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我国刑事证据移送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1
作者 钱育之 《今日科苑》 2008年第10期223-224,共2页
我国刑事证据的移送方式采取的是主要证据移送的方式,但这不足以防止法官审前形成预断,在实践中也存在诸多弊端,因此,借鉴和吸收西方法制发达国家,特别是日本的成功经验,来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刑事证据移送制度,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证据移送制度 起诉一本主义 移送方式 证据展示
下载PDF
轻罪逮捕必要性证据移送和审查制度
2
作者 徐罡 《法制与经济》 2014年第19期27-29,共3页
轻罪案件在基层检察院审查办理的案件中占绝大多数,其法定刑较低,社会危害性较小,具有适用非羁押类强制措施的基础条件,但是实践中仍以适用逮捕为主。推行轻罪逮捕必要性证据移送和审查制度将有效解决当前司法实践中在强制措施适用上存... 轻罪案件在基层检察院审查办理的案件中占绝大多数,其法定刑较低,社会危害性较小,具有适用非羁押类强制措施的基础条件,但是实践中仍以适用逮捕为主。推行轻罪逮捕必要性证据移送和审查制度将有效解决当前司法实践中在强制措施适用上存在的高逮捕率和高羁押率、非羁押强制措施适用率较低的问题,更加合理高效地为刑事诉讼程序服务,更好地体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文章将从刑事司法理论、执法观念、现实司法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尝试寻找解决办法,为该制度的构建提出合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罪 逮捕必要性 证据移送和审查
下载PDF
我国公诉案件证据移送制度之反思与重构 被引量:4
3
作者 文东福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3年第4期81-87,共7页
关键词 公诉案件证据移送制度 中国 价值取向 检察机关 诉讼模式 法官素质 预审法官制度 庭审方式
原文传递
无罪证据移送、出示程序规则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夏 陈斌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2006年第2期76-80,共5页
我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司法机关应当收集无罪证据,但对无罪证据移送、出示程序却没有具体规定。本文认为,凡是与案件事实有关的无罪证据,侦查机关应当全部向检察机关移送审查,无罪证据应当列入证明目录,并作为主要证据向法院移送... 我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司法机关应当收集无罪证据,但对无罪证据移送、出示程序却没有具体规定。本文认为,凡是与案件事实有关的无罪证据,侦查机关应当全部向检察机关移送审查,无罪证据应当列入证明目录,并作为主要证据向法院移送复印件或照片。出于公诉人客观性要求,在法庭上有责任向法庭提供无罪证据,辩方在无罪证据举证在处于补充地位,但是在被告人承担举证责任的情况下,辩方应当出示无罪证据。最后,笔者还对如何完善无罪证据运用的程序规则提出自己的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罪证据 证据移送 证据出示 证明责任 知悉权
原文传递
证据移送制度研究——兼驳起诉书一本主义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国强 李荣楠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2007年第2期81-88,共8页
对我国证据移送制度的认识及改革,不仅是诉讼法学领域的问题,还必须结合我国现行法律文化及证据移送制度之运作实践。我国的诉讼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决定我们不适合采用起诉书一本主义,而是应该立足现行刑事诉讼法,对证据移送制度进行... 对我国证据移送制度的认识及改革,不仅是诉讼法学领域的问题,还必须结合我国现行法律文化及证据移送制度之运作实践。我国的诉讼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决定我们不适合采用起诉书一本主义,而是应该立足现行刑事诉讼法,对证据移送制度进行修改、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移送制度 起诉书一本主义 “主要证据的范围”
原文传递
提请审查批捕案卷材料及证据移送程序有待完善
6
作者 张建红 刘黎明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X期60-60,共1页
关键词 审查批捕 移送程序 案卷材料 证据移送 刑事诉讼法 犯罪嫌疑人 人民检察院 公安机关 侦查机关 逮捕
原文传递
对行刑衔接的证据移送问题的探讨--以食品安全案件移送为视角
7
作者 张佳璐 《市场监督管理》 2023年第9期48-49,共2页
证据移送制度是行刑双向衔接的前提。在食品安全案件执法实务中,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存在一定不足,不但移送标准的弹性较大,而且行政执法机关和刑事司法机关在案件移送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双向配合和互动,甚至因为知识体系欠缺而难... 证据移送制度是行刑双向衔接的前提。在食品安全案件执法实务中,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存在一定不足,不但移送标准的弹性较大,而且行政执法机关和刑事司法机关在案件移送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双向配合和互动,甚至因为知识体系欠缺而难以判断是否需要移送。行刑衔接要求“区分案件性质,实现精准打击”,推动形成“专业性问题专业部门解决,法律问题司法机关解决”的理念和机制,突出强调双向衔接机制的良好运行,尤其是要进一步完善证据衔接和移送,优化证据使用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刑衔接 案件移送 证据移送 食品安全 刑事司法机关 案件性质 衔接机制 证据衔接
原文传递
试论庭前证据移送方式的“回归”
8
作者 胡波 《当代检察官》 2012年第9期42-43,共2页
一、庭酋证据移送方式的比较法考察 (一)全案证据移送 即检察官在决定起诉之后将所有证据材料移送给法院。如德国刑事诉讼法第199条第2款规定,检察官将案件卷宗与起诉书一同移交给法院,这一卷宗必须是完整的,甚至包括应当是秘密... 一、庭酋证据移送方式的比较法考察 (一)全案证据移送 即检察官在决定起诉之后将所有证据材料移送给法院。如德国刑事诉讼法第199条第2款规定,检察官将案件卷宗与起诉书一同移交给法院,这一卷宗必须是完整的,甚至包括应当是秘密的信息,以供法院裁决。只有经过查证但未获得任何相关证据的线索才可以被省略。然而,由于该方式因容易使法官形成预断,所以德国普遍实行庭前审查法官与法庭审理法官相分离的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移送 “回归” 刑事诉讼法 证据材料 法庭审理 庭前审查 检察官 起诉书
原文传递
论监察机关言词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使用 被引量:1
9
作者 薛小涵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24-30,共7页
监察机关收集的言词证据在职务犯罪案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监察机关言词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使用涉及言词证据的收集、言词证据的移送以及非法言词证据的排除三个方面,由于《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在部分证据规则上的差异,导致... 监察机关收集的言词证据在职务犯罪案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监察机关言词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使用涉及言词证据的收集、言词证据的移送以及非法言词证据的排除三个方面,由于《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在部分证据规则上的差异,导致监察机关言词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使用存在不少障碍。为了让监察机关言词证据在刑事诉讼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即言词证据的取得应同时符合取证合法性标准与取证可靠性标准,所有与职务犯罪调查有关的言词证据均应移送检察机关,但被移送对象应符合取证的阶段性要求,应由司法机关主导非法言词证据的排除,排除程序应遵循人权保障与程序公正的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机关 言词证据 证据取得 证据移送 非法证据排除
下载PDF
“以审判为中心”的内涵与基础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登辉 罗倩 《岭南学刊》 2016年第4期79-86,共8页
中央提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顺应了司法规律,具有重大意义。"以审判为中心"的基本内涵是,审判制约、引导、监督、检验着侦查和审查起诉工作。"以审判为中心"的基础仍然是全案移送主义,而... 中央提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顺应了司法规律,具有重大意义。"以审判为中心"的基本内涵是,审判制约、引导、监督、检验着侦查和审查起诉工作。"以审判为中心"的基础仍然是全案移送主义,而不能改为起诉书一本主义、部分证据移送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审判为中心 审判中心主义 案卷移送主义 起诉书一本主义 部分证据移送主义
下载PDF
简评“起诉状一本主义”不适用我国的原因
11
作者 钱佳妹 《中国商界》 2008年第7期235-235,共1页
刑事证据移送方式有三种模式:起诉状一本主义、复印件主义和案卷移送主义。我国先后采用过案卷移送主义和复印件主义。在实践中,这两种主义都产生了较大弊端。面临刑事证据移送方式的再次改革,起诉状一本主义引起了学界的热烈讨论。本文... 刑事证据移送方式有三种模式:起诉状一本主义、复印件主义和案卷移送主义。我国先后采用过案卷移送主义和复印件主义。在实践中,这两种主义都产生了较大弊端。面临刑事证据移送方式的再次改革,起诉状一本主义引起了学界的热烈讨论。本文中,笔者将通过辩护律师的阅卷困难、可能造成检察院滥用公诉权、及诉讼环境无法适应三个方面,阐述起诉状一本主义并非我国的改革选择的理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诉状一本主义 复印件主义 证据移送 再次改革 刑事 诉讼环境 三种模式 改革选择 辩护律师 案卷 检察院 公诉权 阅卷 学界 实践 滥用 困难 弊端
下载PDF
我国施行卷宗移送主义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邱志强 孙喻 《中国检察官》 2008年第7期61-63,共3页
一、我国刑事证据移送方式的变迁所谓刑事证据移送方式,是指在刑事诉讼程序中,卷宗材料从公诉机关向审判机关移转的具体方式。一般划分为当事人主义的移送方式和职权主义的移送方式两大类型。职权主义移送方式也称为卷宗移送主义,即... 一、我国刑事证据移送方式的变迁所谓刑事证据移送方式,是指在刑事诉讼程序中,卷宗材料从公诉机关向审判机关移转的具体方式。一般划分为当事人主义的移送方式和职权主义的移送方式两大类型。职权主义移送方式也称为卷宗移送主义,即公诉机关向法院提起公诉同时,不仅提供起诉书,还同时移送所有卷宗材料。当事人主义移送方式也称为起诉状一本主义的卷宗移送方式,指检察官在提起公诉的时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权主义 卷宗 刑事诉讼程序 起诉状一本主义 当事人主义 性分 证据移送 公诉机关
原文传递
审查起诉中的证据运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孙国强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0年第2期88-93,共6页
关键词 审查起诉 证据运用 起诉证据标准 证据移送
原文传递
意大利刑事卷证移送制度及其启示 被引量:14
14
作者 唐治祥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3-151,共9页
意大利在1988年刑事司法改革过程中确立的"两步式"刑事卷证移送制度与其适用的"混合式"诉讼模式、"英美化"的预审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意大利刑事卷证移送制度既吸收了传统大陆法系国家"全案卷... 意大利在1988年刑事司法改革过程中确立的"两步式"刑事卷证移送制度与其适用的"混合式"诉讼模式、"英美化"的预审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意大利刑事卷证移送制度既吸收了传统大陆法系国家"全案卷证移送主义"的合理因素,又吸收了英美法系国家"起诉状一本主义"的合理因素,因而在防止追诉权滥用、确保法官中立和控、辩双方平等对抗、保障直接言词原则的实现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应借鉴意大利的经验,构建"两步式"刑事卷证移送制度,同时应健全相关的配套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卷证移送制度 “全案卷证移送主义” “起诉状-本主义” “主要证据复印件移送主义”
原文传递
行政执法证据向刑事司法证据转化问题研究
15
作者 魏海晓 《天津检察》 2014年第5期27-29,共3页
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证据制度进行了重大的修改和完善,其中行政执法机关在办案过程中获取的特定种类的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这一规定明确了行政执法证据的刑事诉讼效力。但是,司法实践中由于行政管理的多样性和特殊... 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证据制度进行了重大的修改和完善,其中行政执法机关在办案过程中获取的特定种类的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这一规定明确了行政执法证据的刑事诉讼效力。但是,司法实践中由于行政管理的多样性和特殊性使得行政执法证据向刑事司法证据的转化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何提高行政执法证据的转化效率,完善转化规则把握转化时机,是推动行政执法证据向刑事司法证据转化工作必须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转化 证据移送 转化途径
原文传递
试论我国公诉方式的重构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岚 高畅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51,共6页
我国现行的"部分证据移送主义"的公诉方式弊端重重,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对抗制改革的深化。而综合考虑各方见解后,构建一元公诉方式和二元公诉方式并存的公诉方式是较为合理的选择。
关键词 起诉状一本主义 全案移送主义 部分证据移送主义 二元公诉方式
原文传递
司法公正与刑事诉讼程序改革 被引量:4
17
作者 但伟 邓思清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8-103,共6页
司法公正是依法治国对司法机关提出的起码要求 ,也是当前我国司法改革所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 ,由于程序公正是司法公正的重要组成部分 ,程序公正与否对实体公正能否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因而有关刑事诉讼的改革就成为我国目前司法改革的重... 司法公正是依法治国对司法机关提出的起码要求 ,也是当前我国司法改革所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 ,由于程序公正是司法公正的重要组成部分 ,程序公正与否对实体公正能否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因而有关刑事诉讼的改革就成为我国目前司法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探讨了实践中影响程序公正的几个突出问题 ,涉及证人出庭、证据移送、举证责任和简易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程序 司法公平 司法公正 司法改革 证据移送 证人出庭 作证制度 举证责任 简易程序
原文传递
检法共同研讨办案技巧
18
作者 杨英丽 赵承利 《中国检察官》 2009年第2期79-79,共1页
新年伊始,蓬莱市人民检察院与该市法院召开办案人员联席座谈会,双方就职务犯罪案件证据移送和提起公诉的条件、办案过程中收集和固定证据的方法与技巧、如何应对《律师法》实施后对办案带来的冲击挑战及对策等.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探... 新年伊始,蓬莱市人民检察院与该市法院召开办案人员联席座谈会,双方就职务犯罪案件证据移送和提起公诉的条件、办案过程中收集和固定证据的方法与技巧、如何应对《律师法》实施后对办案带来的冲击挑战及对策等.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探讨,并达成共识。会上.双方还商洽建立了检法信访情况通报、疑难案件共同研讨等制度,促进了双方的交流、合作与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办案技巧 职务犯罪案件 人民检察院 挑战及对策 《律师法》 办案人员 提起公诉 证据移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