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梁山献《评书帖》执笔论 被引量:1
1
作者 段惠子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87-189,共3页
《评书帖》是清代康乾年间书法家梁山献的读书授课笔记,殁后由学生整理,属于清代前中期颇为优秀的论书笔记。《评书帖》涉及内容繁多,包含笔法、书法史、法帖和碑刻、书法教育、自身学书经验等方面的问题。其间论述虽不多著字,然究其言... 《评书帖》是清代康乾年间书法家梁山献的读书授课笔记,殁后由学生整理,属于清代前中期颇为优秀的论书笔记。《评书帖》涉及内容繁多,包含笔法、书法史、法帖和碑刻、书法教育、自身学书经验等方面的问题。其间论述虽不多著字,然究其言简易明、文约理瞻,遂颇宜后学,一些经典性的论述常被后人征引议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山献 评书帖 执笔论 书法技法
下载PDF
施恩波《行书梁巘〈评书帖〉》
2
《中国书画》 2008年第1期121-121,共1页
施恩波,字雨谷,1966年生。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曾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书法艺术研究室中国画系进修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铁路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创作委员会主任,辽宁省书法家协会理事、评审委员会副主任。作品润格:100... 施恩波,字雨谷,1966年生。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曾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书法艺术研究室中国画系进修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铁路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创作委员会主任,辽宁省书法家协会理事、评审委员会副主任。作品润格:1000元/平方尺恩波是辽宁书坛近些年成长起来的富有艺术才华和艺术成就突出的青年书家,他以坚实的功底,文雅的格调,清新的气息,崭露于书坛,赢得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喜爱和好评。之所以会如此,根本原因在于他对书法艺术执着的追求和探索,在于他对书法艺术深刻的领悟和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书帖 梁巘 施恩波 创作委员会 中国书法家协会 艺术才华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画系 评审委员会 论书
下载PDF
梁巘《评书帖》论书之精华——炼字 被引量:2
3
作者 段惠子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7-60,共4页
梁巘所著《评书帖》中的"炼字"是其论书精华所在。以历代书法风尚和三位典型书家为例,对梁氏的炼字进行爬梳和整理,通过对比前人和同时代人的书论,力求在大的历史背景下分析和议论梁氏炼字的价值和特点。
关键词 梁巘 评书帖 书法评论 炼字 历代书法风尚 书家风尚
原文传递
刍议梁巘《评书帖》对当代书法批评的意义
4
作者 张广冉 《书法赏评》 2020年第1期5-7,共3页
梁巘字闻山,号松斋,安徽亳州人,为清代乾隆时期颇载声誉的书法名家。梁巘的书学理论主要体现在他的随笔日记《评书帖》中,是其殁后由他人搜罗辑成,主要囊括了对执笔法、临摹观、朝代书风及书家品评等方面的阐发,虽是随笔,但这种随意性... 梁巘字闻山,号松斋,安徽亳州人,为清代乾隆时期颇载声誉的书法名家。梁巘的书学理论主要体现在他的随笔日记《评书帖》中,是其殁后由他人搜罗辑成,主要囊括了对执笔法、临摹观、朝代书风及书家品评等方面的阐发,虽是随笔,但这种随意性却透露着其独有的艺术灵光,对后代研究当时的书法审美、风格、历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其中,《评书帖》直面书家作品本身,对于晋唐明清书家优劣的品评,入木三分,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以下试举例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书法 执笔法 书法审美 梁巘 评书帖 清代乾隆 书学理论 书法名家
原文传递
书法教学中的“宽博”与“专攻”
5
作者 倪文东 《书法教育》 2018年第1期12-15,共4页
'宽博'与'专攻'的问题是我们从事任何专业学习和研究都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文学创作是这样,美术创作是这样,书法临摹与创作更是这样。书法教学实践中的一个思考在书法学习中究竟是先'宽博'还是先'专攻'?
关键词 书法教学 书法学习 书法技法 朱和羹 评书帖
下载PDF
奇崛雄峭 力辟新天——张瑞图书法评说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恒 《中国书画》 2005年第5期4-6,8,共23页
张瑞图于明穆宗隆庆四年(1570年)出生在福建省泉州府的所在地——晋江县(今福建泉州)。父名张志侹。瑞图字无画,其一生所用室名别号甚多,60岁以前常用者有长公、二水、芥子居土、果亭山人、平等山人、晞发轩、天事斋、清真堂、审易轩等... 张瑞图于明穆宗隆庆四年(1570年)出生在福建省泉州府的所在地——晋江县(今福建泉州)。父名张志侹。瑞图字无画,其一生所用室名别号甚多,60岁以前常用者有长公、二水、芥子居土、果亭山人、平等山人、晞发轩、天事斋、清真堂、审易轩等,晚年名其室为白毫庵。明神宗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张瑞图在泉州府参加乡试考中举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38岁的张瑞图赴北京参加会试,并以殿试第三名(探花)获进士出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瑞图 进士出身 孙过庭 泉州府 书风 结体 明穆宗 倪元璐 室名 评书帖
下载PDF
五百年来无此君 读《王铎草书卷精典》有感 被引量:1
7
作者 任军伟 《美术之友》 2005年第2期37-39,共3页
关键词 王铎书法 倪元璐 此君 评书帖 觉斯 倪氏杂著笔法 张瑞图 书风 怀素 书品
下载PDF
典雅庄重的《集王圣教序》
8
作者 宣海生 《乐山师专学报》 1994年第4期51-53,65,共4页
唐释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碑(题简称《集王圣教序》,下简称《圣教序》),建于唐高宗咸亨三年(672),内容分三个部分:一是唐太宗李世民与皇太子李治(后为唐高宗)的序、记、答敕、笺答;二是玄奘所译《心经》;三是题款:署《心经》润色者... 唐释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碑(题简称《集王圣教序》,下简称《圣教序》),建于唐高宗咸亨三年(672),内容分三个部分:一是唐太宗李世民与皇太子李治(后为唐高宗)的序、记、答敕、笺答;二是玄奘所译《心经》;三是题款:署《心经》润色者、勒石者、镌字者的职官、姓名,建碑时间.原碑现存西安碑林,年代久远,剥蚀严重.清代梁(山献)《评书帖》早已指出:“宋拓怀仁《圣教》锋芒俱全……今石本模糊,锋芒俱无.”所以本文讨论问题,是以文物出版社1978年5月版《宋拓怀仁集王书圣教序》为依据.《宋拓怀仁集王书圣教序》后附出版说明:“关于怀仁集王书圣教序碑,过去曾有过不同的看法.周越《书苑》说:‘唐文皇制圣教序时,都城诸释诿弘福寺怀仁集右军行书勒石,累年方就,逸少真迹,咸萃其中.’宋代黄伯恩以碑中的字与王羲之帖中的字‘纤微克肖’(“微”原作“维”,据他本改),因此认为《书苑》的说法是可信的(见《东观余论》).而明代董其昌则认为圣教序是怀仁临仿王羲之字体写成,并说‘集’字应解为‘习’字.”(董说另见题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教序 《心经》 董说 怀仁 评书帖 王书 弘福寺 咸亨 东观余论 西安碑林
下载PDF
论书法美感的民族性
9
作者 毛万宝 《中国书画》 2003年第9期38-39,共2页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特有艺术,它的美感也带有中华民族强烈的民族性特征。当然,这不等于说中华民族以外的日本、朝鲜与东南亚一些国家的书法美感,就没有它们自己的民族性特征。事实上,它们的民族性特征也是客观存在、不可视而不见的,因为,...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特有艺术,它的美感也带有中华民族强烈的民族性特征。当然,这不等于说中华民族以外的日本、朝鲜与东南亚一些国家的书法美感,就没有它们自己的民族性特征。事实上,它们的民族性特征也是客观存在、不可视而不见的,因为,它们从中国引进书法之后,本民族的民族性不可避免地要随之渗入书法之中,使书法带有它们各自民族的一些特征。只是它们书法美感上的民族性特征属后起与追加,在比例上尚不足与原有中华民族的民族性特征相抗衡,即是说,引进之后的书法美感,日本的也好,朝鲜的也好,东南亚一些国家的也好,其民族性特征,主体部分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只有比例很小的部分属于它们本民族。因此,我们在本文谈论书法美感的民族性,落脚点只定在中华民族一端。至于日本、朝鲜与东南亚一些国家本民族部分的书法美感民族性且暂时搁置一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书法 民族性特征 唐尚 项穆 孙过庭 争座位 评书帖 王铎书法 刘中使 宋尚
下载PDF
书法的风格构成与品评
10
作者 于茂阳 刘宗超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4期50-55,共6页
书法的风格构成与品评于茂阳,刘宗超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历史上出现了大批的书家及无数的书法作品。这些作品各具特色,足以使我们区分开来,原因就是他们各有着不同的面月,即书法风格,这是书法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人们视觉所感受到的... 书法的风格构成与品评于茂阳,刘宗超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历史上出现了大批的书家及无数的书法作品。这些作品各具特色,足以使我们区分开来,原因就是他们各有着不同的面月,即书法风格,这是书法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人们视觉所感受到的客观存在.了解书法风格构成是理解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庚肩吾 论书 书品 刘宗 笔势论十二章 李嗣真 祭侄文稿 评书帖 甲骨文书 书如其人
下载PDF
兼收并蓄 师古不泥——世杰兄书法艺术赏析
11
作者 陈培站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3年第5期64-71,共8页
古人学书皆有其法,然其最根本、最基础的一点则是师古,在对传统经典充分学习的基础上,才能自出新意,从而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清代梁巘在《评书帖》中说:“学书须步趋古人,勿依傍时人。学古人须得其神骨,勿徒其貌似。”这证明了师古在... 古人学书皆有其法,然其最根本、最基础的一点则是师古,在对传统经典充分学习的基础上,才能自出新意,从而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清代梁巘在《评书帖》中说:“学书须步趋古人,勿依傍时人。学古人须得其神骨,勿徒其貌似。”这证明了师古在古人学书过程中的重要性。纵观世杰兄书法,其神采气韵上恰到好处地体现了古人的风韵,处处显露出大气,同时,书法之五体在世杰兄看来也是信手拈来。这一切基于书家对传统的书写,因此创作时才能广开思路,做到随心所欲、不拘于一家一派,又不丢失书法的法则与法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巘 自出新意 兼收并蓄 艺术赏析 评书帖 创作风格 传统经典 神采
原文传递
论梁巘书论中的“韵”字体系
12
作者 赵辉 《艺术品》 2015年第7期64-71,共8页
梁巘(约1710—1788),字闻山、文山,号松斋,亳县(今安徽亳州)人,清代著名书法家,与张照、王澍、刘墉、王文治、梁同书等书家齐名。《清史稿·艺文志·梁巘传》记载曰:梁巘,字闻山,安徽亳州人。乾隆二十七年举人,官四川巴县知县... 梁巘(约1710—1788),字闻山、文山,号松斋,亳县(今安徽亳州)人,清代著名书法家,与张照、王澍、刘墉、王文治、梁同书等书家齐名。《清史稿·艺文志·梁巘传》记载曰:梁巘,字闻山,安徽亳州人。乾隆二十七年举人,官四川巴县知县。晚辞官,主讲寿春书院,以工李北海书名于世。1梁巘著有《评书帖》《承晋斋积闻录》传世。其中《评书帖》1卷,为平时随笔札记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巘 评书帖 书论 王文治 晋斋 梁同书 清史稿 晋人 刘墉 真草千字文
原文传递
历代米芾书法“缺点论”述评——兼论如何认识名家书法的缺点
13
作者 周兴禄 《书法》 2013年第9期102-105,共4页
在宋代,尤其是宋四家中,米芾是少见的各体皆能的大书法家,也是特点较为鲜明的书法家。历代论米芾书法特点较多,主要是赞扬其优点,如苏轼评赞道:"海岳平生篆、隶、真、行、草书,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qu... 在宋代,尤其是宋四家中,米芾是少见的各体皆能的大书法家,也是特点较为鲜明的书法家。历代论米芾书法特点较多,主要是赞扬其优点,如苏轼评赞道:"海岳平生篆、隶、真、行、草书,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①苏轼本为书法大家,知米芾也深,深人无浅语,所评甚为得当。他如黄庭坚、宋高宗、朱熹等宋人对米芾皆有评赞,语皆近似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芾 宋四家 项穆 沉着痛快 元章 书风 二王 评书帖 薛绍彭 芜湖县学记
原文传递
尚意精神与当下书法创作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刚田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3-59,共7页
“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是清代书法家梁巘在《评书帖》中的一段话。此后,人们便把宋代忙法定格在“尚总”之中。但“尚意”所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不同的看法。
关键词 梁巘 书法创作 尚韵 尚态 评书帖 书法家 具体内容
原文传递
《兰亭序》的玄学情怀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金波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05年第9期17-19,共3页
关键词 《兰亭序》 周星莲 评书帖 结体 晋人 春雨杂述 姚孟起 王右军 玄学家 鼠须笔
原文传递
书与文合
16
作者 高岩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7-57,共1页
传统文化思想与书法创作唇齿相依。书法因文化的寄托而意味深长。文化因书法得以发扬光大。学问与涵养是书家的第一要义,杨守敬云:"学书有二要,一要品高,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尘俗;二要学富,学富则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断未... 传统文化思想与书法创作唇齿相依。书法因文化的寄托而意味深长。文化因书法得以发扬光大。学问与涵养是书家的第一要义,杨守敬云:"学书有二要,一要品高,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尘俗;二要学富,学富则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断未有胸无点墨而超轶等伦者也。"古人重笔墨更重文化,将文化作为终生追求,与书道并进,较之当下书家有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创作 传统文化思想 书道 罗万 书法发展 黄州寒食 祭侄文稿 评书帖 《兰亭序》 抒情达意
原文传递
梁巘书学观中的包容性
17
作者 吴雨韩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6-172,共7页
审美包容。审美上的包容指的是梁巘作为清代帖学书家对碑学思想上的肯定,并将碑学思想上的审美风格加入到自己的创作实践中。清代碑学思想的产生早于清代书家阮元所提出"南帖北碑""南北书派"的碑学观念,碑学思想在... 审美包容。审美上的包容指的是梁巘作为清代帖学书家对碑学思想上的肯定,并将碑学思想上的审美风格加入到自己的创作实践中。清代碑学思想的产生早于清代书家阮元所提出"南帖北碑""南北书派"的碑学观念,碑学思想在早期所呈现的是书法审美风格上发生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书帖 书学观 包容性
原文传递
梁(山献)书论选
18
《书法》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4-87,共4页
《评书帖》一卷,凡一百四十一则,此编非梁[山献]成书,仅为其平日随笔札记,殁后由他人搜辑而成。
关键词 书法作品 评书帖 艺术欣赏 书论 执笔法
原文传递
凝情翰墨见精神——兼论欧阳询书法的文化底蕴
19
作者 田中华 《碑林集刊》 1998年第1期177-179,共3页
《碑林集刊》第二期刊发日本前卫派书法家川边靖华《向欧阳询挑战的意义》一文,读后颇感兴趣,也深受启迪。他将书法艺术提高到科学、文化、艺术的整体创作高度上,认为书法创作应具备熟悉理解古典的功力,他的这个古典应该理解为对传统文化。
关键词 民族文化内涵 前卫派 文化底蕴 兼论 君子小人 龙蛇战斗 意在笔前 欧阳纥 评书帖 九成宫醴泉铭
原文传递
书法重在创“意”
20
作者 魏大同 《中华书画家》 2017年第11期118-119,共2页
一 "笔墨当随时代",书法艺术"要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创新",这是大多数人的共识,很少异议。然而,在继承什么,特别是在如何创新方面意见则不尽一致。书法艺术属美学范畴,它的"美"表现在多方面,如用笔、用墨、结体、章法等等,但... 一 "笔墨当随时代",书法艺术"要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创新",这是大多数人的共识,很少异议。然而,在继承什么,特别是在如何创新方面意见则不尽一致。书法艺术属美学范畴,它的"美"表现在多方面,如用笔、用墨、结体、章法等等,但最根本的问题还在于"意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书帖 梁巘 结体 美学范畴 用墨 学仙 熙载 章法 晋人 意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