析 心性候语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