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足石刻中的明肃皇后、诃利帝母、九子母与送子观音 被引量:4
1
作者 龙晦 《中华文化论坛》 2003年第1期135-140,共6页
本文依据文献资料的辨证分析,对大足石刻造像中所谓“明肃皇后”、“诃利帝母”像 及相关龛窟内容的释读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以前的研究者存在误读误释现象。
关键词 大足石刻 明肃皇后 诃利帝 九子母 送子观音
下载PDF
丹丹乌里克二号殿所见于阗诃利帝壁画 被引量:2
2
作者 洛克什.钱德拉 杨富学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5-50,共6页
新疆和田丹丹乌里克二号殿发现的造型优美的女性壁画,长期未得正解。综合各种因素,可以确定此女性形象为于阗的保护神诃利帝。诃利帝身份复杂,既是残暴的偷吃孩童者,又有赐子、施财和护佑功能。二号殿中的诃利帝极其优雅,而且与多闻天... 新疆和田丹丹乌里克二号殿发现的造型优美的女性壁画,长期未得正解。综合各种因素,可以确定此女性形象为于阗的保护神诃利帝。诃利帝身份复杂,既是残暴的偷吃孩童者,又有赐子、施财和护佑功能。二号殿中的诃利帝极其优雅,而且与多闻天王雕塑连在一起,二者都受佛陀付嘱以保护于阗,为于阗的保护神,是证该殿应为保护于阗王国的四天王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丹乌里克 诃利帝 多闻天王 壁画 四天王殿
下载PDF
新疆的诃利帝信仰——以《南海寄归内法传》和丹丹乌里克相关绘画的释读为中心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翎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0-98,共9页
新疆地区的诃利帝信仰直接传承于犍陀罗地区,其图像样式和供养方式都与之相关。文本通过对新疆地区诃利帝信仰的研究,发现以前被人们忽视的义净著《南海寄归内法传》中描述的诃利帝供奉方式事实上原本是属于新疆于阗、龟兹地区的,同时... 新疆地区的诃利帝信仰直接传承于犍陀罗地区,其图像样式和供养方式都与之相关。文本通过对新疆地区诃利帝信仰的研究,发现以前被人们忽视的义净著《南海寄归内法传》中描述的诃利帝供奉方式事实上原本是属于新疆于阗、龟兹地区的,同时讨论了丹丹乌里克所出相关绘画中抱小儿像者与诃利帝的关系,进一步说明新疆地区诃利帝信仰曾经盛极一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路文化 《寄归传》 西方 诃利帝 祆神
下载PDF
不空所译诃利帝密典及图像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翎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2-96,共15页
诃利帝信仰自犍陀罗起源,经佛教化后开始向外传播。大约4世纪小乘经《佛说鬼子母经》传入中国,8世纪初义净以律典的方式将完整的诃利帝神话引介中国,8世纪中期以后不空将密教化的诃利帝成就法译成汉文。这些译经对诃利帝信仰在当时的传... 诃利帝信仰自犍陀罗起源,经佛教化后开始向外传播。大约4世纪小乘经《佛说鬼子母经》传入中国,8世纪初义净以律典的方式将完整的诃利帝神话引介中国,8世纪中期以后不空将密教化的诃利帝成就法译成汉文。这些译经对诃利帝信仰在当时的传播起到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尤其不空所译两部密典,由于其中记载了持诵此神之真言所获得的诸多现世成就,从而使这一信仰深入民间,其像式供养也由此流行。本文通过对不空所译两部诃利帝密典的解读,详细讨论了经典的意义和在这部经中诃利帝宗教功能的多样化,以及现存一些图像的归属。诃利帝在密教中,宗教功能从早期简单的求子和保护儿童,发展成求财、求愿、祛病以至于求爱人求婚姻等。现存日本公布的诃利帝供养像都是密教的供养像,但分属两部不同密典所宣示的图像样式,同时四川南宋时期的石窟造像也属于密教造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诃利帝 不空 密典成就法像式
原文传递
论王振鹏《姨母育佛图》非“姨母育佛”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薇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24-30,共7页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收藏的元代王振鹏所作《姨母育佛图》被学术界普遍认为是"姨母育佛"题材。从记载"姨母育佛"的典籍和图像表现来看,元代及前代此题材的表现非常少,即使所存同题材的图像也和王振鹏此画的表现方式不...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收藏的元代王振鹏所作《姨母育佛图》被学术界普遍认为是"姨母育佛"题材。从记载"姨母育佛"的典籍和图像表现来看,元代及前代此题材的表现非常少,即使所存同题材的图像也和王振鹏此画的表现方式不同。为确认该画主题,笔者从其收藏及定名的源头出发,分别从图像学角度梳理"姨母育佛"和"诃利帝母"二者的典籍来源、图像表现以及流变情况,考证出王振鹏《姨母育佛图》并非"姨母育佛"而是"诃利帝母"(鬼子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振鹏 姨母育 佛图 诃利帝 鬼子母
下载PDF
关于四川道教摩崖造像中的一些问题——与王家祐先生商榷
6
作者 胡文和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39-47,116-117,共11页
《敦煌研究》1987年第2期刊登了王家祐先生的《四川道教摩崖造像述议》(以下简称《述议》),文中联系道教史、道都神系、巴蜀史等,对四川各时代、各地区的道教摩崖造像作了概括的介绍,象这样比较全面地对四川道教摩崖造像进行述议,可以... 《敦煌研究》1987年第2期刊登了王家祐先生的《四川道教摩崖造像述议》(以下简称《述议》),文中联系道教史、道都神系、巴蜀史等,对四川各时代、各地区的道教摩崖造像作了概括的介绍,象这样比较全面地对四川道教摩崖造像进行述议,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开篇之作,读后使人获益匪浅。但是文中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根据笔者多次实地考察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并结合有关文献,谈谈笔者的浅见,谨此就教于王家祐先生及其他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史 诃利帝 玄妙观 天尊 摩崖造像 原始宗教信仰 纳西族 供养人 北周 神系
下载PDF
文氏工匠造像风格初探——从石篆山写实三窟谈起 被引量:1
7
作者 郝爽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1年第3期228-229,共2页
作为宋代石窟艺术的代表,由文氏工匠雕造的石篆山石窟群呈现出独特的艺术倾向。在宋代新的时代背景下,镌匠开始在石窟题记中署名,根据这些署名,可以看出造像风格在一代代镌匠手中的演变。其中文惟简参与雕造的三龛:志公和尚龛、诃利帝... 作为宋代石窟艺术的代表,由文氏工匠雕造的石篆山石窟群呈现出独特的艺术倾向。在宋代新的时代背景下,镌匠开始在石窟题记中署名,根据这些署名,可以看出造像风格在一代代镌匠手中的演变。其中文惟简参与雕造的三龛:志公和尚龛、诃利帝母龛及文宣王龛的造型写实,异于同时代其他程式化风格倾向的石窟造像。本文试从此具有写实风格的三龛出发,初探文氏工匠造像风格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篆山 文氏工匠 写实风格 文惟简 志公和尚龛 诃利帝母龛 文宣王龛
原文传递
仙佛胜景石门山述略
8
作者 已未 《文物天地》 2001年第5期17-19,共9页
石门山石窟,位于大足县城东20公里处石马镇新胜村的石门山巅,因两巨石夹峙如门而得名。由文惟一、文居道、蹇忠进等匠师开凿于北宋绍圣至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094-1151年)。崖面全长71.8米,崖高3.4-5米,沿岩造像,共13窟龛,是我国石窟艺术... 石门山石窟,位于大足县城东20公里处石马镇新胜村的石门山巅,因两巨石夹峙如门而得名。由文惟一、文居道、蹇忠进等匠师开凿于北宋绍圣至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094-1151年)。崖面全长71.8米,崖高3.4-5米,沿岩造像,共13窟龛,是我国石窟艺术中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音造像 双手 袖长 石窟艺术 美术 石门山 孔雀明王 诃利帝 背屏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