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层互动视角下的政策试验——以深圳市环境影响评价立法变迁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李萌 苗波 叶林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3-65,共13页
政策试验是我国进行政策创新和实现制度变迁的重要方式。现有研究多集中在对政策试验的模式以及过程机制的探讨,对于在政策试验过程中,不同政策工具的选取上所呈现出的不同试验机制及科层互动缺乏深入的揭示。通过梳理深圳市环境影响评... 政策试验是我国进行政策创新和实现制度变迁的重要方式。现有研究多集中在对政策试验的模式以及过程机制的探讨,对于在政策试验过程中,不同政策工具的选取上所呈现出的不同试验机制及科层互动缺乏深入的揭示。通过梳理深圳市环境影响评价立法变迁历程,可以发现其在政策试验的过程中使用了包括规制、激励、自愿等综合性的政策工具。其中,规制型政策工具的试验多由上级部门发起,呈现出“中央控制的试验”特征;激励型政策工具则高度依赖地方发展状况,呈现出“地方自治的试验”特征;自愿型政策工具则兼具二者的特性,呈现出“央地共治的试验”特征。为促进制度创新,突破发展瓶颈,地方政府充分利用资源禀赋优势进行适应于自身发展的创新,上级政府则对地方政策试验进行“有选择”的控制与引导,形成了特有的科层互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试验 科层互动 政策工具 环境影响评价立法 深圳
下载PDF
多源流视阈下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价立法的可行性思考
2
作者 谭立 《区域治理》 2020年第23期261-262,共2页
基于多源流理论的分析框架,从问题、政策和政治三源流对促进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价立法的影响因素发现,官僚主义的滞碍、顶层设计的阙如以及法治和绩效意识的薄弱成为公共部门绩效评价立法的“问题源流”,人大代表及新闻媒体的建议与宣... 基于多源流理论的分析框架,从问题、政策和政治三源流对促进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价立法的影响因素发现,官僚主义的滞碍、顶层设计的阙如以及法治和绩效意识的薄弱成为公共部门绩效评价立法的“问题源流”,人大代表及新闻媒体的建议与宣传构成公共部门绩效评价立法的“政策源流”,立法的时代要求、地方及国外立法的实践经验形成公共部门绩效评价立法的“政治源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流 公共部门绩效评价 绩效评价立法
下载PDF
评价刑法立法的学理标准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志钢(译) 《南大法学》 CSSCI 2023年第2期194-200,共7页
法益保护和刑法最后手段性通常被视为评价刑法立法规定的标准。但两者都存有缺陷,尤其是“法益”概念非常容易被预设以至于无须对之理性审查,而宪法上的比例原则标准则较为精确些。新刑法规范能否实现其目标,在实践中也是很重要的标准... 法益保护和刑法最后手段性通常被视为评价刑法立法规定的标准。但两者都存有缺陷,尤其是“法益”概念非常容易被预设以至于无须对之理性审查,而宪法上的比例原则标准则较为精确些。新刑法规范能否实现其目标,在实践中也是很重要的标准。本文认为,评价刑法立法应主要根据刑法规范是否适应刑法的现有结构,是否为潜在行为人的(基本)权利留有足够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评价 法益 比例原则 基本权 刑法结构
下载PDF
在规范与现实之间:我国地方立法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的重构 被引量:15
4
作者 秦前红 底高扬 《宏观质量研究》 2015年第3期89-99,共11页
设置地方立法质量评价标准(以下简称"评价标准")是评价地方法治水平的逻辑起点、实现地方权力制约的前置保障、加强人民权益保障的内在要求。检视当下,一方面,传统单一行政主导的以秩序为中心的维稳型标准模式、以文本为中心... 设置地方立法质量评价标准(以下简称"评价标准")是评价地方法治水平的逻辑起点、实现地方权力制约的前置保障、加强人民权益保障的内在要求。检视当下,一方面,传统单一行政主导的以秩序为中心的维稳型标准模式、以文本为中心的技术型标准模式、以利益为中心的功利型标准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法治新形势;另一方面,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标准杂糅于单一主体,导致地方立法质量评价功能式微、评价制度形式化和评价效果不尽如人意。文章基于对国内外评价标准的比较和反思,提出"国家—社会—公民"三元视野或分析框架下的良法善治型评价标准体系,并从实际出发,提出了建构和实施该体系的保障条件,以期为推动标准体系理论研究和提高地方立法质量贡献智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立法质量评价标准 良法善治型 国家维度 社会维度 公民维度
下载PDF
无权处分合同法律效力之立法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江琴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20-23,共4页
无权处分合同 ,是一种纯粹的债权合意 ;依据《合同法》的规定 ,从合同当事人利益的角度考虑 ,无权处分合同应具有完全的法律效力 ;从《合同法》与物权法衔接的关系来看 ,无权处分合同应确认为完全有效的合同 ;确认无权处分合同完全有效 ... 无权处分合同 ,是一种纯粹的债权合意 ;依据《合同法》的规定 ,从合同当事人利益的角度考虑 ,无权处分合同应具有完全的法律效力 ;从《合同法》与物权法衔接的关系来看 ,无权处分合同应确认为完全有效的合同 ;确认无权处分合同完全有效 ,有利于更好地平衡当事人的利益和风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权处分合同 无处分权人 相对人 完全有效 立法评价
下载PDF
“人肉搜索”视角下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立法评价及构想 被引量:4
6
作者 张荣现 李占立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48-51,共4页
近些年,随着网络"人肉搜索"现象的出现,公民网络隐私权的脆弱性愈加凸显,首要问题就在于我国相关立法的滞后。文章以人肉搜索现象为视角,全新评价当前我国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现状,研究认为完善相关立法并最终推动制定专门的&q... 近些年,随着网络"人肉搜索"现象的出现,公民网络隐私权的脆弱性愈加凸显,首要问题就在于我国相关立法的滞后。文章以人肉搜索现象为视角,全新评价当前我国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现状,研究认为完善相关立法并最终推动制定专门的"网络隐私权保护法"是应对形势发展的上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人肉搜索 网络隐私权 隐私权侵权 隐私权保护 立法评价
下载PDF
地方立法前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俞荣根 《法治研究》 2013年第5期3-9,共7页
立法前质量评估将立法质量的关口前移,是提高立法质量的一种有效措施。立法是国家行为,我国宜及时建立立法前评估制度。立法前评估必须与立法项目同步进行。地方立法前评估可以采取以量化评价为主,在定量分析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的"... 立法前质量评估将立法质量的关口前移,是提高立法质量的一种有效措施。立法是国家行为,我国宜及时建立立法前评估制度。立法前评估必须与立法项目同步进行。地方立法前评估可以采取以量化评价为主,在定量分析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的"立法前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估方法,也可以采取着重于对立法影响因子进行研究分析的"影响性评估"方法。在地方立法前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基本质量指标有四项:立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立法的合法性;立法的影响性;效益和成本分析。鉴于"立法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立法成本分析是该项法规当立不当立的前提与基础,建议可以选取为"一票否决"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立法 立法前评估 立法前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立法影响性评估
下载PDF
我国交通肇事犯罪立法评价及建议
8
作者 沈柳兰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93-95,共3页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经过多次修改,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中危险驾驶罪的设立,使得该类犯罪已基本形成具有一定逻辑结构的体系,其中立法理念和技术的变革,体现出刑事立法对公共安全态势的积极回应以及对风险刑法理论的...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经过多次修改,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中危险驾驶罪的设立,使得该类犯罪已基本形成具有一定逻辑结构的体系,其中立法理念和技术的变革,体现出刑事立法对公共安全态势的积极回应以及对风险刑法理论的呼应,对交通肇事行为产生的遏制作用也是有效和显性的。对该类犯罪进行归纳和分析,并找出进一步可完善之处,有助于丰富我国刑事立法实践和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肇事罪 危险驾驶罪 立法评价 建议
下载PDF
《西藏自治区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的立法评价及其完善
9
作者 雷朝霞 侯明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04-111,共8页
2009年通过的《西藏自治区道路交通安全条例》自施行以来,对维护西藏的道路交通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法制统一性、制度设计合理性、技术规范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要素对该法规进行评价,对其已不能适应西藏道路交通安全的相应条款的... 2009年通过的《西藏自治区道路交通安全条例》自施行以来,对维护西藏的道路交通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法制统一性、制度设计合理性、技术规范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要素对该法规进行评价,对其已不能适应西藏道路交通安全的相应条款的修正和完善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自治区道路交通安全条例》 立法评价 立法完善
下载PDF
地方立法评价指标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宏宇 《人大研究》 2008年第1期34-36,共3页
由于在实际立法过程中,没有一个较全面客观的评价标准,对地方立法的质量很难做出客观评估,改进地方立法工作的方向也就不很明确。因此,加强对地方立法评价的研究,确立一个系统的评价体系对促进地方立法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在实际立法过程中,没有一个较全面客观的评价标准,对地方立法的质量很难做出客观评估,改进地方立法工作的方向也就不很明确。因此,加强对地方立法评价的研究,确立一个系统的评价体系对促进地方立法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对成文法规进行评估是个新课题。确立一个评价体系,首先是确立评价指标。如能将立法全过程分解成若干能反映质量水准的客观具体的指标,并加以量化分析,则对立法的评价就为可行。对立法过程组成要素的个体评价,综合起来就能反映对法规的总体评价。所以评价体系的确立关键在评价指标的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评价 地方立法工作 评价体系 立法过程 客观评估 评价标准 量化分析 个体评价
下载PDF
民法典草案离婚冷静期的立法评价及修改建议 被引量:1
11
作者 苏先珠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第9期17-19,25,共4页
自1980年《婚姻法》颁布之后,我国对于登记离婚的当事人实现了零限制,离婚率呈现高居不下的趋势。各地法院及民政局开始试行“离婚冷静期”。民法典婚姻家庭草案编首次明确规定了离婚冷静期制度,旨在控制当前冲动离婚的现象,既保障当事... 自1980年《婚姻法》颁布之后,我国对于登记离婚的当事人实现了零限制,离婚率呈现高居不下的趋势。各地法院及民政局开始试行“离婚冷静期”。民法典婚姻家庭草案编首次明确规定了离婚冷静期制度,旨在控制当前冲动离婚的现象,既保障当事人的离婚自由,又能促进当事人进行妥善抉择,具有重大意义。但还存在不足之处,应当对离婚冷静期制度的适用范围进行明确,规定冷静期内的法律救济以及相应的配套措施,全方位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家庭编 离婚冷静期 立法评价
下载PDF
票据无因性原则立法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晓磊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8年第12期125-126,共2页
票据无因性是缘于票据关系与票据基础的分离,这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国际通行的规则。但我国《票据法》第10条却规定了票据的有因性。本文从实用主义和票据法特点角度出发,对《票据法》第10条进行评价。
关键词 票据关系 立法评价 无因性原则 《票据法》 票据无因性 商品交换 国际通行 实用主义
下载PDF
地方“小切口”立法中的形式主义现象及应对
13
作者 周天泓 《人大研究》 2023年第8期51-56,共6页
近年来,地方探索开展“小切口”立法,有效推动了民生改善和社会治理创新,引发广泛关注与好评。但是实践中,有的地方片面追求“小切口”立法,甚至出现了形式主义,包括选题泛化、选题过小、用语模糊、抄袭模仿、求全求整等。这些问题主要... 近年来,地方探索开展“小切口”立法,有效推动了民生改善和社会治理创新,引发广泛关注与好评。但是实践中,有的地方片面追求“小切口”立法,甚至出现了形式主义,包括选题泛化、选题过小、用语模糊、抄袭模仿、求全求整等。这些问题主要是功利主义下立法观错位、法律万能主义立法观影响、立法调研大而化之、地方立法技术精细化不足以及立法工作队伍专业化、创新力不强等导致的。针对“小切口”立法中的形式主义顽疾,地方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因症施策,优化评价机制,强化立法调研,健全立项论证,提升立法技术,加强队伍建设,着力推动“小切口”立法持续发展壮大,发挥更大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立法 形式主义 立法评价 立法技术 立法能力
下载PDF
各国贿赂犯罪立法分类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余高能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3-131,共9页
贿赂犯罪是一类较为常见的犯罪,其类型及结构颇为复杂。从比较法的角度,对世界各主要国家的贿赂犯罪立法分类加以系统的梳理和研究,着重通过对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行贿与受贿、背职贿赂与履职贿赂、事前贿赂与事后贿赂、介绍贿赂与影... 贿赂犯罪是一类较为常见的犯罪,其类型及结构颇为复杂。从比较法的角度,对世界各主要国家的贿赂犯罪立法分类加以系统的梳理和研究,着重通过对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行贿与受贿、背职贿赂与履职贿赂、事前贿赂与事后贿赂、介绍贿赂与影响力交易、自然人贿赂与法人贿赂以及国内贿赂与海外贿赂的集中介绍,全方位认识贿赂犯罪,总结各国贿赂犯罪刑事立法所共同关注的一些关键问题及其发展趋势,寻求贿赂犯罪分类中的共同规律,转换思维方式和法律理念,探索先进的立法技术,进而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审视我国的贿赂犯罪立法,指出其诸多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贿赂犯罪 犯罪分类 刑事立法 比较刑法 立法评价
下载PDF
立法社会学的几个理论问题论要 被引量:17
15
作者 刘旺洪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4期40-45,共6页
一般而论,立法是专门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创制法律规范的活动。但这是一种标本的看法。从法社会学的角度看,立法是法律规范从社会中形成的过程,是一定社会经济结构所内蕴的社会关系的应有模式和主体权利要求转化为国家意志的... 一般而论,立法是专门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创制法律规范的活动。但这是一种标本的看法。从法社会学的角度看,立法是法律规范从社会中形成的过程,是一定社会经济结构所内蕴的社会关系的应有模式和主体权利要求转化为国家意志的过程。立法过程中存在着两对基本矛盾,即主观和客观的矛盾,应有和现有的矛盾。立法的价值评价问题,包含立法评价的对象和标准。前者涵盖对立法主体、立法过程和法律规范的评价;后者乃评价的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社会学 法律规范 法律目的 价值评价 立法过程 法律调整 社会经济结构 立法主体 立法评价 法律秩序
下载PDF
出版立法:百年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军林 《出版发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9-101,共3页
从晚清算起,出版立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期间主要经历了封建地主阶级立法、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立法和无产阶级立法三个阶段,法律性质也逐步跃升为先进的社会主义法律。不同历史时期的出版立法都有其历史局限性,但也为今后的出版立法提... 从晚清算起,出版立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期间主要经历了封建地主阶级立法、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立法和无产阶级立法三个阶段,法律性质也逐步跃升为先进的社会主义法律。不同历史时期的出版立法都有其历史局限性,但也为今后的出版立法提供了借鉴。新中国出版立法是在批判继承以往立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立法 百年回顾 立法评价
下载PDF
环境犯罪的立法及其演进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瑞幸 郭洁 《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8-12,共5页
环境犯罪是二十世纪中后期出现的一种新型犯罪 ,采用何种立法形式和原则对环境犯罪及其刑事责任作出规定 ,一直是各国学者探讨的话题。我国关于环境犯罪的立法也经历了由不完善到相对完善的过程 ,现行刑法虽然在强化环境保护方面功不可... 环境犯罪是二十世纪中后期出现的一种新型犯罪 ,采用何种立法形式和原则对环境犯罪及其刑事责任作出规定 ,一直是各国学者探讨的话题。我国关于环境犯罪的立法也经历了由不完善到相对完善的过程 ,现行刑法虽然在强化环境保护方面功不可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形式 立法原则 立法评价 刑法 环境犯罪 立法
下载PDF
不同类型地方性法规立法后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俞荣根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1-184,共14页
地方性法规可区分为"宪法类"、"经济类"、"行政类"、"社会类"等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立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亦应有所差异。每一类型地方性法规的立法后评估指标体系都由文本评价子体系和效益评... 地方性法规可区分为"宪法类"、"经济类"、"行政类"、"社会类"等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立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亦应有所差异。每一类型地方性法规的立法后评估指标体系都由文本评价子体系和效益评价子体系组成,它们的一级指标内容和数量尽量少作更动,主要调整二级指标的内容和分值来体现不同类型法规评价体系的差异。同时,文本评价和效益评价两个子体系在综合评价中的占比权重也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法规的不同类型 不同类型地方性法规立法后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下载PDF
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立法保障问题初探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秀才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99-108,共10页
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应运而生。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有赖于法律制度的保障,其国家战略属性以及稳定发展目标急需立法层面的保障和支持。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立法对推... 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应运而生。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有赖于法律制度的保障,其国家战略属性以及稳定发展目标急需立法层面的保障和支持。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立法对推进中央和地方立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依然面临立法支撑少、先行先试立法受阻、立法适用范围有限等难题,需要在法治思维的引导下,坚持科学立法和多元化立法,注重中央与地方的配合,构建区域法制协调备案审查机制和立法评价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 立法保障 区域立法 立法评价
下载PDF
法益论视角下身份犯古今立法研判
20
作者 李文超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第7期70-72,共3页
身份犯是大陆法系主要国家及地区刑法中的重要概念,我国古代的刑事立法中亦有关于身份犯的规定。早在古代奴隶制和封建制刑法中,就有因主体的特殊身份影响刑事责任之有无及大小的规定。确定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不同身份是古代刑法的重要... 身份犯是大陆法系主要国家及地区刑法中的重要概念,我国古代的刑事立法中亦有关于身份犯的规定。早在古代奴隶制和封建制刑法中,就有因主体的特殊身份影响刑事责任之有无及大小的规定。确定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不同身份是古代刑法的重要任务和内容之一,集中地体现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在社会关系中的不平等性。统治者为了实现对被统治者的统治和压迫,人为地制造身份等级,这种不平等的身份在古代社会主要表现为官僚贵族与平民在触犯相同的罪名时因身份不同而处以不同的刑罚,或不平等阶级的人之间在相互侵犯同种法益时处以不同的刑罚。本文通过对身份犯的历史考察,对不平等原则下古代社会身份犯的立法思想、立法体例予以批判,对现代社会身份犯的立法予以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犯 立法演变 立法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